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LR、NHR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罗升 魏晓娟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6期166-170,共5页
心血管疾病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等特点。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因子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与高... 心血管疾病已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具有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等特点。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因子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中性粒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NHR)是近几年新发现的新型炎症指标,它们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密切。本文阐述了MLR、NHR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的关系,MLR与急性心肌炎、心房颤动的关系及NHR与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关系,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就MLR、NHR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肠道微生态与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吴金春 刘彦民 苏晓灵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51-855,共5页
肠道菌群(GM)/肠道微生态(IM)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及维护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心血管疾病(CVD)是当前全球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的一类疾病。已有研究证实,GM/IM失衡与CVD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GM/IM部分代谢产物也可作为CVD的生物... 肠道菌群(GM)/肠道微生态(IM)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及维护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心血管疾病(CVD)是当前全球发病率及致死率均较高的一类疾病。已有研究证实,GM/IM失衡与CVD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GM/IM部分代谢产物也可作为CVD的生物标志物,对其进行检测或干预可能成为CVD诊断、预防或治疗的一种手段;从GM/IM层面进行临床药物代谢评价、药效评估、优效筛选也是临床药理学的一个研究方向。随着精准医学及大健康理念的推广实施,GM/IM全基因组测序及代谢组学等研究的深入,GM/IM与CVD关系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转化也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本文就GM/IM与CVD的关系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CVD的防治提供诊疗思路及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道微生态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单单 常荣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1期114-116,118,共4页
近年来,由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不断改变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也是越来越多。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可能是遗传易感基因通... 近年来,由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和不断改变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中国也是越来越多。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是由多个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可能是遗传易感基因通过影响血管平滑肌或血管内皮细胞等方式在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认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突变使酶活性下降,导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故该基因突变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之一[1]。一些学者认为[2],MTHFR基因突变引起血浆Hcy水平升高,后者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然而,另有研究发现,MTHFR基因突变率的程度高者,尽管Hcy水平升高的程度并不明显,其血管病变更严重,表明高Hcy水平伴MTHFR基因突变的致病机理可能不同于单纯高Hcy血症。已经发现,有多个MTHFR基因多态位点,然而,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MTHFRC677T及A1298C位点基因突变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病发生的一个独立危险因子,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心血管疾病 酶基因多态性 MTHFRC677T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基因突变率 相关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新进展
4
作者 秦淑娟 《青海医药杂志》 2010年第7期94-95,F0004,共3页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与其他慢性退行性疾病共同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β受体阻滞剂是心血管领域中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广泛应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与其他慢性退行性疾病共同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β受体阻滞剂是心血管领域中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广泛应用于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为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展现了广阔的前景。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 心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和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天城 周白丽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7年第5期612-616,共5页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高发病、高致死率疾病。近年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缺乏除了能影响骨骼系统的健康,还与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之间存在关联。维生素D水平缺乏甚至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发... 众所周知,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高发病、高致死率疾病。近年有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缺乏除了能影响骨骼系统的健康,还与高血压、脑卒中、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之间存在关联。维生素D水平缺乏甚至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风险,影响多种心血管疾病的预后。但是维生素D发挥其心血管系统保护作用的机制仍未完全明确。而升高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已经明确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受遗传、膳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相当部分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都存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现就近年关于维生素D、同型半胱氨酸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做一个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同型半胱氨酸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4
6
作者 冶怡 刘彦民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4期211-215,共5页
近年来,维生素D制剂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维生素D水平的评估与监测尚未达成一致,维生素D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尚无定论。该文介绍各国不同组织机构对维生素D水平的界定及补充规范、目前维生素D检测的局限性及补充维生素D对心血管系统的影... 近年来,维生素D制剂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维生素D水平的评估与监测尚未达成一致,维生素D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尚无定论。该文介绍各国不同组织机构对维生素D水平的界定及补充规范、目前维生素D检测的局限性及补充维生素D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成人补充维生素D需要更加谨慎、合理、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心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终点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啡肽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吴金春 苏晓灵 +3 位作者 李卫 张晓菲 刘彦民 魏晓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1期64-67,73,共5页
目的对比研究脑啡肽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心衰患者284例,分为脑啡肽酶抑制剂组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组,各142例,两组患... 目的对比研究脑啡肽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应用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心衰患者284例,分为脑啡肽酶抑制剂组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组,各142例,两组患者在规范应用倍他乐克、螺内酯等抗心衰基础治疗上,按分组分别予以脑啡肽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治疗,根据患者症状、血压情况调整其治疗剂量,并逐渐滴定至目标靶剂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HR)、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6分钟步行试验(6MWT)、血脑钠肽(BNP)等相关指标,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内治疗前后相比较,HR、CO、LVEDD、LVEF、6MWT、BNP等指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而收缩压及舒张压在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治疗3月后比较,6 min步行试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550.0(421.0,623.5)vs.450.0(380.0,520.0)](P=0.006),其他临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脑啡肽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治疗心衰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脑啡肽酶抑制剂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啡肽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心力衰竭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AP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青海地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研究
8
作者 任明 保积英 +3 位作者 许博林 杜娟 何媛 Aqib Bilal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2021年第4期234-239,共6页
目的就青海地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AKAP10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展开研究。方法分别检测汉族、藏族SSS患者及健康人群中AKAP10的两个SNP位点rs203462和rs4925060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1)SNP位点r... 目的就青海地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AKAP10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展开研究。方法分别检测汉族、藏族SSS患者及健康人群中AKAP10的两个SNP位点rs203462和rs4925060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结果(1)SNP位点rs203462:藏族Sss组与藏族健康对照组的CC、CT、TT三种基因型及C、T两种等位基因频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2)SNP位点rs4925060在各组之间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AKAP10基因rs203462T/C多态性可能与藏族人群中SSS的发生有关,携带T等位基因可能会增加藏族人群SSS的罹患风险,而与位点rs4925060基因的多态性无关。rs203462及rs4925060多态性与汉族人群中SSS的发生均无关。汉、藏族间AKAP10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03462及rs4925060基因的多态性也无统计学差异。合并房颤(AF)可能会增加SSS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AKAP10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林蓉香 岳媛 张亚萍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8期7-10,共4页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好发于女性。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成年人SCH发病率为3%~18%,女性、老年人及碘充足人群SCH发病率较高。近年来,SCH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之一,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好发于女性。据统计,全球范围内成年人SCH发病率为3%~18%,女性、老年人及碘充足人群SCH发病率较高。近年来,SCH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众多研究表明,SCH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压、血脂、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关,可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及心血管死亡的发生风险等。本文综述了SCH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以期更好地了解SCH的治疗获益及风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心血管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在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文德 苏晓灵 白玉婷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07-210,共4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由多种病因及机制引起的肺动脉血管重构性疾病,以肺血管床的丢失、阻塞性重构为病理特征,使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升高,导致进行性右心衰竭,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由多种病因及机制引起的肺动脉血管重构性疾病,以肺血管床的丢失、阻塞性重构为病理特征,使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升高,导致进行性右心衰竭,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2]。诊断标准[3]:在静息状态,标准大气下通过右心导管测量的平均肺动脉≥20mmHg(1mmHg=0.133kPa)。根据病理生理机制、病因、血流动力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等将肺动脉高压分为五大类[4]: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巨噬细胞 白介素-4 高迁移率组蛋白 缺氧诱导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饮茶型氟中毒病区氟骨症患者心电图特征分析
11
作者 王明君 陈文霞 +7 位作者 蒲光兰 沈洪婷 张金梅 甘培春 杨瑞 李亚楠 孟献亚 张强 《医学动物防制》 2024年第11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了解青海省饮茶型氟中毒病区氟骨症患者心电图变化及特征,为氟对非骨相组织损伤的精准防控和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9月1日—15日选取曲麻莱县未诊断出氟骨症的20例为对照组;19例氟骨症患者(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为病例组,... 目的了解青海省饮茶型氟中毒病区氟骨症患者心电图变化及特征,为氟对非骨相组织损伤的精准防控和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9月1日—15日选取曲麻莱县未诊断出氟骨症的20例为对照组;19例氟骨症患者(包括轻度、中度、重度)为病例组,对两组受检者分别进行心电图和血压检查,并详细询问其饮茶史、心血管病史、骨关节病史;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非参数Mann-Whitney秩和检验及χ^(2)检验。结果两组受检者的年龄、心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8、0.118、-1.673,P>0.05);收缩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0,P<0.05);心电图检查中,病例组心电图异常14例,检出率为73.68%,对照组心电图异常12例,检出率为60.00%。两组受检者在心电图出现异常、心律失常、电轴方向异常、传导阻滞和其他心电图异常表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821、1.642、0.041、0、0.914,均P>0.05);病例组主要出现胸导ST段下移(2例,10.53%),V1-V4导联出现R波递增不良及V2导联R波低小(4例,21.05%);主要参数方面,两组除PR间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6,P<0.05)外,QRS、QT、QTc间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97、0.980、1.581,均P>0.05)。结论青海省饮茶型氟中毒病区氟骨症患者血压和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茶型氟中毒 青海省 氟骨症 心电图 分析
原文传递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血栓形成风险预测及其干预研究进展
12
作者 雷洁淋 吴金春 魏晓娟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2期1079-1083,共5页
左心室血栓(LVT)形成通常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多数研究显示积极控制原发心脏疾病和改善异常血液状态,可显著降低LVT形成的风险,并减少LVT相关并发症发生。随着监测方法及临床干预方式的不断进展,AMI后LV... 左心室血栓(LVT)形成通常与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非缺血性心肌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多数研究显示积极控制原发心脏疾病和改善异常血液状态,可显著降低LVT形成的风险,并减少LVT相关并发症发生。随着监测方法及临床干预方式的不断进展,AMI后LVT的治疗方法变得更加多样。随着越来越多的相关研究不断深入,AMI后LVT的预防和治疗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从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改善了患者预后。现结合最新相关研究报道,就AMI后LVT的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诊断进展和干预方式等进行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左心室血栓 维生素K拮抗剂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心血管疾病铁死亡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袆琪 白玉婷 苏晓灵 《军事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16-320,F0003,共6页
铁死亡是一种铁离子依赖的、以脂质活性氧簇累积为主要标志的全新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参与许多病理过程,除与肿瘤、老年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外,还参与了心力衰竭、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 铁死亡是一种铁离子依赖的、以脂质活性氧簇累积为主要标志的全新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铁死亡参与许多病理过程,除与肿瘤、老年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外,还参与了心力衰竭、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过程。该文对铁死亡在心血管疾病中各种病理机制进行了综述,并简要阐述各类药物对铁死亡的作用,以提高人们对铁死亡作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新靶点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 心血管疾病 抑制剂 铁螯合剂
原文传递
氧疗创新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前景探析
14
作者 张岭俊 刘彦民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5期190-193,共4页
心力衰竭(HF)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器械治疗及新兴的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本文阐述了引起HF的一些病理生理机制和氧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除一般治疗外,氧疗也可作为HF患者的辅助治疗。今后的研... 心力衰竭(HF)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器械治疗及新兴的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等。本文阐述了引起HF的一些病理生理机制和氧疗在其中所起的作用。除一般治疗外,氧疗也可作为HF患者的辅助治疗。今后的研究需要关注个体化治疗策略,为促进氧疗在HF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展开探索。目前研究发现微压氧治疗能够提高氧供减轻心肌缺氧和抑制炎症反应等机理,为HF患者带来了新的氧疗途径。本综述为临床医生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对指导HF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有借鉴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氧疗 微压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15
作者 李政贤(综述) 周白丽(审校) 《青海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1-63,F0004,共4页
心血管疾病的长期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s,ARNI),其有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和脑啡肽酶的双重作用。近年... 心血管疾病的长期患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沙库巴曲缬沙坦作为一种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ngiotensin receptor neprilysin inhibitors,ARNI),其有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和脑啡肽酶的双重作用。近年来,ARNI在治疗心力衰竭、高血压及阻抑心室重构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对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就沙库巴曲缬沙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库巴曲缬沙坦 心血管疾病 应用
原文传递
心脏康复疗法对老年冠心病患者PCI后心脏和肺部功能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魏晓娟 苏晓灵 +4 位作者 李卫 刘彦民 白玉婷 吴金春 陈金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927-2930,共4页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的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给予心脏康复治疗,观察心脏和肺部功能指标变化及其对疾病发展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确诊并行PCI治疗的100例CHD患者,其中行术后常规治疗的50例为对照组,常规联合心脏康复治疗的5...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的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给予心脏康复治疗,观察心脏和肺部功能指标变化及其对疾病发展及预后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确诊并行PCI治疗的100例CHD患者,其中行术后常规治疗的50例为对照组,常规联合心脏康复治疗的50例为观察组。获取两组3个月随访资料,比较心脏功能指标[B型脑钠肽(BNP)、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心脏射血分数(EF)]、肺部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量(PEF)]、临床疗效和复发率,分析心脏和肺部功能指标与老年CHD临床症状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心脏和肺部功能指标对老年CHD疾病转归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各时间段BNP、ES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F、SV、FVC、FEV1、P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肺指标与老年CHD临床症状呈显著正相关(P<0.05);BNP、ESV、EF、SV联合FVC、FEV1、PEF检测对老年CHD患者疾病转归预测价值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心脏康复可改善老年CHD患者PCI后心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复发率;另心脏及肺部功能指标变化与老年CHD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应关注各指标变化而密切监测术后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CI 心脏康复 心脏功能 肺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血清基质蛋白酶-9和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魏晓娟 常荣 +5 位作者 李卫 苏晓灵 刘彦民 吴金春 白玉婷 李文强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442-445,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疗效及对患者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所有入...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疗效及对患者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6)和观察组(n=56)。所有入选病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地尔硫卓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每次发作持续时间、MMP-9和MPO水平。并于治疗期间,观察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6%比82.1%,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观察组:(2.1±1.3)次/周,对照组:(4.2±1.1)次/周],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缩短[观察组:(2.0±0.7)min,对照组:(3.7±1.3)min],MMP-9及MPO水平降低[观察组:(295.2±47.6)μg/L,对照组:(326.8±52.1)μg/L;观察组:(142.4±38.1)u/L,对照组:(161.5±40.8)u/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对照组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7%和16.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地尔硫卓治疗UAP疗效可靠,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心绞痛发生频率,缩短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并降低机体MMP-9和MPO水平,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地尔硫卓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过氧化物酶 丹参多酚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对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趋势指数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祥 连新龙 +3 位作者 俞文军 王云 白延仓 张智卿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4期2042-2044,2047,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对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趋势指数(N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者102例,按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1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 目的探讨丙泊酚与七氟醚麻醉对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趋势指数(NI)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该院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者102例,按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1例。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收缩压(SBP)]、NI、脑电双频指数(BIS)及末梢灌注指数(PI)变化、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手术后,研究组HR、MAP、DBP、SBP均高于对照组[(111.63±5.81)次/分、(74.16±4.07)mm Hg、(60.48±5.11)mm Hg、(105.53±8.67)mm Hg;(104.67±5.65)次/分、(71.43±4.03)mm Hg、(56.35±4.43)mm Hg、(99.84±8.20)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高于对照组[(50.63±6.80);(46.79±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IS、PI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能保持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对NI影响较小,可避免深度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 丙泊酚 七氟醚 血流动力学 麻醉趋势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改变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才让卓玛 陈秀英 +2 位作者 连心龙 李佳 张亚萍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9期865-868,共4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一2016年9月青海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为观察组,同期NYHA分级Ⅰ级单纯高血压患者84例为对照组,比...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结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0月一2016年9月青海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2例为观察组,同期NYHA分级Ⅰ级单纯高血压患者84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2组患者心脏结构差异,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左室左右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6.310,P<0.01),左室上下径差异无明显区别(t=1.851,P=0.071),左房左右径、上下径及左房内径(LAD)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加(t=3.548,8.722,6.779,P<0.01),LVEF明显低于对照组(t=3.052,P=0.002);观察组LVM、LVEDV及LVESV明显大于对照组(t=6.122、4.853、6.733,P均<0.01);2组患者IVST、LVPWT无明显差异(t=0.187、0.499,P=0.852、0.618);观察组LVSI明显大于对照组,更趋向于球形(t=3.343,P=0.001);LASI明显小于对照组,左房形态偏离球形(t=3.199,P=0.002)。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腰臀比、心功能Ⅳ级是影响患者心脏结构改变的危险因素(OR=1.716,95%CI 1.112~3.148,P=0.013;OR=1.715,95%CI 1.163~4.329,P=0.009;OR=1.609,95%CI 1.019~3.726,P=0.004)。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比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心脏构型改变更显著,其显著受患者年龄、腰臀比及心功能Ⅳ级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原发性 心力衰竭 慢性 心脏结构 因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红系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国雄 年蔚 +2 位作者 刘彦民 李文倩 解友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072-207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红系统K562细胞中HIF-1α及红系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低氧和红系转录因子对红系造血的影响。方法利用磁珠免疫分选技术获得慢性高原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235a细胞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白细胞轻度减少...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高原病患者骨髓红系统K562细胞中HIF-1α及红系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低氧和红系转录因子对红系造血的影响。方法利用磁珠免疫分选技术获得慢性高原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CD235a细胞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白细胞轻度减少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RT-PCR法检测骨髓CD235a细胞中HIF-1α及红系转录因子mRNA的表达,将过表达及干扰HIF-1α的慢病毒转染后的K562细胞在常氧状态下培养72 h后收集细胞,分别作为过表达组和干扰组,用RT-PCR检测红系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HIF-1α和GATA1 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而NFE2、c-MYB、FOG-1、LMO2、β-globin和α-globin的mRNA水平无显著差异。慢病毒转染K562细胞最佳转染复数MOI为10,转染效率为50%左右,经过嘌呤霉筛选后转染阳性细胞达90%以上。过表达组中GATA1、NFE2、FOG-1和β-globin mRNA表达高于干扰组。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氧-HIF-1-红系特异基因(GATA-1、FOG-1和β-globin)表达轴在低氧诱导红系造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高原病 K562 缺氧诱导因子-1Α 红系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