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脑灌注成像联合CTA扫描在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唐芳芳 张亚琼 刘霄 《医学临床研究》 2024年第12期1882-1885,共4页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17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双侧CTA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轻度狭窄组(n=41)、中度狭窄组(n... 【目的】探讨CT脑灌注成像(CTP)联合CT血管成像(CTA)在颈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117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双侧CTA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轻度狭窄组(n=41)、中度狭窄组(n=44)、重度狭窄及闭塞组(n=32),根据双侧颈动脉狭窄情况将上述患者的颈动脉分为正常组(n=86)、轻度组(n=41)、中度组(n=44)、重度及闭塞组(n=63)。所有患者均进行CTP及CTA检查,比较研究对象相对脑血容量(sCBV)、相对脑血流量(sCBF)、相对平均通过时间(sMTT)、相对达峰时间(sTTP)、颈内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血流速度(EDV)以及大脑中动脉的脉搏指数(PI)、平均血流速度(V_(m))。【结果】正常组sCBV、sCBF、sMTT和sTTP与轻度组、中度组、重度及闭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及闭塞组sCBV、sCBF呈下降趋势,sMTT、sTTP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PI、V_(m)、PSV、EDV与中度组、重度及闭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及闭塞组PI、V_(m)呈下降趋势,PSV、EDV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越高,脑部血管血流储备越低,CTP联合CTA扫描在脑缺血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显示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胸部CT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袁海军 董宁利 《血栓与止血学》 CAS 2022年第3期817-818,共2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PLT)参数的变化及胸部CT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与本院治疗的81例重症肺炎患儿和34例普通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两组患儿入院第1 d PLT水平和CT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儿PLT水平... 目的分析血小板(PLT)参数的变化及胸部CT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5月至2021年2月与本院治疗的81例重症肺炎患儿和34例普通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收集两组患儿入院第1 d PLT水平和CT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儿PLT水平,分析重症患儿CT图形特征,评价PLT水平、胸部CT检查诊断重症肺炎患儿的诊断价值。结果重症组患儿血清PLT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患儿(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LT水平诊断重症肺炎患儿的曲线下面积为0.92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8%和97.1%;胸部CT诊断诊断重症肺炎患儿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0.12%、88.24%、89.57%。结论PLT参数的变化和胸部CT对重症肺炎均有较高的诊断加之,临床工作中可联合应用以提高诊断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血小板参数 胸部CT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海军 张愿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967-1969,共3页
目的分析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检测方法用来诊断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80例,均接受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检查,分析两种方法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检出情况、对不同年龄骨质疏松的检出情况、骨密度检测结果以及对不... 目的分析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检测方法用来诊断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80例,均接受腰椎定量CT与双能X线检查,分析两种方法对骨质疏松患者的检出情况、对不同年龄骨质疏松的检出情况、骨密度检测结果以及对不同性别骨质疏松的检出情况。结果腰椎定量CT检测对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均高于双能X线检测(P<0.05);腰椎定量CT对≥60岁人群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的检出率较高于40~60岁(P<0.05);40~60岁组骨密度大于≥60岁组骨密度值(P<0.05);腰椎定量CT对女性人群骨量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的检出率较高于男性(P<0.05)。结论采用腰椎定量CT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实施骨密度检测的检出率相较于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更高,且腰椎定量CT下不同年龄及性别的检出率也有所不同,在骨质疏松症骨密度检测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腰椎定量CT 双能X线 骨密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低剂量头颈部CTA联合颅脑CTP对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亚宝 杜海军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第10期171-173,共3页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行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靖边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40例AICVD患者,均行头颈部CTA检查+颅脑CTP检查,分析最终诊断效果。结果... 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患者行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CTP)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靖边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的40例AICVD患者,均行头颈部CTA检查+颅脑CTP检查,分析最终诊断效果。结果:将DSA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联合检查的确诊率为95.00%,高于CT平扫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0例患者中,经首次头颅CT平扫就已出现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共有26例,其特征为:病变区的斑点状密度呈现减低情况,局部脑沟未呈现出消失情况等,而14例患者并没有发现和临床症状相应的病灶;40例患者CTP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脑灌注异常区,低灌注区脑灌注值高于健侧区,平均通过时间(MTT)与达峰时间(TTP)长于健侧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灌注区脑血流量(CBF)值低于健侧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容量(CBV)在低灌注区和健侧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CTA检查+颅脑CTP检查对AICVD患者的确诊率较高,可减少误诊漏诊,在AICVD患者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A检查 颅脑CTP检查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诊断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在心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杨帆 袁海军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2期1792-1795,共4页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FFRCT)在心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两院收治的75例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CCT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以及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获得患者相应的图像以...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储备分数(FFRCT)在心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两院收治的75例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冠状动脉CT造影检查(CCTA),冠状动脉造影检查(CAG)以及有创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查获得患者相应的图像以及数据,建立FFRCT模型,分析FFRCT技术在冠心病患者中分别以患者为单位和以血管支数为单位检测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准确性等,同时探讨FFRCT测定值与有创FFR测定值的相关性。【结果】本组75例患者共发现病变血管100支,其中左前降支病变58例,左回旋支病变16例,右冠状动脉26例。以有创FFR为标准,以患者为单位FFRCT检测结果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以及κ值分别为100.0%、87.6%、100.0%、50.0%、89.7%、0.62;以血管支数为单位FFRCT检测结果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以及κ值分别为100.0%、65.3%、100.0%、50.0%、76.4%、0.51;以患者为单位、以血管支数为单位,FFR与FFRCT均呈正相关,具有良好的一致性(r=0.794、0.725,P<0.05)。【结论】FFRCT技术在CAD患者冠状动脉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临床可以推广FFRCT技术,为患者合理选择诊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诊断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多极射频消融和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袁海军 张向梅 李亚宝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2年第11期1301-1304,共4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多极射频消融配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及对血前梯度蛋白2(AGR2)、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间靖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多极射频消融配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的效果及对血前梯度蛋白2(AGR2)、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NLR)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间靖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全雄激素阻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CT做引导,进行多极射频消融治疗。对比近期疗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血AGR2及NLR表达水平。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7.2%,对照组为71.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PISS评分、QOL评分、Qmax及PS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ISS评分、QOL评分及PSA均低于对照组,Qmax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AGR2、NL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血AGR2、NL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引导下多极射频消融配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患者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改善患者AGR2、NLR的表达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极射频消融 全雄激素阻断治疗 前列腺肿瘤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