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在神经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丛志强 唐盛孟 《新医学》 1993年第4期213-215,共3页
本文综述了大剂量甲泼尼龙短程冲击疗法在神经科的临床应用。重点介绍该法治疗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和急性脊髓损伤的疗效、机理、用法和副作用。
关键词 甲泼尼龙 自身免疫性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拮抗剂在神经科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丛志强 韩仲岩 《新医学》 1989年第7期379-382,共4页
钙拮抗剂是一种能选择性地作用于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阻滞细胞外钙离子向细胞内转运的药物,是近10年来在治疗心血管病方面发展起来的一类新药。近年来用该药物治疗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获良好效果,现简介如下。
关键词 钙拮抗剂 偏头痛 神经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神经科昏迷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雁 谭兰 《齐鲁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162-163,共2页
①目的 了解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对神经科昏迷病人的效果。②方法 昏迷病人 48例 ,随机分为安素组 (n =2 5)和混合奶组 (n =2 3) ,分别经鼻胃管连续重力滴注安素和一次投给混合奶 ,测定营养支持治疗前 1d和营养支持治疗第 1 4天... ①目的 了解不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对神经科昏迷病人的效果。②方法 昏迷病人 48例 ,随机分为安素组 (n =2 5)和混合奶组 (n =2 3) ,分别经鼻胃管连续重力滴注安素和一次投给混合奶 ,测定营养支持治疗前 1d和营养支持治疗第 1 4天肱三头肌皮褶厚度 (TSF)及血清清蛋白 (Alb)、前清蛋白 (PA)、血红蛋白 (Hb)含量。③结果 安素组TSF、Alb和PA营养支持治疗后均明显高于营养支持治疗前 (t =- 2 .62 0~ 4 .90 8,P <0 .0 5) ,Hb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t=0 .2 66 ,P >0 .0 5) ;混合奶组TSF、PA和Hb营养支持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t=0 .50 0~ 1 .389,P >0 .0 5) ,Alb在营养支持治疗后明显低于营养支持治疗前 (t=3 .790 ,P <0 .0 0 1 )。营养支持治疗后安素组TSF和Alb均明显高于混合奶组 ,差异有显著性 (t=2 .0 39、2 .570 ,P <0 .0 5) ,而PA和Hb差异无显著性 (t=1 .60 8、0 .966 ,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科 昏迷病人 治疗 肠内营养支持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潘旭东 韩仲岩 潘之清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249-250,共2页
脊髓型颈椎病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相互关系的研究潘旭东,韩仲岩,潘之清我们发现脊髓型颈椎病(CM)与运动神经元疾病(MND)的关系很值得重视:(1)二者易相互误诊,但目前国内将CM误诊为MND为主要倾向;(2)二者有一定的... 脊髓型颈椎病与运动神经元疾病相互关系的研究潘旭东,韩仲岩,潘之清我们发现脊髓型颈椎病(CM)与运动神经元疾病(MND)的关系很值得重视:(1)二者易相互误诊,但目前国内将CM误诊为MND为主要倾向;(2)二者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本文研究认为CM是M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病因 鉴别诊断 运动神经元病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 被引量:5
5
作者 伦立民 于维林 +2 位作者 宋鲁萍 初开秋 姜彩芹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06-408,共3页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多巴胺 (DA)、5′ 羟色胺 (5′ HT)、5 羟吲哚乙酸 (5 HIAA)、高香草酸 (HVA)及多巴柯 (DOPAC) 7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方法 流动相选用柠檬酸 柠檬酸...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多巴胺 (DA)、5′ 羟色胺 (5′ HT)、5 羟吲哚乙酸 (5 HIAA)、高香草酸 (HVA)及多巴柯 (DOPAC) 7种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方法 流动相选用柠檬酸 柠檬酸三钠 甲醇 离子对试剂 EDTA Na2 混合液 (pH 4 .2 ) ;色谱柱采用 30mm× 3mmC18柱 ,用电化学检测器检测。结果 最低检测限为 2~ 30ng/ml,平均回收率为 80 .1%~ 10 7.3%。分别测定 6例正常大鼠及 6例帕金森病 (PD)模型组大鼠的 5种单胺类递质和 12名正常人及 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 3种单胺类递质 ,结果皆有明显区别和升高。结论 此法能满足大鼠PD模型的研究和嗜铬细胞瘤患者实验诊断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胺类神经递质 高效液相色谱法 嗜铬细胞瘤 患者 PD 代谢产物 快速检测 多巴 电化学检测器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非转移性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肺癌 被引量:2
6
作者 唐盛孟 杨学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89年第3期170-171,共2页
肺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肺癌的各期,包括癌前期均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其中转移性或非转移性神经系统损害的机率近乎相等。
关键词 肌无力 癌性周围神经病 癌性脑病 脊髓病 弥漫性灰质脑病 肌萎缩侧索硬化 锥体束征 合并肺癌 坏死性脊髓炎 神经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神经元病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仁亮 王春霞 +1 位作者 韩仲岩 牟晓峰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0年第2期82-83,共2页
目的 探讨运动神经元病 (MND)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1例 MND患者血浆 IGF- 1水平 ,同时测定其血清胰岛素和空腹血糖水平 ,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MND... 目的 探讨运动神经元病 (MND)患者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1(IGF- 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2 1例 MND患者血浆 IGF- 1水平 ,同时测定其血清胰岛素和空腹血糖水平 ,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MND患者血浆 IGF- 1水平显著下降 (P<0 .0 5 ) ;虽然两组血糖水平无明显差异 (P>0 .0 5 ) ,但患者组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下降 (P<0 .0 5 )。结论 提示 IGF- 1系统参与了 MND的发病机理 ,神经营养支持的缺乏是导致脊髓运动神经元变性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神经元病 胰岛素 IGF-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食管神经支配的神经化学研究——一氧化氮类及肽类成分在平滑肌中的分布(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梅 李玲 +1 位作者 张晨 Timmermans J-P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3-261,共9页
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及迷走神经切断术,探讨猪食管一氧化氮类及肽类神经支配的神经化学特性。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肌间神经丛及粘膜下神经丛中有部分神经元呈nNOS、VIP、GAL、NPY、PACAP、L-ENK、SP、5-HT及CB免疫阳性,但未见C... 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及迷走神经切断术,探讨猪食管一氧化氮类及肽类神经支配的神经化学特性。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肌间神经丛及粘膜下神经丛中有部分神经元呈nNOS、VIP、GAL、NPY、PACAP、L-ENK、SP、5-HT及CB免疫阳性,但未见CGRP及SOM阳性神经元。nNOS及CB免疫阳性产物主要分布于不同的神经元胞体内。将PGP9.5作为神经元胞体的标记物,并采用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方法,分别观察了PGP9.5与nNOS、VIP、SP的双标情况。结果如下:(1)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约占PGP9.5标记神经元总数的63%,而VIP免疫阳性神经元约占36%,SP免疫阳性神经元约占28%;(2)神经节内神经元的平均数量呈现吻尾方向的递增趋势,且食管腹段神经丛内神经节数量明显高于食管其他部位;(3)食管肌层内VIP/GAL/NPY免疫阳性纤维分布最广,其中部分阳性纤维同时呈nNOS或PACAP免疫阳性;SP和/或L-ENK免疫阳性纤维在粘膜肌层的分布明显多于平滑肌层。CGRP阳性纤维非常少见,这一点不同于对其他动物的观察结果;(4)经一侧迷走神经切断后,肌间神经丛内PACAP及5-HT免疫阳性纤维明显减少,提示这些纤维可能来源于迷走神经;而平滑肌中VIP/GAL/NPY和/或nNOS免疫阳性纤维数量未发现明显变化,可能为内源性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支配 肽能神经 一氧化氮能神经 食管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变化 被引量:6
9
作者 王雁 谭兰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46-147,156,共3页
目的 研究癫痫强直 -阵挛持续状态和复杂部分持续状态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水平变化。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双抗法测定癫痫持续状态患者 (包括强直 -阵挛持续状态 1 4例和复杂部分发作持续状态 1 0例 )发作后不同时段血清... 目的 研究癫痫强直 -阵挛持续状态和复杂部分持续状态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水平变化。方法 运用酶联免疫双抗法测定癫痫持续状态患者 (包括强直 -阵挛持续状态 1 4例和复杂部分发作持续状态 1 0例 )发作后不同时段血清中 NSE水平 ,并与健康对照组及癫痫对照组比较。结果 发作后 2 d两组癫痫持续状态患者血清 NSE水平均升高 ,发作后 3 d NSE水平开始降低 ,发作后 7d强直 -阵挛组 NSE恢复正常 ,而复杂部分发作组 NSE水平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癫痫持续状态 ,尤其是复杂部分发作持续状态可造成脑神经元损伤 ,需紧急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MRI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岳红 杨祖文 +1 位作者 刘敏 谭兰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3年第6期450-452,共3页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表现。方法  1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出现脑部症状后 1~ 3天内 (活动期 )及病情稳定后 (静止期 )行颅脑MRI检查 ,并分析MRI表现。结果  (1)活动期MRI表现 :8例 (A组 )T2WI呈现较大的或许多点状大...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表现。方法  1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出现脑部症状后 1~ 3天内 (活动期 )及病情稳定后 (静止期 )行颅脑MRI检查 ,并分析MRI表现。结果  (1)活动期MRI表现 :8例 (A组 )T2WI呈现较大的或许多点状大小的高信号 ,多分布于深部脑白质 ,T1加权图像不明显 ,亦无对比增强。 3例 (B组 )T1WI和T2WI信号接近 ,强化明显 ,病灶较大 ,边界欠清 ,主要分布在额叶 ,颞叶 ,小脑 ,皮层下白质及深部白质。 3例 (C组 )额叶 ,枕叶 ,桥脑T2WI显示高信号病灶 ,T1WI表现相应部位低信号 ,3组相比 ,P <0 .0 1。 (2 )静止期MRI表现 :与活动期相比 ,3组静止期病灶皆缩小 ,边界清晰 ,T1WI信号降低 ,T2WI信号升高 ,强化减弱 (A组P <0 .0 1,B组与C组P <0 .0 5。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性神经系统病变形式多样 ,颅脑MRI对SLE脑病有较高敏感性 ,结合临床可以早期确诊并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磁共振成像检查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视神经病(附7例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石秉霞 王彩丽 +3 位作者 丛志强 严璎 李红云 陈玉芳 《新医学》 1991年第5期241-242,共2页
缺血性视神经病是一种多病因疾患。本文重点报告7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在脑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的基础上,睫状动脉及脑分水岭区血流量减少引起灌注压降低而发病。体征有眼底视乳头水肿、视野改变。治疗以激素为主。
关键词 视神经病 缺血性 诊断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仁亮 赵俊武 +2 位作者 王春霞 郭英华 韩仲岩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5期330-33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的动态变化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分别于发病后3d内(68例)、第7天(66例)、第14天(65例)和第30天(64例)采集血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的动态变化及预后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分别于发病后3d内(68例)、第7天(66例)、第14天(65例)和第30天(64例)采集血标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NSE水平,检测结果与35名正常对照者比较;并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NSE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改善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发病3d内、第7天血浆NSE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以3d内变化尤著;预后不良组血浆NSE水平在3d内(12例)、第7天(10例)、第14天(9例)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56例)。66例脑梗死患者第7天的脑梗死体积与其发病3d内、第7天血浆NSE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75(均P<0.001)。64例脑梗死患者第30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与3d内、第7天血浆NSE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1(P<0.001)、-0.37(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血浆NSE水平明显升高,血浆NSE的动态变化可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其近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 NSE 急性脑梗死患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发病 脑梗死体积 动态变化 水平 结论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感觉神经根神经病
13
作者 李晨 李清美 石秉霞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0年第2期90-91,共2页
遗传性感觉神经根神经病,国内已报导10余例.最近几年我们收治4例,报道如下。 例1,女,16岁。4年前无原因出现左足底第二、三趾间溃烂,无痛。但足部冷热感觉消失。经麻风病院检查排除麻风。
关键词 麻风病院 感觉消失 趾间 感觉传导速度 骨膜增生 免疫球蛋白 深感觉 肌层 伴性隐性遗传 神经根神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市癫痫患者及弱智儿童弓形虫抗体调查
14
作者 赵恒梅 周绍础 程建国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S1期78-78,共1页
1988~1989年,我们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青岛市部分癫痫患者、弱智儿童及健康人群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采用弓形虫RH株腹腔接种小白鼠,于d<sub>3</sub>收集腹腔液,纯化制成含虫体150个... 1988~1989年,我们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对青岛市部分癫痫患者、弱智儿童及健康人群进行了弓形虫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采用弓形虫RH株腹腔接种小白鼠,于d<sub>3</sub>收集腹腔液,纯化制成含虫体150个左右/HP的抗原片,-30℃保存备用。从耳垂取血,滴于直径为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抗体 抗原片 腹腔液 弱智儿童 腹腔接种 抗体阳性率 倍比稀释 抗体滴度 癫病 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研究
15
作者 张晨 申黎青 +3 位作者 韩仲岩 邢昂 李红云 闫秀玲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1年第4期195-197,239,共4页
本文对40例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本病患者血清中IgG、IgM、IgA和CIC的含量明显升高,同时补体系统也处于活化状态。并发现随着上述指标恢复正常,其病情也得到改善。提示本病患者体液免疫的功能... 本文对40例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患者的体液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本病患者血清中IgG、IgM、IgA和CIC的含量明显升高,同时补体系统也处于活化状态。并发现随着上述指标恢复正常,其病情也得到改善。提示本病患者体液免疫的功能异常在发病过短中起重要作用,并对其预后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S 免疫球蛋白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密替林对疱疹后神经痛治疗观察
16
作者 孙兆林 丛志强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90-91,共2页
文献报道抗抑郁剂阿密替林治疗疱疹后神经痛有较满意的疗效,我们设计了应用阿密替林治疗疱疹后神经痛的方案,并卡马西平做对照,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疱疹后神经痛 阿密替林 抗抑郁剂 临床观察结果 文献报道 刀割样 最高剂量 疮疹 痛觉减退 平均分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神经系统表现[附5例报告]
17
作者 丛志强 仇宜解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1984年第1期75-77,共3页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伴有脱发、白发、皮肤白斑及重听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我国1936~1975年间报告146例,只有一例见于神经精神科杂志,为引起神经科医生的重视,现将我院诊治的5例报告如下。
关键词 小柳 角膜后壁 VOGT 神经系统表现 沉着物 综合征 综合病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治疗癫痫
18
作者 王雁 谭兰 《齐鲁医学杂志》 2004年第1期90-92,共3页
关键词 迷走神经 治疗 癫痫 疗效观察 物理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急性动眼神经麻痹12例临床分析
19
作者 李文馨 丛志强 《青岛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338-339,共2页
急性动眼神经麻痹病儿12例,男9例,女3例,发病年龄3个月~13岁.11例有睑下垂,10例为单睑下垂,1例为双睑下垂,伴瞳孔散大者7例,眼球运动受限7例,有复视者5例,对不伴瞳孔散大者均经新斯的明试验,排除重症肌无力.本组病因为感染后3例,外伤4... 急性动眼神经麻痹病儿12例,男9例,女3例,发病年龄3个月~13岁.11例有睑下垂,10例为单睑下垂,1例为双睑下垂,伴瞳孔散大者7例,眼球运动受限7例,有复视者5例,对不伴瞳孔散大者均经新斯的明试验,排除重症肌无力.本组病因为感染后3例,外伤4例,动脉瘤2例,Fisher综合征2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对该病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作了重点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肌麻痹 儿童 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头痛与血小板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1
20
作者 宋玉强 韩仲岩 马淑芹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4-115,共2页
偏头痛与血小板功能关系的研究宋玉强韩仲岩马淑芹作者单位:266003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宋玉强韩仲岩),核医学科(马淑芹)偏头痛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证实偏头痛与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血小板α颗粒膜蛋... 偏头痛与血小板功能关系的研究宋玉强韩仲岩马淑芹作者单位:266003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科(宋玉强韩仲岩),核医学科(马淑芹)偏头痛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证实偏头痛与血小板功能异常有密切关系。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ranulememb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血小板 GMP-140 TXB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