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I3K-Akt-eNOS信号通路在三磷酸腺苷后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高妮妮 王芳 廉哲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信号通路在三磷酸腺苷(ATP)后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4组:即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ATP后处理... 目的:探讨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信号通路在三磷酸腺苷(ATP)后处理减轻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动物分为4组:即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ATP后处理组、磷酯酰肌醇-3激酶抑制剂(Wortmannin)+ATP后处理组(Wortmannin+ATP组)、线粒体ATP依赖性钾通道抑制剂5-羟葵酸(5-HD)+ATP后处理组(5-HD+ATP组)。再灌注结束后,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心肌病理组织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心肌Bcl-2、Bax蛋白表达、Bcl-2/Bax比值及磷酸化eNOS(p-eNOS)蛋白表达。结果 :ATP后处理组心肌细胞核变小及细胞间质水肿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Wortmannin+ATP组和5-HD+ATP组心肌细胞核大小及细胞间质水肿程度与对照组相似;ATP后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减低,抗凋亡因子Bcl-2表达及Bcl-2/Bax比值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Wortmannin+ATP组和5-HD+ATP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Bcl-2/Bax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NOS蛋白阳性表达ATP后处理组较对照组和Wortmannin+ATP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5-HD+AT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P后处理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eNOS信号通路最终作用于线粒体ATP依赖性钾通道,减少细胞凋亡,减轻兔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磷酯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激性心肌病合并心肌桥1例
2
作者 刘彬 赵贤慧 +1 位作者 姜玉瑞 马卫武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04-305,311,共3页
患者因胸痛入院,心电图ST段抬高,肌钙蛋白也明显升高,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中段心肌桥,收缩期管腔压缩约90%,冠脉无明显阻塞性病变。术后复查心电图,考虑为应激性心肌病,并经超声造影证实。应... 患者因胸痛入院,心电图ST段抬高,肌钙蛋白也明显升高,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中段心肌桥,收缩期管腔压缩约90%,冠脉无明显阻塞性病变。术后复查心电图,考虑为应激性心肌病,并经超声造影证实。应激性心肌病早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不易鉴别,早期识别和治疗可使患者获益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应激性心肌病 心肌桥 冠状动脉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格列汀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利华 丁慧 +2 位作者 刘杰 白杨 杜玉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47-850,共4页
目的观察利格列汀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8只)和利格列汀对照组〔B组,8只,3 mg/(kg·d)利格列汀〕。饲养4 w后,A、B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 目的观察利格列汀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8只)和利格列汀对照组〔B组,8只,3 mg/(kg·d)利格列汀〕。饲养4 w后,A、B组腹腔注射等体积柠檬酸缓冲液,20只大鼠腹腔单次注射小剂量35 mg/kg链脲佐菌素(STZ),并于3 d后尾静脉取血测血糖浓度,血糖浓度≥16.7 mmol/L确定为建模成功,6 w后,17只存活的糖尿病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组(C组,8只)和糖尿病/利格列汀组〔D组,9只,3 mg/(kg·d)利格列汀〕,持续药物治疗4 w,分别于1 w、4 w末采集数据。结果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细胞凋亡检测,C组和D组治疗4 w时心肌细胞凋亡数量较1 w显著增多,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D组心肌细胞凋亡程度显著低于C组,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Western印迹检测,C和D组治疗4 w时caspase-3、Bax蛋白表达较1 w时显著增加(P<0.05),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治疗4 w时,C组caspase-3、Bax蛋白表达显著高于A、B组(P<0.05),Bcl-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A、B组(P<0.05);D组caspase-3、Bax蛋白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5)。结论利格列汀可能通过降低caspase-3、Bax表达,上调Bcl-2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格列汀 糖尿病 心肌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及立普妥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歆 王燕 蔡尚郎 《中国医药》 2007年第5期267-269,共3页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与心功能的关系,并观察立普妥对CRP的影响。方法入选66例CHF患者(NYHAⅡ~Ⅳ级),30例正常对照者;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 目的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与心功能的关系,并观察立普妥对CRP的影响。方法入选66例CHF患者(NYHAⅡ~Ⅳ级),30例正常对照者;应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次日晨检测血清CRP,3d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CHF组随机分为立普妥组、常规治疗组,所有CHF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立普妥组加服立普妥10mg/d,8周后复查血清CRP。结果CHF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清CRP水平明显增高(P〈0.01),并且随NYHA心功能级别增高,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血清CRP浓度与LVEF呈负相关(r=-0.571,P〈0.01)。CHF患者经治疗,立普妥组血清CRP水平的下降比常规治疗组更为显著(P〈0.01)。结论①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RP水平增高,并且心力衰竭越重,CRP水平越高,血清CRP水平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②立普妥能降低CHF患者的CRP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C-反应蛋白 立普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致猝死基因TNNT2基因Phe87Tyr突变致肥厚型心肌病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帅 邢晓博 +3 位作者 王芳 赵雯娜 刘福颂 宋雷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1386-1387,共2页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其后代患病和携带突变基因的风险约50%[1],以左心室壁增厚为主要表现,且通常无心脏负荷增加的表现,是年轻人发生心源性猝死(SCD)的主要原因之一,患病率约1:500。HCM患者发生房颤等...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其后代患病和携带突变基因的风险约50%[1],以左心室壁增厚为主要表现,且通常无心脏负荷增加的表现,是年轻人发生心源性猝死(SCD)的主要原因之一,患病率约1:500。HCM患者发生房颤等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常伴随终生[2]。HCM是首个明确致病基因的单基因心脏病[3],主要由编码肌小节结构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至少有20种致病基因的400余种突变参与致病。国外研究结果[4-6]显示:TroponinT基因(TNNT2)为常见的致病基因之一,约占10%~20%。目前已发现30余种TNNT2基因突变与HCM发生有关,集中分布在8、9、10、11、14、15、16号外显子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基因突变 心源性猝死 单基因 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 致病基因 HCM 主要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c.G772A突变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杰 刘福颂 +5 位作者 王芳 邢晓博 樊光红 朱玉召 张克传 孙芳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9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1例住院患者为先证者的HCM家系,在此HCM家系中进行了包括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3)在内的30个HCM相关的致... 目的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1例住院患者为先证者的HCM家系,在此HCM家系中进行了包括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3)在内的30个HCM相关的致病基因的编码区及侧翼区进行了检测,利用靶向外显子捕获测序的方法对HCM先证者的30个与遗传性心肌病相关的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扩增和高通量测序,进一步通过Sanger测序法在家系内及200名健康志愿者中进行验证。家系调查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该家系共6人,有血缘关系的4例研究对象中,3例携带MYBPC3基因c.G772A杂合错义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MYBPC3基因第6号外显子上,并使258位的谷氨酸(E)变为赖氨酸(K),该家系先证者携带MYBPC3突变,中年发病,临床表型温和,超声示室间隔明显增厚(厚度为18.3 mm)。结论 MYBPC3基因c.G772A杂合错义突变可能是该HCM家系的致病突变,其携带者临床表型温和,有的无临床表现,提示其他因素如其他基因、年龄、环境等因素参与了HCM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肥厚型心肌病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利农联合托拉塞米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杰 《吉林医学》 CAS 2013年第36期7669-7669,共1页
目的:对应用米利农联合托拉塞米对患有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42例患有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洋地黄联合呋塞米实施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米利农联... 目的:对应用米利农联合托拉塞米对患有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42例患有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洋地黄联合呋塞米实施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米利农联合托拉塞米实施治疗。结果:短期治疗米利农组有效且安全,疗效略优于洋地黄组,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任何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应用米利农联合托拉塞米对患有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电解质紊乱更加少见,对心动过缓的患者更加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尿剂 米力农 顽固性心力衰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坎地沙坦酯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袁帅 刘福颂 《齐鲁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587-589,共3页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酯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效果。方法慢性心力衰竭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病人92例,随机分为坎地沙坦酯组49例,坎地沙坦酯并瑞舒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43例,共用药12个月,分别于用药前后测定两组... 目的探讨坎地沙坦酯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效果。方法慢性心力衰竭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病人92例,随机分为坎地沙坦酯组49例,坎地沙坦酯并瑞舒伐他汀组(联合用药组)43例,共用药12个月,分别于用药前后测定两组病人12导联体表心电图中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心房纤颤的发生率。结果用药后两组病人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均缩短(t=7.75、10.64,P〈0.01)、P波离散度减小(t=2.87、5.81,P〈0.01)、CRP水平降低(t=3.30、6.80,P均〈0.01);且联合用药组治疗后对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CRP水平的影响程度比单用坎地沙坦酯组显著(t=3.07~4.76,P〈0.01)。联合用药组治疗后心房纤颤发生率低于坎地沙坦酯组(χ^2=5.01,P〈0.05)。结论坎地沙坦酯联合瑞舒伐他汀可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阵发性心房纤颤,可更好地维持窦性节律,以预防心房纤颤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房纤颤 坎地沙坦酯 瑞舒伐他汀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杰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29期84-85,87,共3页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76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结果治疗组患...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76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方案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症状表现消失时间、心脏功能指标复常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心脏功能指标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停药后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曲美他嗪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所致心动过缓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筠 李成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5期3056-3057,共2页
关键词 心动过缓/化学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康复治疗
11
作者 于增智 黄明威 于春华 《河北医药》 CAS 1999年第4期271-272,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AMI 康复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所致心动过速
12
作者 张长青 叶巍 李成建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5期3055-3056,共2页
关键词 心动过速/化学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高敏C反应蛋白与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邢晓博 刘福颂 +2 位作者 张丙印 刘歆 樊光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2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为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入选的1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阳虚型90例与...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为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入选的1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阳虚型90例与非脾肾阳虚型90例两组,两组分别测定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组患者的NT-proBNP、hs-CRP水平与非脾肾阳虚型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NT-proBNP、hs-CRP可以作为评价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客观性指标,并具有临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高敏C反应蛋白 脾肾阳虚 慢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c.G772A突变与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 被引量:2
14
作者 邢晓博 刘福颂 +14 位作者 王芳 宋雷 赵雯娜 刘杰 张克传 朱玉召 刘歆 袁帅 孙璐 尚兴福 李荣 梁琰 李晓 樊光红 张长青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80-683,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在HCM家系中利用靶向外显子捕获测序的方法对HCM先证者的30个与遗传性心肌病相关的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扩增和高通量测序,进一步通过Sanger测... 目的:研究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并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在HCM家系中利用靶向外显子捕获测序的方法对HCM先证者的30个与遗传性心肌病相关的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扩增和高通量测序,进一步通过Sanger测序法在家系内及200例健康志愿者中进行验证。家系调查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该家系6例有血缘关系的研究对象中3例携带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c.G772A杂合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MYBPC3的258位的谷氨酸(E)变为赖氨酸(K)。其余家系成员未发现此突变。200例健康志愿者中未见异常。先证者及其女儿发病年龄晚且均伴有心悸、胸闷的症状,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基底段增厚(16~18 mm)。先证者目前伴有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左心室流出道最大压差为56 mmHg(1 mmHg=0.133 kPa),属于猝死高危人群。结论:全面基因检测有利于临床危险分层及早诊治。MYBPC3的剪切位点突变c.G772A可能是该HCM家系的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末端脑钠肽前体与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邢晓博 刘福颂 +2 位作者 张丙印 刘歆 樊光红 《疑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2期931-932,共2页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为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随机入选的1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阳虚型和非脾肾阳虚型(包括气虚...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为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证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随机入选的1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阳虚型和非脾肾阳虚型(包括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脾两虚)2组,测定NT-proB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脾肾阳虚型组患者(P<0.01),并且LVEF在2组之间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即脾肾阳虚组明显低于非脾肾阳虚型组(P<0.05)。结论脾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是临床的高危患者,NT-proBNP可以作为评价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客观性指标,并具有临床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末端脑钠肽前体 脾肾阳虚 心力衰竭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福颂 潘瑜 周长勇 《安徽医药》 CAS 2006年第12期943-944,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再同步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变异性与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邢晓博 刘福颂 +2 位作者 张丙印 刘歆 樊光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0期21-22,25,共3页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为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心电图参数。方法将入选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阳虚型与非脾肾阳虚型...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为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的临床诊断,提供客观的心电图参数。方法将入选的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脾肾阳虚型与非脾肾阳虚型两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实施心率变异性长程时域分析,最后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脾肾阳虚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HRV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为:SDNN(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的标准差)为(67.25±17.56)ms、SDANN(全程按5 min分成连续的时间段,先计算每5分钟的NN间期平均值,再计算所有平均值的标准差)为(56.67±14.42)ms、SDNNindex(全程按5 min分成连续的时间段,先计算每5分钟的NN间期标准差,再计算这些标准差的平均值)为(27.45±10.49)ms、rMSSD(全程相邻窦性心搏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为(21.16±11.29)ms、pNN50(全部相邻正常RR间期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为(6.53±5.52)%,与非脾肾阳虚型组患者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率变异性可以作为判定脾肾阳虚型心力衰竭患者心衰严重程度、指导治疗和判定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脾肾阳虚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后B型脑钠肽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杜迎 刘福颂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2期142-143,共2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出现心肌细胞死亡是导致心功能不全、影响心肌梗死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导致心肌细胞钝抑也能产生心脏收缩功能的短期下降,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后出现心肌细胞死亡是导致心功能不全、影响心肌梗死后病死率的重要因素,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导致心肌细胞钝抑也能产生心脏收缩功能的短期下降,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心功能下降差别在国内还没有明确的大规模统计。而B型脑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判断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公认的重要指标,对评价心功能提供了量化手段。本研究通过检测不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24小时、后的变化,具体量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心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48例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福颂 王玉 周长勇 《齐鲁医学杂志》 2006年第6期545-545,共1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福颂 王玉 于海初 《锦州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造影分析 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患者 冠脉病变 严重并发症 急诊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