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防御素检测在消化性溃疡炎症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
作者 黎运西 林超群 +5 位作者 申可 汤红峰 谢健敏 周远青 罗建伟 陈文智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698-2700,共3页
目的探讨α-防御素(DEFA)评估消化性溃疡炎症情况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患者20例,愈合期患者20例,瘢痕期患者22例,健康对照组31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DEFA,用RTPCR法检测DEF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用比色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 目的探讨α-防御素(DEFA)评估消化性溃疡炎症情况的可行性。方法收集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患者20例,愈合期患者20例,瘢痕期患者22例,健康对照组31例,用ELISA法检测血清DEFA,用RTPCR法检测DEF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用比色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水平;用染色后激光扫描法检测全血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NEU)。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的WBC、NEU、TG和DEFA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而TC、HDL-C、LDL-C、ApoA1、ApoB和DEF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与活动期相比,愈合期的TG和DEFA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P<0.01),HDL-C和血清DEF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愈合期相比,瘢痕期中各检测项目的检测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十二指肠溃疡各期患者的TG水平与DEFA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r=0.547 0,P<0.000 1),而TC、HDL-C和LDL-C水平均与血清DEFA水平呈正相关(r=0.367 0,P=0.025 5;r=0.014 8,P=0.929 7;r=0.408 1,P=0.011 0)。结论用DEFA评估消化性溃疡炎症情况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防御素 消化性溃疡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D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何顺辉 杜国平 +2 位作者 翟英姬 尤趣居 黄文昭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0期223-224,共2页
目的研究ESD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自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60例均为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据其临床表现及经超声胃镜检查结果确诊为SMT,并对这些行ESD治疗的SMT病例进行3个月、6个月、24个月的回顾性分析。结果除... 目的研究ESD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自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60例均为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据其临床表现及经超声胃镜检查结果确诊为SMT,并对这些行ESD治疗的SMT病例进行3个月、6个月、24个月的回顾性分析。结果除8例因种种原因而无法随访,其他术后成功随访的52例患者中(随访率为86.67%)有49例随访患者半年内切面愈合率81.67%,两年内切面愈合率达100%,另外3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有癌细胞的存在,而采取其他手术方式治疗(胃大切)。结论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一项简单有效、方便快速、费用低、损伤小、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ESD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道颗粒细胞瘤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马豫茜 李国华 +2 位作者 樊淑梅 罗淑君 袁君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6期154-157,共4页
目的分析消化道颗粒细胞瘤(GCT)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5例消化道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结果 5例消化道GCT患者中,食管GCT4例(其中1例合并早期食管... 目的分析消化道颗粒细胞瘤(GCT)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6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5例消化道GC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效果。结果 5例消化道GCT患者中,食管GCT4例(其中1例合并早期食管癌),盲肠GCT 1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或无消化道症状,均行术前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诊断为消化道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分别疑诊脂肪瘤、类癌及异位胰腺。1例术前考虑消化道GCT,5例患者术前均未活检,4例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1例行单环套扎+圈套器切除,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显示肿瘤细胞均表达S-100,确诊为消化道GCT,未见明显恶性特征,术后随访3~48个月,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消化道GCT可无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发病率低,内镜下亦无特异性表现,因此明确诊断仍依赖于病理结果,对于<2cm的黏膜下GCT,内镜下治疗效果好,但需长期随访,排除恶变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颗粒细胞瘤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固醇类抗炎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静脉药瘾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彭静 赵新萍 +1 位作者 廖玉联 黎月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非固醇类抗炎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静脉药瘾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并总结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例非固醇类抗炎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静脉药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8... 目的探讨非固醇类抗炎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静脉药瘾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并总结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例非固醇类抗炎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静脉药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8例非固醇类抗炎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静脉药瘾患者中,6例患者痊愈,1例患者好转,1例患者放弃治疗,住院时间为(6.4±2.5)d。结论对非固醇类抗炎药相关上消化道出血静脉药瘾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药瘾患者 非固醇类抗炎药 上消化道出血 整体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表现——附464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国华 翟英姬 +1 位作者 陈晓东 杜国平 《新医学》 2015年第5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表现特点。方法对常规胃镜发现的464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根据病灶特征,选择不同扫查频率进行超声内镜或者微型探头扫查,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464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食管病变145例(31.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超声内镜表现特点。方法对常规胃镜发现的464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灶,根据病灶特征,选择不同扫查频率进行超声内镜或者微型探头扫查,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464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食管病变145例(31.3%)、胃病变256例(55.2%)、十二指肠病变63例(13.6%);超声内镜检查结果显示病变来源于黏膜层2例(0.4%)、黏膜肌层102例(22.0%)、黏膜下层118例(25.4%)、固有肌层186例(40.1%)、外压56例(12.1%);其中食管病变多位于食管上段、来源于黏膜肌层,胃病变多位于胃底、来源于固有肌层,十二指肠病变多位于降段、来源于黏膜下层。结论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在不同部位分布的几率不同,其来源层次及性质各异,且存在多发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隆起性病变 超声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碳氧血氧仪在上消化道大出血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金翠 杜国平 《西南军医》 2013年第3期301-303,共3页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临床消化道大出血时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之一。血红蛋白检测一般分为有创测量方法和无创测量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红蛋白监测方法多为有创检测方法,采血后由检验科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tHb)测量标本H...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是临床消化道大出血时必不可少的检测项目之一。血红蛋白检测一般分为有创测量方法和无创测量方法。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血红蛋白监测方法多为有创检测方法,采血后由检验科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tHb)测量标本Hb值。该方法测量结果准确、稳定,被WHO等公认为实验室测定Hb含量的标准示方式,但其缺点也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碳氧血氧仪 无创 监测 血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7
7
作者 杜国平 王鹏 +3 位作者 肖丽达 吴清华 黄文昭 王敏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55-956,959,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人行急诊B超引导下内镜治疗,包括鼻胆管引流术、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取(碎)石术、掏取肝吸虫和胆管狭窄扩张术。结果该组52例中,病情危重...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病人行急诊B超引导下内镜治疗,包括鼻胆管引流术、乳头括约肌切开及取(碎)石术、掏取肝吸虫和胆管狭窄扩张术。结果该组52例中,病情危重者直接放置鼻胆管20例;行内镜治疗后放置鼻胆管32例。术后1周内,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等指标明显好转。引流后,择期手术治疗8例,部分病人择期再次行内镜治疗术。术后并发胰腺炎4例,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B超引导下内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简便快捷,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B超 内镜治疗术 鼻胆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内镜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文智 杜国平 +2 位作者 李国华 肖丽达 马洪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58-1559,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内镜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方法,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内镜治疗术,包括鼻胆管引流术(ENBD)、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胆管狭窄扩张术、胆管狭窄支架置入术,治疗58例老年急性化脓...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内镜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方法,寻求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内镜治疗术,包括鼻胆管引流术(ENBD)、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胆管狭窄扩张术、胆管狭窄支架置入术,治疗58例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结果本组58例患者中,直接行ENBD术的35例,34例成功,成功率97.1%(34/35);行EST术后再行ENBD术的20例,成功率100%;行胆道支架植入术再行ENBD术的3例均成功,成功率100%。内镜治疗时间15~89 min。术后3 d 5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好转率达96.5%(56/58);术后7 d复查血常规指标正常,达98.2%(57/5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62%(5/58),经保守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超声引导下内镜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具有安全有效、经济、无辐射、无过敏,可进行床边急诊操作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超声引导 内镜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龄对大肠腺瘤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陆宝钿 崔西玉 +3 位作者 李兆滔 黄辉文 刘浏 程灿昌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44-1246,共3页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近10年不同年龄段大肠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方法总结分析佛山地区3家三级甲等医院2001—2010年经病理确诊的9 850例大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6 005例,女3 845例,男女比例为1.56∶1。≥71岁年龄段所占...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近10年不同年龄段大肠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规律。方法总结分析佛山地区3家三级甲等医院2001—2010年经病理确诊的9 850例大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男6 005例,女3 845例,男女比例为1.56∶1。≥71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23.80%),从≤30岁至≥71年龄段,随着发病年龄增加,男女比例从1.74∶1下降至1.45∶1,右半结肠腺瘤的比例从15.56%上升至22.23%,直肠腺瘤的比例从58.77%下降至46.29%,绒毛状腺瘤的比例从4.94%上升至9.04%,伴高级别瘤变腺瘤的比例从4.69%上升至10.15%,多发腺瘤的比例从20.25%上升至39.29%,≥2.0 cm的腺瘤从3.46%上升至9.47%。结论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大肠腺瘤的男女比例下降,发病部位多见于右半结肠,提示应重视全结肠镜检查。不同年龄段患者的腺瘤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老年人更易患多发、体积大、异型增生程度高的腺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流行病学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胃镜下药物注射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尤趣居 樊淑梅 +1 位作者 陈卫巧 翟英姬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6期44-46,共3页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药物注射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A组直接在传统普通胃镜下行药物注射;B组应用无痛胃镜下行药物注射止血;C组应用无痛胃镜下行药...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药物注射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非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随机等分为3组,A组直接在传统普通胃镜下行药物注射;B组应用无痛胃镜下行药物注射止血;C组应用无痛胃镜下行药物注射止血联合氩离子凝固术。比较3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C组的止血时间缩短,再出血率、手术率下降及住院时间缩短,满意度得到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下药物注射联合氩离子凝固术能提高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治疗效果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无痛胃镜 药物注射 氩离子凝固治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梗阻性黄疸的微创引流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曾德辉 杜国平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42-144,共3页
胆道狭窄在临床上很常见,其病因复杂,常造成梗阻性黄疸致病情恶化。如不及时解除梗阻,常导致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全身损害。目前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非手术治疗的重点都为胆管引流,且引流技术不断改进,可行胆汁... 胆道狭窄在临床上很常见,其病因复杂,常造成梗阻性黄疸致病情恶化。如不及时解除梗阻,常导致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全身损害。目前良、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非手术治疗的重点都为胆管引流,且引流技术不断改进,可行胆汁外引流、内引流、内外合并引流等,其微创性在临床上越来越显示出独到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阻性黄疸 引流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应用雷贝拉唑在老年患者中预防应激性溃疡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翟英姬 杜国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8期39-40,43,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多功能胃肠管肠内应用雷贝拉唑(波利特)在老年患者中预防应激性溃疡中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81例不能进食的老年危重病患者行内镜下安置多功能胃肠管,比较肠内应用雷贝拉唑(波利特)与静脉使用奥美拉唑针剂(洛赛... 目的探讨经多功能胃肠管肠内应用雷贝拉唑(波利特)在老年患者中预防应激性溃疡中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81例不能进食的老年危重病患者行内镜下安置多功能胃肠管,比较肠内应用雷贝拉唑(波利特)与静脉使用奥美拉唑针剂(洛赛克)两组,对胃液pH的影响及预防应激性溃疡的效果。结果两组抽吸的胃液中pH≥4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应用雷贝拉唑(波利特)在老年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中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溃疡 雷贝拉唑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臭氧腹腔灌洗术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对肝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豫茜 杜国平 李国华 《江西医药》 CAS 2016年第6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腹腔灌洗术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对肝功能及炎症指标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静注治疗...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腹腔灌洗术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对肝功能及炎症指标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采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静注治疗,观察组给予医用臭氧腹腔灌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清炎症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ALT、TIBL、PT、ALB)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各项指标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RP、PCT、WB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各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用臭氧腹腔灌洗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有助于患者炎症指标及肝功能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臭氧 腹腔灌洗术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肝功能 炎症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性溃疡的预防 被引量:2
14
作者 翟英姬 杜国平 《医学综述》 2007年第14期1094-1096,共3页
应激性溃疡(SU),是指在各种应激状态下,胃或十二指肠、食管发生的急性黏膜糜烂和溃疡。它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并使原有病变恶化。预防SU是抢救重症患者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就SU的病因、发病机制、监测指标及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制... 应激性溃疡(SU),是指在各种应激状态下,胃或十二指肠、食管发生的急性黏膜糜烂和溃疡。它可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并使原有病变恶化。预防SU是抢救重症患者不可忽视的环节。本文就SU的病因、发病机制、监测指标及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制酸药物、医源性肺炎、胃肠营养的关系等方面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溃疡 预防 质子泵抑制剂 医源性肺炎 胃肠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胶注射联合套扎术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顺辉 邓毅斯 杜国平 《中国医药科学》 2011年第23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食管曲张静脉套扎联合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2种方法治疗:①套扎+组织胶注射1次完成52例;②套扎与组织胶注射分次完成28例。结果 80例中食管静脉曲张者总有效率为97.5%,胃底... 目的探讨食管曲张静脉套扎联合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分2种方法治疗:①套扎+组织胶注射1次完成52例;②套扎与组织胶注射分次完成28例。结果 80例中食管静脉曲张者总有效率为97.5%,胃底静脉曲张者总有效率为96.3%。套扎与组织胶1次完成组与多次完成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4.684,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院次数、麻醉次数、麻醉费用、总费用等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3.8%。结论应用食管曲张静脉套扎联合胃底曲张静脉组织胶注射,近期疗效可靠、操作安全,并发症少而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 套扎 组织胶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对急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CRP水平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豫茜 杜国平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602-604,共3页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对急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胃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处理及...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对急性胃炎患者血清胃泌素、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疗效分析。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我院接受诊治的急性胃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处理及静脉注射山莨菪碱,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静脉注射奥美拉唑。两组治疗均以7 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前后血清胃泌素、CRP水平变化,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水平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水平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5.72%)高于对照组(67.35%),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用药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药物副反应。结论 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炎患者疗效明显,可降低血清胃泌素和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美拉唑 急性胃炎 胃泌素 CRP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指导硬化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及早期疗效评价
17
作者 周围 何顺辉 +2 位作者 钱江 胡秋根 杜国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14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MRI指导胃镜下硬化治疗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及评价其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73例接受胃镜下硬化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治疗前应用MRI评估胃底曲张静脉团的范围及其供血、引流途径,并根据MRI估算硬化治疗所需硬化剂用量。治... 目的探讨MRI指导胃镜下硬化治疗胃底曲张静脉出血及评价其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73例接受胃镜下硬化治疗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治疗前应用MRI评估胃底曲张静脉团的范围及其供血、引流途径,并根据MRI估算硬化治疗所需硬化剂用量。治疗后再次行MR检查,比较治疗前后胃底曲张静脉团体积、胃左静脉管径的变化,并比较胃镜与MRI评价疗效的价值。结果治疗前MRI能全面评估曲张静脉团的范围、体积及其供血、引流途径;治疗后MRI示曲张静脉团缩小,胃左静脉管径缩小(P均<0.01)。MRI与胃镜对无效的判断一致,对有效及显效的判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底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前,MRI评估有助于为出血风险较高患者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应用MRI可观察硬化治疗即时疗效,较胃镜更直观、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静脉曲张 胃镜 硬化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地区近10年大肠腺瘤的临床特征变化趋势
18
作者 陆宝钿 崔西玉 +3 位作者 李兆滔 刘韶辉 程灿昌 刘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3758-3760,共3页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近10年来大肠腺瘤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方法:总结分析佛山地区3家三级甲等医院2001-2010年经病理确诊的大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检出9 850例大肠腺瘤患者,男性6 002例(60.93%),女性3 848例(39.07%),男女之为1...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近10年来大肠腺瘤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方法:总结分析佛山地区3家三级甲等医院2001-2010年经病理确诊的大肠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检出9 850例大肠腺瘤患者,男性6 002例(60.93%),女性3 848例(39.07%),男女之为1.56∶1。2010年与2001年比较,大肠腺瘤患者的检出数增加了68.26%;发病中位年龄从51岁上升至58岁。右半结肠腺瘤比例从16.07%上升到24.47%;多发腺瘤的比例从23.51%上升到37.88%;近10年来直径大于2.0 cm的腺瘤检出数增加了86.79%;锯齿状腺瘤的检出数增加了76.19%,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腺瘤的检出数增加了11.49%。结论:近10年来佛山地区大肠腺瘤的发病率上升;发病中位年龄上升;男性多于女性。右半结肠腺瘤,多发、体积大、绒毛状、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腺瘤逐年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腺瘤 流行病学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露醇与回流灌肠于结肠镜检前快速肠道准备
19
作者 何顺辉 傅美丽 +2 位作者 杜国平 欧阳贺月 黄文昭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4期119-119,144,共2页
目的探讨口服甘露醇联合回流灌肠在结肠镜检查前快速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1月来顺德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1079例患者根据来检查的前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32例与对照组547例,观察组在检查当天采用口服甘... 目的探讨口服甘露醇联合回流灌肠在结肠镜检查前快速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2013年1月来顺德第一人民医院进行结肠镜检查的1079例患者根据来检查的前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532例与对照组547例,观察组在检查当天采用口服甘露醇联合回流灌肠的方法进行快速肠道准备,对照组采取普通肠道准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肠道准备效果比较,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89.3%,对照组为7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肠道准备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观察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甘露醇口服联合回流灌肠可以有效缩短肠道准备的时间,利于结肠镜的检查,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回流灌肠 结肠镜 肠道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用臭氧腹腔灌洗术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20
作者 马豫茜 杜国平 +1 位作者 李国华 张俊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4期1794-1796,共3页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腹腔灌洗术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静注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医用臭氧腹腔灌洗术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8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静注治疗,观察组给予医用臭氧腹腔灌洗+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腹水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腹水CRP、PCT、WBC以及PMN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水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腹水各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用臭氧腹腔灌洗术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性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患者炎症指标的改善,治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臭氧 腹腔灌洗术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