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大学“工”字型建筑图书馆楼与侯外庐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光华 刘艳 《华夏文化》 2013年第4期49-50,共2页
当我们步入百年名校——西北大学的太白校区(老校园)时,首先感到一种古老名校的特征:民国时期的平房建筑教室、共和国建国之初的多座苏式建筑教学、实验大楼,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位于校园中部的张学良将军修建的大礼堂……总之,... 当我们步入百年名校——西北大学的太白校区(老校园)时,首先感到一种古老名校的特征:民国时期的平房建筑教室、共和国建国之初的多座苏式建筑教学、实验大楼,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位于校园中部的张学良将军修建的大礼堂……总之,给人一种古老而幽静的大学校园之感,再向东行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独特的“工”字型建筑——图书馆楼,现为文博学院楼。该建筑的上方镶嵌着几个别具风格的题字:“图书馆——侯外庐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大学 图书馆 侯外庐 “工” 建筑 字型 大学校园 民国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屠仁守主讲令德书院的几个问题考述——基于西北大学档案馆藏屠仁守手稿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旭州 刘亮 刘卫武 《华夏文化》 2021年第1期21-25,共5页
屠仁守(1836~1904),字静夫,号梅君,斋号渐室,湖北孝感人。咸丰乙未(1859年)恩科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年(1876年),任翰林院编修。光绪九年(1883年)后,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掌广东道监察御史.山西道监察... 屠仁守(1836~1904),字静夫,号梅君,斋号渐室,湖北孝感人。咸丰乙未(1859年)恩科举人。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年(1876年),任翰林院编修。光绪九年(1883年)后,历任江南道监察御史.掌广东道监察御史.山西道监察御史、掌山西道监察御史,山西令德书院、陕西三原宏道书院院长,光禄寺少卿、陕西大学堂总教习。著作有《屠光禄疏稿》《格致谱》(《近思录汇解》(十卷)《渐室算草》(六卷)《醒心录》(四卷)等,传世的有《屠光禄疏稿》《格致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馆藏 翰林院庶吉士 监察御史 翰林院编修 光绪九年 光绪二年 光禄 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国家图书馆校书郎/正字任职资格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卫武 《华夏文化》 2012年第4期15-21,共7页
唐代中央藏书机构有秘书省(包括下属的著作局)、弘文馆、崇文馆、司经局和集贤殿书院。集贤殿书院为皇帝私人藏书机构,“集贤所写,皆御本也。”(《唐六典》卷九)其他机构都属国家图书馆性质。在国家图书馆中,校书郎、
关键词 国家图书馆 校书郎 任职资格 唐代 正字 藏书机构 图书馆性质 《唐六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高校图书馆线装古籍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红 《华夏文化》 2012年第4期42-44,共3页
高校图书馆是教学科研最坚实的文化知识库,它拥有浩瀚的文献、资料是其他单位和部门无法比拟的。随着信息社会网络化、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图书馆又显得资源不足。尤其是许多高校因争取创新发展,存在着校、系图书馆或研究室各自为政... 高校图书馆是教学科研最坚实的文化知识库,它拥有浩瀚的文献、资料是其他单位和部门无法比拟的。随着信息社会网络化、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各图书馆又显得资源不足。尤其是许多高校因争取创新发展,存在着校、系图书馆或研究室各自为政的格局,部分资源重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线装古籍 社会网络化 教学科研 知识库 一体化 研究室 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外文馆藏利用情况及发展策略
5
作者 董瑜 《华夏文化》 2021年第3期53-55,共3页
高校图书馆外文馆藏作为图书情报的重要来源,为高校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外文图书的重要性入手,尝试分析外文馆藏利用现状、原因及应对策略,希望能对高校图书馆的外文馆藏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外文馆藏 图书情报 应对策略 高校师生 教学科研 利用现状 尝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应重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动漫化进程
6
作者 笔浪 《华夏文化》 2009年第3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文化传播 优秀传统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社会思潮 进程 动漫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陕西官书局的创立
7
作者 石维娜 《华夏文化》 2019年第1期18-20,共3页
晚清时期,由于持续战乱,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焚烧大量儒家经典,使得传统出版业和藏书业遭到极大破坏,传统文化事业受到剧烈冲击,对晚清政府的文化政策和文化统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之后,清廷亟需恢复封建文化秩序,加强思... 晚清时期,由于持续战乱,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焚烧大量儒家经典,使得传统出版业和藏书业遭到极大破坏,传统文化事业受到剧烈冲击,对晚清政府的文化政策和文化统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之后,清廷亟需恢复封建文化秩序,加强思想控制,重树统治权威。因此,各地督抚纷纷奏请设置书局刊刻书籍,振兴地方文教事业,推广和传播传统文化。同时,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积极主张'中体西用',并努力使这一主张在出版上得以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书局 陕西地区 出版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说石渠(阁)论经
8
作者 马光华 边晓红 原艳丽 《华夏文化》 2024年第2期21-22,共2页
我们为进行市级课题研究,进一步开发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且进行汉石渠阁等文化遗址的多学科探讨,再赴汉未央宫建筑群遗址进行实地调研与考证。汉高祖7年(前200年)由杨成延总体设计的该建筑群中位于北面由丞相萧何主持建造的石渠阁、天禄阁... 我们为进行市级课题研究,进一步开发西安历史文化资源,且进行汉石渠阁等文化遗址的多学科探讨,再赴汉未央宫建筑群遗址进行实地调研与考证。汉高祖7年(前200年)由杨成延总体设计的该建筑群中位于北面由丞相萧何主持建造的石渠阁、天禄阁,均为西汉时代的国家(皇家)图书档案馆,司马迁、扬雄、刘向等先后校书、著述于此地,且有著名的“石渠论经”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渠阁 历史文化资源 汉高祖 天禄阁 市级课题 建筑群 总体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校书郎、正字任职经历对士子仕途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薇 刘卫武 《华夏文化》 2018年第1期27-28,8,共3页
校书郎、正字是唐代士子的释褐官之一,通常需要有明经、进士或制举出身。其出任校、正职务须经过吏部试判考试,判入等方能授官。唐代后期任校、正除有明经、进士出身,书判人等外,还须制举登科,任职条件颇高;校、正的本职工作为图... 校书郎、正字是唐代士子的释褐官之一,通常需要有明经、进士或制举出身。其出任校、正职务须经过吏部试判考试,判入等方能授官。唐代后期任校、正除有明经、进士出身,书判人等外,还须制举登科,任职条件颇高;校、正的本职工作为图书文字校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后期 任职条件 校书郎 士子 正字 仕途 经历 文字校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宗祥与文澜阁《四库全书》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亮 《华夏文化》 2005年第3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四库全书》 张宗祥 文澜阁 治学严谨 打字机 古籍 版本 博学 辑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经》玄奘译本的校勘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锐 《华夏文化》 2011年第1期48-50,共3页
《金刚经》一共有6种汉语译本,罗什译本属于简本中的代表,而玄奘译本则属于繁本中的典型。从古到今,人们一般所说的《金刚经》特指鸠摩罗什的译本(以下简称什本),因为不论是佛教界还是世俗社会,传诵、习持、使用的《金刚经》都... 《金刚经》一共有6种汉语译本,罗什译本属于简本中的代表,而玄奘译本则属于繁本中的典型。从古到今,人们一般所说的《金刚经》特指鸠摩罗什的译本(以下简称什本),因为不论是佛教界还是世俗社会,传诵、习持、使用的《金刚经》都是什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经》 译本 校勘价值 玄奘 鸠摩罗什 世俗社会 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净对中国印刷术发明国地位的捍卫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卫武 《华夏文化》 2012年第1期47-50,共4页
在中国佛教史上西行求法运动中,以晋代的法显、唐代的玄奘、义净三人最为著名。义净除翻译了大量的佛经外,还留下了几部著作,其中最重要的是《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
关键词 中国佛教史 义净 印刷术 《南海寄归内法传》 发明 高僧传 求法 唐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代校书郎/正字的工作、俸禄和社会地位
13
作者 铁茜 刘艳 刘卫武 《华夏文化》 2018年第4期34-36,共3页
一、校书郎、正字的工作内容,时间与业缋考核(一)校理典籍,刊正文字从唐史料对校书郎、正字的职责记载看,校书郎、正字的工作职责为雠校典籍、刊正文字,工作内容是基本相同的。
关键词 校书郎 正字 社会地位 唐代 俸禄 工作职责 典籍 文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家书屋”建设中的“一对X”的挂钩帮扶机制——兼论“农家书屋”是应对“农村空心化”等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
14
作者 马光华 党晓红 廖国庆 《华夏文化》 2015年第3期57-60,共4页
引言 农家书屋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文化事业的产物,针对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群贤献策,党和政府部门的重视,有关部门的捐资,使农家书屋得到了健康飞速的发展,“2011年底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50.44万家,覆盖全国84%的行政村”(王... 引言 农家书屋是一个正在发展的文化事业的产物,针对农家书屋的建设与发展,群贤献策,党和政府部门的重视,有关部门的捐资,使农家书屋得到了健康飞速的发展,“2011年底全国已建成农家书屋50.44万家,覆盖全国84%的行政村”(王虹:《农家书屋:终极目标与实现方式的改善》,载《图书馆杂志》2013年第3期)。笔者经多方调研分析,认为三大系统等有实力的图书馆对农家书屋实施“一对X”的挂钩帮扶,并确立为一种机制,是一种创新的、有效的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家书屋” 帮扶机制 挂钩 《图书馆杂志》 空心化 农村 文化事业 政府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望族邓禹一门
15
作者 张芳梅 李笔浪 《华夏文化》 2009年第1期51-53,共3页
关键词 汉代 望族 《山海经》 姓氏 宗族 史书 正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说《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16
作者 李文遴 李笔浪 《华夏文化》 2011年第1期45-47,共3页
为了更好的保护我国典藏古籍,国家古籍保护中心根据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精神,建立《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对列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统筹规划,重点保护。
关键词 《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陀罗尼 古籍保护 舍利 秘密 保护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 2007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都长安与传统节日文化
17
作者 张芳梅 宁亚玲 《华夏文化》 2011年第1期51-52,共2页
长安自古帝王都,它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闻名于世界的历史古都。究竟古代有几朝在此建都,史学界有十朝、十一朝、十三朝等多种说法,有关史学学术问题,我们暂不讨论。史学界的几种观点,丝毫也不影响长安的古都地位。在这片古老的土... 长安自古帝王都,它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闻名于世界的历史古都。究竟古代有几朝在此建都,史学界有十朝、十一朝、十三朝等多种说法,有关史学学术问题,我们暂不讨论。史学界的几种观点,丝毫也不影响长安的古都地位。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经历了多个王朝的兴衰和历史沧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古都 传统节日文化 长安 史学界 学术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关于乡村政治、经济现代化的探索
18
作者 杨薇 王欣瑞 《华夏文化》 2009年第4期35-37,共3页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从它艰难起步之后,中国人的关切点几乎一直放在如何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之外,走出一条更合乎中国国情的道路,这是中国现代化百年历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问题。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就是对... 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从它艰难起步之后,中国人的关切点几乎一直放在如何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之外,走出一条更合乎中国国情的道路,这是中国现代化百年历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问题。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就是对中国乡村现代化道路的一次尝试和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运动 经济现代化 乡村政治 民国 西方发达国家 现代化模式 中国现代化 乡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文化教育的汉代太后邓绥
19
作者 张芳梅 《华夏文化》 2005年第2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文化教育 汉代 太后 远见卓识 儒学修养 重要意义 皇后 宗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与农药发展
20
作者 吴旻 《华夏文化》 2010年第4期49-50,共2页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究其主题,主要是探讨天道和人道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天人合一,天就是自然,自然有它自己本身的功能,人有自己思维,人和自然不能分开。从哲学理论来说,天道是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君子讲的天行有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究其主题,主要是探讨天道和人道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天人合一,天就是自然,自然有它自己本身的功能,人有自己思维,人和自然不能分开。从哲学理论来说,天道是不断运动和发展的,君子讲的天行有常,即有规则、有法则,天地运行有常规。这种常规人怎么对待,是适应还是违反它?人应该适应这种常规,参加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去,参加自然的变化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农药 农业生产活动 天人合一 哲学理论 自然 天道 人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