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来源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钟太清 李毓龙 +1 位作者 刘宝涛 苏维奇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5期765-76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来源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及临床资料分析,了解CRKP血流感染检测程序及耐药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7月青岛市立医院血培养阳性分离株,采用BD PhoenixTM-... 目的通过检测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患者来源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及临床资料分析,了解CRKP血流感染检测程序及耐药机制,为临床诊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7月青岛市立医院血培养阳性分离株,采用BD 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进行细菌/药敏鉴定筛选CRKP;改良Hogdge,PCR方法进行KPC、NDM、BIC、SPM、IMP、AIM、VIM、OXA、GIM、SIM、DIM等耐药基因检测,对PCR产物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MLST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血培养阳性结果剔除重复后共分离菌株2124株,其中CRE共31株,占1.5%,其中CRKP 11株,占0.5%,3株来自ICU,2株来自呼吸科,2株来自急诊日间病房,1株来自新生儿科,1株来自普外科,1株来自老年保健科,1株来自神经内科。药敏结果显示:第三、第四代头孢菌素耐药严重,均产ESBL,除对多粘菌素全敏感外,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等耐药率均>70%;PCR结果显示:11株中有10株检出KPC基因,1株检出NDM,检出率分别为90.9%,和9.1%。MLST分型主要为ST2250、ST15、ST23、ST2193、ST1083。结论医院获得性CRKP菌株耐药严重,碳青霉烯酶耐药基因以KPC型为主,可嵌合其他耐药基因水平转移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肺炎克雷伯菌 碳青霉烯酶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周癌结节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迎新 毛伟征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1期912-915,共4页
纳入2015年1月—2021年11月在青岛市立医院东院区普外科行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胃癌的761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胃周癌结节(TD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761例患者中122例存在胃周TDs,阳性率为16.... 纳入2015年1月—2021年11月在青岛市立医院东院区普外科行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胃癌的761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胃周癌结节(TDs)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761例患者中122例存在胃周TDs,阳性率为16.03%。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浸润深度、N分期、远处转移、pTNM分期、脉管浸润、神经浸润、术中腹水状态与TDs阳性相关(均P<0.001);与性别、年龄、术前CA19-9、Lauren分型、肿瘤位置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升高、神经浸润、高N分期和远处转移是胃周TDs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远处转移(P=0.049)是多发胃周TDs的独立危险因素。将每个胃周TDs计入转移淋巴结,按转移淋巴结数量与癌结节阴性组1∶1匹配后,两组在腹水状态、神经浸润、远处转移及pTNM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果表明,胃周TDs与胃癌术前CEA升高、神经浸润、高N分期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胃周TDs不同于淋巴结转移,比同等数量的转移淋巴结有着更高侵袭性,更接近于局限性腹膜转移(P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结节 淋巴结 肿瘤转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崂山区4470名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刁艳菲 刘丽 +5 位作者 唐永平 滕飞 曹阳 李亚芹 郭大伟 杨芳 《华南预防医学》 2017年第5期481-483,共3页
目的了解青岛市崂山区学龄前儿童龋病现状以及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的发病情况。方法选取青岛市崂山区21所幼儿园2~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标准对调查对象进行龋病及乳牙期前牙反牙合检查。结果共调查4 47... 目的了解青岛市崂山区学龄前儿童龋病现状以及乳牙期前牙反牙合的发病情况。方法选取青岛市崂山区21所幼儿园2~6岁儿童为调查对象,按照第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标准对调查对象进行龋病及乳牙期前牙反牙合检查。结果共调查4 470名学龄前儿童,总患龋率为40.34%(1 803/4 470),患龋者龋均为4.11颗/人。男童患龋率为40.17%(948/2 360),女童患龋率为40.52%(855/2 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儿童患龋率分别为13.95%、31.23%、42.30%、49.13%,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患龋率呈递增趋势(P<0.01)。龋齿总充填率为11.14%(826/7 418)。调查对象乳牙期前牙反牙合总发病率为3.60%(161/4 470)。结论青岛市崂山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及乳牙期前牙反牙合发病率均较高,儿童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当引起家长及社会的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龋齿 前牙反牙合
原文传递
蟛蜞菊内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屏障功能中的作用及机制
4
作者 陈王辉 姜英建 +2 位作者 李洪波 王江 张佃良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3875-3884,共10页
目的:探讨蟛蜞菊内酯(Wedelolacton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蟛蜞菊内酯25 mg/kg治疗组(Wed-L)和蟛蜞菊内... 目的:探讨蟛蜞菊内酯(Wedelolactone)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SPF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组(SAP组)、蟛蜞菊内酯25 mg/kg治疗组(Wed-L)和蟛蜞菊内酯50 mg/kg治疗组(Wed-H)。采用逆行胆胰管穿刺法,向胆胰管内注入5%牛黄胆酸钠溶液(1 ml/kg)诱导SAP模型。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Wed-L组和Wed-H组在SAP模型建立后在1小时和6小时后给予腹腔注射25和50mg/kg的蟛蜞菊内酯。制模24 h后,再次麻醉大鼠。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中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1β均使用标准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HE用于评估胰腺、肠道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评分;通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肠组织中细胞焦亡相关蛋白GSDMD、Caspase-11和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s-1的表达;RT-PCR检测细胞焦亡相关基因GSDMD和Caspase-11的表达情况。使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肠上皮细胞细胞焦亡相关蛋白GSDMD、Caspase-11和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s-1的分布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示,与SO组相比,SAP组出现明显肠道病理损伤(P < 0.01),而Wed-H组肠道损伤明显低于SAP组(P < 0.01);同样,SAP组胰腺损伤明显高于SO组(P < 0.01),Wed-H组的损伤较于SAP组的胰腺损伤减轻(P < 0.05),Wed-L和Wed-H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P组的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明显高于SO组(P < 0.01),Wed-L和Wed-H组明显低于SAP组(P < 0.01)。SAP组TNF-α、IL-6、IL-1β、IL-18水平明显高于SO组(P < 0.01),Wed-L和Wed-H组明显低于SAP组(P < 0.01)。RT-PCR结果显示SAP组肠道组织GSDMD和Caspase-11的表达水平较SO组明显升高(P < 0.01),Wed-H组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AP组(P < 0.01)。Western blot显示,SAP组肠道组织GSDMD和Caspase-11蛋白表达水平较SO组升高(P < 0.05)。与SAP组相比较,Wed-H组肠道组织GSDMD和Caspase-1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 0.05)。SAP组肠道组织ZO-1、Claudin-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较SO组降低(P < 0.01)。与SAP组相比较,Wed-H组肠道组织ZO-1、Claudin-1、Occlud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 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AP组GSDMD明显高于SO组和Wed-H组,而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Claudin-1显示较SO组弱,Wed-H组较SAP明显改善。结论:蟛蜞菊内酯通过抑制Caspase-11下调GSDMD表达,减少其介导的细胞焦亡炎性因子的释放,减轻肠粘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肠屏障 细胞焦亡 蟛蜞菊内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主诉干眼症患者与其眼表状态及泪液成分的相关性分析研究
5
作者 王佩 原江水 阎晓然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954-962,共9页
目的:观察不同主诉症状的干眼症患者与其眼表状态及泪液成分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3年10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门诊就诊患者78例,其中男21例(42只眼);女57例(114只眼)。填写调查问卷,行眼表综合分析仪及泪液分泌试... 目的:观察不同主诉症状的干眼症患者与其眼表状态及泪液成分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23年5月~2023年10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门诊就诊患者78例,其中男21例(42只眼);女57例(114只眼)。填写调查问卷,行眼表综合分析仪及泪液分泌试验检查,并对泪液部分成分进行检测。结果:1) 主诉症状前三位为:干涩、视疲劳、异物感。2) 症状累计评分与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KBUT)呈负相关,与睑板腺评分呈正相关,与白蛋白含量呈负相关。3) 视疲劳、灼热痛感、视力波动与NIKBUT呈负相关;干涩、视疲劳、异物感、灼热痛感、黏稠分泌物与睑板腺评分呈正相关。4) 视疲劳、眼痒与泪液白蛋白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干眼症患者不同主诉症状与其眼表状态及泪液成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液成分 干眼症 主诉症状 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比值在子痫前期风险预警中的价值
6
作者 李幸霖 翁占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4期1294-1302,共9页
目的:对比分析子痫前期患者正常妊娠女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子痫前期风险预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9月妇产科住院分娩的... 目的:对比分析子痫前期患者正常妊娠女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的变化,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子痫前期风险预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9月妇产科住院分娩的464名孕妇进行研究,其中有372例孕妇为正常妊娠孕妇,92例为子痫前期患者,分为正常妊娠组和子痫前期组。分别计算两组受试者NLR与PLR数值,比较两组数值的变化,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NLR与PLR在子痫前期中预测判断的临床价值,评估子痫前期危险因素。结果:正常妊娠组与子痫前期组NLR、PLR水平比较存有明显差异,子痫前期组NL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LR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比不同孕期,NLR、PLR与子痫前期严重程度、孕妇年龄及孕前体质量指数均无关;ROC曲线下NLR预测子痫前期面积为0.725,最佳临界值为4.2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4%和78.3%;PLR预测子痫前期面积为0.68,最佳临界值为122.78,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4%和60.3%,NLR ≥ 4.30,PLR ≤ 122.75,两项指标均为子痫前期预测独立危险因素,量指标联合预测AUC为0.854,最佳临界值为4.28,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74.3%和88.4%。结论:NLR、PLR作为非特异性系统验证指标,与子痫前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用于子痫前期预测和评估,有助于评估子痫前期疾病进展情况与严重程度,具有风险预警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和淋巴细胞比值 预警 子痫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及细菌学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于珊珊 李涛 +2 位作者 董刚 李凤梅 郑建金 《口腔疾病防治》 2018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了解糖尿病患者常见致病菌及敏感的抗生素种类,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61例,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感染来源、病... 目的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了解糖尿病患者常见致病菌及敏感的抗生素种类,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61例,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比较2组患者年龄、性别、感染来源、病原菌、抗菌药物敏感性、空腹血糖水平、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住院天数。结果 2组患者中,牙源性感染均是最常见的病因,最容易受累的间隙是颌下间隙,最常见的致病菌均为链球菌,最敏感的药物是万古霉素,其次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糖尿病组患者年龄、空腹血糖值及住院天数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糖尿病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在未取得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之前,可以常规使用左氧氟沙星及头孢噻肟,并根据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结构,联合使用抗厌氧菌药物,如替硝唑等,最终依据药敏结果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口腔 颌面部 间隙感染 病原菌 抗菌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18
8
作者 郑强 魏彭辉 +1 位作者 李建军 王明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6-239,共4页
目的评价围术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男38例,女58例,年龄70~93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8例。麻醉... 目的评价围术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后谵妄(POD)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髋部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96例,男38例,女58例,年龄70~93岁,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8例。麻醉方式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髂筋膜间隙阻滞。U组于切皮前、术后第1天和第2天静脉泵入乌司他丁5 000U/kg;C组给予等容积生理盐水。术后1~3d采用意识错乱评估法(CAM)评定POD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T_1)和术后第3天(T2)采集外周静脉血5ml,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和S100β的水平。结果 C组POD发生13例(28.2%),U组POD发生2例(4.3%),U组POD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与T0时比较,T_1、T_2时C组血清IL-6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T_1、T_2时U组血清IL-6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与T_0时比较,T_1时C组S100β水平明显升高(P<0.05);T_1时U组血清S100β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降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POD发生率,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促炎症因子IL-6和S100β的过度释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老年患者 术后谵妄 髋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HPV E6/E7 mRNA检测用于宫颈癌联合筛查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晓林 刘莹 +2 位作者 范俊 林静 赵淑萍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39-743,共5页
目的:研究hrHPV E6/E7 mRNA在宫颈癌联合筛查中的准确性,探索其用于宫颈癌联合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和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女性共6223例。根据宫颈筛查方法分... 目的:研究hrHPV E6/E7 mRNA在宫颈癌联合筛查中的准确性,探索其用于宫颈癌联合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和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女性共6223例。根据宫颈筛查方法分组: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BC)+HC2组(LBC+HC2组);LBC+HPV分型组;LBC+hrHPV E6/E7 mRNA(LBC+E6E7组)。比较3种HPV+细胞学联检策略和细胞学单独筛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阴道镜转诊率、CIN2+/CIN3+检出率及曲线下面积(AUC)。结果:LBC+E6E7联检CIN2+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阴道镜转诊率、CIN2+/CIN3+检出率分别为91.28%、95.50%、56.07%、99.43%、9.64%和5.40%;CIN3+分别为93.10%、92.06%、19.29%、99.85%、9.64%和1.86%。3种联合筛查策略之间比较,上述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BC+E6E7联检CIN2+/CIN3+的AUC分别为0.969和0.973,大于LBC单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HPV E6/E7 mRNA与细胞学联合筛查的准确性与HC2、HPV分型+LBC联检无明显差异,可作为HPV-DNA的替代用于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联检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筛查 人乳头瘤病毒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HPV E6/E7 mRNA用于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晓林 毕淑娜 +2 位作者 范俊 林静 赵淑萍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研究hrHPVE6/E7 mRNA在宫颈筛查中的准确性,探索其用于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及城阳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行机会性筛查的女性共7791例,年龄25~65岁。所有受试女性均行宫颈液... 目的:研究hrHPVE6/E7 mRNA在宫颈筛查中的准确性,探索其用于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及城阳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行机会性筛查的女性共7791例,年龄25~65岁。所有受试女性均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BC)。每位受试者同时行HPV检测,根据采取的HPV方法不同分为3组:HC2组(2417例),HPV分型组(2456例),E6/E7组(2906例)。比较4种筛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阴道镜转诊率、CINⅡ+/CINⅢ+检出率。结果:E6/E7检测CINⅡ+/CINⅢ+的灵敏度分别为93.02%和94.83%,NPV分别为99.52%和99.88%,与HC2及HPV分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6/E7检测CINⅡ+/CINⅢ+的特异度分别为90.20%和86.90%,与LBC、HC2及HPV分型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以HC2和HPV分型为参照时,E6/E7检测CINⅡ+/CINⅢ+的RR均>1。E6/E7的阴道镜转诊率为14.73%,低于另两种HPV检测方法,高于L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HPV检测方法的CINⅡ+/CINⅢ+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rHPV E6/E7 mRNA与HC2和HPV分型相比,灵敏度相同、特异度高,阴道镜转诊率低,CINⅡ+/CINⅢ+检出率无差别,可用于宫颈癌的机会性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筛查 人乳头瘤病毒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及新诊断标准解读 被引量:6
11
作者 郁金泰 谭辰辰 谭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2017年发表于Lancet Neurol和Mov Disord的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及新诊断标准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拟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病程进展、临床表型特点、诊断标准的更新、诊断标志物、治疗现状及前景五方面进行解读,以期深入理解进... 2017年发表于Lancet Neurol和Mov Disord的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及新诊断标准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拟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病程进展、临床表型特点、诊断标准的更新、诊断标志物、治疗现状及前景五方面进行解读,以期深入理解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及新诊断标准,并指导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上麻痹 进行性 诊断 治疗 指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联合顺铂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京远 马红 +3 位作者 李梅 杨洁 张峻 周东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9年第6期466-468,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顺铂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生长、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终浓度为100、200及300μmol/L的塞来昔布作用于SGC-7901人胃癌细胞24h后加入顺铂(2.0μg/mL),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顺铂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生长、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终浓度为100、200及300μmol/L的塞来昔布作用于SGC-7901人胃癌细胞24h后加入顺铂(2.0μg/mL),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及Bcl-2表达水平。结果: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学检测到凋亡峰,细胞阻滞于G0/G1期。同时伴随Bcl-2表达水平下降,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且以上抑制作用与顺铂具有协同作用。结论:塞来昔布能促进顺铂诱导胃癌细胞凋亡,进而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这可能是COX-2抑制剂抗肿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顺铂 胃肿瘤 BCL-2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胃癌端粒酶活性影响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亓玉琴 司君利 +3 位作者 魏涛 贺远龙 李文利 朱菊人 《实用癌症杂志》 2006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端粒酶活性及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终浓度为100,200,及300μmol/L的塞来昔布作用于SGC-7901人胃癌细胞,同时建立裸鼠...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的生长、端粒酶活性及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终浓度为100,200,及300μmol/L的塞来昔布作用于SGC-7901人胃癌细胞,同时建立裸鼠胃癌模型,20只裸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隔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塞来昔布组隔日腹腔注射塞来昔布30mg/kg,采用MTT比色法测定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采用半定量-TRAP银染法检测SGC-7901人胃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塞来昔布组裸鼠肿瘤生长明显受抑制,抑瘤率为61.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塞来昔布也显著抑制SGC-7901人胃癌细胞及裸鼠移植瘤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塞来昔布通过降低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从而参与抑制胃癌生长,这可能是COX-2抑制剂体内抗胃癌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合酶-2 胃癌 SGC-7901细胞 裸鼠 端粒酶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来昔布诱导SGC-7901人胃癌细胞凋亡及其影响端粒酶活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亓玉琴 司君利 +3 位作者 魏涛 李文利 贺远龙 朱菊人 《实用癌症杂志》 2005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生长、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影响,研究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终浓度为100、200及300μmol/L的塞来昔布作用于SGC-7901人胃癌细胞后,采用MTT比色法测... 目的探讨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生长、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的影响,研究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终浓度为100、200及300μmol/L的塞来昔布作用于SGC-7901人胃癌细胞后,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的生长抑制率,采用半定量-TRAP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率及bcl-2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流式细胞学检测到凋亡峰,细胞阻滞于G0/G1期。同时它也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且端粒酶活性的降低与bcl-2表达水平下降有关。结论塞来昔布能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降低端粒酶活性,其作用机制与bcl-2表达水平下降有关,此可能是COX-2抑制剂抗肿瘤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胃癌 端粒酶 凋亡 bcl-2芝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检测对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司君利 亓玉琴 +2 位作者 贺远龙 李文利 朱菊人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9-251,共3页
目的 检测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 ,探讨端粒酶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用半定量TRAP 银染法检测 3 8例恶性腹水和 2 0例良性腹水 (对照组 )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腹水脱落细胞不能检出端粒酶活... 目的 检测腹水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 ,探讨端粒酶对良恶性腹水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用半定量TRAP 银染法检测 3 8例恶性腹水和 2 0例良性腹水 (对照组 )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 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腹水脱落细胞不能检出端粒酶活性 ,而癌性腹水 94.7%端粒酶阳性。所有细胞学检查阳性的恶性腹水端粒酶均为阳性 ,而 3例细胞学检查阴性但端粒酶阳性的恶性腹水 ,当复查细胞学检查时 ,其中 1例发现了恶性瘤细胞。结论 癌性腹水端粒酶阳性。端粒酶活性检测对良恶性腹水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 ,尤其对细胞学检查阴性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 腹水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端粒酶抑制剂联合放疗对小鼠胃癌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司君利 亓玉琴 +1 位作者 陶相光 朱菊人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抑制剂对动物在体肿瘤的治疗作用及端粒酶抑制剂对放射治疗的增敏价值。方法 将SGC 790 1胃癌细胞接种BALB/c小鼠 ,采用端粒酶抑制剂AZT联合放射治疗小鼠胃癌 ,观察其对肿瘤体积和肿瘤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未治疗... 目的 探讨端粒酶抑制剂对动物在体肿瘤的治疗作用及端粒酶抑制剂对放射治疗的增敏价值。方法 将SGC 790 1胃癌细胞接种BALB/c小鼠 ,采用端粒酶抑制剂AZT联合放射治疗小鼠胃癌 ,观察其对肿瘤体积和肿瘤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未治疗组小鼠肿瘤体积增加了 3.3倍 ,而AZT、放疗及AZT联合放疗组肿瘤体积分别缩小了 2 3.7%、4 8.8%及 86 .9%。肿瘤端粒酶活性检测 ,未治疗组、AZT、放疗及AZT联合放疗组的相对端粒酶活性分别为 10 0 ,5 2 .6 ,2 3.3及 10 .4。结论 AZT、放疗均能使肿瘤体积缩小并降低端粒酶活性 ,且AZT能增加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端粒酶 抑制剂 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皮脂腺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燕 李凤梅 +2 位作者 董刚 李涛 郑建金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65-68,共4页
皮脂腺癌是极为罕见的恶性肿瘤,以眼睑多发,发生于唾液腺者甚为少见,主要发生于腮腺。本文旨在报告1例发生在61岁男性右侧腮腺区的皮脂腺癌,并根据国内外文献报告,对其临床表现、诊断、组织学特点、治疗及其预后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皮脂腺癌 腮腺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微出血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18
作者 于永鹏 谭兰 《中国卒中杂志》 2017年第8期759-764,共6页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属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范畴,不同类型CSVD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是不同的,诸多研究显示,CMBs已成为影响卒中后出血转化、预后和复发、造成认知障碍以及... 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属于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范畴,不同类型CSVD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临床意义是不同的,诸多研究显示,CMBs已成为影响卒中后出血转化、预后和复发、造成认知障碍以及年龄相关能力丧失的重要危险因素。CMBs与脑出血联系紧密,可作为某些脑血管病的辅助诊断和出血预测指标,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有助于揭示CSVD的发生机制,对制定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等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探讨CMBs发病机制(包括基因遗传学、组织病理学)、早期预警及干预的手段是解决上述医学难题的关键。本文重点对CMBs的定义及存在的争议、发病机制、流行病学、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分析并提出研究展望,以期为CMBs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脑小血管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9
作者 于珊珊 李涛 +5 位作者 郑建金 董刚 李凤梅 徐燕 李娜娜 卢恕来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3期150-152,159,共4页
脂肪瘤是较常见的间充质来源的肿瘤,常见于背部、臀部及四肢,发生在头颈部相对少见,约占13%,又以后颈部皮下组织多见。脂肪瘤是由纤维膜包绕良性的脂肪团构成的,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影像学诊断和病理诊断。脂肪瘤通常生长缓慢,无自觉症... 脂肪瘤是较常见的间充质来源的肿瘤,常见于背部、臀部及四肢,发生在头颈部相对少见,约占13%,又以后颈部皮下组织多见。脂肪瘤是由纤维膜包绕良性的脂肪团构成的,其诊断主要依据临床、影像学诊断和病理诊断。脂肪瘤通常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只在临床检查时呈现边界清楚的软组织病损。射线成像,特别是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可能会提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 腮腺 良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尔凡联合顺铂对恶性腹腔积液临床疗效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京远 马红 +2 位作者 崔秋娟 周东风 林惠忠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6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力尔凡对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治疗价值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48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采用力尔凡联合顺铂腹腔内注入,对照组(20例)单用顺铂腹腔内注入。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及3周,观... 目的探讨力尔凡对恶性腹腔积液的临床治疗价值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48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采用力尔凡联合顺铂腹腔内注入,对照组(20例)单用顺铂腹腔内注入。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及3周,观察腹腔积液消失情况,评定疗效,采用半定量TRAP-银染法检测腹水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9.3%,对照组为60.0%(P<0.01),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端粒酶活性逐渐下降。结论力尔凡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腹腔积液具有协同作用,其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可能参与了以上机制,检测端粒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其疗效的敏感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尔凡 顺铂 腹水 端粒 末端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