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斜带石斑鱼消化道乳酸菌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存活 被引量:13
1
作者 孙云章 杨红玲 +1 位作者 马如龙 宋凯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8-135,共8页
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消化道分离到3株乳酸菌,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2株菌(MM1和MM4),经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rRNA基因测序分析,MM1菌株鉴定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MM4菌株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 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幼鱼消化道分离到3株乳酸菌,通过抑菌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2株菌(MM1和MM4),经生理生化鉴定结合16SrRNA基因测序分析,MM1菌株鉴定为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MM4菌株鉴定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进一步研究了MM1和MM4的体外生长特性,及其对不同pH值的人工胃液、含有不同浓度胆盐的人工肠液及高温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MM1和MM4均在培养6h左右进入对数生长期。对人工胃液的耐受能力相似,pH4.0和3.0的人工胃液对2株菌存活的影响较小,而pH2.0的人工胃液对2株菌的影响较大,经2h处理后两者的存活数即下降到105CFU/mL,经4h处理后的存活数低于5.0×103CFU/mL。MM1和MM4对含不同浓度胆盐的人工肠液均具有较好的耐受能力,含中低浓度胆盐(0.1%~0.3%)的人工肠液对2株菌的存活影响很小,处理3h后2株菌的存活数均维持在107CFU/mL以上;高浓度胆盐(0.5%~0.7%)处理3h后2株菌的存活数明显下降,但活菌数仍维持在105CFU/mL以上。MM1和MM4具有一定的耐高温能力,60℃处理30min二者存活数在107CFU/mL以上;80℃处理30min二者存活数在106CFU/mL以上。结论认为,2株乳酸菌具有生长速度快、抑菌能力强、对胃肠道环境和高温耐受能力较强的特点,具有作为益生菌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人工胃液 人工肠液 高温 胆盐 细菌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线照射剂量对九孔鲍胚胎及幼虫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严正凛 关瑞章 +1 位作者 胡家财 陈晓凤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4-409,共6页
采用不同的紫外线照射剂量的海水诱导九孔鲍产卵,观察其对卵子的受精率、畸形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紫外线照射剂量的配制方法是:用紫外线照射过的最大剂量的海水与新鲜海水混合配制出各种剂量的海水.实验把雌亲鲍分成7组,每组20只,... 采用不同的紫外线照射剂量的海水诱导九孔鲍产卵,观察其对卵子的受精率、畸形率和孵化率的影响.紫外线照射剂量的配制方法是:用紫外线照射过的最大剂量的海水与新鲜海水混合配制出各种剂量的海水.实验把雌亲鲍分成7组,每组20只,分别用紫外线照射剂量为0(对照组)、450、600、750、900、1050和1200mW·h/dm^3的海水进行刺激产卵.试验重复3次.结果表明,紫外线照射剂量在1200mW·h/dm^3以内,对卵子的受精率影响不大;紫外线照射剂量在750mW·h/dm^3以内,对卵子的畸形率影响不大,但在900—1200mW·h/dm^3,对卵子的畸形率影响很大;紫外线照射剂量在600mW·h/dm^3以内,对卵子的孵化率没有什么影响,但在750—1200mW·h/dm^3,对卵子的孵化率影响很大.综合考虑卵子的受精率、畸形率和孵化率,九孔鲍催产的适宜的紫外线照射剂量应为450—750mW·h/d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九孔鲍 紫外线 剂量 胚胎 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鱼ubc9基因的克隆和组织表达 被引量:6
3
作者 周鹏 张子平 +2 位作者 王艺磊 谢芳靖 邹志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82,共7页
类泛素化(sumoylation)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后修饰过程。激活的SUMO(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er)和E2结合酶结合稳定后共价结合到底物上,从而完成对底物的类泛素化。UBC9(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作为惟一的E2结合酶,在完成类... 类泛素化(sumoylation)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后修饰过程。激活的SUMO(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er)和E2结合酶结合稳定后共价结合到底物上,从而完成对底物的类泛素化。UBC9(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作为惟一的E2结合酶,在完成类泛素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已构建的大黄鱼性腺线性化cDNA文库中筛选出ubc9同源片段,用SMART-RACE方法克隆得到了846bp的全长cDNA序列。该序列编码一个由158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该蛋白序列与已知的UBC9高度同源,含UBC保守结构域和UBC9激活位点区域。实时定量PCR分析ubc9基因在各组织器官的表达,结果发现,ubc9基因在大黄鱼的性腺中大量表达。推测UBC9在大黄鱼性腺发育中起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bc9基因 小泛素相关修饰物 RT-PCR 大黄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鱼类消化道微生物的分布及调控 被引量:14
4
作者 孙云章 杨红玲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57-261,共5页
鱼类生活的环境和鱼类消化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在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鱼类消化道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和绝对厌氧菌组成的动态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鱼类消化道的各种微生物生长良好,占主导优势的有益微生物菌群... 鱼类生活的环境和鱼类消化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在鱼类生长发育过程中,鱼类消化道逐渐形成了一个由好氧菌、兼性厌氧菌和绝对厌氧菌组成的动态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鱼类消化道的各种微生物生长良好,占主导优势的有益微生物菌群能使消化道处于健康环境中,从而保证鱼类消化道的正常消化和吸收。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定殖于肠内壁黏膜,形成非特异性的生物保护屏障,抑制病原菌对肠壁的定殖,维持肠道正常的微生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消化道 微生物菌群 分布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值对中国龙虾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姜永华 颜素芬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17-322,共6页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pH对中国龙虾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pH范围内,中国龙虾各消化酶的活力均随着pH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胃、肠、肝胰腺内胃蛋白酶最适pH均为...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pH对中国龙虾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脂肪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pH范围内,中国龙虾各消化酶的活力均随着pH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胃、肠、肝胰腺内胃蛋白酶最适pH均为2.2,类胰蛋白酶最适pH分别为8.8-9.2、8.4、8.8,淀粉酶最适pH分别为7.0、7.0、7.4,纤维素酶最适pH分别为4.2、4.2-4.6、5.4,脂肪酶最适pH分别为7.2-7.6、7.2、6.8-7.2。同时测得中国龙虾胃、肠、肝胰腺内的生理pH分别为5.33、6.93、6.60。中国龙虾的消化酶活力存在器官特异性。在最适pH下,胃蛋白酶活力顺序为胃>肠>肝胰腺,类胰蛋白酶、纤维素酶、脂肪酶的活力顺序均为肝胰腺>肠>胃,淀粉酶的活力顺序为肠>肝胰腺>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消化酶 酶活力 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孔鲍卵子发生及卵巢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姜永华 颜素芬 严正凛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86,共7页
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的卵子发生、卵巢结构及其发育。根据卵细胞的大小、形状,核仁的形态,卵黄颗粒的积累情况,滤泡的结构等,将九孔鲍卵子的发生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的卵母细胞和卵黄发... 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的卵子发生、卵巢结构及其发育。根据卵细胞的大小、形状,核仁的形态,卵黄颗粒的积累情况,滤泡的结构等,将九孔鲍卵子的发生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的卵母细胞和卵黄发生期的卵母细胞3个时期;卵巢壁由外膜及内生殖上皮构成,生殖上皮分化产生卵原细胞和滤泡细胞;卵巢的结构单位是滤泡。根据卵巢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将九孔鲍的卵巢发育分为休止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排放期共5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孔鲍 卵子发生 卵巢发育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齿围沙蚕对牙鲆配合饲料的表观消化率及其与温度和体重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玲 周一兵 +1 位作者 刘海映 王锋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1-436,共6页
在16、20、24℃3个温度条件下,以三氧化二铬(Cr2O3)作为标记物,测定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对牙鲆配合饲料的表观消化率(AD)。沙蚕按湿重分为3组:S组(0.50 g±0.19 g)、M组(1.00 g±0.22 g)和L组(2.00 g±0.5... 在16、20、24℃3个温度条件下,以三氧化二铬(Cr2O3)作为标记物,测定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对牙鲆配合饲料的表观消化率(AD)。沙蚕按湿重分为3组:S组(0.50 g±0.19 g)、M组(1.00 g±0.22 g)和L组(2.00 g±0.50 g)。结果表明:1)摄食混合Cr2O3饲料的沙蚕与摄食正常饲料的沙蚕体内Cr的残留量差异不显著(P=0.686,F=0.189)。2)在试验条件下,双齿围沙蚕对饲料中干物质、蛋白质、有机碳和能量的AD分别为76.7%~90.6%、86.4%~96.6%、88.0%~95.7%和84.0%~92.1%;温度对4种AD的影响均极显著(F=8.829、P=0.002,F=25.330、P<0.001,F=9.360、P=0.001,F=18.131、P<0.001);而体重对4种AD的影响均不显著。3)试验温度下,各组双齿围沙蚕的肠道排空时间(GPT)为(61±14.15)^(131±13.00)min,体重对GPT的影响极显著(F=10.195,P=0.001),而温度对GPT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齿围沙蚕 表观消化率 三氧化二铬 温度 体重 肠道排空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江珧生物学及人工育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张红云 严正凛 张静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3-628,共6页
栉江珧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海洋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栉江珧后闭壳肌大而圆,柔嫩鲜美,闭壳肌干品与扇贝、日月贝的干品常混称为"干贝",经济价值很高。然而,多年来对野生资源的过... 栉江珧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温带和热带海洋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广东等沿海省份。栉江珧后闭壳肌大而圆,柔嫩鲜美,闭壳肌干品与扇贝、日月贝的干品常混称为"干贝",经济价值很高。然而,多年来对野生资源的过度捕捞,造成栉江珧野生资源总量急剧减少,以及人工规模化育苗技术一直未突破难关,严重制约了栉江珧养殖业的发展。对栉江珧的生活史、摄食代谢、同工酶、染色体核型、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研究和资源保护的现状,以及人工育苗过程中的亲贝选择与暂养、诱导产卵、幼虫培育、变态附着等作了概述,最后分析并探讨人工育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江珧 生物学 人工育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南美白对虾幼体毒性效应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雪虹 马嵩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8-62,共5页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drium tamarertse ATDH01)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溞状幼体和仔虾的存活率影响.结果显示:塔玛亚历山大藻密度对南芙白对虾溞状幼体的存活率有明显的兰异,塔玛亚历山大藻藻细...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密度的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drium tamarertse ATDH01)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溞状幼体和仔虾的存活率影响.结果显示:塔玛亚历山大藻密度对南芙白对虾溞状幼体的存活率有明显的兰异,塔玛亚历山大藻藻细胞密度越高,存活率越低.在96h急性实验中,塔玛亚历山大藻对南美白对虾溞状幼体的半致死密度为7 500/mL;在密度12 000/mL以下对仔虾的存活率无显著的影响;在密度15 000/mL时存在显著影响.其本身的毒力经过小鼠生物检测法得每细胞为8.407×10^(-5)鼠单位(M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玛亚历山大藻 南美白对虾 溞状幼体 仔虾 毒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卵子发生及卵黄发生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永华 颜素芬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7-704,共8页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卵子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及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卵原细胞结构简单,细胞器不发达。卵黄发生前和卵黄发生早期的卵母细胞内部结构变化明显,核膜凹凸不平,...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卵子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及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卵原细胞结构简单,细胞器不发达。卵黄发生前和卵黄发生早期的卵母细胞内部结构变化明显,核膜凹凸不平,卵质中细胞器极为丰富和发达。卵黄发生中期是内源性卵黄大量形成的阶段,多种细胞器活跃参与形成。其中,囊泡状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是形成卵黄的主要细胞器,丰富的游离核糖体以直接和间接方式参与形成卵黄粒,溶酶体通过泡状和髓状2种方式形成卵黄粒,高尔基体通过芽生形成小囊泡的方式参与卵黄粒的形成。卵黄发生晚期细胞质中出现大量电子密度不等的卵黄粒,同时,卵质膜通过胞饮作用参与外源性卵黄的形成。成熟卵母细胞中充满高电子密度卵黄粒,细胞器稀少。本研究还探讨了卵母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与卵黄发生的关系及各种细胞器在卵黄形成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 卵子发生 卵黄发生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龙虾卵子发生及卵巢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颜素芬 姜永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7,共6页
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的卵子发生、卵巢结构和发育。根据卵细胞的大小、形状、核仁的形态及数目、卵黄颗粒的积累情况、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等,可将卵子的发生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卵... 采用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的卵子发生、卵巢结构和发育。根据卵细胞的大小、形状、核仁的形态及数目、卵黄颗粒的积累情况、卵母细胞与滤泡细胞的关系等,可将卵子的发生分为卵原细胞、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等四个时期;卵巢壁由结缔组织外膜和内生殖上皮构成,生殖上皮分化产生卵原细胞和滤泡细胞;卵巢的结构单位是卵母细胞发育区。根据卵巢的体积、颜色和主体卵细胞的类型等,可将中国龙虾的卵巢发育分为形成期、发育期、将成熟期、成熟期和恢复期共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 卵子发生 卵巢发育 组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纹斑竹鲨的核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谢仰杰 翁朝红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89-694,共6页
以条纹斑竹鲨活体为材料,采用体内注射秋水仙素和低渗—空气干燥制片法,对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104,核型公式为2n=40m+26 sm+8 st+30 t,染色体总臂数N... 以条纹斑竹鲨活体为材料,采用体内注射秋水仙素和低渗—空气干燥制片法,对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条纹斑竹鲨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104,核型公式为2n=40m+26 sm+8 st+30 t,染色体总臂数NF=170。其中第31对染色体带有随体。对所得结果与相近种类的核型进行比较,表明条纹斑竹鲨在已知核型的软骨鱼类中是二倍体数最多的种类之一,据此可以认为条纹斑竹鲨是比较原始的种类。条纹斑竹鲨的双臂染色体(m和sm染色体)较多,占63.5%,在鲨形总目中是较高的,与其它二倍体染色体数较多的鲨类差异甚大。条纹斑竹鲨的NF也大大高于其它已有NF研究报道的软骨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纹斑竹鲨 核型 染色体 低渗-空气干燥制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消化道乳酸菌的分布及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云章 杨红玲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14,共4页
乳酸菌是鱼消化道固有菌群的组成部分,能定植于鱼类消化道,拮抗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维持肠道正常的微生态平衡。鱼消化道中比较常见的乳酸菌种类有肉杆菌、乳酸杆菌等。综述了乳酸菌在不同生长阶段鱼消化道的分布、鱼类消化道乳酸菌分布... 乳酸菌是鱼消化道固有菌群的组成部分,能定植于鱼类消化道,拮抗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维持肠道正常的微生态平衡。鱼消化道中比较常见的乳酸菌种类有肉杆菌、乳酸杆菌等。综述了乳酸菌在不同生长阶段鱼消化道的分布、鱼类消化道乳酸菌分布的影响因素和鱼类消化道乳酸菌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消化道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倍体经济贝类的育种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红云 严正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48-52,共5页
海水经济贝类在海水养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展贝类育种、育苗对提高重要经济贝类的产量和质量意义重大。多倍体育种作为贝类育种的方法之一,研究者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诱导出个体大、生长快、肉质好的三倍体贝类,以提高群体生长速度,改... 海水经济贝类在海水养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开展贝类育种、育苗对提高重要经济贝类的产量和质量意义重大。多倍体育种作为贝类育种的方法之一,研究者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诱导出个体大、生长快、肉质好的三倍体贝类,以提高群体生长速度,改善经济性状,增强养殖生物的抗逆性。对多倍体贝类的亲贝培育、育种原理、诱导方法、检测技术,以及生物学性状作了综述,最后探讨了多倍体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贝类 海洋贝类 多倍体诱导 育种 三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孔鲍四倍体诱导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严正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336-341,共6页
采用二倍体鲍卵子,抑制其第一极体、抑制其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诱导四倍体,用三倍体鲍卵子与普通鲍精子受精并抑制其第一极体,以及用三倍体鲍的其它方法诱导四倍体。用倍体分析仪检测DNA相对含量以判别其倍性。实验结果,先后共培育出存... 采用二倍体鲍卵子,抑制其第一极体、抑制其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诱导四倍体,用三倍体鲍卵子与普通鲍精子受精并抑制其第一极体,以及用三倍体鲍的其它方法诱导四倍体。用倍体分析仪检测DNA相对含量以判别其倍性。实验结果,先后共培育出存活的四倍体鲍239个,个体大小为2.5~6.0cm;挑选性腺发育较好的四倍体鲍(包括雌雄),与普通鲍杂交繁育三倍体,先后共培育出10批次,培育出的苗量共计15.8万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孔鲍 三倍体 四倍体 诱导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倍体九孔鲍生物学特性的初步探讨
16
作者 李文静 严正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8年第S1期331-335,共5页
采用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抑制九孔鲍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获得三倍体材料,进行三倍体与普通二倍体的生长对比试验,试验分为仔鲍和成鲍两个养殖阶段。观察了三倍体性比和性腺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三倍体九孔鲍比普通二倍体九孔鲍... 采用细胞松弛素B(Cytochalasin B)抑制九孔鲍受精卵第二极体的释放获得三倍体材料,进行三倍体与普通二倍体的生长对比试验,试验分为仔鲍和成鲍两个养殖阶段。观察了三倍体性比和性腺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三倍体九孔鲍比普通二倍体九孔鲍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投放的担轮幼虫经5个月培育,三倍体平均壳长可达2.25cm,壳长绝对生长量是普通二倍体的1.20倍;平均壳长3.25cm的个体经6个月培育后壳长为5.43cm,绝对增长量是普通二倍体的1.80倍。三倍体成鲍性比和二倍体没有显著差异,接近1:1;三倍体性腺发育程度较低,雌、雄性腺大小和体积比例均明显小于同期培育的二倍体成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孔鲍 三倍体 生长速度 性比 性腺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源芽孢杆菌在石斑鱼稚鱼育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坤鹏 杨红玲 +2 位作者 孙云章 叶继丹 夏汉钦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3-67,共5页
利用芽孢杆菌SE5和DE5单独及联合强化桡足类,研究SE5和DE5对斜带石斑鱼稚鱼生长、存活率、水质及水体和稚鱼体内细菌总数和弧菌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养14d时,SE5组和DE5组体长显著高于对照组,混合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利用芽孢杆菌SE5和DE5单独及联合强化桡足类,研究SE5和DE5对斜带石斑鱼稚鱼生长、存活率、水质及水体和稚鱼体内细菌总数和弧菌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饲养14d时,SE5组和DE5组体长显著高于对照组,混合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饲养28d时,SE5组和DE5组体长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混合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饲养28d时,SE5组和DE5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4d时SE5组和混合组水体NH3-N显著低于对照组,28d时各组NH3-N均低于对照组。14d时,混合组水体NO2-N显著高于对照组,28d时各试验组NO2-N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结束时(28d),各试验组水体细菌总数均高于对照组,SE5组和DE5组水体弧菌数量高于对照组;DE5组和混合组活饵细菌总数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活饵弧菌数量高于对照组,其中混合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各试验组稚鱼体内细菌总数高于对照组,其中DE5组显著高于对照组。DE5组稚鱼体内弧菌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SE5组高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孢杆菌 斜带石斑鱼 稚鱼 桡足类 存活率 细菌总数 弧菌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大螺旋藻生物富钙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郑江 高亚辉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22-26,共5页
为开发一种新型功能食品——富钙螺旋藻,分别以透析和直接添加两种方式向螺旋藻培养液中加入CaCO3、CaSO4以及贝壳等钙盐,研究极大螺旋藻对钙的生物富集作用及在相应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两种培养方式下,极大螺旋藻的生长情况尚... 为开发一种新型功能食品——富钙螺旋藻,分别以透析和直接添加两种方式向螺旋藻培养液中加入CaCO3、CaSO4以及贝壳等钙盐,研究极大螺旋藻对钙的生物富集作用及在相应条件下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两种培养方式下,极大螺旋藻的生长情况尚好,但或多或少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尤其是直接加入CaCO3和CaSO4的螺旋藻。螺旋藻对钙的富集作用并不随培养液中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添加的几种钙盐中,直接加入CaCO3和CaSO4的螺旋藻钙含量高,分别是对照的14倍和23倍,其次是加入贝壳,其钙含量是对照的8~10倍,而采用透析方法加入CaCO3和CaSO4的螺旋藻,其钙含量与对照相差无几,甚至比对照还低。因此,直接加入粉末状含钙化合物,能提高螺旋藻对钙的亲和力,强化其对钙的富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大螺旋藻 生物富集作用 生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