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腐殖土活性污泥技术的除污效能及除臭效果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智晓 崔福义 +1 位作者 秦姝兰 丁雷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8-22,共5页
阐述了腐殖土活性污泥工艺的基本原理,从微生物菌群结构、除污效能、控制恶臭气体及改善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等方面介绍了该工艺的特性,同时说明了该技术的典型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实践表明,腐殖土活性污泥工艺可强化对氮、磷的去除,使... 阐述了腐殖土活性污泥工艺的基本原理,从微生物菌群结构、除污效能、控制恶臭气体及改善污泥沉降和脱水性能等方面介绍了该工艺的特性,同时说明了该技术的典型工艺流程及设计参数。实践表明,腐殖土活性污泥工艺可强化对氮、磷的去除,使污泥脱水性能大大改善,实现污水处理流程的无臭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腐殖土 恶臭控制 土壤微生物 强化脱氮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住宅小区水景观建设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文雯 徐国勋 +2 位作者 孙坚 胡春萍 罗志雄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6-19,共4页
针对目前上海住宅小区水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水景观建设和运行的关键因素,如补水水源的选择、水质标准的依据、池深的设计、池底是否设置防渗层、换水周期及水质净化方法的选择等。指出住宅小区内建设水景观工程应具有选择性,可在... 针对目前上海住宅小区水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水景观建设和运行的关键因素,如补水水源的选择、水质标准的依据、池深的设计、池底是否设置防渗层、换水周期及水质净化方法的选择等。指出住宅小区内建设水景观工程应具有选择性,可在有条件的、水资源丰富的小区建设水景观,以充分利用天然的水系湖泊;水景观的补充水源应优先利用雨水,推广应用浅层地下水,其水质应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Ⅴ类水质标准;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质净化方法,并在池底设置防渗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景观 补充水源 水质标准 池底防渗层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污水处理厂主要备用设备及闸门的养护
3
作者 高东升 王芳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93-95,共3页
针对污水处理厂主要备用设备(进水泵、鼓风机)在备用期间常见的损坏问题,以及设施闸门的常见破坏情况进行了原因分析,同时结合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营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方法和防治措施。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备用设备 进水泵 鼓风机 闸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南首创第一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艺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曹平 王建西 +1 位作者 沈旺 王冰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88-92,共5页
淮南首创第一污水处理厂改造规模为10×10~4m^3/d,进水碳氮比值较低。提标改造采用ARP/SSH工艺,改造完成后出厂水质各项指标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而竣工报告显示,工程预(决)算价仅为1 577.3万元。ARP/SSH工艺对于进水氮、磷浓度... 淮南首创第一污水处理厂改造规模为10×10~4m^3/d,进水碳氮比值较低。提标改造采用ARP/SSH工艺,改造完成后出厂水质各项指标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而竣工报告显示,工程预(决)算价仅为1 577.3万元。ARP/SSH工艺对于进水氮、磷浓度较高而有机物浓度较低的污水处理厂较为适用,投资较低且可减少外加碳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P/SSH工艺 污水处理 低碳氮比
原文传递
纯膜MBBR+A/O双泥系统用于制药废水脱氮工程
5
作者 肖宁 唐国卿 +6 位作者 周家中 杨忠启 管勇杰 韩文杰 周浩然 吴迪 李振红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93-98,共6页
某制药废水处理厂进行扩容提标改造时面临的难题有氨氮去除率高、进水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高、无新增用地、水质水量波动大以及工程施工困难等。采用纯膜MBBR工艺对系统进行原池改造,将已有A/O活性污泥脱氮工艺改造为纯膜MBBR+A/O脱氮双泥... 某制药废水处理厂进行扩容提标改造时面临的难题有氨氮去除率高、进水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高、无新增用地、水质水量波动大以及工程施工困难等。采用纯膜MBBR工艺对系统进行原池改造,将已有A/O活性污泥脱氮工艺改造为纯膜MBBR+A/O脱氮双泥系统。实际运行效果显示,纯膜MBBR可有效削减进水氨氮负荷,硝化能力达到0.45 kgN/(m^(3)·d),正常运行系统出水氨氮<5 mg/L,实现了药厂提质增产的目标,保障了实际出水水质的稳定性。面对进水pH冲击、二氯甲烷冲击、长期低基质运行后进水负荷激增冲击等,纯膜MBBR系统受影响程度小,展现了较强的抗毒能力和快速恢复能力。纯膜MBBR池仅通过曝气即可实现系统的充氧、悬浮载体良好流化,风机电耗为1.0~1.8 kW·h/m^(3),占全厂总电耗的20%~35%。纯膜MBBR工艺具备负荷高、耐冲击能力强的优势,适用于高氨氮工业废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膜MBBR 高氨氮 制药废水 pH冲击 工业废水 毒性冲击
原文传递
污泥堆肥厂臭气的产生和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璐 陈同斌 +5 位作者 郑国砥 高定 陈俊 张军 林海 黄卓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20-124,共5页
污泥堆肥厂产生的臭气成分复杂,主要为氮化物、硫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不同的物料和堆肥条件对恶臭物质的产生量影响较大。污泥堆肥过程中氨的释放浓度较高,为臭气的主要成分,但其臭气阈值相对较高;而有机硫化物的释放浓度虽然较低,但其... 污泥堆肥厂产生的臭气成分复杂,主要为氮化物、硫化物、挥发性有机物,不同的物料和堆肥条件对恶臭物质的产生量影响较大。污泥堆肥过程中氨的释放浓度较高,为臭气的主要成分,但其臭气阈值相对较高;而有机硫化物的释放浓度虽然较低,但其臭气阈值很低,对臭气的总贡献较大,也应是恶臭控制和处理的目标污染物。在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可以通过优化堆肥条件等措施控制臭气的产生和释放,同时对厂区产生的臭气进行收集和集中处理。在各臭气处理方法中,生物除臭法适合处理低浓度、大流量的臭气,在堆肥气体除臭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堆肥 臭气控制 臭气处理
原文传递
利用活性污泥水解发酵补充碳源优化脱氮除磷 被引量:21
7
作者 刘智晓 季民 +2 位作者 郝赟 孟轶 G.Petersen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16,共5页
进水碳源匮乏是我国污水厂普遍面临的棘手问题,尤其是进水中可快速降解有机物(rbCOD)或短链脂肪酸(SCVFAs)不足,往往导致生物系统脱氮除磷效率低下和出水水质不稳定。近些年快速发展的活性污泥水解技术实现了污水厂"内碳源"... 进水碳源匮乏是我国污水厂普遍面临的棘手问题,尤其是进水中可快速降解有机物(rbCOD)或短链脂肪酸(SCVFAs)不足,往往导致生物系统脱氮除磷效率低下和出水水质不稳定。近些年快速发展的活性污泥水解技术实现了污水厂"内碳源"的可持续利用,采用侧流活性污泥水解(SSH工艺)或者混合液在线水解(UMIF)工艺,使活性污泥在厌氧或缺氧环境下进行水解发酵产生rbCOD或SCVFAs,发酵产物再补充到污水厂进水进而实现无外加商业碳源情况下的强化脱氮除磷。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活性污泥水解技术在工艺选择、运行特性及影响因素、水解潜力及水解产物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以期为国内在开发活性污泥可持续性利用技术方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水解 混合液发酵 挥发性脂肪酸 强化脱氮除磷 低进水浓度
原文传递
未来污水处理能源自给新途径——碳源捕获及碳源改向 被引量:40
8
作者 刘智晓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3-52,共10页
传统活性污泥处理过程是"以能消能"、"污染物转嫁",处理过程能耗高(消耗化石燃料)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GHG);与此同时,污水中COD蕴含的巨大有机化学能(约1.5~1.9k W·h/m^3)远远未被挖掘及利用,未来污水处理的... 传统活性污泥处理过程是"以能消能"、"污染物转嫁",处理过程能耗高(消耗化石燃料)并排放大量温室气体(GHG);与此同时,污水中COD蕴含的巨大有机化学能(约1.5~1.9k W·h/m^3)远远未被挖掘及利用,未来污水处理的发展方向是朝着营养物、能源及再生水"三厂合一"模式转变。污水处理过程实现"能量平衡"、"碳中和"的运行关键一是厌氧消化剩余污泥;二是在前端最大程度上实现对进水中有机碳源的捕获/分离,并采用高效厌氧消化与热电联产(CHP)耦合技术实现COD有机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这些年已出现碳源捕获(COD Capture)与碳源改向(Carbon Redirection)技术,国外已经有工程化案例。在量化解析污水中化学潜能的基础上,提出了"碳源捕获"1.0→2.0→3.0技术路线图,综述了目前主要的污水"碳源捕获"热点技术,展示了面向未来的可持续污水处理技术路线图,以期为国内污水厂"碳中和"运行及未来可持续污水厂及生态再生水厂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源捕获 碳源改向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能量中和污水处理厂 主流自养脱氮工艺 低温厌氧氨氧化
原文传递
基于在线营养盐控制的污水处理曝气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智晓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29,共6页
曝气过程占污水处理过程总能耗的50%~75%,优化曝气过程控制、探索新的运行控制模式是节能降耗及改善出水水质的关键。传统的污水处理生化曝气过程是以DO为基础的PID控制,实践证明这种控制模式存在诸多缺欠。欧美等发达国家近些年开始采... 曝气过程占污水处理过程总能耗的50%~75%,优化曝气过程控制、探索新的运行控制模式是节能降耗及改善出水水质的关键。传统的污水处理生化曝气过程是以DO为基础的PID控制,实践证明这种控制模式存在诸多缺欠。欧美等发达国家近些年开始采用基于营养盐信号的后馈或前馈/后馈闭环控制,在改善出水水质的同时,运行能耗可以降低15%~30%。介绍了以在线NH_4^+-N/NO_3^--N控制信号为基础的曝气过程高级控制系统(AOC)的类型、技术优势及实现方式,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AOC系统实施的方法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控制 节能 在线营养盐仪表 氨氮反馈控制 仪表 控制及自动化 污水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