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基因数据库分析GRB2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解宸一 杨亚楠 +4 位作者 王硕 赵万东 吕志远 宋静宜 何宁宁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73-76,80,共5页
目的探讨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基因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挖掘ONCOMINE数据库中肾癌GRB2基因相关数据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结合在TCGA数据库中挖掘的GRB2基因在肾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获得GRB2基因的... 目的探讨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基因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挖掘ONCOMINE数据库中肾癌GRB2基因相关数据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结合在TCGA数据库中挖掘的GRB2基因在肾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获得GRB2基因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GRB2基因的蛋白质-蛋白质互作网络图。采取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6例肾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GRB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肾组织相比,GRB2基因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1,P<0.05),GRB2基因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升高与肾癌患者预后相关(z=2.71,P<0.05)。进一步对GRB2相关的14个相互作用蛋白进行分析显示,GRB2主要参与了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过程。肾癌组织中GRB2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癌旁正常组织(t=6.98,P<0.001)。结论GRB2基因在肾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基因表达水平与肾癌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GRB2衔接蛋白质 预后 基因表达谱 蛋白质相互作用图 数据库 遗传学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细胞免疫反应载体疫苗在人类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江莎莎 王晨 +3 位作者 路冉 刘俸君 李俊 王斌 《合成生物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09,共16页
人类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和癌症,对公共卫生安全和全球经济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预防和治疗性疫苗的开发是应对人类疾病的优先对策。本文综述了疫苗载体的免疫学原理、T细胞载体疫苗设计策略及疫苗研究进展,为新型疫苗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人类疾病,特别是传染病和癌症,对公共卫生安全和全球经济构成前所未有的挑战。预防和治疗性疫苗的开发是应对人类疾病的优先对策。本文综述了疫苗载体的免疫学原理、T细胞载体疫苗设计策略及疫苗研究进展,为新型疫苗的设计提供新的思路。T细胞可以在机体发生感染后分化成不同的效应T细胞群,它们可以起到清除病原体的作用,关于效应T细胞功能和机制的研究对于设计能够引发基于T细胞免疫的疫苗至关重要。目前很多病毒(例如HIV、HCMV感染)和肿瘤疫苗的研发都侧重于T细胞类疫苗,在所有疫苗种类中,激活T细胞免疫反应的载体疫苗具有显著优势。许多来源的载体,包括病毒载体、细菌载体和核酸载体,它们在抗原提呈能力、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方面都有良好的表现。此外,还总结了T细胞载体疫苗设计的策略,包括确定适当的抗原提呈途径和载体递送途径、确保生物安全性、如何选择合适的疫苗的载体、各种载体疫苗的优缺点等,尤其是mRNA疫苗在应对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疫苗载体的技术进步将会加速新型疫苗的研发,并且能促进人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细胞 疫苗载体 免疫 抗原提呈 传染病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禁锢应激对小鼠mPFC脑区神经元突触活动影响
3
作者 杜安琪 李楠 +3 位作者 王思涵 闫震 沈若武 周宇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反复禁锢应激对野生型C57BL6/J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锥体神经元突触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2~20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禁锢组。禁锢组给予反复禁锢应激刺激,每天1 h,连续4 d。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焦虑样行为... 目的探讨反复禁锢应激对野生型C57BL6/J小鼠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锥体神经元突触活动的影响。方法将12~20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禁锢组。禁锢组给予反复禁锢应激刺激,每天1 h,连续4 d。采用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估小鼠的焦虑样行为,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小鼠mPFC脑区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结果禁锢组的小鼠焦虑样行为明显增加(t=3.069,P<0.01);mPFC脑区锥体神经元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的频率增加(t=4.009,P<0.01),微小抑制性突触后电流的幅度增加(t=2.172,P<0.05)。结论反复禁锢应激能够增强小鼠mPFC脑区锥体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突触传递。这些mPFC脑区锥体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可塑性改变可能与反复禁锢应激导致的焦虑相关行为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生理学 额叶前皮质 神经元 突触传递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XM1靶向HMMR对骨肉瘤细胞凋亡和自噬影响
4
作者 翟东昌 唐磊 +3 位作者 杨子杰 程明国 张蓓 沈若武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61-266,共6页
目的探讨叉头盒M1(FOXM1)转录因子通过靶向透明质酸介导的运动受体(HMMR)对骨肉瘤(OS)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使用慢病毒载体构建敲低FOXM1和过表达HMMR的OS细胞系,将转染空载慢病毒的细胞作为对照组,转染sh-FOXM1慢病毒的细胞作为... 目的探讨叉头盒M1(FOXM1)转录因子通过靶向透明质酸介导的运动受体(HMMR)对骨肉瘤(OS)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方法使用慢病毒载体构建敲低FOXM1和过表达HMMR的OS细胞系,将转染空载慢病毒的细胞作为对照组,转染sh-FOXM1慢病毒的细胞作为敲低FOXM1组,转染sh-FOXM1慢病毒和OE-HMMR慢病毒的细胞作为过表达HMMR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正常成骨细胞(hFOB1.19)和OS细胞(U-2OS)中FOXM1蛋白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敲低FOXM1组和过表达HMMR组U-2OS细胞的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对照组和敲低FOXM1组OS细胞中HMMR蛋白、自噬蛋白(LC3Ⅰ/Ⅱ)、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Bax)的表达以及过表达HMMR组OS细胞中自噬蛋白(LC3Ⅰ/Ⅱ)的表达。结果FOXM1在U-2OS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FOB1.19细胞(t=38.780,P<0.005)。与对照组相比,敲低FOXM1组U-2OS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t=3.517,P<0.05),Cleaved-Caspase3、Bax、LC3Ⅰ/Ⅱ和HMMR蛋白表达显著下降(t=3.155~6.334,P<0.05),而过表达HMMR恢复了敲低FOXM1导致的凋亡率增加和自噬抑制(F=31.00、160.20,P<0.05)。结论FOXM1敲低通过降低HMMR蛋白的表达促进OS细胞凋亡和抑制OS细胞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框蛋白M1 骨肉瘤 透明质酸受体 细胞凋亡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Nesfatin-1对脂肪组织UCP-1表达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玥 曲艳 +2 位作者 马浩越 徐岩 董静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631-634,639,共5页
目的了解中枢Nesfatin-1能否通过交感神经促进外周褐色脂肪组织及白色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并探讨其中枢分子机制。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6)、Nesfatin-1组(n=7)、生理盐水+阻断剂组(n=6)和Nesfatin-1+阻... 目的了解中枢Nesfatin-1能否通过交感神经促进外周褐色脂肪组织及白色脂肪组织中解偶联蛋白-1(UCP-1)表达,并探讨其中枢分子机制。方法将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6)、Nesfatin-1组(n=7)、生理盐水+阻断剂组(n=6)和Nesfatin-1+阻断剂组(n=7)。4组小鼠均给予下丘脑腹内侧核(VMH)埋管,恢复3d后,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生理盐水、β3受体阻断剂、β3受体阻断剂0.2mL,并于30min后VMH微量注射生理盐水、Nesfatin-1(1.5×10^(-8) mol/L)、生理盐水、Nesfatin-1(1.5×10^(-8) mol/L)0.2μL,连续3d。应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检测各组小鼠附睾白色脂肪组织及肩胛部褐色脂肪组织中UCP-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以及下丘脑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表达。结果Nesfatin-1组脂肪组织中UCP-1蛋白、mRNA表达水平及下丘脑磷酸化AMPK蛋白水平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升高,Nesfatin-1+阻断剂组较Nesfatin-1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3.461~8.808,P<0.01)。结论 VMH核团微量注射Nesfatin-1可以通过下丘脑-交感神经通路促进外周褐色脂肪组织及白色脂肪组织中UCP-1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obindin 脂肪组织 解偶联蛋白1 下丘脑 肾上腺素能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375通过MYC/EMT对NSCLC细胞侵袭和迁移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孟海宁 高钿 +3 位作者 仵俊宇 黄巧 徐晟伟 沈若武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639-642,647,共5页
目的探究miRNA-375(miR-375)通过MYC/上皮间质转化(EM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未做任何处理的NSCLC细胞A549作为空白组,转染空载慢病毒的A549细胞作为对照组,转染表达miR-375慢病毒的A549细胞作为实验组。采用... 目的探究miRNA-375(miR-375)通过MYC/上皮间质转化(EMT)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将未做任何处理的NSCLC细胞A549作为空白组,转染空载慢病毒的A549细胞作为对照组,转染表达miR-375慢病毒的A549细胞作为实验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miR-375在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量,以及miR-375在正常肺组织细胞(BEAS-2B细胞)和A549细胞中的表达量;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3组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检测3组细胞中MYC蛋白和EMT相关蛋白(E-钙黏蛋白、波形蛋白)的表达量。结果miR-375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t=16.88,P<0.05),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BEAS-2B细胞(t=8.51,P<0.05)。过表达miR-375后,实验组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NSCLC细胞的侵袭(F=29.55,P<0.05)、迁移(F=90.21,P<0.05)能力增强,MYC蛋白表达增加(F=37.15,P<0.05),E-钙黏蛋白表达减少(F=47.25,P<0.05),波形蛋白表达增加(F=77.64,P<0.05)。结论上调miR-375可以通过MYC/EMT影响NSCLC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RNAS 非小细胞肺 基因 myc 上皮-间质转化 细胞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对人骨肉瘤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希劲 刘小强 +1 位作者 高钿 沈若武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探究穿心莲内酯(AG)对人骨肉瘤(HOS)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正常培养的HOS细胞为对照组,不同浓度AG作用后的HOS细胞为实验组。利用平板克隆实验观察AG对HOS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观察AG对HOS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究穿心莲内酯(AG)对人骨肉瘤(HOS)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以正常培养的HOS细胞为对照组,不同浓度AG作用后的HOS细胞为实验组。利用平板克隆实验观察AG对HOS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观察AG对HOS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观察AG对HOS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OS细胞的生存率降低,抑制率升高,且呈现出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差异均有显著性(F=111.64、35.22,P<0.05)。实验组HOS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降低,也呈现出浓度依赖性,差异有显著性(F=250.95,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OS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21.23、23.36,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OS细胞G1期比例降低,S期比例升高,G2期比例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2~38.88,P<0.05);G1期浓度依赖性不明显(t=0.16~0.40,P>0.05),S期、G2期则表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t=5.41~11.90,P<0.05)。结论AG能够明显降低HOS细胞的生存率,这可能与其影响HOS细胞的增殖能力、侵袭和迁移能力及细胞周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骨肉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心莲内酯对人骨肉瘤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希劲 陈涛 +4 位作者 周缜 沈若武 刘小强 李兆 杨希重 《精准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G)对人骨肉瘤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以含有AG为0、5、10、20、50、100μmol/L(A、B、C、D、E、F组)的培养基培养人骨肉瘤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计数各组细胞数,并计算各组细胞密度及细胞生存率;采用平板克... 目的探讨穿心莲内酯(AG)对人骨肉瘤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别以含有AG为0、5、10、20、50、100μmol/L(A、B、C、D、E、F组)的培养基培养人骨肉瘤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计数各组细胞数,并计算各组细胞密度及细胞生存率;采用平板克隆实验观察AG对人骨肉瘤HOS和U2OS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AG对人骨肉瘤HOS和U2OS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观察AG对人骨肉瘤HOS和U2OS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AG对鞘氨醇激酶(SphK1)以及黏着斑激酶(FAK)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组别、时间以及组别与时间交互作用均对人骨肉瘤HOS和U2OS细胞的生存率具有明显影响(F组别=9608.52、5409.49,F时间=8312.14、352.91,F时间*组别=18.06、3.55,P<0.05);使增殖能力呈浓度依赖性降低(FHOS=97.41,FU2OS=174.13,P<0.05);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t=39.06~135.96,P<0.05);组别、周期及组别与周期交互作用均对人骨肉瘤HOS和U2OS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具有明显影响(F组别=35.05、8.24,F周期=3211.19、192.49,F周期*组别=75.96、140.97,P<0.05);SphK1和FAK的表达水平均下调(t=15.94~95.79,P<0.05)。结论AG对人骨肉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其可能与AG影响SphK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内酯 骨肉瘤 细胞系 肿瘤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肿瘤侵润 细胞周期 鞘氨醇激酶 黏着斑蛋白酪氨酸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2型糖尿病小鼠摄食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宋莉敏 刘媛 +3 位作者 张迪 袁骏华 张彩顺 董静 《精准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309-312,317,共5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2型糖尿病(2DM)小鼠摄食水平、下丘脑弓状核神经肽Y的表达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并给予高脂饮食(HFD)喂养诱导2DM。年龄相同的小鼠单纯喂食HFD作为对照组。造模成功的小鼠...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2型糖尿病(2DM)小鼠摄食水平、下丘脑弓状核神经肽Y的表达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并给予高脂饮食(HFD)喂养诱导2DM。年龄相同的小鼠单纯喂食HFD作为对照组。造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2DM组、2DM+HBO组,HFD的小鼠随机分为HFD组、HFD+HBO组。HFD+HBO组和2DM+HBO组小鼠给予2个绝对大气压、体积分数1.00的氧气持续1周的治疗,HFD组和2DM组小鼠置于相同环境不做处理,治疗结束后观察各组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和摄食量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下丘脑弓状核中神经肽Y的表达量。结果与2DM组相比较,2DM+HBO组小鼠空腹血糖水平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F=11.206、36.567,P<0.05),摄食量显著增加(F=7.598,P<0.05)。与HFD组相比,HFD+HBO组小鼠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和摄食量并未明显改变。下丘脑弓状核中神经肽Y的表达呈现出与摄食水平相一致的结果。结论高压氧可增加2DM小鼠摄食量及下丘脑弓状核中神经肽Y的阳性神经元数量,同时还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糖尿病 2型 进食 血糖 下丘脑漏斗核 神经肽Y 胰岛素抗药性 小鼠 近交C57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柳氮磺吡啶缓释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10
作者 钟文静 周子涵 +2 位作者 王浩宇 李尚勇 夏玉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461-2466,共6页
背景:柳氮磺吡啶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传统给药方式吸收差、利用度低,且常伴随严重的毒副反应。与传统给药方式相比,基于结肠靶向纳米给药能够保护药物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改善药物的局部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目的:制备柳氮磺吡啶... 背景:柳氮磺吡啶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传统给药方式吸收差、利用度低,且常伴随严重的毒副反应。与传统给药方式相比,基于结肠靶向纳米给药能够保护药物免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改善药物的局部吸收和生物利用度。目的:制备柳氮磺吡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果胶-壳聚糖纳米粒,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评价,并在细胞水平验证纳米颗粒用作药物载体的安全性。方法:采用O/W乳液法和静电逐层自组装技术制备柳氮磺吡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果胶-壳聚糖纳米粒,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纳米粒的形态,激光粒度仪检测了纳米粒的电位与粒径,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其载药率和包封率。将纳米粒溶解于不同pH值(1.2,6.8,7.4)PBS中,检测纳米粒对柳氮磺吡啶的释放情况。将不同质量浓度(10,20,50,100,200 mg/L)的纳米粒溶液与巨噬细胞共培养,48 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将20 mg/L的纳米粒溶液与巨噬细胞共培养,24 h后,罗丹明荧光染色细胞摄取纳米粒情况。结果与结论:①透射电镜下可见,纳米粒呈椭球形,粒径大小均一;纳米粒粒径为290.9 nm,电位为19.8 mV,分散指数为0.295,单个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纳米粒的包封率为75.68%,载药量为22.24%;②体外药物释放实验显示,在36 h内,随着PBS pH值的升高,纳米粒的释放速率加快,纳米粒在pH=1.2的PBS中几乎不释放柳氮磺吡啶,在pH=7.4的PBS中可以缓慢持续释放柳氮磺吡啶,表明纳米粒具有pH值依赖性和良好的缓释特征;③不同质量浓度的米粒浓度对巨噬细胞的活性未造成明显影响,未表现细胞毒性作用;④细胞摄取实验显示,培养6 h后,细胞开始摄取纳米粒,12-24 h纳米颗粒进入了巨噬细胞;⑤柳氮磺吡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壳聚糖-果胶-壳聚糖纳米粒具有良好的的缓释特性与细胞相容性,能被巨噬细胞摄取且摄取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氮磺吡啶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壳聚糖 果胶 纳米粒 体外评价 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375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侵袭和转移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海峰 仵俊宇 孟海宁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8年第5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miRNA-375(miR-375)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空载体慢病毒转染NSCLC细胞(A549)作为对照组,用慢病毒miR-375载体转染A549细胞作为实验组。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375的表达,利用Transwell... 目的探讨miRNA-375(miR-375)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侵袭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用空载体慢病毒转染NSCLC细胞(A549)作为对照组,用慢病毒miR-375载体转染A549细胞作为实验组。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375的表达,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IP2A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miR-375在NSCLC细胞中呈高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在上调miR-375后,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t=4.41、4.57,P<0.05);同时CIP2A蛋白的表达量也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4.57,P<0.05)。结论 miR-375高表达可增强NSCLC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CIP2A蛋白的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微RNAS 蛋白质磷酸酶2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照后非小细胞肺癌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小强 马得勋 刘书锋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1期61-70,共10页
为了探讨辐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lnc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我们从GEO数据库中检索获得非小细胞肺癌辐照反应后Y染色体lncRNA基因表达谱数据芯片“GSE147708”,并进行多个在线数据库分析。利用GEO2R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AVID在线工具进行GO... 为了探讨辐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lnc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我们从GEO数据库中检索获得非小细胞肺癌辐照反应后Y染色体lncRNA基因表达谱数据芯片“GSE147708”,并进行多个在线数据库分析。利用GEO2R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AVID在线工具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String在线网站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然后利用Cytoscape软件获取核心基因;通过GEPIA在线工具结合TCGA数据进行预后价值分析。共筛选获得上调表达基因23个,下调表达基因28个,通过构建蛋白网络获得了前20个核心基因。预后分析表结果:CCNA2、HIST1H2BH、HIST1H2BK和HIST1H2BO基因与NSCLC预后生存相关,CCNA2和HIST1H2BK具有致癌基因的功能特点,可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而HIST1H2BH和HIST1H2BO具有抑癌基因的功能特点,对NSCLC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结果提示,经过辐照处理后NSCLC的lncRNA基因差异性表达较明显,且具有致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特点。筛选鉴别这些差异性表达的基因,可对NSCLC的肿瘤发生进展、肿瘤放疗效果、病人预后生存提供一定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 非小细胞肺癌 差异基因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黄芪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机制
13
作者 姜丕雨 李康康 +3 位作者 周静祎 王雪莲 程明阳 陈雪红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2期242-246,共5页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黄芪潜在活性成分,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Genecards等数据库搜索子宫内膜癌的靶点信息。基于Cytoscape 3....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黄芪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出黄芪潜在活性成分,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和Genecards等数据库搜索子宫内膜癌的靶点信息。基于Cytoscape 3.7.0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使用插件Biogenet和Merge功能获得黄芪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关键靶点,应用Metascape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获得黄芪有效成分17个,药物靶点198个,子宫内膜癌靶点1 845个,关键靶点238个,KEGG通路151条,关键生物学通路有细胞周期、DNA修复、细胞凋亡和癌症通路等。结论 黄芪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方式来干预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黄芪 子宫内膜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uA2亚基内吞阻滞穿膜环肽CMT-3Y的设计合成与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严志祥 韩帅 +2 位作者 陈积 祝青晔 董铭心 《精准医学杂志》 2022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评价GluA2亚基内吞阻滞穿膜环肽CMT-3Y的穿膜效率、神经保护活性和体外稳定性。方法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GluA2亚基内吞阻滞穿膜环肽CMT-3Y,采用MDCK-MDRI跨膜转运模型和平行人工膜渗透模型评价药物的穿膜效率,采用PC-12细胞评价... 目的评价GluA2亚基内吞阻滞穿膜环肽CMT-3Y的穿膜效率、神经保护活性和体外稳定性。方法采用多肽固相合成法合成GluA2亚基内吞阻滞穿膜环肽CMT-3Y,采用MDCK-MDRI跨膜转运模型和平行人工膜渗透模型评价药物的穿膜效率,采用PC-12细胞评价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与大鼠血浆共孵育评价药物的体外稳定性。结果GluA2亚基内吞阻滞穿膜环肽CMT-3Y的穿膜效率是对照药物Tat-GluA2-3Y的3~4倍;CMT-3Y的半数最大效应浓度(EC_(50))值为(35.53±5.47)μmol/L,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60,P<0.05);CMT-3Y与体外血浆共孵育24 h含量降至57%,优于Tat-GluA2-3Y。结论GluA2亚基内吞阻滞穿膜环肽CMT-3Y的高穿膜效率和血浆稳定性可促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神经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肽 细胞穿透性肽类 神经保护 药物稳定性 固态合成技术 药物设计 药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脑病危险因素分析及高压氧疗效评价
15
作者 张丽娜 姚斐 +3 位作者 张璐 萧欣 赵云 吴镝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发生迟发脑病(DE)的危险因素,评估不同假愈期及治疗时间窗对HBO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军事医学与特种学科(高压氧科)收治的203例急性CO中毒患者资料...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发生迟发脑病(DE)的危险因素,评估不同假愈期及治疗时间窗对HBO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20年11月海军第九七一医院军事医学与特种学科(高压氧科)收治的203例急性CO中毒患者资料,其中DE组109例、非DE组94例,分析2组患者CO暴露后发生昏迷、昏迷时间>4 h、MRI异常的比例以及首诊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HBO治疗时间窗。根据假愈期时间(21 d)和是否CO暴露24 h内接受HBO治疗对47例DE随访组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的治疗效果、简易智力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巴瑟尔指数(BI)得分。结果:DE组患者CO暴露后发生昏迷(99.08%)、昏迷时间>4 h(77.98%)、MRI异常(99.08%)的比例高于非DE组(53.19%、21.28%、37.23%),GCS[(5.98±2.61)分]低于非DE组[(7.56±1.62)分]、HBO治疗时间窗[14.0(6.5,24.0)h]长于非DE组[5.0(3.0,8.0)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假愈期天数≤21 d的DE患者相比,假愈期天数>21 d的DE患者确诊前[60(20,65)分]、确诊后1、2、3个月时BI评分[(64.50±22.35)、(75.50±20.96)、(87.00±22.50)分]明显升高,确诊后1、2、3个月时MMSE评分[(13.25±5.46)、(17.45±6.96)、(21.95±7.23)分]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CO暴露24 h内与24 h后接受HBO治疗的DE患者治疗效果及BI、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CO中毒患者在CO暴露后发生昏迷、昏迷时间>4 h、MRI异常、GCS较低及HBO治疗时间窗较长是DE发病的危险因素,且假愈期越长的患者HBO治疗的预后越好,而将24 h作为治疗时间窗观察HBO疗效的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迟发脑病 危险因素 高压氧
原文传递
HP-PRRSV重组新城疫病毒载体疫苗构建及小鼠免疫评价
16
作者 何海强 陶一墨 +5 位作者 南福龙 解长占 王鹏 张赫 金宁一 鲁会军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20-2024,共5页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HP-PRRS)在中国已流行多年,国内疫苗主要以减毒活疫苗为主,能有效保护猪不受病毒侵害,但易与野外毒株重组,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而灭活苗...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highly pathogenic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HP-PRRS)在中国已流行多年,国内疫苗主要以减毒活疫苗为主,能有效保护猪不受病毒侵害,但易与野外毒株重组,导致新的变异株出现,而灭活苗安全性好但是疫苗效价低,因此本研究旨在研制一种不会重组且安全有效的疫苗。本研究利用反向遗传技术将HP-PRRSV具有抗原活性的GP5蛋白序列插入到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载体,拯救稳定表达GP5的重组病毒。通过PCR、酶切、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IFA)和毒力检测试验对重组病毒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重组NDV rL-GP5_((LQ))拯救成功,能够稳定表达GP5蛋白。小鼠的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结果表明,重组NDV rL-GP5_((LQ))二免后14 d特异性抗体酶标检测450 nm吸光度值为0.47(P<0.01),中和抗体为1∶8(P<0.01),在小鼠体内能诱导有效的抗体表达。脾淋巴细胞增殖试验中rL-GP5_((LQ))组显著升高(P<0.01),说明rL-GP5_((LQ))能在体内诱导免疫应答,为防控HP-PRRS提供了新的疫苗候选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GP5蛋白 新城疫病毒载体疫苗 免疫应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