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湖流域牧草物候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8
1
作者 苏芬 刘宝康 +1 位作者 张翠花 胡德奎 《青海草业》 2018年第4期12-18,共7页
基于青海湖流域3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气温、降水及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分析了1961年以来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2003~2017年的牧草生育期观测数据,对返青、黄枯日期、生长季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 基于青海湖流域3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气温、降水及日照时数等气象数据,分析了1961年以来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2003~2017年的牧草生育期观测数据,对返青、黄枯日期、生长季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近57a青海湖流域的年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的升温幅度最大;年和四季降水量均增加,夏季降水量增加最多;年和四季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夏季日照时数下降最为明显。2)海晏牧草返青期以10d/10a趋势提前,刚察以9d/10a趋势显著推迟,天峻以4d/10a趋势推迟,在空间上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呈推迟趋势。黄枯期均表现为推迟趋势,推迟趋势海晏2d/10a、刚察10d/10a、天峻5d/10a,没有明显的经向和纬向特征。生长季均呈延长趋势,海晏11d/10a、刚察2d/10a、天峻1d/10a,在空间上表现出与返青期相同的走向。3)海晏牧草返青期主要受上年秋季(8~10月)降水量的影响,降水量每增加10mm,返青期提前2.4d;天峻与刚察牧草返青期与返青前≥0℃积温正相关,积温每增加10℃,返青期分别推迟1.2d和0.7d。4)牧草黄枯期主要受降水的影响,降水量每增加10mm,海晏、天峻、刚察黄枯期分别推迟1.3d、1.3d、0.5d。5)生长期受同期气温和降水增加的影响均呈延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气候变化 物候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青海湖流域牧草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苏芬 刘宝康 +1 位作者 张翠花 胡德奎 《草学》 2019年第3期41-49,共9页
基于青海湖流域3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潜在蒸散量等气象数据,分析了1961年以来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2003~2017年的牧草观测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评价了各气象要素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7年青... 基于青海湖流域3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和潜在蒸散量等气象数据,分析了1961年以来青海湖流域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2003~2017年的牧草观测资料,通过相关性分析,评价了各气象要素对牧草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7年青海湖流域的年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的升温幅度最大,年和四季降水量均增加,夏季降水量增加最多,年和四季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夏季日照时数下降最为明显,海晏、刚察年潜在蒸散量呈微弱增加趋势,天峻呈微弱减小趋势,春季潜在蒸散量增加明显;青海湖流域天然牧草高度均呈下降趋势,海晏、天峻、刚察分别以每年0. 23、0. 4、0. 06cm的倾向率下降,牧草覆盖度海晏、天峻分别以每年0. 82、0. 5个百分点增加,刚察以每年0. 5个百分点减小,牧草产量海晏、天峻分别以每年178. 5、97. 5kg/hm2增加,刚察以每年45kg/hm2减少;各气象因素中,对牧草产量影响最大的是降水量,且均为正效应,其次是潜在蒸散量,牧草高度、覆盖度主要取决于降水和气温,因各站所处位置不同,气温的影响有正有负;建立的气象产量估算模型,经过验证,有较好的估测能力,可以满足应用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气候变化 产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干旱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苏芬 张翠花 胡德奎 《青海科技》 2018年第5期68-74,共7页
利用青海湖流域周边8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选择SPI为指标,分析了流域内气温、降水、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7年,青海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幅达0.4℃/10a,上升的信号开始于1987年,但快速增... 利用青海湖流域周边8个气象站1961~2017年逐月气温和降水资料,选择SPI为指标,分析了流域内气温、降水、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7年,青海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幅达0.4℃/10a,上升的信号开始于1987年,但快速增暖的突变发生在1997年;年平均降水量以12.5mm/10a的速率增加,2004年以后显著增加;年平均SPI值以0.19/10a的幅度显著增加,干旱程度明显减轻,2004年以后更为显著;从时间分布上看,20世纪80年代以前青海湖流域偏干,80年代是转折时期,2000年后偏湿的气候特征更加明显;从空间分布上看,青海湖流域发生特旱和重旱的频率不高,轻旱多发生于东南边,中旱多发于西北边,重旱多发生在青海湖流域的最北边和最南边,而特旱仅在最西边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流域 气候变化 干旱变化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德杏树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魏鹏 钟存 张翠花 《青海农林科技》 2018年第3期43-46,共4页
随着贵德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杏树由传统庭院种植,开始产业化种植。为了掌握该地区杏树生长特性及农业气象条件,为种植户合理安排农事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本文利用2001~2012年贵德杏树物候期观测和同期气象要素资料,应用统计方法,分析... 随着贵德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杏树由传统庭院种植,开始产业化种植。为了掌握该地区杏树生长特性及农业气象条件,为种植户合理安排农事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本文利用2001~2012年贵德杏树物候期观测和同期气象要素资料,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得出了贵德地区杏树生长的气象条件特征。贵德地区杏树冬无冻害,夏无高温热害;在3月初开始萌芽,4月初开花,7月上旬杏子成熟,10月下旬落叶停止生长,生长期为230d;从花芽膨大至落叶结束生长需≥0℃积温3153.2~3443.8℃,热量条件充足,降水条件不能满足杏树的生长,需要有灌溉才能满足需水条件;贵德杏树在春季易受霜冻和干旱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德 杏树种植 气象条件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年来大通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董其国 《青海气象》 2011年第2期57-61,共5页
利用1961-2010大通地区气温、降水等地面观测资料,研究大通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通地区2001-2010年比最冷的60年代四季平均气温分别偏高2.1~4.0℃,冬季增温比较显著;年降水量总体呈微弱的增加趋势;年潜在蒸散量呈明显的增加趋... 利用1961-2010大通地区气温、降水等地面观测资料,研究大通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通地区2001-2010年比最冷的60年代四季平均气温分别偏高2.1~4.0℃,冬季增温比较显著;年降水量总体呈微弱的增加趋势;年潜在蒸散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春夏季大于秋冬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通 气候 特征 潜在蒸散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湟源县暴雨洪涝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翠花 李军 史正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7期211-212,共2页
利用湟源县2012年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普查资料和历次洪涝灾情降水资料,分析湟源县暴雨洪涝灾害分布特征。利用湟源县近年区域站降水资料,初步确定了形成暴雨洪涝灾害临界雨量值,并提出了灾害防御措施,以期为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 暴雨洪涝灾害 普查分析 防御措施 青海湟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冬季极端低温异常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青春 张吉农 索有光 《青海气象》 2005年第3期14-18,25,共6页
运用REOF、滑动平均、累计距平、合成分析等方法,对青藏高原冬季极端低温的年代际变化、异常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特征、与500hPa高度场及印度洋海温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二十世纪60年代极端低温偏低,70年代到80年... 运用REOF、滑动平均、累计距平、合成分析等方法,对青藏高原冬季极端低温的年代际变化、异常空间分布、时间演变特征、与500hPa高度场及印度洋海温的关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二十世纪60年代极端低温偏低,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变化多波动,80年代初期,有一明显的由低到高的转折点,90年代后呈波动式缓慢上升趋势;冬季极端低温容易出现异常的区域是青海中北部、西藏中北部、西藏东南部和青海南部地区;12-3 月500hPa高度场上乌拉尔山脊和北太平洋脊偏强(弱),东亚大槽偏强(偏弱)偏西(偏东),青藏高原冬季极端低温偏低(高);赤道东印度洋附近和澳大利亚西部广阔的海域温度偏低(高),青藏高原冬季极端低温偏低(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低温 青藏高原 变化特征分析 冬季 异常气候 500hPa高度场 时间演变特征 80年代 年代际变化 西藏东南部 REOF 滑动平均 合成分析 空间分布 诊断分析 60年代 二十世纪 上升趋势 90年代 南部地区 东亚大槽 温度偏低 澳大利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nn-Kendall法的西宁市降水量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柴世秀 阚本 郭航 《青海科技》 2023年第4期148-151,158,共5页
利用青海省西宁市4个气象站60年的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降水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了该地区多年降水量的时程变化规律并得出该地区降水相关特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宁地区年降水量整体呈现上升... 利用青海省西宁市4个气象站60年的降水资料,采用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了降水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趋势,研究了该地区多年降水量的时程变化规律并得出该地区降水相关特征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宁地区年降水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降水量的季节性差异较大,汛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年降水日数也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显著;西宁市降水量在2005年发生突变。分析结果可为西宁市未来降水资源合理利用、洪涝灾害防治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特征 MANN-KENDALL检验 年代际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尔木地区芦苇物候期与气候条件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9
作者 雷玉红 钟存 张翠花 《青海农林科技》 2018年第3期13-17,共5页
本文通过对1995-2013年格尔木地区草本植物芦苇发育期及其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格尔木地区芦苇各物候期发育期时段与对应气温、降水、日照的气象条件适宜性,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对草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发育的速度与温度的关... 本文通过对1995-2013年格尔木地区草本植物芦苇发育期及其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格尔木地区芦苇各物候期发育期时段与对应气温、降水、日照的气象条件适宜性,深入探讨气候变化对草本植物物候期的影响,结果表明:芦苇发育的速度与温度的关系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呈曲线关系,随着气温的升高和气候变暖,芦苇生长发育期延长。研究芦苇发育期及其变化规律,对于了解当地气候变化、指导农业生产以及合理利用农牧业气候资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物候期 气候变化 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ZN3型自动站与人工土壤水分平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翠花 《青海科技》 2020年第2期86-89,共4页
为了分析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的数据准确性和掌握自动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更好地为作物生长及农业生产、田间管理提供依据,对大通县2017年4月~9月期间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与人工平行对比观测的土壤重量含水率资料,进行差值对比和概率相关性分... 为了分析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的数据准确性和掌握自动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更好地为作物生长及农业生产、田间管理提供依据,对大通县2017年4月~9月期间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与人工平行对比观测的土壤重量含水率资料,进行差值对比和概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观测的数据与自动站取得的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种数据在近地面层波动变化均相对较大;0~10cm土层两组数据的平均差值最小,20~30cm土层两组数据的平均差值最大;自动站监测数据和人工观测数据离散程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规律;各深度土层自动站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均呈现正相关,在40~50 cm土层两种数据相关性最好;20~30 cm土层两种数据相关系性最差;由于工作原理、测量时间地点和人为操作及仪器安装等原因造成自动观测和人公测数据的差异,本文认为DZN3型自动站观测的资料基本能代替人工观测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ZN3型自动站 土壤湿度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1~2013年西宁地区近地面水汽变化特征分析
11
作者 索生睿 张宗贵 石明章 《青海草业》 2015年第4期37-41,共5页
根据西宁地区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水汽压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和R/S方法对近地面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年际气温、突变和未来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地区近地面水汽压月变化表现为"单峰"型,1月是一年之中水汽... 根据西宁地区4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水汽压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ann-Kendall和R/S方法对近地面水汽变化特征进行年际气温、突变和未来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地区近地面水汽压月变化表现为"单峰"型,1月是一年之中水汽含量最少的月份,在7月达峰值。近43a来西宁地区冬季水汽含量增加趋势显著,年及其他季节水汽压变化趋势不明显;近地层水汽含量在1982年发生了突变,西宁地区年和四季水汽压存在明显的Hurst现象,除夏季的水汽压(较弱)外其他季节的气温均表现出十分强劲的势头;水汽含量对气候变暖响应明显。秋、冬季水汽含量变化与平均气温有显著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压 变化特征 西宁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德县乡镇气候特征及其农牧业生产状况分析
12
作者 聂永喜 张翠花 《青海气象》 2023年第3期47-51,共5页
取2001—2022年同德县辖区自动气象站气温、降水量、风等观测数据,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气候变化趋势。结合5个乡镇地理环境、农牧业产业布局、气象灾害等,综合分析气候特征及农牧业生产状况。结果表明:同德地区气候暖湿化明显,近22a同... 取2001—2022年同德县辖区自动气象站气温、降水量、风等观测数据,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气候变化趋势。结合5个乡镇地理环境、农牧业产业布局、气象灾害等,综合分析气候特征及农牧业生产状况。结果表明:同德地区气候暖湿化明显,近22a同德县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增温趋势为0.33℃/10a;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41.5mm/10a;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34.8h/10a。同德地区温度呈北高南低;降水量从北到南呈增加趋势;冬春季多大风天气。同德地区发展农牧业应树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既要考虑地区发展生态农牧业条件的充分性,又要考虑农牧业发展对生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站 气候特征 农牧业生产 同德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死机故障分析与排除
13
作者 贾晓英 《青海气象》 2007年第2期46-47,共2页
针对县气象局微机应用中存在的死机问题,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了排除方法。
关键词 故障 排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