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1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康复医院临床微生物检验的病原菌构成与标本阳性率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江策 毋瑞朋 熊咏民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5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调查陕西省康复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微生物标本检出致病菌株的构成情况与阳性率。方法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和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两个时段采集2 606份临床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微生物检验检测,对... 目的调查陕西省康复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微生物标本检出致病菌株的构成情况与阳性率。方法分2013年1月—2013年12月和2014年1月—2014年12月两个时段采集2 606份临床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微生物检验检测,对比分析两个不同时段的流行病学分布特点。结果 2014年与2013年样本的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检出阳性率为24.6%、34.5%及假丝酵母菌的检出阳性率为6.7%、8.9%,2013与2014年之间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检出阳性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年中不同来源的样本进行比较,呼吸道、血培养、尿液、各种分泌物、各种穿刺液和粪便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分别为31.0%、41.9%;10.8%、10.9%;67.5%、69.8%;45.1%、56.3%;44.8%、35.6%;13.3%、13.8%,其中呼吸道标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4年与2013年相比,标本总阳性率降低,特别是呼吸道标本的阳性率明显降低;在病原菌构成上,2014年的革兰阴性菌分离率较2013年明显升高,革兰阳性菌分离率明显降低,该结果为预防控制致病菌的感染流行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如何提高临床微生物标本阳性率找到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标本 微生物检验 病原菌 阳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癌全周期康复评估与治疗”康复与呼吸专家共识
2
作者 贾杰 陈欣 +11 位作者 何竟 董安琴 丁毅鹏 廖维靖 郑洁皎 余滨宾 陈作兵 房圆 姚黎清 朱一平 朱杰 钱佳煜 《康复学报》 2025年第1期11-21,共11页
老年肺癌作为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对公共卫生构成巨大挑战。“老年肺癌全周期康复评估与治疗”康复与呼吸专家共识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近年来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老年肺癌康复医学、呼吸内科及护理学等领域专... 老年肺癌作为全球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对公共卫生构成巨大挑战。“老年肺癌全周期康复评估与治疗”康复与呼吸专家共识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近年来临床经验与研究成果,总结了国内老年肺癌康复医学、呼吸内科及护理学等领域专家的临床康复新理念,对老年肺癌的定义、危险因素、分类、分期和临床特征等进行了详尽阐述,并着重讨论了老年肺癌患者的功能障碍及其康复评估与治疗策略。功能障碍包括肺、心、运动、疼痛、精神心理、认知、言语、吞咽、感觉及二便功能障碍等多个方面,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康复工作者提供了系统全面的学术指导和临床实践推荐。共识强调,老年肺癌全周期康复需多学科团队合作,实现临床-康复-护理的无缝衔接,以最大化使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综合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制订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功能障碍,缓解症状,甚至延长生存期。此外,本共识还提出了肺癌全周期康复服务流程,强调了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医院及家庭的相互衔接,以及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调整康复模式的重要性。通过本共识的推广与实施,旨在为老年肺癌患者提供全周期康复评估与治疗的规范性指导,期望能提高老年肺癌患者的康复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为我国老年肺癌康复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肺癌 全周期康复 功能障碍 康复评定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
3
作者 刘丹 吕建敏 +2 位作者 陈龙伟 何养权 袁伟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5期299-307,共9页
背景:康复专科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残疾人和慢性病人,对康复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质量有较高的要求。睡眠质量作为影响医疗质量的因素,在已有研究中缺乏对康复专科医务人员睡眠质量的研究。目的:研究某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医... 背景:康复专科医院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人、残疾人和慢性病人,对康复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质量有较高的要求。睡眠质量作为影响医疗质量的因素,在已有研究中缺乏对康复专科医务人员睡眠质量的研究。目的:研究某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的睡眠质量和影响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康复专科医院医务人员健康管理意见,提高医务人员睡眠质量,从而更好的服务康复患者。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获取医务人员的一般资料和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焦虑抑郁情绪,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状况,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医务人员的睡眠质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探讨医务人员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321份有效问卷(99.68%),PQSI总得分的统计值为(7.44 ± 3.57),显著高于国内一般人群,但低于国内三甲综合医院医务人员(P < 0.001)。共184人(57.3%)患有睡眠障碍,主要表现在睡眠障碍者与非睡眠障碍者在PQSI的各维度得分均有显著差异;Logistics回归结果显示,不经常参加锻炼(OR = 1.655, 95%CI: 1.105~2.837)、工作方式为夜班(OR = 2.05, 95%CI: 1.173~3.617)、焦虑情绪(OR = 1.16, 95%CI: 1.098~1.225)是医务人员睡眠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康复医院应关注医务人员睡眠状况,可通过组织职工文体活动、合理制定人员倒班制度、定期开展心理疏导等途径来改善医务人员的睡眠质量,进而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专科 医务人员 睡眠障碍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效果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米建荣 郭玉兰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1期2330-2332,共3页
目的:对康复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逐床查阅病历和每例患者至少3 min床旁询问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结果:在调查的367例中,发生医... 目的:对康复医院感染现患率进行调查分析,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采用逐床查阅病历和每例患者至少3 min床旁询问和体格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所有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结果:在调查的367例中,发生医院感染病例10例,医院感染现患率2.72%;感染部位依次是下呼吸道占40%,上呼吸道占20%,泌尿道占20%,皮肤软组织、其他1例各占10%。结论:医院感染现患率的横断面调查所需的人力、物力较少,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所得资料较为准确,有利于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现患率 康复医院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与动态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效果研究
5
作者 袁旭芳 杜晓泽 +2 位作者 雷磊 张洁 杨磊 《机器人外科学杂志(中英文)》 2025年第3期392-397,共6页
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与动态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4年4月陕西省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下肢康复机器人与... 目的:探究下肢康复机器人与动态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对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4年4月陕西省康复医院收治的100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50例,下肢康复机器人与动态等速肌力训练)和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平衡能力、综合活动功能能力、下肢肌力及下肢步行能力的差异。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两组ASIA分级均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脊髓功能独立性(SCIM)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的时点、组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SCIM评分和BBS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伸肌群和屈肌群的峰力矩及力矩加速能、腘绳肌和股四头肌肌力比例、臀大肌肌力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脊髓损伤步行指数(WISCI)Ⅱ和6 min步行测试结果均提升,10 m步行测试用时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与动态等速肌力训练系统应用于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对其康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ASIA脊髓损伤,提高下肢肌力与下肢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髓损伤 下肢康复机器人 动态等速肌力训练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症康复指南》临床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忠太 曾异花 +8 位作者 张志强 黄朝荣 袁涛 韩灵善 刘海 董雯丽 徐永权 石秀娥 杨克虎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5-1018,共4页
目的:通过《骨质疏松症康复指南》(简称“指南”)临床适用性评价,探讨《指南》在骨质疏松症康复治疗中的适用性。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完成107份《骨质疏松症康复指南》临床适用性评价调查问卷,通过可获得性、可读性、可接受性、可行性及... 目的:通过《骨质疏松症康复指南》(简称“指南”)临床适用性评价,探讨《指南》在骨质疏松症康复治疗中的适用性。方法:在全国范围内完成107份《骨质疏松症康复指南》临床适用性评价调查问卷,通过可获得性、可读性、可接受性、可行性及总体评价方面分析指南熟悉和使用情况,评价《指南》的临床适用性。结果:本次调查收集问卷107份,有效问卷10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评分结果显示,可获得性评分最低,可接受性评分最高,各维度加和评分与总体评价得分一致。《指南》临床应用熟悉率为68.2%。指南获取途径主要包括:专业学术期刊(55.14%)、微信(51.4%)、公共搜索引擎(43.93%)、学术会议(32.71%)、所在医疗机构发放(24.3%)、专著或教材(17.76%)、行业学会/协会网站(13.08%)、企业发放(3.74%)。调查对象中有15例认为该《指南》存在实施障碍,其中认为实施障碍为医务人员因素、患者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分别有13例(12.1%)、15例(14.0%)和14例(13.1%)。指南熟悉和使用程度与适用性评价结果关联分析:指南熟悉和使用程度影响适用性评价的结果;熟悉和使用指南的人员对指南的适用性评价明显高于不熟悉和不使用指南的人员。结论:《骨质疏松症康复指南》在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指南的质量水平与适用情况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指南的熟悉和使用程度是适用性评价结果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康复 适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周期康复评估与治疗”呼吸与康复专家共识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欣 贾杰 +13 位作者 丁毅鹏 叶旭军 董安琴 何竟 廖维靖 郑洁皎 余滨宾 陈作兵 房圆 姚黎清 朱一平 付江红 王思远 张阳现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6期544-555,共1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主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患病率最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国内外COPD防治指南均推荐肺康复治疗作为药物治疗的协同手段和有效补充,肺康复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和体能,减轻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主要的慢性气道疾病之一,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患病率最高,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国内外COPD防治指南均推荐肺康复治疗作为药物治疗的协同手段和有效补充,肺康复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和体能,减轻症状,降低住院率和病死率。但处于不同疾病时期的老年COPD患者接受肺康复的具体内容不同。本专家共识详细阐述了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缓解期、门诊稳定期老年COPD肺康复的评估及治疗内容,以期为不同疾病时期老年COPD患者的肺康复治疗提供指导。本共识认为老年COPD患者常见功能障碍主要包括呼吸功能障碍、运动耐受功能障碍、精神心理问题、吞咽功能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建议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框架下,从身体结构、身体功能(呼吸功能、心脏功能、运动功能、精神心理及认知功能、吞咽功能和营养因素)、活动和参与、环境因素4个方面对老年COPD多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整体评估。肺康复治疗适用于所有出现相关症状和/或急性加重风险较高的患者(高级证据),但随着病情的转归和变化,康复参与团队、治疗方案和治疗地点也应及时地调整,形成全周期康复循环。戒烟是延缓肺功能下降与COPD进展的重要干预措施(高级证据);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老年COPD患者可以改善营养状况,提高体力和生活质量,从而更好地管理疾病并促进康复(低-中级证据);对于晚期COPD静息状态下仍处于低氧血症的患者建议氧疗(低-中级证据);一些新型的康复治疗(如神经肌肉电刺激、针灸、部分中药等)可能对老年COPD患者有一定价值(低-中级证据)。本专家共识根据老年COPD患者的不同阶段将康复治疗分为一期肺康复、二期肺康复、三期肺康复,并就不同阶段康复治疗的针对人群、实施地点、康复内容、评估内容、参与学科和康复目标进行细分,强调临床呼吸专科医生、基层医生、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护理人员、营养科医生、精神心理科医生、社会工作者等多学科人员应积极协调、共同配合,协同参与老年COPD患者全周期康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康复 全周期康复 老年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劣解距离法结合秩和比法综合评价甘肃省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疗服务质量 被引量:8
8
作者 方亚琼 黄朝荣 +13 位作者 王斌雄 石秀娥 陈兆全 鲁雅琴 王满侠 张艳 毛忠南 王波 景玉珍 何莉 寄婧 丁劲 王玉瑾 裴泓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13-718,共6页
目的:应用TOPSIS法结合秩和比法(RSR法)对甘肃省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促进康复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有代表性的二级综合医院进行现场调查。依据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 目的:应用TOPSIS法结合秩和比法(RSR法)对甘肃省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为促进康复医疗服务质量的改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有代表性的二级综合医院进行现场调查。依据Donabedian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TOPSIS法结合RSR法对二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疗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纳入的90家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业务运行场地面积达标率为67.78%、床位数达标率为90%,医师、治疗师和护士数量达标率均不足50%;过程质量指标中设备完好和病历合格达标率均为80%以上,住院患者康复功能评定达标率仅为24.44%;结果质量指标中年技术差错率、康复患者平均住院日达标者均占85%以上,治疗有效率达标者不足70%。康复医疗服务质量分档为“好”者15家(占16.67%)、分档为“中”者61家(占67.78%)、分档为“差”者14家(占15.55%)。结论:甘肃省不同区域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疗服务发展不平衡;四个区域的二级综合医院康复医疗服务质量从优到劣依次为:陇东、陇南、河西、兰州及周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疗服务质量 优劣解距离法 秩和比法 甘肃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陕西省白内障复明工作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娟 赵文军 +3 位作者 张永康 郭奕 李静 彭秧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659-1662,共4页
目的:探讨规模化白内障复明手术的特点以及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我院(陕西省复明一号手术车)2010-03/2011-11期间4892例4892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 目的:探讨规模化白内障复明手术的特点以及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体会。方法:对我院(陕西省复明一号手术车)2010-03/2011-11期间4892例4892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视力、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炎症恢复情况等。结果:术后1d裸眼视力达0.3以上者4 521眼(92.42%),术后3d裸眼视力达0.3以上者4 571眼(93.44%),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4887眼,植入率99.90%。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炎症恢复快。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简便、有效、经济、安全,适合在大规模复明行动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小切口 非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白内障手术车25年的防盲实践与经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静 胡亚光 +4 位作者 石秀娥 郭奕 郭静 惠延年 岳贤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86-1891,共6页
我国已发布“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全民眼健康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白内障是我国首位致盲性眼病,严重影响着国民眼健康。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革命老区陕西省,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约有百万人需要实施白内障手术... 我国已发布“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全民眼健康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而白内障是我国首位致盲性眼病,严重影响着国民眼健康。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革命老区陕西省,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约有百万人需要实施白内障手术而尚未实施。1996年,由多部门牵头共同打造了陕西省复明扶贫行动流动眼科手术车——“复明一号”。25a来,“复明一号”发挥流动手术车的便利优势,深入陕西省医疗服务薄弱的农村和贫困山区、老区巡诊筛查手术,累计出车480余次,覆盖全省104个县区,累计行程20余万公里,完成白内障复明扶贫手术近6万例,为白内障患者解除了痛苦,送去了光明,使他们融入社会大家庭。在带去便利的同时,“复明一号”还为3万多例贫困乡村患者免去手术费和人工晶状体费,减免医疗费近千万元,得到了全省广大白内障患者及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和高度赞誉,取得了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复明一号”也是流动的眼科培训车,利用复明手术培养眼科专科医师手术技能,在带教培养过程中做到保质保量完成手术任务和培养人才两不误。鉴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今后“复明一号”仍将继续发挥作用,拓展服务项目,创新工作模式,继续助力健康陕西建设,为巩固脱贫攻坚站成果作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流动手术车 防盲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结合激励式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自我效能感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娜娜 李静 吕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结合激励式心理干预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 目的探讨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结合激励式心理干预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结合激励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身体锻炼、锻炼效果监测、主动寻求建议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Fugl-Meyer下肢评价量表(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arthel指数、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结合激励式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感,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依从性曲线变化规律的阶段性护理 激励式心理干预 脑梗死 恢复期 自我效能感 肢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位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结合共情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冯阳阳 李娜娜 吕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0期135-138,共4页
目的研究三位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结合共情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共情护理,观察组在对... 目的研究三位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结合共情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12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共情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三位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康复指标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上肢部分(FMA-UL)、下肢部分(FMA-L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至负重站立时间、恢复正常行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联合共情护理不仅能促进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缩短恢复时间,还能改善其心理状态,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位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 共情护理 老年患者 脑卒中 偏瘫 功能恢复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结合主题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健康知信行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娜娜 冯阳阳 吕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结合主题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健康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结合主题式健康教育对老年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功能恢复及健康知信行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0例老年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结合主题式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疾病认知、健康信念及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结合主题式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脑卒中后下肢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恢复效果及日常生活能力,促进健康知信行改善,也能有效调节脑神经递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务导向性康复护理 主题式健康教育 脑卒中 下肢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对痉挛性脑性瘫痪儿童青少年心理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和动作发展的效益:基于ICF的循证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亮 许秀 罗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6,共9页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对痉挛性脑瘫儿童心理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和动作发展影响的相关证据。方法 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检索相关文献,时间范围为2010年1月至2023年6月。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对痉挛性脑瘫儿童心理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和动作发展影响的相关证据。方法 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检索相关文献,时间范围为2010年1月至2023年6月。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对文献内容进行解析和编码,并进行循证证据研究。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来自丹麦、韩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加纳、印度、日本,发表时间2015年至2022年。干预类型主要涉及运动康复(包括物理治疗)和适应性身体活动。运动康复包括上肢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步态训练、功能性有氧运动、伸展和柔韧性练习、灵活性训练、肌肉放松技术;每次10~50 min,每周2~6次,身体活动强度为低~高,持续6~20周。适应性身体活动主要涉及适应性跑步训练、虚拟游戏;每次60 min,每周2~4次,身体活动强度为中至高强度,持续6~12周。干预场所主要为医疗和康复机构、学校、家庭社区。干预人员主要包括职业物理治疗师、大学研究人员、社区卫生人员和教师。干预结局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心理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动作发展、生活质量与福祉。在心理运动功能方面,脑瘫儿童青少年掌握跑步功能和知识,增强平衡反应能力。在运动功能方面,脑瘫儿童青少年肌力增加,肌肉耐力增强,肌张力扩大;步态功能、步行功能、步态对称性改善;行走耐力提高;站立功能改善;动态平衡改善;平衡控制能力改善。在动作发展方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学校以及闲暇时间休闲活动参与水平提高,运动范围扩大。在生活质量与福祉方面,脑瘫儿童青少年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疼痛缓解,社会幸福感和接受度提升。结论 本研究系统评价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对痉挛性脑瘫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和动作发展益处的相关证据。在心理运动功能领域,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有助于改善痉挛性脑瘫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和运动功能;在运动功能方面,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能改善肌肉相关功能、步态和步行功能,以及平衡与协调能力;在动作发展方面,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显著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休闲身体活动参与水平;在生活质量与福祉方面,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能够增强能量和驱力,缓解疼痛,提高社会幸福感和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性脑性瘫痪 运动康复 适应性身体活动 心理运动功能 运动功能 动作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TR平台的康复训练运动方案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认知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力 李莉莉 +4 位作者 杨延辉 郭玲玲 王长春 魏爽 弥蓉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928-93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远程康复(HTR)平台的康复训练运动方案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于陕西省康复医院接受治疗且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出院...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远程康复(HTR)平台的康复训练运动方案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认知功能的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于陕西省康复医院接受治疗且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自愿出院,选择居家康复治疗,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HTR平台的康复训练运动方案。分别于入组时和出院1、3个月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能力量表(BBS)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状况;采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情况;出院康复训练3个月回院复查时,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FMA、BB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3个月后,两组各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FMA、BBS评分分别为(62.88±4.93)分、(85.76±10.54)分,(32.88±4.23)分、(44.43±5.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2±4.53)分、(74.38±9.73)分、(25.32±4.56)分、(38.72±2.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患者的NIHSS、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MBI评分均升高,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5.88±4.34)分、(6.13±0.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32±4.53)分、(9.82±1.63)分,MBI评分分别为(49.88±4.56)分、(67.43±7.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32±4.73)分、(61.72±2.6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患者的SS-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个月后,两组各评分均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SS-QOL评分分别为(149.88±4.88)分、(136.32±4.5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0.63±3.23)分、(176.10±6.6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62±4.2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47±4.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HTR平台的康复训练运动方案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认知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家庭远程康复平台 康复训练 认知功能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C教学模式促进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效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洁 石秀娥 +9 位作者 付晓康 田亚峰 王勇勇 吕建敏 陈楠 刘雨夕 薛宇 刘越洋 贾煜珺 陈龙伟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 探讨EPC教学模式对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医学院、延安大学创新学院2019级4年制康复治疗专业8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传统教学组和EPC教学组各40人。传统教学组学生采用传统的临床实... 目的 探讨EPC教学模式对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教学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西安医学院、延安大学创新学院2019级4年制康复治疗专业8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传统教学组和EPC教学组各40人。传统教学组学生采用传统的临床实践教学方法,EPC教学组学生采用结合循证医学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联合CTTM(case-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ethod)的教学模式。10个月实践教学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实践能力考核来客观评价教学效果,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及满意度。结果 EPC教学组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分别为(42.10±5.25),(33.67±6.91)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调查结果显示,EPC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文献检索与查阅、临床思维、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实践操作、提出和解决临床问题、团队协作、病历书写等能力方面的评分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提高文献检索、查阅的能力以及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方面与传统教学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较传统教学模式,EPC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学习兴趣、解决临床问题的综合能力、文献检索能力、临床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促进了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效果,能为临床康复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模式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医学 问题导向 教学模式 康复治疗专业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敬雨婷 米建荣 张金辉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52-253,共2页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盆底康复训练+低频电刺激)和对照组(盆底康复训练)各50例。对比两组临... 目的 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盆底康复训练+低频电刺激)和对照组(盆底康复训练)各50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ICI-Q-SF评分和1 h尿垫试验漏尿量、盆底肌肌力。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治疗前,两组ICI-Q-SF评分和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ICI-Q-SF评分和1h尿垫试验漏尿量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更低组(P<0.05)。治疗前,两组Ⅰ类肌纤维最大值、Ⅱ类肌纤维平均值和手测肌力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Ⅰ类肌纤维最大值、Ⅱ类肌纤维平均值和手测肌力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Ⅰ类肌纤维最大值、Ⅱ类肌纤维平均值和手测肌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漏尿量,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康复训练 低频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通穴位灸刮疗法结合五行音乐护理对脑卒中后康复期患者积极情绪及疾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18
作者 李静 李娜娜 吕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4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究温通穴位灸刮疗法结合五行音乐护理对脑卒中后康复期患者积极情绪及疾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 目的探究温通穴位灸刮疗法结合五行音乐护理对脑卒中后康复期患者积极情绪及疾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0例脑卒中后康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温通穴位灸刮疗法结合五行音乐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积极情绪评分高于对照组,消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通穴位灸刮疗法结合五行音乐护理不仅能够提高脑卒中后康复期患者的积极情绪,并减轻疾病自我感受负担,使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康复训练,最终促进肢体、生活能力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通疗法 艾灸 刮痧 五行音乐护理 脑卒中后康复期 积极情绪 疾病自我感受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发展行为干预融合团体沙盘游戏治疗对孤独症儿童康复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喻斌 吕建敏 +1 位作者 李红霞 何喜宁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4年第6期83-88,共6页
目的探究自然发展行为干预(NDBI)融合团体沙盘游戏疗法对孤独症(ASD)儿童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陕西省康复医院进行康复训练的60名ASD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团体沙盘游戏疗... 目的探究自然发展行为干预(NDBI)融合团体沙盘游戏疗法对孤独症(ASD)儿童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陕西省康复医院进行康复训练的60名ASD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团体沙盘游戏疗法,实验组在传统团体沙盘游戏中融入NDBI干预方法,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应用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社交互动观测指标量表评估ASD儿童的言语、社交、感觉、行为表现,以及沙具摆放、沙盘主题的变化,对比两组康复疗效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基本特征、ATEC评分、社交互动观测指标评分、治愈主题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值介于-10.500~17.675之间,P<0.05);治疗后实验组ATEC评分总分及言语、社交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74、-3.801、-4.003,P<0.05);治疗后实验组社交互动观测指标总分及沙具使用、社交互动、治愈主题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53、2.946、5.659、3.126,P<0.05)。结论相比传统沙盘游戏疗法,NDBI技术融合团体沙盘游戏治疗能帮助ASD儿童提高言语、社交能力,促进其积极能量的流动,最大限度唤醒ASD儿童的内在力量,改善ASD社交行为、沟通及情绪障碍等核心症状,值得在儿童康复机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发展行为干预 团体沙盘游戏 孤独症 ATEC量表 社交互动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强度有氧康复运动改善脑卒中遵医依从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
作者 赵富强 张瑜 +1 位作者 李全琴 李超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47-249,共3页
目的 探讨与分析低强度有氧康复运动改善脑卒中遵医依从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12月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通过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康复,观察组在对照... 目的 探讨与分析低强度有氧康复运动改善脑卒中遵医依从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到2022年12月本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通过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进行康复,观察组在对照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低强度有氧康复运动,两组康复活动时间为4周。结果 观察组康复期间的遵医依从性为100.0%,与对照组的88.0%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两组康复后的血浆纤维蛋白原都低于康复前,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康复后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比例都显著高于康复前(P<0.05),观察组康复后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所有呼气量比例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的环境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等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 低强度有氧康复运动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提高患者的肺功能,也可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强度有氧康复运动 脑卒中 遵医依从性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