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轴静电纺丝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敷料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1
作者 邵兆银 周子艺 冷向锋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467-469,共3页
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传统的给药方式难以达到稳定持续的有效治疗浓度,治疗效果并不确定。本文对同轴静电纺丝联合富血小板血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对同轴静电纺丝联合富血小板血浆的新型生物敷料治疗... 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传统的给药方式难以达到稳定持续的有效治疗浓度,治疗效果并不确定。本文对同轴静电纺丝联合富血小板血浆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对同轴静电纺丝联合富血小板血浆的新型生物敷料治疗慢性创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创面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同轴静电纺丝 生物敷料 伤口愈合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膜接头蛋白PAG1过表达对皮肤鳞癌细胞A431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美佳 王冰 +2 位作者 毛凯平 渠开攀 张维娜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38-742,共5页
目的研究跨膜接头蛋白PAG1过表达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PAG1-EGFP融合蛋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采用反转录病毒转染的方法建立PAG1过表达的A431细胞株,实验分为3组:亲本细胞组(未进行基因转染的A431细胞)、对照组... 目的研究跨膜接头蛋白PAG1过表达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PAG1-EGFP融合蛋白的慢病毒表达载体,采用反转录病毒转染的方法建立PAG1过表达的A431细胞株,实验分为3组:亲本细胞组(未进行基因转染的A431细胞)、对照组(A431细胞转染仅含EGFP阴性对照病毒)、实验组(A431细胞转染PAG1-EGFP病毒)。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转染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PAG1 mRNA及其蛋白表达,进一步验证细胞转染成功与否;利用划痕修复实验、Transwell迁移实验、侵袭实验三种不同的方法检测PAG1基因的过表达是否会对皮肤鳞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产生影响。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目的基因病毒的转染表达率分别为(94.97±0.15)%、(94.60±0.35)%;实验组细胞中PAG1基因m RNA的表达量约为亲本细胞组的1.6倍(P=0.000),转染后实验组中PAG1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00),建立了稳定过表达PAG1的A431细胞系;PAG1过表达明显降低A431细胞愈合率(P=0.000);实验组A43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01,P=0.000)。结论 PAG1的过表达能抑制人皮肤鳞癌细胞运动能力,影响肿瘤的浸润及远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癌 PAG1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膜接头蛋白CBP对皮肤鳞癌细胞A431生长增殖的负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美佳 张维娜 +1 位作者 渠开攀 王冰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27-532,共6页
背景与目的:跨膜接头蛋白(Csk-binding protein,CBP)是新发现的Src家族成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该研究旨在观察CBP基因过表达对皮肤鳞癌细胞系A431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CB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 背景与目的:跨膜接头蛋白(Csk-binding protein,CBP)是新发现的Src家族成员,与多种肿瘤的发生有关。该研究旨在观察CBP基因过表达对皮肤鳞癌细胞系A431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CB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融合蛋白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采用反转录病毒转染的方法建立CBP过表达的A431细胞株。实验分为亲本细胞组(未进行基因转染的A431细胞)、对照组(A431细胞转染仅含EGFP阴性对照病毒)和实验组(A431细胞转染CBP-EGFP病毒)。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转染率,验证转染成功与否;CCK-8法检测CBP过表达对A43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并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ck、Csk和Fyn三种上游信号转导分子分别在m RNA和蛋白中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建立了稳定过表达CBP的A431细胞株;CCK-8法结果提示,CBP过表达明显抑制细胞生长,第2~6天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CM检测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与亲本细胞组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TFQ-PCR结果显示,实验组A431细胞Lck m 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01),实验组细胞Csk和Fyn m RNA的表达分别约为亲本细胞组的1.6倍和3.8倍,表达显著上调(P<0.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实验组Lck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01),实验组细胞Csk和Fyn蛋白与亲本细胞组和对照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加(P<0.001)。结论:CBP过表达可抑制皮肤鳞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坏死。CBP通过调节上游信号转导通路中的蛋白酪氨酸激酶Lck、Csk和Fyn来调控细胞的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鳞癌 跨膜接头蛋白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与鉴定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静 蔡霞 +3 位作者 王志国 徐全臣 李坤 华骋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651-2658,共8页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重要的种子细胞之一,可通过较简单的方法大量提取,但其储存条件较苛刻,运输不便,临床应用较困难。外泌体可由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其结构稳定,不易分解,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目的:...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重要的种子细胞之一,可通过较简单的方法大量提取,但其储存条件较苛刻,运输不便,临床应用较困难。外泌体可由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泌,其结构稳定,不易分解,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目的:提取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鉴定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鉴定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学美容中心的正常成年女性行吸脂术后腹部浅层皮下脂肪组织,用酶消化法分离提取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用细胞贴壁法纯化,胰酶消化传代。选取第3代细胞分别行流式细胞学鉴定,成脂肪细胞诱导与鉴定;成骨细胞诱导与鉴定。取第3-6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收集细胞上清液,差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BCA法测定蛋白浓度,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粒度仪测外泌体直径分布,免疫磁珠法和流式细胞学鉴定。结果与结论: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形态为长梭形,形似成纤维细胞,排列紧密时呈巢状;②流式细胞学检测显示CD29,CD44,CD90及CD105均为阳性表达,CD34和CD45为阴性表达;③成骨细胞诱导至第9天碱性磷酸酶染色为蓝紫色,诱导至21 d时,茜素红S染色可见细胞外基质内出现红色钙结节;④成脂肪细胞诱导14 d后油红O染色呈橘红色;⑤透射电镜显示外泌体结构为杯状,直径为(81.225±22.226) nm,有膜结构。蛋白浓度约为1.5 g/L,直径分布集中于70-100 nm,外泌体流式细胞学显示CD9,CD29,CD44,CD63,CD90和CD105为阳性表达,CD34和CD45为阴性表达;⑥结果证实,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能通过超速离心法顺利提取,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磁珠法和流式细胞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成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成脂诱导 成骨诱导 细胞鉴定 免疫磁珠法 流式细胞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影葡胺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陈红妮 陈振雨 +1 位作者 史长涛 蔡强 《医学综述》 2011年第18期2851-2853,共3页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联合负压吸引及加压包扎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治疗的作用。方法即墨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术后积液患者49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行泛影葡胺+负压引流并加压包扎;对照组行单纯负压引流并...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联合负压吸引及加压包扎对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治疗的作用。方法即墨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乳腺癌术后积液患者49例,随机分成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实验组行泛影葡胺+负压引流并加压包扎;对照组行单纯负压引流并加压包扎,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治愈率、治愈天数、感染、上肢淋巴水肿等方面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治愈天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两组患者均未引起上肢淋巴水肿等并发症(P>0.05);实验组无患者感染,对照组感染2例。结论联合应用泛影葡胺与单纯负压引流加压包扎治疗乳腺癌术后积液较单纯负压引流加压包扎有利于减轻术后积液,提高患者治愈率,缩短治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皮下积液 泛影葡胺 负压引流 加压包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幅度机械牵张力诱导肌成纤维细胞再分化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安玉 郝荣安 +3 位作者 匡瑞霞 胡春楠 陈璐 王志国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3期432-436,共5页
目的探讨低幅度机械牵张力对肌成纤维细胞再分化的诱导作用及增生性瘢痕的转归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健康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应用10%幅度牵张力诱导构建肌成纤维细胞模型。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以人正常成纤维细胞为阴... 目的探讨低幅度机械牵张力对肌成纤维细胞再分化的诱导作用及增生性瘢痕的转归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健康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应用10%幅度牵张力诱导构建肌成纤维细胞模型。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实验组,以人正常成纤维细胞为阴性对照组,应用2%幅度牵张力体外培养;以肌成纤维细胞作为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应用2%、10%幅度牵张力继续体外培养,诱导细胞再分化。实验第7天,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SYBR Green qPCR法检测整合素β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Ⅰ型胶原的mRNA表达,ELISA法检测TGF-β1、Ⅰ型胶原含量;Western-Blot法检测整合素β1、α-SMA蛋白表达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能力增高(F=67.75,P<0.05),细胞内TGF-β1、Ⅰ型胶原的蛋白含量、α-SMA的蛋白表达及各指标的mRNA表达水平均增高(F=132.64~981.60,P<0.05),细胞内整合素β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肌成纤维细胞内α-SMA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阳性对照组肌成纤维细胞内TGF-β1、Ⅰ型胶原的mRNA和蛋白含量与整合素β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较实验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幅度牵张力不能诱导肌成纤维细胞再分化,可能存在其他机制介导了张力诱导肌成纤维细胞再分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张力 肌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 细胞分化 瘢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T-ALB对脓毒症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万腾 顾华丽 +3 位作者 乔霞 辛兆瑞 王帅 孙运波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2年第5期677-68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细胞比容(HCT)与血浆清蛋白(ALB)的差值(HCT-ALB)在脓毒症诊断以及预测脓毒症死亡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312例脓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时期696例非脓毒症病人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人的临... 目的探讨血细胞比容(HCT)与血浆清蛋白(ALB)的差值(HCT-ALB)在脓毒症诊断以及预测脓毒症死亡风险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312例脓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并随机选取同时期696例非脓毒症病人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进行1∶1倾向得分匹配(PSM),分析匹配前后两组病人HCT-ALB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HCT-ALB对脓毒症的诊断价值。将脓毒症病人按全因死亡与否分为死亡亚组与生存亚组,比较两组间HCT-ALB的差异,应用PSM平衡混杂因素的影响,绘制ROC曲线评估HCT-ALB对预测脓毒症病人死亡的价值。结果PSM前后,脓毒症组的HCT-AL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Z=-19.590、-10.480,P<0.01)。HCT-ALB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5,最佳截断值为5.15,其诊断的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82%。在脓毒症亚组中,PSM前后死亡组HCT-ALB也明显高于生存组(Z=-3.831、-2.881,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CT-ALB预测脓毒症病人死亡的AUC为0.661,最佳截断值为14.15,其预测的灵敏度为50%,特异度为77%。结论脓毒症病人的HCT-ALB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病人,HCT-ALB对脓毒症具有诊断价值,但HCT-ALB预测脓毒症死亡的效能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细胞比容 血清白蛋白 诊断 临床实验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静电纺丝纳米支架敷料对大鼠皮肤创伤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苏鲁安 冷向锋 +3 位作者 何才 周子艺 刘永娟 陈振雨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观察新型静电纺丝纳米支架敷料对皮肤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壳聚糖(CS)/聚己内酯(PCL)纳米支架敷料。选取健康大鼠,制备皮肤损伤创面,分为实验组(应用新型静电纺丝纳米支架敷料)及对照组(应用凡士林油纱)。观察... 目的观察新型静电纺丝纳米支架敷料对皮肤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壳聚糖(CS)/聚己内酯(PCL)纳米支架敷料。选取健康大鼠,制备皮肤损伤创面,分为实验组(应用新型静电纺丝纳米支架敷料)及对照组(应用凡士林油纱)。观察两组创面在术后第3、5、7、10、14天的愈合形态并计算愈合率,于术后第7、14天分别取创面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术后第3、5、7、10、14天,应用新型静电纺丝纳米支架敷料的实验组创面愈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22.42~463.42,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毛细血管增生更明显,肉芽组织排列更致密。结论新型静电纺丝纳米支架敷料具有促进皮肤创面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封闭敷料 壳聚糖 羧甲基纤维素钠 皮肤 创伤和损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UC-MSCs基因表达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
9
作者 刘永娟 任纪祯 +3 位作者 何才 周子艺 李丹怡 冷向锋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379-384,共6页
目的检测转染抗菌肽LL-37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基因表达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分离、培养hUC-MSCs;构建LL-37慢病毒载体转染至hUC-MSCs,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计算其转染效率;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L-3... 目的检测转染抗菌肽LL-37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的基因表达及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分离、培养hUC-MSCs;构建LL-37慢病毒载体转染至hUC-MSCs,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计算其转染效率;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L-37表达,酶标比浊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抗菌活性。结果成功培养hUC-MSCs;获取包装滴度为1×10^12TU/L的LL-37慢病毒载体,转染至hUC-MSCs后72 h可观察到细胞呈现绿色荧光,转染效率为85.40%。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转染组hUC-MSCs过表达LL-37,细胞培养上清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率为98.74%。结论hUC-MSCs可成功表达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抗菌肽LL-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间充质基质细胞 转染 抗菌药 抗微生物阳离子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不同部位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对机械张力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志国 匡瑞霞 +2 位作者 徐全臣 陈振雨 李鹏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7-471,共5页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部位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对机械张力反应的差异。方法取色素痣切除患者自愿捐赠的背部和上臂内侧正常皮肤,应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取第5~8代细胞进行实验。将背部和上臂内侧正常成纤维细胞分别设实验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人体不同部位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对机械张力反应的差异。方法取色素痣切除患者自愿捐赠的背部和上臂内侧正常皮肤,应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成纤维细胞,取第5~8代细胞进行实验。将背部和上臂内侧正常成纤维细胞分别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细胞采用多通道细胞应力加载仪加载周期性机械张力24、36、48 h;对照组细胞正常培养。各时间点加载结束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RT-PCR法检测细胞内整合素β1、P130Ca s(p130Crk-associated substance)、TGF-β1、Ⅰ型胶原a1链(collagen type Iα1 chain,COL1A1)m RNA水平;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和TGF-β1含量。对照组于培养对应时间取细胞进行以上观察。结果实验组加载后细胞均增殖旺盛,分布密集,排列呈一定方向性。加载24 h后,实验组背部及上臂内侧细胞增殖,整合素β1、P130Cas、TGF-β1 m RNA表达水平和TGF-β1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载36、48 h时,背部细胞以上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上臂内侧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背部及上臂内侧细胞的COL1A1 m RNA表达水平和Ⅰ型胶原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时间点背部及上臂内侧细胞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部和上臂内侧皮肤成纤维细胞对机械张力的反应不同,提示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力学特征存在部位差异,可能导致不同部位增生性瘢痕的发生率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 机械张力 正常皮肤 增生性瘢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