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新品种青杂有限1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1
作者 徐亮 唐国永 +1 位作者 王宗昌 杜德志 《青海农林科技》 2025年第1期123-126,共4页
青杂有限1号是2022年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培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本文研究了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不同种衣剂拌种等栽培措施对青杂有限1号的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60万株/hm^(2)左右、75kg尿素+... 青杂有限1号是2022年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培育的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为了加快该品种的推广,本文研究了种植密度、施肥水平、不同种衣剂拌种等栽培措施对青杂有限1号的产量和含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60万株/hm^(2)左右、75kg尿素+磷酸二铵225~262.5 kg/hm^(2)产量较高且生产成本较低;35%毒氟种衣剂1∶50拌种能很好的防治青杂有限1号跳甲和茎象甲。本研究为青杂有限1号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青杂有限1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千粒质量性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王安琪 姚艳梅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0,共6页
作为油菜的产量三因素之一,千粒质量对油菜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千粒质量的遗传效应、影响因素、QTL定位、基因克隆、调控机理、反向遗传学等6个方面对千粒质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目前的研究认为油菜千粒质量性状主... 作为油菜的产量三因素之一,千粒质量对油菜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千粒质量的遗传效应、影响因素、QTL定位、基因克隆、调控机理、反向遗传学等6个方面对千粒质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目前的研究认为油菜千粒质量性状主要由加性效应控制,且受环境及收播期影响;甘蓝型油菜中千粒质量QTL在其十几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其中A09染色体上检测到的位点最多,芥菜型油菜千粒质量性状QTL主要分布在A01、A03、A06、A07、A09、A10、B03、B05等染色体上,白菜型油菜千粒质量QTL的定位目前还未见报道;油菜中千粒质量基因目前仅仅克隆了ARF18、BnaA9.CYP78A9和BnaUPL3.C03等3个基因;油菜千粒质量调控机制主要通过调控种子中的胚乳功能来控制种子的大小以及通过调节角果皮、种皮以及母体细胞的生长发育,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种子生长,进而影响粒质量的大小;利用反向遗传学在拟南芥中找到AtDWF4、AtSHB1、AtDA1 R358K这3个基因对油菜千粒质量产生的影响。因此本文可以为油菜品种的改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粒质量 遗传效应 QTL定位 基因克隆 反向遗传学 调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苗期干旱胁迫对甘蓝型油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3
作者 赵薇 赵彤 +4 位作者 岳瑶琴 尚国霞 余青兰 徐亮 赵志刚 《青海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39-46,共8页
为快速鉴定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苗期的抗旱性,缩小抗旱资源范围,筛选出具有强抗旱性的材料,本研究以15个不同抗旱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苗期设置干旱胁迫组和正常灌溉(对照)组,测定脯氨酸、可溶性糖等7个生理生化指... 为快速鉴定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苗期的抗旱性,缩小抗旱资源范围,筛选出具有强抗旱性的材料,本研究以15个不同抗旱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苗期设置干旱胁迫组和正常灌溉(对照)组,测定脯氨酸、可溶性糖等7个生理生化指标,并运用抗旱指数、隶属函数及隶属度等方法,对各品种的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抗旱型与敏感型材料的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性差异,脯氨酸抗旱指数呈显著性差异。干旱胁迫下所有品种的光合作用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根据隶属度排序,至尊、李帐878-879、青杂9号、AG5、伟杰和徐88等6个品种的隶属度达到0.50以上,被鉴定为强抗旱性品种;同时,有2个品种的隶属度低于0.30,被归类为敏感型品种。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与苗期反复干旱存活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有效参考指标。本研究为快速筛选甘蓝型油菜抗旱资源并缩小筛选范围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苗期 干旱胁迫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表型和基因型鉴定筛选适合春油菜区的优异种质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亮 林建荣 杜德志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0-288,共9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甘蓝型油菜资源,以引进的124份和青海省20份甘蓝型油菜资源为材料,利用50K SNP芯片分析了这些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在春油菜环境下鉴定了开花期、茎秆强度、产量和品质等13个相关性状。结果表明:资源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平... 为了更好地利用甘蓝型油菜资源,以引进的124份和青海省20份甘蓝型油菜资源为材料,利用50K SNP芯片分析了这些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并在春油菜环境下鉴定了开花期、茎秆强度、产量和品质等13个相关性状。结果表明:资源两两之间的遗传距离平均为0.4683,遗传距离大于等于0.5的资源对数占总对数的36.45%,表明这批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所有资源按地理来源划分为6个类群,西北春油菜资源群内遗传差异相对较小,但与国内其它4个类群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平均遗传距离均超过了0.4。聚类分析表明,地理来源难以再作为遗传差异的有效判断依据。鉴定出具有茎直径超过17 mm、主茎木质部厚度超过1 mm、茎折断力超过80 N、茎秆强度超过40 N/cm^(2)、千粒重超过6 g、含油量超过48%等单一优良性状的资源若干份,可用于春油菜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筛选出22份综合性状优良的资源,构成两个杂交优势群,一个为西北和国外资源群,另一个为长江流域资源群,两个群之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遗传多样性 基因型 表现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茎秆强度相关性状QTL分析
5
作者 徐亮 李开祥 +1 位作者 郭少敏 杜德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1-2041,共11页
倒伏影响作物产量和机械收获。茎秆强度是作物抗倒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以茎秆强度及其相关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的两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G922和中双11号为亲本构建的DH群体为材料,对该群体茎秆强度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1)中... 倒伏影响作物产量和机械收获。茎秆强度是作物抗倒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以茎秆强度及其相关性状存在显著差异的两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G922和中双11号为亲本构建的DH群体为材料,对该群体茎秆强度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表明:(1)中双11号和G922的杂种F1在茎直径、茎壁厚度和茎折断力上存在明显的正向中亲优势;茎折断力与茎直径、茎壁厚度、茎壁木质部厚度、茎壁穿透力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茎壁穿透力与茎壁木质部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2)构建了包含1984个SNP标记、总长度为2592.64 cM的甘蓝型油菜遗传连锁图谱,在4个环境下共检测到90个茎秆强度及其相关性状QTL;其中有17个QTL能在多环境下重复检测到,包括6个茎直径QTL、5个茎秆强度QTL、2个茎壁厚度QTL和4个茎折断力QTL;茎直径主效QTL cqSD.C8-1在4个环境下能重复检测到,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14.67%;A2染色体上4个茎直径QTL、C6染色体上4个茎秆强度QTL分别组成QTL簇cqSD.A2、cqSS.C6。(3)茎直径QTL簇cqSD.A2及其连锁的3个分子标记(BnA02-p7893901、Bn-A02-p10176749、Bn-A02-p10668400),QTL cqSD.C8-1及其连锁的2个分子标记(Bn-scaff_25981_1-p90999、Bn-scaff_16287_1-p366585)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甘蓝型油菜抗茎倒的遗传机理,为茎直径性状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茎秆强度 QTL定位 SNP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熟甘蓝型春油菜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林晓阳 赵洪平 +1 位作者 柳海东 杜德志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20-729,共10页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中白菜型油菜在我国高海拔、高纬度春油菜区大面积种植,但其产量较低、品质差、育种难度大。为实现春油菜区的最重要育种目标,即培育出特早熟高产优质甘蓝型春油菜替代白菜型油菜,本研究对特早熟甘蓝型春油...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其中白菜型油菜在我国高海拔、高纬度春油菜区大面积种植,但其产量较低、品质差、育种难度大。为实现春油菜区的最重要育种目标,即培育出特早熟高产优质甘蓝型春油菜替代白菜型油菜,本研究对特早熟甘蓝型春油菜恢复系与不育系进行特异酶切位点扩增片段测序(SLAF-seq),分析遗传族群关系,在每类按比例选取部分恢复系与不育系配制组合,分析杂种表现、杂种优势及杂优模式。结果表明,98份甘蓝型油菜被分为五类。其中,第四类中包含不育系,恢复系与不育系的遗传距离介于0.01~0.52,平均遗传距离为0.35;第五类群恢复系与不育系遗传距离最大,介于0.45~0.52之间;在小区产量前二十的组合中,不育系×第五类恢复系组合10个,产量最高组合为(64-1)×16D3(第五类)。结合杂种表现和杂种优势结果,说明以特早熟不育系×第五类恢复系组配杂交组合,后代中产生强优势杂交种的潜力较大。本研究为后续特早熟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选育提供了亲本选择的分子依据,可促进春油菜区特早熟杂交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早熟甘蓝型春油菜 产量相关性状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杂优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2份油菜种质资源抗旱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岳瑶琴 赵彤 +3 位作者 余青兰 徐亮 李开祥 赵志刚 《青海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9-36,55,共9页
为探究油菜抗旱评价指标,筛选抗旱油菜种质资源,本文以342份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中10份油菜种质资源设置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人工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其萌发期的12个指标变化,同时研究在PEG-6000(... 为探究油菜抗旱评价指标,筛选抗旱油菜种质资源,本文以342份甘蓝型、芥菜型、白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中10份油菜种质资源设置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进行人工模拟干旱胁迫,分析其萌发期的12个指标变化,同时研究在PEG-6000(最佳胁迫浓度)胁迫下萌发期油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差异及苗期油菜种质资源反复干旱后抗旱指标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油菜种质资源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与鉴定。结果表明:20%PEG-6000为油菜萌发期的最适干旱胁迫浓度,发芽指数可作为油菜萌发期的抗旱性评价指标;通过研究萌发期和苗期的抗旱性结果发现,甘蓝型油菜的抗干旱胁迫能力最强,抗旱性较好的品种有青杂12R、伟杰、李帐878-879、AG5、青杂9号、徐88、浙双72,敏感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有徐59、徐247、徐95、四达、赵34-5和赵101-2;萌发期与苗期抗旱性显著相关,在大规模筛选抗旱品种时,可预先在萌发期初筛,之后利用苗期盆栽控水试验进一步确定。该结果可为油菜种质资源的抗旱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抗旱性 评价指标 资源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叶绿素含量与产量关系研究及叶绿素主效QTL位点cqSPDA2连锁标记开发 被引量:10
8
作者 叶景秀 柳海东 +2 位作者 星晓蓉 李钧 杜德志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3-1181,共9页
本研究前期以中双11(ZS11)作母本、QU作父本通过小孢子培养构建了一个包含282个株系的DH群体,并通过两环境表型考察及DH基因型分型,对甘蓝型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进行分析和定位,在A2染色体21.87~22.91 Mb区间获得一个主效QTL,为... 本研究前期以中双11(ZS11)作母本、QU作父本通过小孢子培养构建了一个包含282个株系的DH群体,并通过两环境表型考察及DH基因型分型,对甘蓝型油菜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进行分析和定位,在A2染色体21.87~22.91 Mb区间获得一个主效QTL,为了进一步明确甘蓝型油菜叶绿素含量与产量的关系,通过分子标记和KASP技术以ZS11作轮回亲本构建了叶绿素主效QTL单位点的近等基因系群体,基于DH群体和单位点近等基因系群体为研究材料,对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和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宁和互助两个环境中,DH群体叶片SPAD值呈正态分布,双亲SPAD值呈极显著差异,F1的SPAD值呈偏高值分布,表明该性状为部分显性,且不同环境条件下,同一群体叶绿素的含量不同,高海拔和低温条件下SPAD偏高;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SPAD值与单株产量正相关,且相关系数随样本量的减少而增加;单株产量在两组不同基因型近等基因系中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遗传连锁图置信区间,开发了2个多态性较好的共显性InDel标记和基于KASP技术的6个分型较好的SNP标记作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筛选的候选标记。本研究为油菜高叶绿素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标记基础,为高光效新品种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SPAD值 近等基因系 产量 相关性 连锁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优质适宜机收春油菜新品种青杂15号的选育 被引量:4
9
作者 徐亮 李开祥 +5 位作者 赵志 星晓蓉 姚艳梅 尚国霞 林建荣 杜德志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16,共2页
针对青海省油菜品种抗倒性不强、种子生产去杂难等问题,以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05 A为母本,以抗倒性较强、桔红色花瓣恢复系4750 R为父本组配成春油菜杂交种青杂15号。该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性和抗倒性均优于春油菜区... 针对青海省油菜品种抗倒性不强、种子生产去杂难等问题,以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05 A为母本,以抗倒性较强、桔红色花瓣恢复系4750 R为父本组配成春油菜杂交种青杂15号。该品种的产量、品质、抗病性和抗倒性均优于春油菜区主栽品种青杂5号,适宜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山西、宁夏等无霜期较长的春油菜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油菜 青杂15号 选育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冬性甘蓝型油菜资源在春性环境下的利用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柳海东 李开祥 +1 位作者 徐亮 杜德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09-1620,共12页
以24份不同生态类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利用AFLP标记对不同生态型油菜品种之间遗传差异进行分析,使用3种不同方法鉴定菌核病抗性,考察分析苗期叶绿素含量,初花期,产量相关因子每角粒数、千粒质量、单株产量、全株角果数。结果... 以24份不同生态类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利用AFLP标记对不同生态型油菜品种之间遗传差异进行分析,使用3种不同方法鉴定菌核病抗性,考察分析苗期叶绿素含量,初花期,产量相关因子每角粒数、千粒质量、单株产量、全株角果数。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54处将24份材料完全分开,不同生态型品种之间遗传差异较大;菌核病鉴定结果表明,不同和相同生态类型甘蓝型油菜品种之间菌核病抗性存在差异,半冬性品种抗性最强,不易感病,而中间品种(系)(春性×半冬性)次之,春性品种最弱,易感病,中间型品系‘934-1’‘988-2’和‘D64-2’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在苗期叶绿素含量上,春性品种高于半冬性品种(P<0.01),中间型品种(系)显著高于半冬性品种(P<0.05);在春性环境下,半冬性甘蓝型油菜品种初花期显著长于春性品种和中间型品种(系),中间型品种(系)和春性品种的单株产量、春性品种的每角粒数分别多于半冬性品种(P<0.05)。研究结果为半冬性资源在春性环境下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生态类型 菌核病抗性 叶绿素含量 产量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春油菜早花位点加密及位点聚合创建优异早花资源 被引量:2
11
作者 柳海东 潘云龙 杜德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11-1721,共11页
前期在甘蓝型春油菜NNDH群体中定位到cqDTFA7a和cqDTFC82个早花主效QTL,分别开发了与cqDTFA7a紧密连锁的SSR标记G1803、InDel标记IA7-4,以及与cqDTFC8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035。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早花QTL位点cqDTFC8的BC2F2群体,进... 前期在甘蓝型春油菜NNDH群体中定位到cqDTFA7a和cqDTFC82个早花主效QTL,分别开发了与cqDTFA7a紧密连锁的SSR标记G1803、InDel标记IA7-4,以及与cqDTFC8紧密连锁的SSR标记S035。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早花QTL位点cqDTFC8的BC2F2群体,进一步对该位点加密,开发了与cqDTFC8紧密连锁的标记SNP11。利用开发的与两个位点紧密连锁的4个标记对93个甘蓝型春油菜自然资源进行早花基因型鉴定,从中筛选出含有cqDTFA7a位点的资源3164和2216,含有cqDTFC8位点的资源3484和2857,两位点资源之间两两正反杂交进行位点聚合。通过小孢子培养和标记辅助选择快速获得聚合DH系,筛选出性状优良且早花的聚合系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配置杂交组合,连续2年多点进行测产试验,对聚合系利用价值进一步分析。cqDTFC8加密结果显示,该位点被定位于SNP11和SNP12区间中,与SNP11共分离。自然资源早花基因型鉴定结果显示,含有cqDTFA7a位点的单株50个,平均初花期58.1 d,含有cqDTFC8位点的单株16个,平均花期58.3 d,同时含有两位点的单株16个,平均花期55.2 d,表明同时包含两早花位点株系比只含有一个早花位点株系早开花。聚合结果显示,早花位点cqDTFC8和cqDTFA7a的聚合单株开花时间比单位点亲本单株的开花时间提前2~3 d,其中来自cqDTFA7a位点的3164和cqDTFC8位点的3484聚合后的DH18比亲本早开花3 d,产量相关性状都优于其他品系。进一步利用DH18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025A配置组合,将该组合定名为TZG18,2年9点测产结果表明,TZG18比青藏高原白菜型主栽品种浩油11号增产17.5%以上。综上研究结果说明,早花位点聚合品系比早花单位点品系在开花时间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时对增加油菜产量也有影响。本研究是甘蓝型春油菜早花性状MAS育种的初步探索,为春油菜区特早熟甘蓝型春油菜品种替代白菜型油菜提供了材料支持,也为基因聚合育种技术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春油菜 早花位点 基因聚合 早花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油菜新品种青杂12号的选育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亮 林建荣 杜德志 《中国种业》 2019年第7期75-77,共3页
针对青海省油菜生产后期易倒伏、规模化制种去杂难等问题,以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05A为母本、橘红色花瓣恢复系403R为父本组配成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青杂12号。该品种产量、品质、含油率、抗病性和抗倒性均优于主栽品种青杂5号,适宜在... 针对青海省油菜生产后期易倒伏、规模化制种去杂难等问题,以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05A为母本、橘红色花瓣恢复系403R为父本组配成甘蓝型油菜杂交种青杂12号。该品种产量、品质、含油率、抗病性和抗倒性均优于主栽品种青杂5号,适宜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海拔2800m以下和柴达木盆地海拔3000m以下区域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油菜 青杂12号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每角籽粒数QTL的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
13
作者 梁能 姚艳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4,共9页
【目的】为揭示芥菜型油菜及芸薹属作物每角籽粒数形成的分子机理,提高和改良芥菜型油菜产量和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研究以包含221个芥菜型油菜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为材料,在5个环境条件下对每角... 【目的】为揭示芥菜型油菜及芸薹属作物每角籽粒数形成的分子机理,提高和改良芥菜型油菜产量和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研究以包含221个芥菜型油菜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为材料,在5个环境条件下对每角籽粒数性状进行加性QTL、加性×加性上位互作及环境互作分析。【结果】(1)共检测到7个与每角籽粒数相关的加性QTL,主要分布在芥菜型油菜A02、A03、A05、A08、B02和B03等染色体上,其加性效应分布在(-11.6424)~4.5246之间,其中qSS2-71的加性效应和遗传率均最大,分别达到-11.6424和14.44%,其余6个加性QTL的加性效应和遗传率均较小;(2)检测到7对影响每角籽粒数的加性×加性QTL上位互作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上位性QTL互作效应值分布在(-4.9308)~4.1936之间,7对上位性QTL与不同环境互作的遗传力均接近0;(3)每角籽粒数性状的广义遗传率为80.98%,狭义遗传率为30.98%。【结论】综合分析,芥菜型油菜每角籽粒数受一定环境影响,但控制该性状的加性效应受环境影响较小,且其加性×加性上位性QTL互作效应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每角籽粒数 加性效应 QTL与环境互作效应 上位互作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转录因子SRS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14
作者 王龙 张永顺 +1 位作者 王红艳 肖麓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5-807,共13页
SRS(shi-related sequence)是植物特异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激素信号转导和应对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SRS基因家族在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潜在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该基因家族在甘蓝型油菜形成过... SRS(shi-related sequence)是植物特异的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激素信号转导和应对胁迫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SRS基因家族在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中潜在的生物学功能以及该基因家族在甘蓝型油菜形成过程中的进化,利用比较基因组学的方法,在甘蓝型油菜及二倍体祖先种白菜(B.rapa L.)和甘蓝(B.oleracea L.)中分别鉴定到38、16和20个SRS基因,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发育关系、基因结构、基因共线性、顺式作用元件和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有鉴定的SRS蛋白被分为9个分支,且甘蓝型油菜SRS基因家族的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内含子/外显子的丢失事件。Ka/Ks分析发现,SRS基因在重复事件后经历了纯化选择。在多数的SRS基因启动子中发现了分别与光响应、厌氧诱导和脱落酸响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且甘蓝型油菜SRS基因启动子比二倍体祖先启动子含有更多的胚乳基因表达和光响应顺式作用元件。转录组分析发现,甘蓝型油菜SRS基因在不同处理下以不同的表达模式响应并表现出根部的优势表达。综上,本研究为了解甘蓝型油菜SRS基因家族功能和作用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为甘蓝型油菜及其二倍体祖先之间基因进化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S 基因家族 进化 转录组 甘蓝型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种青杂18号的选育
15
作者 李开祥 李钧 《耕作与栽培》 2022年第5期118-119,共2页
青杂18号是以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7-3 A为母本、恢复系847 R为父本组配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该品种在2018—2019年北方春油菜区域试验中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产油量高、抗倒性强等诸多优点。本文介绍了青杂18号的选育过程、产量... 青杂18号是以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7-3 A为母本、恢复系847 R为父本组配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该品种在2018—2019年北方春油菜区域试验中表现出产量高、品质优、产油量高、抗倒性强等诸多优点。本文介绍了青杂18号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特征特性、抗性、品质和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油菜 青杂18号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选育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新品种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开祥 杜德志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0-37,共8页
为提高品种的抗倒性,以甘蓝型有限花序品系4769为供体亲本,分别与早熟甘蓝型油菜保持系144B和优良恢复系111R、122R、361R、536R杂交,并利用与有限花序基因Bnsdt1和Bnsdt2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性状的辅助选择育种... 为提高品种的抗倒性,以甘蓝型有限花序品系4769为供体亲本,分别与早熟甘蓝型油菜保持系144B和优良恢复系111R、122R、361R、536R杂交,并利用与有限花序基因Bnsdt1和Bnsdt2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性状的辅助选择育种。结果表明,共筛选到4个与Bnsdt1和Bnsdt2紧密连锁的共显性分子标记(S02、Indel02、BnW09和BnW18),可用于回交转育过程中的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最终培育出具有有限花序性状、抗倒性明显增强的保持系Y144B、不育系Y144A、优良恢复系Y111R、Y122R、Y361R、Y536R;经杂交组配和区域试验选育出一个甘蓝型油菜有限花序新品种青杂有限1号,株高适中,分枝低,抗倒伏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有限花序 抗倒伏性 品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的群体结构解析及核心种质构建
17
作者 张格格 柳海东 杜德志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1-239,共9页
为加快选育适应春油菜区的强优势杂交种,解析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的群体结构及构建核心种质,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144份恢复系组成的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利用3 881 462个SNP标记,计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确定最优分群数,评估连锁不平... 为加快选育适应春油菜区的强优势杂交种,解析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的群体结构及构建核心种质,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对144份恢复系组成的群体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利用3 881 462个SNP标记,计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确定最优分群数,评估连锁不平衡程度,采用分层取样的方法,结合等位基因数目最大化策略,构建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基于遗传距离和群体结构两种方法,可将群体划分为7类。整个群体中连锁不平衡程度较低。利用CoreHunter软件构建了C30和C40两个较优核心子集,C30包括44份种质资源,C40包括59份。通过评价,核心种质等位基因覆盖度均达到99%,多态信息含量达到0.24,C30和C40这两个核心子集均能代表144份甘蓝型油菜原始种质,其中C30可确定为最终的核心子集,用于亲本杂优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春油菜 全基因组重测序 群体结构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型油菜千粒质量QTL上位性互作和环境互作分析
18
作者 王安琪 姚艳梅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8-1146,共9页
【目的】研究芥菜型油菜千粒质量的遗传机理及QTL效应,为提高芥菜型油菜的产量、改良其品质及品种适应性而发展旱地农业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千粒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的芥菜型油菜品系X396和X568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 【目的】研究芥菜型油菜千粒质量的遗传机理及QTL效应,为提高芥菜型油菜的产量、改良其品质及品种适应性而发展旱地农业提供理论支撑。【方法】以千粒质量存在显著差异的芥菜型油菜品系X396和X568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在5个环境条件下考察其千粒质量表现,并对千粒质量的遗传力及QTL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千粒质量的广义遗传力为54.82%,狭义遗传力为11.50%,表明芥菜型油菜的千粒质量性状受环境的影响较大。对千粒质量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共获得4个千粒质量加性QTL qTGW2-83、qTGW5-43、qTGW6-44和qTGW12-8,其加性效应为-0.0719~0.1481,且4个加性QTL中有3个QTL qTGW2-83、qTGW6-44、qTGW12-8的加性效应远大于环境互作效应,受环境影响较小,这3个QTL为育种家的目标QTL,分别分布在A02、A06、B02染色体上;对千粒质量性状进行上位性分析,共获得3对千粒质量上位性QTL,其上位效应为-0.0794~0.1164,其中3对上位性QTL中有2对QTL是基本不受环境影响。【结论】千粒质量性状受环境影响比较大,但是千粒质量QTL受环境影响较小。加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都对千粒质量性状产生影响,所以在之后的育种工作中,既要重视加性效应,也要重视上位性效应,才能使千粒质量性状稳定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千粒质量 加性效应 上位性 环境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HD-ZIP基因家族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昝领兄 李开祥 +1 位作者 贾永鹏 杜德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51-1363,共13页
为揭示HD-ZIP蛋白家族成员在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中的分布及相关特征,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共鉴定出74个HD-ZIP转录因子,分别被定位到甘蓝型油菜的19条染色体和8条随机序列;这74个HD-ZIP蛋白都含有高度保守的HD-ZIP结构域;系统发育进化树... 为揭示HD-ZIP蛋白家族成员在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中的分布及相关特征,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共鉴定出74个HD-ZIP转录因子,分别被定位到甘蓝型油菜的19条染色体和8条随机序列;这74个HD-ZIP蛋白都含有高度保守的HD-ZIP结构域;系统发育进化树将该家族成员聚为4大类;共线性分析发现大部分基因不仅在A和C染色体组间存在共线性,而且在各自染色体组内也存在串联重复事件;基因表达分析发现,大部分HD-ZIP家族基因在根和叶中均有表达,并且在根中表达的基因多于叶片,受到盐胁迫处理时,大部分基因表达量会增加。初步明确了甘蓝型油菜HD-ZIP家族成员结构特点和相关功能,为进一步研究甘蓝型油菜HD-ZIP蛋白家族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为油菜抗性育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HD-ZIP蛋白基因家族 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熟甘蓝型春油菜恢复系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晓阳 杜德志 +1 位作者 柳海东 李钧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1-37,共7页
通过对特早熟甘蓝型春油菜恢复系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和利用,降低育种工作中恢复系与不育系选配杂交组合的工作量,从而更好地为杂交种选育服务。通过对97份波里马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进行简化基因组(SLAFseq)测序,开发SNP标记,进而分析群体... 通过对特早熟甘蓝型春油菜恢复系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和利用,降低育种工作中恢复系与不育系选配杂交组合的工作量,从而更好地为杂交种选育服务。通过对97份波里马雄性不育系的恢复系进行简化基因组(SLAFseq)测序,开发SNP标记,进而分析群体遗传关系,构建核心种质群体。结果显示,共获得527872个SLAF标签,842248个有效SNP;利用有效SNP对97份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分为5类;利用Core Hunter构建核心种质,构建了C30核心种质29份,C40核心种质38份,C30和C40核心种质平均等位基因覆盖度分别为99.89%和99.96%,这些材料能够代表整个资源的变异程度,达到了构建核心种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早熟 甘蓝型油菜 核心种质 波里马雄性不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