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市城市道路绿化树种滞尘能力分析
1
作者 赵满兴 李娜 +3 位作者 马丹妮 王欣 张柏宇 蔡梅 《陕西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4,11,共5页
为了解城市道路不同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筛选具有良好滞尘效应的道路绿化树种。以延安市区三条主干道9种乔、灌木行道树为研究对象,采用质量差值法测定不同树种滞尘能力。结果表明: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差异较大(p<0.05)。丁香、银... 为了解城市道路不同绿化树种的滞尘能力,筛选具有良好滞尘效应的道路绿化树种。以延安市区三条主干道9种乔、灌木行道树为研究对象,采用质量差值法测定不同树种滞尘能力。结果表明: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差异较大(p<0.05)。丁香、银杏、大叶黄杨、油松的单叶滞尘能力相对高,而国槐、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的滞尘能力相对较低,乔木单叶滞尘能力显著高于灌木。紫叶小檗、油松、大叶黄杨、刺槐、丁香的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相对高,而银杏、国槐、新疆杨的滞尘能力较低,落叶灌木和常绿乔木的单位叶面积滞尘能力显著高于落叶乔木。在延安市城市绿中可以考虑紫叶小檗、油松、大叶黄杨、刺槐、丁香等滞尘能力强的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市 绿化树种 滞尘量 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锈病研究进展及防控策略
2
作者 回虹燕 陈孟媛 +1 位作者 张昊 刘博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1期48-51,60,共5页
枣树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枣锈病作为一种重要的枣树真菌病害,在我国主要枣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枣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中国枣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中围绕枣锈病病害症状、发生危害、病原、病害... 枣树是中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之一。枣锈病作为一种重要的枣树真菌病害,在我国主要枣产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枣的产量和品质,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中国枣果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文中围绕枣锈病病害症状、发生危害、病原、病害循环以及发病因素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枣锈病的防治策略及研究展望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该病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锈病 枣层锈菌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纹枯病菌菌核形成相关基因CYP450表达特性分析
3
作者 刘博 任启峰 +4 位作者 贺妍 刘阳 张昊 回虹燕 贺晓龙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为了从立枯丝核菌菌核形成探寻纹枯病防治方法,试验从田间采集玉米纹枯病发病植株,分离纯化立枯丝核菌菌株。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CYP450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可知CYP450可能是一种亲水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序列,由397个氨基酸... 为了从立枯丝核菌菌核形成探寻纹枯病防治方法,试验从田间采集玉米纹枯病发病植株,分离纯化立枯丝核菌菌株。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对CYP450基因的结构与功能进行分析,可知CYP450可能是一种亲水性蛋白且不存在跨膜序列,由397个氨基酸共同编码,含有信号肽。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立枯丝核菌CYP450基因菌核形成过程中基因表达量变化进行研究,探寻CYP450基因在菌核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分析结果显示CYP450基因在菌核形成过程中表达量有显著差异,其中在菌丝时期表达量低,菌核形成后表达量有逐渐增高趋势,即在立枯丝核菌菌核形成过程中,CYP450可能参与了玉米纹枯病菌菌核的形成,该结果为玉米纹枯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CYP450基因 表达量 菌核 玉米纹枯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运动型红球菌OS62-1在紫花苜蓿根系吸附及迁移
4
作者 柳晓东 刘鑫慧 +1 位作者 姜影影 王佳敏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探究非运动型红球菌OS62-1(Rhodococcus sp.OS62-1)在紫花苜蓿根系吸附及迁移情况。采用扫描电镜及梯度稀释涂平板方法观察并统计OS62-1在紫花苜蓿根系的吸附情况;利用梯度稀释涂平板的方法研究OS62-1在不同土壤及联合修复体系中的迁移... 探究非运动型红球菌OS62-1(Rhodococcus sp.OS62-1)在紫花苜蓿根系吸附及迁移情况。采用扫描电镜及梯度稀释涂平板方法观察并统计OS62-1在紫花苜蓿根系的吸附情况;利用梯度稀释涂平板的方法研究OS62-1在不同土壤及联合修复体系中的迁移情况;利用红外测油仪对不同深度石油污染土壤的残留石油浓度进行测定,探究不同修复方式对不同深度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结果显示,菌株OS62-1能够有效吸附到紫花苜蓿根系,菌落计数统计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系对OS62-1的吸附数量约为(7.7±1.0)×10^(3) CFU/mm^(2)(Colony forming units)。菌株OS62-1在未污染土壤中迁移能力远高于石油污染土壤,在未污染土壤中OS62-1在第7 d时已迁移到6 cm深度,而在石油污染土壤中仅迁移到2 cm深度。在污染土壤中紫花苜蓿根际检测到菌株OS62-1,但是在根系未达到的深度没有检测的OS62-1。经过11 d的修复,单接菌及联合修复处理石油污染土残留石油浓度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处理组各深度土壤石油残留浓度都低于对照组。非运动型红球菌OS62-1能够吸附到紫花苜蓿根系并随之进行迁移,进而提高联合修复体系石油污染修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运动型细菌 迁移 石油污染 微生物修复 吸附 紫花苜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SlWRKY46调控低温胁迫响应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孙会茹 党峰峰 +5 位作者 任敏 张嘉宁 樊蓓 陈国梁 程国亭 王延峰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58-2774,共17页
为了探究SlWRKY46在低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分析了从‘Micro-Tom’番茄叶片中克隆到SlWRKY46的CDS序列,该基因属于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Ⅱa亚族,编码253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和酵母自激活结果显示,SlWRKY46定位在细胞核,在酵母系统中不具... 为了探究SlWRKY46在低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分析了从‘Micro-Tom’番茄叶片中克隆到SlWRKY46的CDS序列,该基因属于WRKY转录因子家族的Ⅱa亚族,编码253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和酵母自激活结果显示,SlWRKY46定位在细胞核,在酵母系统中不具有转录激活活性。酵母双杂交(Y2H)分析发现,该转录因子可形成同源二聚体。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结果表明,SlWRKY46的表达受低温和脱落酸(abscisicacid,ABA)的显著诱导。启动子转基因番茄的GUS活性也受低温和ABA的诱导。番茄过表达SlWRKY46植株的耐低温性提高,低温处理下活性氧积累减少,抗氧化酶活性增加,脯氨酸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减少。低温处理下,抗氧化酶和ABA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在过表达与野生型植株中存在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表明,SlWRKY46正调控番茄的耐低温性,可能是通过抗氧化酶和ABA途径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SlWRKY46 低温 活性氧 脱落酸
原文传递
3种草本凋落物混用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周雯星 胡漫 +4 位作者 王丽洁 田爽 陈风 黄琰莹 张晓曦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193,共11页
为明确凋落物混用对修复油污土壤效果的影响,以含石油质量分数15 g/kg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加入质量分数2%的单种凋落物(胡枝子、铁杆蒿、黄蒿的凋落物)及3种凋落物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1∶1),在室温(20~25℃)、恒湿(饱和水质量分... 为明确凋落物混用对修复油污土壤效果的影响,以含石油质量分数15 g/kg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加入质量分数2%的单种凋落物(胡枝子、铁杆蒿、黄蒿的凋落物)及3种凋落物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1∶1),在室温(20~25℃)、恒湿(饱和水质量分数50%)的条件下进行150 d的修复模拟实验。基于单种凋落物的处理结果及其在混合物中所占比例,计算混合物处理后污染物降解率以及土壤生化指标的理论预测值,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以研究凋落物混用对土壤石油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混用强化了凋落物对土壤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使石油降解率比对应预测值提高了12.16%,其中饱和烃、芳香烃和非烃物质的降解率比对应预测值分别提高了14.43%、9.24%和10.52%;凋落物混用强化了凋落物对土壤漆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刺激作用,但同时削弱了其对木质素过氧化物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刺激作用,对土壤硝态氮的补充效果以及对土壤的酸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刺激 混合凋落物 协同修复效应 石油降解 土壤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羞草叶片转录组测序及其黄酮合成途径解析
7
作者 毛仁俊 白朕卿 +4 位作者 何志贵 李秋月 吴佳文 陈浩 阎岩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1-621,共11页
为了解析含羞草中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利用Illumina platform 2000TM测序平台对含羞草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94182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695 bp,N50值为1159 bp.共有30243个Uni-gene注释于50个GO功能组中,其中"代谢过程&q... 为了解析含羞草中黄酮类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利用Illumina platform 2000TM测序平台对含羞草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94182个Unigene,平均长度为695 bp,N50值为1159 bp.共有30243个Uni-gene注释于50个GO功能组中,其中"代谢过程""催化活性"以及"细胞"注释的Unigene数量较多.KEGG通路分析鉴定出49个Unigene注释在黄酮生物合成途径,分别编码查尔酮合成酶(CHS,12个Unigene)、查尔酮异构酶(CHI,4)、黄烷酮-3-羟化酶(F3H,3)、黄烷酮-3'-羟化酶(F3'H,9)、黄烷酮-3',5'-羟化酶(F3',5'H,1)、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FR,5)、黄酮醇合成酶(FLS,3)以及无色花色素还原酶(LAR,12)基因.从转录组数据库中鉴定出7382个以单核苷酸和三核苷酸为主要类型的SSR标记.随机选出10对SSR引物进行扩增,其中有7对能够扩增出清晰的条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羞草 转录组测序 代谢途径 黄酮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层塔中一个新的生物碱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8
作者 乔晓婷 成欣欣 +5 位作者 王丹 来美含 王嘉琪 王晓敏 阮彩莲 曹朵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342-3346,共5页
采用ODS反相硅胶、AB-8大孔吸附树脂、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氧化铝柱层析和半制备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对千层塔甲醇提取物进行较为系统的分离纯化,通过MS、IR、NMR等方法,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千层塔中共分离鉴定了4... 采用ODS反相硅胶、AB-8大孔吸附树脂、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氧化铝柱层析和半制备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对千层塔甲醇提取物进行较为系统的分离纯化,通过MS、IR、NMR等方法,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千层塔中共分离鉴定了4个生物碱化合物,分别为serratinine C (1),lycobeline C (2),diphaladin A (3)和crenatine (4)。其中,化合物1为新的生物碱类化合物,化合物2~4是首次从千层塔中分离。体外生物活性实验表明,化合物1能够明显降低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神经胶质细胞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具有显著抗氧化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层塔 化学成分 生物碱 结构鉴定 抗氧化
原文传递
铜绿假单胞菌antABC操纵子的生物学效应分析
9
作者 李治盈 李盼欣 +4 位作者 宁婉清 李兰 韩嘉仪 成娟丽 林金水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403-4424,共22页
在铜绿假单胞菌中,色氨酸可通过KynABU犬尿氨酸途径被转化邻氨基苯甲酸,邻氨基苯甲酸进一步作为底物在烷基喹诺酮类化合物(alkylquinolones,AQs)合成基因簇pqsABCDE的作用下被转化为AQs信号分子,包括2-庚基-3-羟基-4-喹诺酮(Pseudomonas... 在铜绿假单胞菌中,色氨酸可通过KynABU犬尿氨酸途径被转化邻氨基苯甲酸,邻氨基苯甲酸进一步作为底物在烷基喹诺酮类化合物(alkylquinolones,AQs)合成基因簇pqsABCDE的作用下被转化为AQs信号分子,包括2-庚基-3-羟基-4-喹诺酮(Pseudomonas quinolone signal, PQS)和2-庚基-4-喹诺酮(2-heptyl-4-hydroxyquinoline, HHQ)。同时,邻氨基苯甲酸还能在邻氨基苯甲酸双加氧酶复合物AntABC的催化下被降解进入三羧酸循环,但AntABC在铜绿假单胞菌中所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依然不清楚。【目的】构建铜绿假单胞菌antABC的缺失突变株,并对该突变株的表型进行分析。【方法】以铜绿假单胞菌PAO1为亲本菌株,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antABC缺失突变株,研究该操纵子对铜绿假单胞菌色氨酸降解、生物被膜形成、绿脓菌素合成、运动性和毒力等的影响。【结果】缺失突变antABC或kynU均完全抑制了铜绿假单胞菌以色氨酸为唯一碳源的生长,而ΔpqsA则无该表型,说明antABC是铜绿假单胞菌降解色氨酸所必需的,并且在本研究指定的培养条件下KynABU-AntABC途径是该菌降解色氨酸的唯一途径。除了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的色氨酸降解,缺失突变antABC通过诱导胞外多糖合成操纵子pel的表达进而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形成,还通过诱导绿脓菌素合成操纵子phz1和phz2的表达进而促进铜绿假单胞菌绿脓菌素的合成。缺失突变antABC还促进了铜绿假单胞菌的集群运动和蹭行运动。另外,进一步缺失突变pqsA则完全逆转ΔantABC的这些生理表型。因此,antABC对这些生理表型的调控依赖于AQs。然而缺失突变antABC确实使铜绿假单胞菌积累了更多的HHQ,但却抑制了PQS的合成。说明antABC对这些生理表型的调控主要依赖于HHQ。此外,缺失突变antABC还增强了铜绿假单胞菌对白菜和大蜡螟幼虫的毒力,但是进一步缺失突变pqsA只能部分逆转ΔantABC的这一毒力表型,同时缺失突变antABC也使铜绿假单胞菌积累了更多的邻氨基苯甲酸,因此缺失突变antABC对铜绿假单胞菌毒力的增强作用应该由HHQ和邻氨基苯甲酸共同介导。最后,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超过90%的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antABC操纵子发生了错义突变,因此antABC有望作为判断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是否具有高毒力的生物标志物。【结论】AntABC在铜绿假单胞菌的色氨酸降解、生物被膜形成、绿脓菌素合成、运动性和毒力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为针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诊断和抗菌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AntABC 邻氨基苯甲酸 烷基喹诺酮类化合物 毒力
原文传递
模拟氮沉降对凋落物早期混合分解中相互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晓曦 周雯星 +2 位作者 王丽洁 刘楚波 米皓皓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08-1716,共9页
凋落物参与混合分解时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非加和效应”,使混合物的实际分解速率偏离基于单种凋落物分解速率的预期,显著影响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然而,在全球氮沉降增加的背景下,环境中氮浓度的提高是否影响凋落物混合分解时的相... 凋落物参与混合分解时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非加和效应”,使混合物的实际分解速率偏离基于单种凋落物分解速率的预期,显著影响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释放。然而,在全球氮沉降增加的背景下,环境中氮浓度的提高是否影响凋落物混合分解时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油松、刺槐凋落物及其组成的混合凋落物为对象,分别在0(对照)、4、8和12 g N·m^(-2)·a^(-1)水平的模拟氮沉降处理下进行150 d的室内模拟分解。在试验结束后分离2种凋落物分别拟合分解过程,与单独分解条件下的分解过程比较,以研究氮沉降对参与混合分解时不同凋落物间彼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照条件下,油松凋落物在混合分解中显著抑制了刺槐凋落物的分解和碳释放(P<0.05),4 g·m^(-2)·a^(-1)氮沉降处理使上述抑制消失,而8和12 g·m^(-2)·a^(-1)氮沉降处理则使上述抑制作用更为显著(P<0.05);(2)所有处理下刺槐凋落物均在分解前1^(2)个月时显著抑制了油松凋落物的氮释放(P<0.05),而前者的氮释放仅在8 g·m^(-2)·a^(-1)氮沉降处理下受到油松凋落物的抑制(P<0.05);(3)对照条件下油松凋落物显著抑制了刺槐凋落物的磷释放(P<0.05),而4~12 g·m^(-2)·a^(-1)氮沉降处理使上述抑制消失。(4)总体而言,早期分解中,轻度氮沉降有利于缓解凋落物混合分解时油松凋落物对刺槐凋落物分解以及养分释放的抑制,而中、重度氮沉降则倾向于加剧该负面效应,从而妨碍混交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非加和效应 相互作用 分解速率 养分释放
原文传递
西葫芦弯孢叶枯病病原菌Curvularia spicifera的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成楠 丁丹丹 +4 位作者 李江文 刘博 鲍壹江 李嘉欣 胡嘉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8-1020,共3页
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又名美洲南瓜,隶属葫芦科(Cucurbitaceae)南瓜属(Cucurbita spp.),原产于北美洲南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1]),是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蔬菜作物之一^([2])。近年来,随着西葫芦保护地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病害... 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又名美洲南瓜,隶属葫芦科(Cucurbitaceae)南瓜属(Cucurbita spp.),原产于北美洲南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1]),是促进我国农民增收的蔬菜作物之一^([2])。近年来,随着西葫芦保护地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其病害发生普遍。生产上西葫芦细菌性病害和病毒病发生普遍^([1,3-4]),真菌性病害鲜见报道。2020—2021年,调查发现陕西省延安市南泥湾现代农业园区西葫芦叶枯症状发生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地栽培 细菌性病害 西葫芦 蔬菜作物 美洲南瓜 叶枯病 南瓜属 现代农业园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