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3年饶阳县气候概况及其影响评价
1
作者 马明君 张心如 +1 位作者 郭杰 高阳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7期248-250,共3页
利用2023年饶阳国家气候观象台观测资料,分析了饶阳县气候特征并评价其影响。结果表明:2023年全县平均气温13.9℃,较历年偏高0.9℃;年降水量836.4 mm,较历年异常偏多80.5%,暴雨日数为7 d,主要集中于7—8月;年日照时数为2 671 h,较历年偏... 利用2023年饶阳国家气候观象台观测资料,分析了饶阳县气候特征并评价其影响。结果表明:2023年全县平均气温13.9℃,较历年偏高0.9℃;年降水量836.4 mm,较历年异常偏多80.5%,暴雨日数为7 d,主要集中于7—8月;年日照时数为2 671 h,较历年偏多184.9 h。2023年出现的灾害性天气主要为高温、暴雨、雷电、大风、寒潮、雾、霾,对人类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均产生一定影响。年内受台风杜苏芮影响,饶阳县遭受暴雨洪涝灾害,多座设施蔬菜、葡萄大棚被损毁,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综合分析,2023年气象条件较历年属于不正常年份,气象因素对饶阳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弊大于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概况 影响评价 饶阳县 降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湖湿地与饶阳农田NAIC特征及影响因子通径分析
2
作者 许俊东 李韬 +1 位作者 国文哲 郭杰 《衡水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基于2019—2023年衡水湖湿地气象站与饶阳国家气候观象台的NAIC数据和气象资料,探讨衡水湖湿地与饶阳农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特征,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气象影响因子对衡水湖湿地NAIC的影响。结果表明:衡水湖湿地与饶阳农田的NAIC等级均... 基于2019—2023年衡水湖湿地气象站与饶阳国家气候观象台的NAIC数据和气象资料,探讨衡水湖湿地与饶阳农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特征,并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气象影响因子对衡水湖湿地NAIC的影响。结果表明:衡水湖湿地与饶阳农田的NAIC等级均为2级,但饶阳农田的NAIC年平均值明显低于衡水湖湿地。衡水湖湿地与饶阳农田不同季节的NAIC日变化特征均表现为白天高于夜间,且峰值均出现在白天。衡水湖湿地6月至9月NAIC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夏季NAIC明显高于其他季节。饶阳农田8月份和秋季NAIC最高,且各月和各季节的NAIC平均值差异均较小,饶阳农田在不同时间尺度上NAIC水平均低于衡水湖湿地。在衡水湖湿地NAIC气象影响因子通径分析中,RH对NAIC的促进作用最显著,PMAX对NAIC的限制作用最显著,且气象影响因子TMIN、PMAX、PMIN、RH、SS对NAIC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直接作用,T、P、TMAX、RHMIN对NAIC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间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湖湿地 饶阳农田 空气负离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25”河北省中南部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
3
作者 张玉婷 刘炳杰 +1 位作者 杨晓亮 陈瑞敏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5年第1期57-59,共3页
本文根据常规观测、ERA5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等资料,分析2022年7月25日河北省中南部强对流天气主要受到多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可能包括特定地形因素、高温高湿气流的聚集、不稳定对流层结构等,导致局地短... 本文根据常规观测、ERA5再分析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等资料,分析2022年7月25日河北省中南部强对流天气主要受到多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可能包括特定地形因素、高温高湿气流的聚集、不稳定对流层结构等,导致局地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不同观测仪器提供的数据有助于深入了解天气系统演变过程及其成因,为对类似天气事件的准确预报和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侵入 能量锋 后向传播 阵风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0—2020年景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4
作者 赵平 刘世伟 +1 位作者 孙晓杰 李翠玉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S01期80-82,89,共4页
利用河北省景县气象局自1970—2020年的气象资料,通过线性趋势拟合法,分析了景县近51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景县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431℃/10年的倾向率上升,1997年是增温显著、增幅加速的转折... 利用河北省景县气象局自1970—2020年的气象资料,通过线性趋势拟合法,分析了景县近51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景县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431℃/10年的倾向率上升,1997年是增温显著、增幅加速的转折点,冬季回暖势头较为明显。全年平均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态势,气候倾向率为-13.8 mm/10年,夏季、秋季的降雨日数、降水总量均趋于下降,其中夏季下降情况较为突出,达25.3 mm/10年;但冬季、春季降水量却有所上升。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倾向率为-80.4 h/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量 日照时数 变化特征 景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湖湿地乡村生态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5
作者 韩建广 肖玮 +1 位作者 韩思博 徐建芬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14期132-134,178,共4页
衡水湖湿地坐落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冀州区境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水生植物、陆生植物生长优良,各种类型均有分布;以湿地周边资源为基础,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利用2018—2022年冀州区... 衡水湖湿地坐落在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冀州区境内,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水生植物、陆生植物生长优良,各种类型均有分布;以湿地周边资源为基础,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利用2018—2022年冀州区气象站、衡湖码头气象站、衡水湖生态站、园博园气象站的气温、降水量、风速、风向、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对衡水湖湿地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同时引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旅游综合舒适度指数对衡水湖湿地旅游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衡水湖湿地气候温和、雨日较少、湿度适中、风速较小、日照充足;每年的4月、5月、9月、10月是开展旅游活动的最佳适宜期,3月、6月、11月为次佳适宜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水湖湿地 乡村生态旅游 气候舒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南部PM_(2.5)和O_(3)复合污染的气象特征及天气分型
6
作者 田秀霞 陈瑞敏 +3 位作者 张珺 谢祥永 白樱 樊泽薇 《四川环境》 2024年第4期16-23,共8页
为了解河北南部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及其天气类型,利用2016—2022年环境监测、地面气象观测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统计分析河北南部发生复合污染事件时的气象要素特征,并对地面气压场进行客观天气分型。结果表明,(1)2016—2022年期间河北南... 为了解河北南部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及其天气类型,利用2016—2022年环境监测、地面气象观测和NCEP再分析资料等,统计分析河北南部发生复合污染事件时的气象要素特征,并对地面气压场进行客观天气分型。结果表明,(1)2016—2022年期间河北南部复合污染占总污染天数4.0%;石家庄复合污染较多,且以O_(3)污染为主;复合污染较重的月份为4、7和9月。(2)复合污染期间,温度与O_(3)强正相关,与PM_(2.5)强负相关,海平面气压和相对湿度与O_(3)呈负相关,与PM_(2.5)呈弱正相关,水汽压、日照和能见度与O_(3)呈正相关,与PM_(2.5)呈弱负相关,风速与O_(3)和PM_(2.5)均为弱的负相关。(3)河北南部复合污染的天气类型主要有C型、W型、A型、U型,其中C型最多且偏O_(3)复合污染,W型、A型偏PM_(2.5)复合污染,U型以O_(3)和PM_(2.5)低浓度复合污染为主。研究显示,气象条件对复合污染影响显著,关注二者关系,对今后大气污染治理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污染 气象特征 Lamb-Jenkinson环流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化工园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7
作者 张健 郭杰 +5 位作者 钱辉 韩建广 王霞 李翠玉 李月英 庄士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3-48,共6页
为了评估化工园区的雷电灾害区域风险,选取包含园区等级、经济产值、区域防雷安全管理和防雷检查覆盖率等在内的19个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化工园区雷电灾害区域风险评估模型,并对河北衡水高新区化工片区开展雷... 为了评估化工园区的雷电灾害区域风险,选取包含园区等级、经济产值、区域防雷安全管理和防雷检查覆盖率等在内的19个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化工园区雷电灾害区域风险评估模型,并对河北衡水高新区化工片区开展雷电灾害区域风险评估,以发现化工片区的雷灾隐患点和防雷措施薄弱环节,确定科学的防雷减灾策略,有效保障园区内生产安全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园区 雷电灾害 区域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三类臭氧重污染事件特征及其潜在源区研究
8
作者 陈瑞敏 张玉婷 +2 位作者 韩冰 赵孝伟 田秀霞 《环境生态学》 2024年第5期120-126,133,共8页
近年来,臭氧污染作为环境重要污染物之一,对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构成严重威胁,备受关注。本研究利用2019—2021年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和衡水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对当地3类臭氧重污染事件的特征、气象条件、输... 近年来,臭氧污染作为环境重要污染物之一,对人群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构成严重威胁,备受关注。本研究利用2019—2021年衡水市生态环境局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和衡水气象站气象观测资料,对当地3类臭氧重污染事件的特征、气象条件、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污染特征方面,“类型1”和“类型2”的持续时间和污染强度强于“类型3”。究其成因可知,3类臭氧污染发生时大气环流背景的差异,是导致这3类臭氧污染事件对应的气象条件和演变机理呈现明显区别的关键原因。为了给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关于臭氧污染生态效应科学应对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研究重点探究了3类臭氧污染事件潜在源区的特征。研究发现,3类臭氧污染事件地面均受低压控制,对流层低层处于暖气团或暖脊前部,对流层中层500 hPa受西北气流或偏西气流控制。3类事件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山东西部及南部、河北东南部及渤海湾,并通过偏南和偏东路径输送到衡水,“类型1”潜在污染源区面积最大,污染最重,“类型2”次之,“类型3”最轻。本研究结果可为衡水市生态环境部门针对臭氧污染引发生态效应的预警预报及其科学评估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气象条件 后向轨迹 潜在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南部臭氧重污染事件中臭氧垂直分布与气象因素分析
9
作者 陈瑞敏 田秀霞 +2 位作者 王荣英 吴雁 卢西畅 《干旱气象》 2024年第4期611-619,共9页
近年来臭氧污染已成为影响河北南部春夏季空气质量的突出问题,探究臭氧重污染事件及气象因素特征对该地区大气环境精细化治理和防控有重要意义。选取2017、2019、2022年春末夏初发生在河北南部的3次臭氧重度污染事件(简称“个例1”、“... 近年来臭氧污染已成为影响河北南部春夏季空气质量的突出问题,探究臭氧重污染事件及气象因素特征对该地区大气环境精细化治理和防控有重要意义。选取2017、2019、2022年春末夏初发生在河北南部的3次臭氧重度污染事件(简称“个例1”、“个例2”、“个例3”),利用环境监测数据和再分析资料对重污染事件特征及气象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次臭氧重污染事件期间臭氧质量浓度在垂直方向上均呈S状分布;随高度增加特征层臭氧质量浓度日变化的特征逐渐减弱。3次污染事件均有平流层臭氧侵入,个例1和个例3侵入高度较高,对重污染日贡献较小,个例2平流层臭氧侵入高度更低。温度与臭氧质量浓度的日变化为正相关,个例3各高度层温度最高;相对湿度与臭氧质量浓度的日变化呈负相关,湿度越小臭氧质量浓度越高。中低层上升运动越强,高质量浓度臭氧伸展高度越高。近地面夜间以辐合上升运动为主,有利于将地面高质量浓度臭氧抬升到对流层低层;白天以辐散下沉为主,残留层较高质量浓度臭氧通过垂直扩散作用增加了地面臭氧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南部 臭氧 垂直分布 位涡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小栏目的设计
10
作者 肖玮 李月英 +2 位作者 韩冰 国文哲 卢西畅 《科技传播》 2024年第10期65-68,共4页
适时加入适当的小栏目,可以为天气预报节目增色。栏目选择应从观众的感觉出发,字句编辑宜简洁明了,整体设计注意统筹规划、有始有终,内容设计从实用性、服务性、通俗性、真实性、即时性五个方面来考虑,并介绍了目前普遍开设的两类小栏目... 适时加入适当的小栏目,可以为天气预报节目增色。栏目选择应从观众的感觉出发,字句编辑宜简洁明了,整体设计注意统筹规划、有始有终,内容设计从实用性、服务性、通俗性、真实性、即时性五个方面来考虑,并介绍了目前普遍开设的两类小栏目,最后提出建议开设的小栏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天气预报 小栏目 设计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天气条件下β射线法大气颗粒物监测仪和DXC1型视程障碍现象仪数据对比分析
11
作者 肖玮 韩冰 +1 位作者 韩建广 郑岩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6期166-168,共3页
介绍了β射线法和激光散射法2种测量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观测仪的原理和观测方法,并通过对比分析衡水市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2023年的观测数据,得出2种观测方法测得的PM10和PM2.5质量浓度因观测原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且两者的差值与空气温... 介绍了β射线法和激光散射法2种测量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观测仪的原理和观测方法,并通过对比分析衡水市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2023年的观测数据,得出2种观测方法测得的PM10和PM2.5质量浓度因观测原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且两者的差值与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和地面风速大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射线法 激光散射法 PM10 PM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15-2C型风向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故障诊断分析
12
作者 杨凤昭 韩建广 +1 位作者 郑岩 江亚军 《仪器仪表用户》 2024年第3期71-73,共3页
风向传感器,作为一种专门用于测量风的水平风向的专业气象仪器,在我国气象观测业务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由于风向传感器长时间的运行和使用,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这些故障如若不能及时处理,将会对气象观测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严重影... 风向传感器,作为一种专门用于测量风的水平风向的专业气象仪器,在我国气象观测业务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由于风向传感器长时间的运行和使用,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这些故障如若不能及时处理,将会对气象观测工作的正常进行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及时诊断和处理风向传感器的故障,以确保气象观测工作的准确性与连续性,成为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文章首先对EL15-2C型风向传感器的结构原理进行详细解析,以便于理解其工作原理和故障产生的原因。其次,探讨如何诊断和处理风向传感器的故障。这包括了对故障的及时发现,对故障原因的深入分析,以及采用何种方法进行修复,以期找到应对仪器故障的有效诊断和排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15-2C型风向传感器 结构原理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蜂业气象服务浅析
13
作者 韩冰 肖玮 李月英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11期174-176,共3页
蜂产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蜂业是一种立体、生态、绿色农业,蜂业在衡水也已初具规模,因此,衡水气象服务于蜂业具有现实意义。通过研究蜜蜂的生活习性、生产活动及蜜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如何针对不同花期、不同季节、不同... 蜂产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蜂业是一种立体、生态、绿色农业,蜂业在衡水也已初具规模,因此,衡水气象服务于蜂业具有现实意义。通过研究蜜蜂的生活习性、生产活动及蜜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一步分析了如何针对不同花期、不同季节、不同蜂农提供气象服务,并初步设计了衡水气象为蜂业服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业 天气影响 气象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5月河北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14
作者 韩冰 周煜 肖玮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6期214-216,共3页
基于探空资料、地面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3年5月19日河北中南部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发生在蒙古冷涡天气背景下,冷涡后部冷空气与低层暖湿空气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 基于探空资料、地面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对2023年5月19日河北中南部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发生在蒙古冷涡天气背景下,冷涡后部冷空气与低层暖湿空气形成上干冷、下暖湿的不稳定层结,具有较强的不稳定能量和垂直风切变。(2)地面辐合线和锋线、850 hPa切变线和急流为过程提供了动力和水汽条件。(3)对流在衡水地区合并加强形成超级单体。(4)冰雹混合强降水的拖曳引发下击暴流从而形成地面冷池和雷暴高压,冷池密度流、变压梯度共同作用造成地面大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超级单体 下击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运行暨防御组织体系建设分析
15
作者 国文哲 韩建广 +2 位作者 钱辉 刘姗姗 李月英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第9期301-304,共4页
近年来,衡水逐步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推动了衡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发展。结合衡水实际,围绕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三个方面,阐述了衡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取得进展,并提出了相关建... 近年来,衡水逐步建立健全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防灾减灾工作机制,推动了衡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发展。结合衡水实际,围绕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三个方面,阐述了衡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取得进展,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促进衡水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科学、高效发展。工作机制有效运行的同时,推进了衡水四层次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的初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防御 工作机制 组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响应气候变暖的试验研究
16
作者 姜朝阳 房世波 +8 位作者 吴东 刘馨 赵花荣 郭杰 张心如 朱永超 李璇 武英洁 邬定荣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03-3915,共13页
到21世纪初,华北平原麦作区已实现六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替.气候变化背景下,揭示不同年代培育的冬小麦品种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十分必要.为此,本文选择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培育的10个冬小麦品种,自2017~2022年在固城和饶阳农业气象试... 到21世纪初,华北平原麦作区已实现六次大规模的品种更替.气候变化背景下,揭示不同年代培育的冬小麦品种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十分必要.为此,本文选择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00年代培育的10个冬小麦品种,自2017~2022年在固城和饶阳农业气象试验站开展田间试验.利用两个试验站的自然温差(两地平均气温相差1℃),配合施肥与不施肥两种处理,构造双因子二水平田间试验,揭示不同年代培育的冬小麦品种对气候变暖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1)各品种冬小麦在升温环境中均能实现增产.分离升温与施肥的作用可见,仅升温处理下,冬小麦各品种的增产幅度随品种育成年代递减;升温叠加施肥处理下,冬小麦各品种的增产幅度随品种育成年代递增.(2)中晚期品种冬小麦耐高肥力与耐高温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升温与施肥交互作用的增产效果显著.升温有明显的产量增益作用,显著放大了施肥条件下中晚期品种冬小麦的增产效果,晚期品种的平均增产幅度达到67%.(3)升温环境中,冬小麦生长季的日最低气温均值大幅度提高,0℃以下日数减少,显著缩短了冬小麦的越冬期,进而缩短生育期,但剔除越冬期后的有效发育日数(>0℃日数)基本保持不变.(4)升温有助于大蘖形成,增加冬小麦各品种的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降低不孕小穗的比率.升温环境中,晚期育成的冬小麦品种不孕小穗比率显著低于早中期品种,收获指数(HI)明显提高,有效增加了产量.本文试验研究的结果反映了不同年代育种策略和目标下培育的冬小麦品种适应气候变化的潜力,对于应对气候变化的冬小麦育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冬小麦品种 育种 施肥 响应
原文传递
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蒸散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的通径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俊东 张心如 +2 位作者 关钧元 王荣英 刘馨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9-214,共6页
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麦区,利用中口径蒸渗仪对冬小麦蒸散ET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通过通径分析法,确定影响冬小麦农田蒸散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裸地和麦地累积蒸散量分别为136.74 mm和326.26 mm,蒸散强度分别为0.59... 针对华北平原冬小麦麦区,利用中口径蒸渗仪对冬小麦蒸散ET变化规律进行研究,通过通径分析法,确定影响冬小麦农田蒸散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期裸地和麦地累积蒸散量分别为136.74 mm和326.26 mm,蒸散强度分别为0.59 mm/d和1.41 mm/d。冬小麦越冬期蒸散量最少,仅占全生育期的5.63%,返青期至灌浆期是麦地蒸散量最大的时期,此时期麦地蒸散量为238.77mm,占总蒸散量的73.19%,蒸散强度为2.49 mm/d,相对裸地增加了2.41倍。各发育期蒸散强度表现为拔节期>抽穗开花期>灌浆期>返青起身期>越冬前>成熟期>越冬期。冬小麦日蒸散量变化规律表现为早晚低、中午高的“单峰型”曲线特征。通径分析表明,平均相对湿度、日辐射辐照度和日照时数对麦地蒸散的影响程度最大,日辐射辐照度与日平均气温对麦地蒸散的直接作用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蒸散量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市夏玉米生育期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克敏 李月英 +4 位作者 王霞 李翠玉 张健 谢莉莉 韩建广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S01期70-74,共5页
基于衡水市11个县(市、区)国家气象观测站1978—2022年逐日观测数据,依据夏玉米生育期,分析了衡水市暴雨、冰雹、大风、高温4类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78—2022年衡水市夏玉米生育期暴雨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 基于衡水市11个县(市、区)国家气象观测站1978—2022年逐日观测数据,依据夏玉米生育期,分析了衡水市暴雨、冰雹、大风、高温4类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78—2022年衡水市夏玉米生育期暴雨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不明显,空间分布呈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特征;大风灾害主要集中在播种期至大喇叭口期,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由中部地区向周边逐渐增多的特征;冰雹灾害最多出现在6月,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14 d/年,空间分布呈东部多、中北部较多、中南部和西北部少的特征;高温日数主要集中出现在6月,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不明显,高温日数最多地区位于枣强县中部,较多地区为枣强县中西部、武强县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生育期 气象灾害 时空分布 衡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湖湿地景区雷电灾害区域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健 艾科拜尔·再丁 +2 位作者 钱辉 李翠玉 康文英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3期165-170,共6页
根据衡水市1972—2013年雷暴日资料、2009—2020年闪电定位数据及衡水湖湿地景区实地勘查资料,选取评估区域面积、评估景区级别、地形地貌和区域防雷安全管理等18个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比,建立湿地景区雷电灾... 根据衡水市1972—2013年雷暴日资料、2009—2020年闪电定位数据及衡水湖湿地景区实地勘查资料,选取评估区域面积、评估景区级别、地形地貌和区域防雷安全管理等18个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比,建立湿地景区雷电灾害区域风险评估模型,对衡水湖景区开展雷电灾害区域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除闾里古镇区域风险等级为中等外,其他4个区域风险等级均为较高风险;影响其风险值的主要指标为土壤电阻率、地形地貌、相对高度、人员密度、材料结构、区域雷电防护水平和区域防雷安全管理;找出了衡水湖景区的雷灾易发区、隐患点和防雷措施薄弱环节,有助于更加科学地防雷减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景区 雷电灾害 区域风险评估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衡水湖桃栽植区天蛾科昆虫种群动态调查
20
作者 张磊 尹红 +4 位作者 刘海鹏 裴素俭 李月英 梁魁景 于占晶 《河北果树》 2023年第1期16-17,23,共3页
为研究衡水湖桃栽植区天蛾科昆虫种群的发生动态,于2021年4-10月对该区域进行了实地调查、黑光灯诱杀,进而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和标本的制作,并记录此时间段天气温度和湿度,通过分析获得了衡水湖桃栽植地4-10月天蛾科昆虫种群动态变化。... 为研究衡水湖桃栽植区天蛾科昆虫种群的发生动态,于2021年4-10月对该区域进行了实地调查、黑光灯诱杀,进而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和标本的制作,并记录此时间段天气温度和湿度,通过分析获得了衡水湖桃栽植地4-10月天蛾科昆虫种群动态变化。在衡水湖桃栽植区诱捕到到的天蛾科昆虫并制作成标本共1 004只,隶属于天蛾科,8属,8种,分别是枣桃六点天蛾、榆绿天蛾、红天蛾、甘薯天蛾、蓝目天蛾、雀纹天蛾、霜天蛾、黄脉天蛾。其中优势种是枣桃六点天蛾,有440只,占总数的43.8%;其次为榆绿天蛾,数量为240只,占总数的23.9%;霜天蛾和黄脉天蛾为劣势种,分别占总数的2.4%和0.6%。天蛾科昆虫出现于4-10月,高峰期在7、8月,7月中旬至8月中旬种群数量最丰富,发生规律显示随温度升高,种群数量增加,昆虫数量也增加。温度降低,种群数量和昆虫数量也随之减少。温度对于天蛾科昆虫种群动态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蛾科 气象因子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