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丹参对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闵连秋 袁静 +6 位作者 刘学文 李霞 丁则昱 马维艳 田步先 杨丽 朱金枝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6期3090-3091,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6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和既往史积分、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两...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65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伴发疾病和既往史积分、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1次/d,静脉滴注,连用14d为1个疗程。两组在治疗前后均进行疗效评定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浆内皮素-1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测定。结果:复方丹参治疗后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3.24±8.06)分,较治疗前(27.62±6.86)分和对照组治疗后(20.32±8.14)分显著下降(t=7.8048,3.5233,P<0.001)。研究组治疗脑梗死的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69%(μ=2.2204,P<0.05)。同时亦发现,研究组治疗后血浆内皮素-1水平(49.54±6.19)ng/L,较治疗前(63.74±5.68)ng/L和对照组治疗后(60.36±6.22)ng/L显著下降(t=9.7098,7.0287,P<0.001);血浆6-keto-PGF1α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结论:复方丹参能够调整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紊乱,治疗脑梗死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中药疗法 复方丹参 内皮缩血管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于明哲 张宁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422-423,共2页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外科手术治疗 内科保守治疗 人类健康 致残率高 治疗方法 HICH 治疗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宁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3期976-977,共2页
目的比较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126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通过MRI、CT进行诊断检测。结果CT检测多发性脑梗死89例,检出率为70.6%;MRI检测多发性脑梗死126例,检出率为100%。两种检测手段相比,MR... 目的比较MRI与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126例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别通过MRI、CT进行诊断检测。结果CT检测多发性脑梗死89例,检出率为70.6%;MRI检测多发性脑梗死126例,检出率为100%。两种检测手段相比,MRI的多发性脑梗死检测效果更为显著。结论颅脑CT和MRI是检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重要状况的诊断手段,与CT诊断相比,在多发脑梗死病灶检出率方面,MRI的诊断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CT 多发性脑梗死 老年患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量脑出血误诊为脑梗死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宁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4期653-654,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小量脑出血误诊为脑梗死的原因以及确诊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0例小量脑出血但被误诊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误诊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等。结... 目的研究分析小量脑出血误诊为脑梗死的原因以及确诊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60例小量脑出血但被误诊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误诊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等。结果脑出血量小,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患者最容易误诊。结论头颅CT是目前确诊小量脑出血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量脑出血 误诊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常规检查在诊断心源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宁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3年第1期186-186,共1页
目的对尿常规检查在诊断心源性脑梗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8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TOAST类型将其分为心源性组(27例)和非心源性组(31例)。之后对患者入院24h内的尿液进行收集,通过血肌酐及尿常规检查,在相关指标参... 目的对尿常规检查在诊断心源性脑梗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8例心源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TOAST类型将其分为心源性组(27例)和非心源性组(31例)。之后对患者入院24h内的尿液进行收集,通过血肌酐及尿常规检查,在相关指标参考范围的标准下,对全部患者进行心源性脑梗死类型的诊断。结果两组患者血肌酐水平、白细胞、红细胞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尿蛋白、尿比重差异对比则无统计学意义。心源性组脑梗死阳性与阴性者分别为18例和9例;非心源性组脑梗死阳性与阴性者分别为14例和17例。结论测定患者的尿白细胞、红细胞及血肌酐水平,对心源性脑梗死的治疗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配合相关的临床体征,更利于其治疗与诊断水平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脑梗死 尿常规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