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3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网络适应的拓扑结构分析:基于纵向追踪数据
1
作者 董王昊 张杰 +2 位作者 孟素洁 贾敏 王伟军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5-427,I0007-I0017,共24页
网络适应作为当代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复杂多维的内部属性仍未得到系统探讨。本研究首次采用网络分析方法探讨青少年网络适应的核心特征、动态演变以及外部联结。横断网络分析揭示了青少年网络适应中好奇心的“双刃剑”作用,即... 网络适应作为当代青少年成长至关重要的环节,其复杂多维的内部属性仍未得到系统探讨。本研究首次采用网络分析方法探讨青少年网络适应的核心特征、动态演变以及外部联结。横断网络分析揭示了青少年网络适应中好奇心的“双刃剑”作用,即过高或过低的好奇心均不利于网络适应的发展。网络比较结果显示,青少年的网络适应具有整体的稳定性,但其拓扑属性会发生内部流转。交叉滞后网络分析表明,网络自我效能在网络适应发展过程中起“总舵手”作用,而网络学习能力和网络信息搜索是青少年网络适应的重要“落脚点”。二元交叉滞后网络分析指出,网络信息保护对网络成瘾具有最显著的直接影响。本研究不仅为理解青少年在数字世界中的成功适应提供了全新视角,也为新时代的数字化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网络适应 网络成瘾 拓扑结构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道德推脱的中介与调节作用 被引量:42
2
作者 孙丽君 杜红芹 +2 位作者 牛更枫 李俊一 胡祥恩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75,共11页
在一般攻击模型(GAM)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模型的视角下,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青少年道德推脱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对69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以探讨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推脱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 在一般攻击模型(GAM)和个体—环境交互作用模型的视角下,采用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量表、青少年道德推脱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对696名青少年进行调查,以探讨心理虐待与忽视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道德推脱在其中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心理虐待与忽视与青少年攻击行为和道德推脱均呈显著正相关,道德推脱与青少年攻击行为也呈显著正相关;(2)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在初中组中,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间的中介作用为部分中介,而在高中组中为完全中介;(3)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道德推脱的调节作用不存在年龄差异,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男生组中,道德推脱在心理虐待与忽视和青少年攻击行为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而在女生组中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虐待与忽视 道德推脱 攻击行为
原文传递
555例危险行为高危青少年的心理干预:来自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的效果对照 被引量:9
3
作者 张微 江光荣 +5 位作者 陈佳 贺金波 朱旭 鲍远纯 陶甜 鲁艳桦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5-231,共7页
本研究对青少年危险行为高危人群进行结构化的个体与团体心理干预,评估两种干预的即时效果和六个月的预后情况。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等量表对16所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初步筛查和咨询师面询,最终555名高危被试参与了本研... 本研究对青少年危险行为高危人群进行结构化的个体与团体心理干预,评估两种干预的即时效果和六个月的预后情况。采用《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等量表对16所中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初步筛查和咨询师面询,最终555名高危被试参与了本研究。结果发现:干预后,个体干预组被试的危险行为水平、心理健康以及抑郁和焦虑情绪均获得显著改善,并且6个月的预后效果依然明显,而接受团辅干预组仅在抑郁指标上有所改善,在危险行为评分、焦虑和心理健康水平上均没有明显的改善。研究认为,对危险行为易感青少年的心理干预应以经过良好设计的个体心理干预为主、团体干预为辅的方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行为高危青少年 个体辅导 团体辅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对无意识拖延的影响:注意控制的中介作用和手机自我扩展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勤学 田仲禾 +2 位作者 祁迪 吴佳荫 周宗奎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6-733,共8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武汉市两所高中86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对其无意识拖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智能手机成瘾正向预测无意识拖延;(2)注意控制在智能手机成瘾和无意识拖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手机自我扩...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武汉市两所高中86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对其无意识拖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智能手机成瘾正向预测无意识拖延;(2)注意控制在智能手机成瘾和无意识拖延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手机自我扩展调节了智能手机成瘾对注意控制的影响。具体而言,智能手机成瘾对高手机自我扩展的青少年分心抵抗的负面影响更大。结果支持拖延的元认知模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现实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手机成瘾 无意识拖延 注意控制 手机自我扩展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累积风险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资本的补偿效应和调节效应 被引量:75
5
作者 熊俊梅 海曼 +2 位作者 黄飞 辛亮 徐颖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4-102,共9页
对1473名初、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家庭累积风险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心理资本的补偿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家庭累积风险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正向预测焦虑/抑郁;(2)心理资本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负向预测焦虑/抑郁;(3)... 对1473名初、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家庭累积风险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心理资本的补偿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家庭累积风险负向预测生活满意度,正向预测焦虑/抑郁;(2)心理资本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负向预测焦虑/抑郁;(3)心理资本只能调节家庭累积风险与焦虑/抑郁的关系,表现为心理资本缓冲家庭累积风险对青少年焦虑/抑郁的不利影响。因此,改善家庭环境和培养心理资本是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需注意心理资本的培育对焦虑/抑郁和生活满意度作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累积风险 心理健康 生活满意度 焦虑/抑郁 心理资本
原文传递
班级同学关系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自尊和亲子亲合的作用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永欣 周宗奎 +1 位作者 丁倩 魏华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2-741,共10页
采用问卷法对169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自尊在班级同学关系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中介过程是否受到亲子亲合(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的调节。结果发现:(1)控制性别和年龄之后,班级同学关系对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具有... 采用问卷法对169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自尊在班级同学关系和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该中介过程是否受到亲子亲合(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的调节。结果发现:(1)控制性别和年龄之后,班级同学关系对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班级同学关系不仅可以直接负向预测外化问题行为,还可以通过自尊间接预测外化问题行为;(3)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均在班级同学关系与自尊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4)父子亲合而非母子亲合能够调节班级同学关系对外化问题行为的直接影响。总之,班级同学关系通过自尊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且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进一步对该过程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同学关系 外化问题行为 自尊 亲子亲合
原文传递
青少年网络不道德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道德脱离、责任心、道德同一性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22
7
作者 吴鹏 刘华山 +1 位作者 鲁路捷 田梦潇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2-377,共6页
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64名青少年进行测试,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教养方式、责任心、道德同一性、道德脱离和网络不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拒绝型教养方式通过责任心、道德同一性和道德脱离的中介来间接影响网络不道德行为。责... 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64名青少年进行测试,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教养方式、责任心、道德同一性、道德脱离和网络不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拒绝型教养方式通过责任心、道德同一性和道德脱离的中介来间接影响网络不道德行为。责任心可以直接作用于网络不道德行为,也可以通过道德脱离的中介来影响网络不道德行为。道德同一性只能通过道德脱离来影响不道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不道德行为 道德脱离 责任心 道德同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干扰对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需求网络满足的作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陈欣 林悦 刘勤学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55-362,共8页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4372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亲子间科技干扰与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亲子间科技干扰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2)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之后,科技... 采用问卷调查法,以4372名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亲子间科技干扰与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亲子间科技干扰可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2)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之后,科技干扰可分别通过核心自我评价和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间接地影响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干扰 核心自我评价 心理需求网络满足 智能手机成瘾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早期亲社会行为倾向、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发展级联的个体内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段文婷 孙启武 +2 位作者 王铭 吴才智 陈真珍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3-827,共15页
认识亲社会行为倾向、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的发展级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具有重要价值。采用个体内分析方法分析了894名初中生3年的追踪数据,并与传统的交叉滞后面板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在个体内水平,亲社会行为倾向与内化问题... 认识亲社会行为倾向、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的发展级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具有重要价值。采用个体内分析方法分析了894名初中生3年的追踪数据,并与传统的交叉滞后面板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在个体内水平,亲社会行为倾向与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具有中等或较弱的协同变化关系,T1亲社会行为倾向可负向预测T2内化问题,T2亲社会行为倾向可负向预测T3外化问题,具有较弱的预测作用;(2)在女生群体中,T2内化问题可正向预测T3外化问题,而在男生群体中,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没有相互预测作用;(3)亲社会行为倾向的4个因子(公开的、依从的、情绪的和利他的)可负向预测内化问题,它们仅在T2可负向预测外化问题,具有较弱的预测作用;(4)个体内分析方法得到的研究结果与传统交叉滞后分析方法不同,不同的个体内分析模型得到的研究结果也不同。结论:青少年早期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发展可降低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这种作用具有性别差异;个体内分析方法在青少年心理病理发展研究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社会行为倾向 内化问题和外化问题 随机截距交叉滞后面板模型 广义交叉滞后面板模型 发展级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的元分析 被引量:18
10
作者 周宗奎 刘丽中 +1 位作者 田媛 牛更枫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5-663,共9页
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了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经过文献搜索和筛选,共63篇文献符合研究主题的元分析标准。其中,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文献46篇;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文献30篇,所包... 采用元分析方法考察了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经过文献搜索和筛选,共63篇文献符合研究主题的元分析标准。其中,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积极指标的文献46篇;涉及青少年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健康消极指标的文献30篇,所包含的独立样本共计110项(N=45084)。通过随机效应模型的元分析结果发现:气质性乐观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指标呈显著正相关,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指标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性乐观 心理健康 青少年 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留守经历对网络成瘾的影响: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视角 被引量:10
11
作者 魏华 何灿 +2 位作者 刘元 周宗奎 李倩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9-406,共8页
基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本研究考察青少年留守经历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和粗暴养育的调节作用。以525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非适应性认知问卷、粗暴养育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 基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认知行为模型,本研究考察青少年留守经历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检验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和粗暴养育的调节作用。以525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非适应性认知问卷、粗暴养育问卷和网络成瘾问卷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有留守经历的个体非适应性认知和网络成瘾的程度更高,而且非适应性认知越强,网络成瘾程度越高;(2)留守经历通过非适应性认知的中介作用影响网络成瘾;(3)留守经历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受到粗暴养育的调节。具体而言,经历较多粗暴养育的青少年,留守经历会增加非适应性认知;但是对于经历较少粗暴养育的青少年,留守经历不会对非适应性认知产生影响。本研究的结果表明,青少年留守经历会增强非适应性认知,进而增加网络成瘾的倾向。但是,如果青少年家庭中粗暴养育程度较低,青少年留守经历对非适应性认知的影响就会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经历 粗暴养育 非适应性认知 网络成瘾 认知行为模型
原文传递
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网络社交效能和希望的作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勤学 孙佳宁 余思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0-539,共10页
为考察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以及网络社交效能和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网络社交效能问卷和希望量表对安徽、福建、... 为考察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呈现对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以及网络社交效能和希望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网络利他行为量表、网络社交效能问卷和希望量表对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山西、天津、云南等省份八所中学的805名初中二年级学生(男生427名,女生378名;被试平均年龄为13.38岁,SD =0.63)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显示:(1)社交网站中的积极自我呈现和真实自我呈现均能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利他行为;(2)网络社交效能在积极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也在真实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希望在真实自我呈现与青少年的网络利他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利他 社交网站中的自我呈现 网络社交效能 希望 青少年
原文传递
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7
13
作者 孔繁昌 王美茹 +2 位作者 孙乙元 夏宇娟 李晓瑶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6-492,共7页
为了探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如何及何时影响青少年的疏离感,本研究对某中学的575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疏离感;(2)非适应性认知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为了探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如何及何时影响青少年的疏离感,本研究对某中学的575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疏离感;(2)非适应性认知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与青少年疏离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应对方式在父母手机冷落行为对青少年疏离感影响的直接路径及中介效应的后半段均发挥着调节作用。因此,父母手机冷落行为会增加青少年的疏离感,降低非适应性认知和调控应对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青少年的疏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手机冷落行为 疏离感 非适应性认知 应对方式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青少年发展研究的里程碑--评“中国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特征调查”系列著作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宗奎 田媛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2011年第4期315-318,共4页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深入贯彻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深入贯彻实施,党和国家更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投入和建设步伐.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儿童 青少年心理 青少年发展 发育特征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育事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积极情绪适应的影响:基本心理需要满足的中介与调节作用模型 被引量:39
15
作者 彭顺 牛更枫 +2 位作者 汪夏 张红坡 胡祥恩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0-248,共9页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积极情绪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及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对1912名初中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 本研究旨在考察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积极情绪适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生活满意度问卷、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父母自主支持量表、自尊量表以及基本心理需要量表对1912名初中生被试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自尊和基本心理需要满足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自尊和积极情绪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显著;(3)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之间起着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揭示了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在父母自主支持和积极情绪适应之间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母自主支持 基本心理需要满足 积极情绪适应 青少年
原文传递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青少年感恩:心理特权和观点采择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亚丹 孔繁昌 +4 位作者 赵改 张星杰 周博 唐凤 周宗奎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22-429,共8页
本研究以48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究父母情感温暖、父母拒绝以及父母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心理特权以及观点采择对青少年感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父母情感温暖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感恩,父母拒绝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感恩;(2)... 本研究以482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究父母情感温暖、父母拒绝以及父母过度保护的教养方式、心理特权以及观点采择对青少年感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父母情感温暖显著正向预测青少年感恩,父母拒绝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感恩;(2)观点采择在三种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感恩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特权只在父母拒绝和父母过度保护与青少年感恩之间起中介作用。这表明父母教养方式通过观点采择和心理特权的中介作用影响青少年感恩,但是不同的教养方式作用路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父母教养方式 心理特权 观点采择 感恩
原文传递
父母心理控制与青少年智能手机成瘾: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和环境敏感性的作用 被引量:23
17
作者 蒋欣玥 林悦 刘勤学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4-262,共9页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心理控制与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以湖北省某中学的132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能手机成瘾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环境敏感性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 本研究探讨了父母心理控制与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以湖北省某中学的1320名高中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了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能手机成瘾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环境敏感性对这一中介过程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手机使用频率后,父母心理控制对智能手机成瘾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在父母心理控制和智能手机成瘾之间起中介作用;(3)中介链条的后半段,即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和智能手机成瘾的关系受到环境敏感性的调节。具体来说,对于高环境敏感性的人,心理需求网络满足对智能手机成瘾的正向预测作用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父母心理控制 智能手机成瘾 心理需求网络满足 环境敏感性
原文传递
从一心一意到三心二意:青少年的媒体多任务行为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晨 孔繁昌 周宗奎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32-1139,共8页
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带来了青少年媒体使用行为的变化,其中媒体多任务现象尤为显著。为全面了解在青少年群体中日渐普及的媒体多任务行为,本文首先介绍该现象的概念界定,其次概括研究中的理论基础和测量方式,并总结了青少年媒体多任务的影... 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带来了青少年媒体使用行为的变化,其中媒体多任务现象尤为显著。为全面了解在青少年群体中日渐普及的媒体多任务行为,本文首先介绍该现象的概念界定,其次概括研究中的理论基础和测量方式,并总结了青少年媒体多任务的影响因素和影响后果。未来应加强对智能手机等新兴媒体对媒体多任务行为的影响、媒体多任务行为的性别差异、媒体多任务行为的生态化测量以及媒体多任务行为积极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多任务行为 青少年 心理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自尊的中介作用和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8
19
作者 殷华敏 牛小倩 +2 位作者 董黛 牛更枫 孙丽君 《心理研究》 2018年第5期465-471,共7页
为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自尊、心理韧性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家庭富裕量表、Connor–Davidsonx心理韧性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467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呈显... 为探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自尊、心理韧性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家庭富裕量表、Connor–Davidsonx心理韧性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对467名中学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与自尊和心理韧性呈显著正相关,自尊与心理韧性和抑郁呈显著负相关;(2)自尊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抑郁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家庭经济地位对抑郁影响的直接效应以及自尊的中介作用均受到心理韧性的调节,且随着心理韧性水平的提高,这两种效应均呈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对青少年抑郁的预防干预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自尊 心理韧性 抑郁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QQ空间的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上行社会比较和自尊的序列中介作用 被引量:76
20
作者 牛更枫 孙晓军 +2 位作者 周宗奎 孔繁昌 田媛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82-1291,共10页
为探讨社交网站(QQ空间)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社会比较和抑郁易感性模型的视角下,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上行社会比较问卷、自尊量表和抑郁量表,对96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以及社交... 为探讨社交网站(QQ空间)使用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社会比较和抑郁易感性模型的视角下,采用社交网站使用强度问卷、上行社会比较问卷、自尊量表和抑郁量表,对96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以及社交网站使用年限后,社交网站使用对抑郁和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都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社交网站使用能通过社交网站中的上行社会比较和自尊的中介作用对抑郁产生影响,且该中介作用包含了两条路径——上行社会比较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上行社会比较-自尊的链式中介作用。本研究揭示了社交网站使用与抑郁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深化了社交网站使用对个体影响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网站 上行社会比较 自尊 抑郁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