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攻击主题偏好问卷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
1
作者 郭昫澄 马红宇 +2 位作者 EGAN Vincent 郭永玉 周宗奎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9-144,共6页
目的:编制青少年攻击主题偏好问卷(ASIQ),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Brittain攻击主题偏好定义为理论依据,通过查阅已有文献研究以及对青少年进行开放性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以此分类和编码形成初始条目库;选取中学生330名进行预测,对结果... 目的:编制青少年攻击主题偏好问卷(ASIQ),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Brittain攻击主题偏好定义为理论依据,通过查阅已有文献研究以及对青少年进行开放性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以此分类和编码形成初始条目库;选取中学生330名进行预测,对结果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正式版攻击主题偏好问卷。与效标效度问卷(Buss-Perry攻击性问卷)一起在750名中学生中正式施测,对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以及一致性信度分析。结果: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中学生攻击主题偏好问卷有6个维度29个条目,可以解释总变异的58.8%;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拟合指标(χ2/df=3.10,RMSA=0.064,NFI=0.92,IFI=0.94,NNFI=0.94,CFI=0.94),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攻击主题偏好对攻击性的预测作用有统计学意义(标准化回归系数β=0.53),结构方程模型中各条路径系数有统计学意义,模型拟合指标良好(χ2/df=4.59,RMSA=0.07,NFI=0.95,IFI=0.96,CFI=0.96),具有良好的效标效度。总量表内部一致性达到0.89,各分量表的α系数为0.83、0.74、0.81、0.84、0.85、0.58。结论:青少年攻击主题偏好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用于测量我国青少年的攻击主题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攻击主题偏好 量表编制 信度 效度 心理测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自我表露的类型、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5
2
作者 谢笑春 孙晓军 周宗奎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2-281,共10页
网络自我表露是自我表露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本研究对网络自我表露提出整合性界定,并将其从形式、程度和表达方式三种角度予以分类。网络自我表露对个体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网络自我表露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文化、网络环境、性... 网络自我表露是自我表露在网络空间的延伸。本研究对网络自我表露提出整合性界定,并将其从形式、程度和表达方式三种角度予以分类。网络自我表露对个体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网络自我表露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文化、网络环境、性别、年龄和个体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认知实验研究、影响因素的深入探讨、新兴网络媒体的自我表露现象、跨文化研究和特殊群体的网络自我表露等可以成为今后的研究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自我表露 整合性界定 认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 被引量:70
3
作者 范翠英 孙晓军 刘华山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9-104,共6页
以499名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性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情感平衡量表,探讨其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与其主观幸福感间存... 以499名在校大学生为对象,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性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和情感平衡量表,探讨其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与其主观幸福感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时间管理倾向和主观幸福感得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和年级差异;(2)时间管理倾向不同因子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存在一定差异。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指数,时间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情感平衡,同时也能显著地负向预测其消极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时间管理倾向 主观幸福感
原文传递
老年人生命教育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4
作者 郝恩河 谷传华 +2 位作者 张菲菲 荆智 宋静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4093-4095,共3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和老年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老年教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问题〔1〕,本文分析老年人生命教育的各种方法。1生命教育发展史及内涵第一位倡导生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重视生命教育和老年教育,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在此背景下,老年教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问题〔1〕,本文分析老年人生命教育的各种方法。1生命教育发展史及内涵第一位倡导生命教育的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Donald Walters)于1968年在加州创建阿南达学校,并在其中践行生命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死亡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沉没成本效应研究述评 被引量:8
5
作者 相鹏 徐富明 +2 位作者 史燕伟 李燕 刘程浩 《心理研究》 2015年第1期3-7,19,共6页
行为沉没成本效应指的是决策者的当前决策受到时间或努力等行为沉没成本的影响而产生的非理性决策现象。不同于传统沉没成本效应研究仅限于金钱成本,以时间和努力为研究对象的行为沉没成本效应是这一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这方面的研究... 行为沉没成本效应指的是决策者的当前决策受到时间或努力等行为沉没成本的影响而产生的非理性决策现象。不同于传统沉没成本效应研究仅限于金钱成本,以时间和努力为研究对象的行为沉没成本效应是这一领域的热点问题。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深入探讨。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改进研究方法,论证心理机制和探究神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没成本效应 行为沉没成本效应 心理账户 努力—申辩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手机依赖的测量、危害和发生机制 被引量:79
6
作者 贺金波 陈昌润 +1 位作者 鲍远纯 雷玉菊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22-825,共4页
已有研究初步指出了青少年手机依赖的特征和危害,制定了多种测量工具,揭示了依赖发生的外在影响因素和内部人格特质,初步阐述了自我认同、群体规范、归属感的心理作用机制。但现有研究尚缺乏对手机这个依赖源独特性的研究,对手机依赖的... 已有研究初步指出了青少年手机依赖的特征和危害,制定了多种测量工具,揭示了依赖发生的外在影响因素和内部人格特质,初步阐述了自我认同、群体规范、归属感的心理作用机制。但现有研究尚缺乏对手机这个依赖源独特性的研究,对手机依赖的定性、诊断和发生机制的研究也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手机依赖 发生机制 人格特质
原文传递
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上行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71
7
作者 孙晓军 连帅磊 +3 位作者 牛更枫 闫景蕾 童媛添 周宗奎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社交网站使用、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社会比较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603名初一到高三的青少年进行施测。结果:1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上行社会比较... 目的:探讨青少年的社交网站使用、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社会比较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603名初一到高三的青少年进行施测。结果:1社交网站使用强度与上行社会比较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交网站使用强度和上行社会比较与抑郁均呈显著正相关;2社交网站使用可以通过上行社会比比较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结论:上行社会比较在青少年社交网站使用对抑郁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使用 上行社会比较 抑郁 青少年
原文传递
羞怯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 被引量:27
8
作者 罗青 周宗奎 +2 位作者 魏华 田媛 孔繁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51-1659,共9页
羞怯是在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或意识到社会评价的情境中个体的紧张和不适的一种性格特征。羞怯会阻碍人际交往,互联网的出现可以弥补羞怯的个体在面对面交往时的紧张或不适。互联网的使用对羞怯个体会有双重影响,积极方面的影响可以降... 羞怯是在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或意识到社会评价的情境中个体的紧张和不适的一种性格特征。羞怯会阻碍人际交往,互联网的出现可以弥补羞怯的个体在面对面交往时的紧张或不适。互联网的使用对羞怯个体会有双重影响,积极方面的影响可以降低羞怯水平,消极方面的影响会使羞怯个体网络成瘾。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研究羞怯与互联网使用之间的中介或调节变量,考察羞怯与互联网使用的关系,深入了解二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羞怯 互联网 网络社会交往 网络成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情与能力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4
9
作者 佐斌 代涛涛 +1 位作者 温芳芳 滕婷婷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67-1474,共8页
社会认知的两个基本维度热情与能力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它既可能是晕轮效应所认为的正向关系,也可能是补偿效应和影射效应所认为的负向关系,还有可能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正交关系。热情与能力的关系受到知觉者自身因素、知觉对象的... 社会认知的两个基本维度热情与能力之间存在一种特殊的关系,它既可能是晕轮效应所认为的正向关系,也可能是补偿效应和影射效应所认为的负向关系,还有可能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正交关系。热情与能力的关系受到知觉者自身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者与知觉对象的关系以及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热情与能力关系的内部机制不明确是学者们对其关系产生分歧的根本原因。今后需要进一步探讨热情与能力的内部机制,进行跨文化的检验和比较研究,进一步探索其关系的影响因素,建构热情与能力的关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情 能力 晕轮效应 补偿效应 影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目标框架效应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10
作者 罗寒冰 徐富明 +2 位作者 王伟 王岚 吴修良 《心理研究》 2013年第6期51-56,共6页
目标框架效应指说服信息的影响力会受到信息在陈述行为结果或目标时所采用框架影响的一种现象。目前,研究者主要运用预期理论、心理抗拒理论、双加工理论和调节定向理论来解释目标框架效应的心理机制。此外,研究者还发现,目标框架效应... 目标框架效应指说服信息的影响力会受到信息在陈述行为结果或目标时所采用框架影响的一种现象。目前,研究者主要运用预期理论、心理抗拒理论、双加工理论和调节定向理论来解释目标框架效应的心理机制。此外,研究者还发现,目标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信息来源可信度、行为类型、个体卷入度、情绪和性别。未来研究可从探索目标框架效应的神经心理机制、探究目标框架效应与人格因素之间的关系和改进研究目标框架效应的方法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框架效应 预期理论 心理抗拒理论 双加工理论 调节定向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网站使用能带来社会资本吗? 被引量:34
11
作者 葛红宁 周宗奎 +1 位作者 牛更枫 陈武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4-463,共10页
社交网站旨在维系和发展个体的人际关系网络,而社会资本是个体人际关系中潜在的、可获得的益处或资源,因此社交网站使用和社会资本存在密切关系。然而,有关一般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与社会资本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针对不同类型使用... 社交网站旨在维系和发展个体的人际关系网络,而社会资本是个体人际关系中潜在的、可获得的益处或资源,因此社交网站使用和社会资本存在密切关系。然而,有关一般性社交网站使用行为与社会资本关系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针对不同类型使用行为的研究发现,特定类型的社交网站使用行为对特定类型社会资本有积极影响。社交网站中自我表露行为是获取社会资本的一种必要的途径,关系维持行为、资源动员请求行为、隐私保护行为等均是个体获取社会资本的有效行为策略。最后,就社会资本定义、线上线下社会资本存在覆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 社会资本 社会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知中热情与能力的补偿效应 被引量:15
12
作者 代涛涛 佐斌 温芳芳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2-511,共10页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提出了热情与能力社会认知维度,这两个维度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补偿效应。补偿效应是在比较两个基本维度的情境下,为了区分两个社会目标,通过热情与能力之间的补偿使社会目标形成反差的一种倾向。其心理机制可能通过...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提出了热情与能力社会认知维度,这两个维度之间存在着特殊的补偿效应。补偿效应是在比较两个基本维度的情境下,为了区分两个社会目标,通过热情与能力之间的补偿使社会目标形成反差的一种倾向。其心理机制可能通过对比效应、系统公正理论或混合印象预期理论来解释。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法来测量补偿效应。补偿效应包括单维补偿和双维补偿两种基本类型,其中单维补偿又可分为能力补偿热情以及热情补偿能力两种。补偿效应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研究仍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效应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 热情 能力 社会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化身对攻击性的启动效应:游戏暴力性、玩家性别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衡书鹏 周宗奎 +1 位作者 牛更枫 刘庆奇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60-1472,共13页
虚拟化身是个体在虚拟环境中的自我呈现,化身形象是与特定刻板印象相联系的虚拟化身的外在表象。虚拟化身与攻击性的关系已得到证实,但还有一些问题尚需探讨。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采用线索启动的方法,考察了化身形象、游戏暴力性和玩家... 虚拟化身是个体在虚拟环境中的自我呈现,化身形象是与特定刻板印象相联系的虚拟化身的外在表象。虚拟化身与攻击性的关系已得到证实,但还有一些问题尚需探讨。本研究通过2个实验,采用线索启动的方法,考察了化身形象、游戏暴力性和玩家性别对化身认同和攻击性的影响,以及化身认同和攻击性之间的关系。实验1结果表明:化身形象与游戏暴力性交互影响化身认同和攻击性。在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对化身认同和攻击性有显著影响;在非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对化身认同的影响边缘显著,但对攻击性无显著影响。对不同化身形象的认同会诱发不同的攻击性,但受游戏暴力性的影响。实验2结果表明:在暴力游戏中,化身形象与玩家性别交互影响化身认同和攻击性。女性在化身认同方面比男性更易受化身形象影响;男性在攻击性方面比女性更易受化身形象影响。对不同化身形象的认同会导致不同的攻击性,但受性别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效应 化身形象 游戏暴力性 玩家性别 化身认同 攻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游戏迁移现象:类型、表现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四兰 周宗奎 +1 位作者 牛更枫 刘美婷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41-1051,共11页
视频游戏迁移是指视频游戏在非游戏情境下对个体产生的各种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的关注点从游戏参与者自身特点向视频游戏自身特点对参与者游戏情境外的影响转移。在综合国内外有关视频游戏迁移的文献研究基础上,界定了视频游戏... 视频游戏迁移是指视频游戏在非游戏情境下对个体产生的各种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的关注点从游戏参与者自身特点向视频游戏自身特点对参与者游戏情境外的影响转移。在综合国内外有关视频游戏迁移的文献研究基础上,界定了视频游戏迁移的概念,分类,并概述了产生视频游戏迁移现象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游戏自身特点,个体因素和现实环境因素,以及在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层面的各种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未来的研究应从整合视频游戏迁移的影响因素,完善研究方法,拓宽应用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游戏迁移 迁移类型 个体因素 游戏特点 迁移表现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分自信的进化模型 被引量:3
15
作者 代涛涛 佐斌 +1 位作者 徐富明 索玉贤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93-701,共9页
过分自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过分自信是指人们对自身绝对水平的高估,使得对自己的评价优于实际水平,广义的过分自信是一种非理性的过于优化的估计,还包括对自身相对水平的高估。基于进化心理学理论和生态理性假设提出的进化模型认... 过分自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过分自信是指人们对自身绝对水平的高估,使得对自己的评价优于实际水平,广义的过分自信是一种非理性的过于优化的估计,还包括对自身相对水平的高估。基于进化心理学理论和生态理性假设提出的进化模型认为,过分自信是一种快速启发式认知策略,在适应和生存中具有优势,是进化选择的结果。根据对个体知觉偏差的不同假设,进化模型分为二项式模型和正态模型,都得出了一致的研究结论。与过分自信的自我提升理论、权重差异理论和信息差异理论相比较,进化模型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对其进行探讨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分自信 进化模型 自我提升理论 权重差异理论 信息差异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情感温暖对高中生友谊质量的影响:观点采择和责任心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亚丹 孔繁昌 +3 位作者 张海博 秦景宽 黄博 周宗奎 《心理研究》 2019年第5期446-453,共8页
采用父母情感温暖、友谊质量、观点采择和责任心量表对58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测量,探究观点采择和责任心在父母情感温暖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显著预测高中生友谊质量;(2)父母情感温暖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高... 采用父母情感温暖、友谊质量、观点采择和责任心量表对582名高中生进行问卷测量,探究观点采择和责任心在父母情感温暖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中的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情感温暖显著预测高中生友谊质量;(2)父母情感温暖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还可通过观点采择和责任心的并行中介作用对其产生影响。这表明观点采择和责任心是父母情感温暖影响高中生友谊质量的重要中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父母情感温暖 友谊质量 观点采择 责任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慧 徐富明 +2 位作者 马红宇 孔诗晓 李欧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2-245,293,共5页
目的:探讨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方法:两个实验分别采用2(时间距离:远,近)×2(基线比例:高,低),2(空间距离:远,近)×2(基线比例:高,低)的两因素被试间设计。结果:1在远时间和空间距离情境中,被试在高基线水... 目的:探讨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对基线比例忽略的影响。方法:两个实验分别采用2(时间距离:远,近)×2(基线比例:高,低),2(空间距离:远,近)×2(基线比例:高,低)的两因素被试间设计。结果:1在远时间和空间距离情境中,被试在高基线水平下的可能性判断显著高于低基线水平下的可能性判断;2在近时间和空间距离情境中,被试在两种基线水平下的可能性判断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较近时,更容易出现基线比例忽略现象;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较远时,个体的基线比例忽略倾向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线比例忽略 解释水平理论 心理距离 时间距离 空间距离
原文传递
抑郁与社交网站使用的关系: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诏君 孔繁昌 +3 位作者 赵改 王亚丹 周博 张星杰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4-1110,1135,共8页
目的: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来探讨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文献搜索与检查,纳入了符合元分析标准的文献40篇,共43个独立效应量,总样本量为41265,运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2.0进行整体效应分析和调节效应... 目的:采用元分析的方法来探讨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文献搜索与检查,纳入了符合元分析标准的文献40篇,共43个独立效应量,总样本量为41265,运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 V2.0进行整体效应分析和调节效应检验。结果:元分析结果表明,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存在显著正相关忙0.14,P<0.001)。社交网站使用的测量指标的调节效应显著,社交网站成瘾与抑郁相关最高,使用时间、活跃水平与抑郁相关较小,使用强度、使用频率和具体使用行为与抑郁无显著相关。年龄和性别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结论:表明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有关,社交网站的测量指标是主要的调节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使用 抑郁 正相关 元分析 调节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