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农田径流污染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兆鑫 孙婴婴 +1 位作者 刘哲 卢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以农田流失的氮磷为主要来源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农田径流污染发生规律及阻控方法等问题,剖析了影响农田径流污染的关键要素,系统梳理了以“源头减量-过程阻断-末端净化”为主体思路的农田径流... 以农田流失的氮磷为主要来源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农田径流污染发生规律及阻控方法等问题,剖析了影响农田径流污染的关键要素,系统梳理了以“源头减量-过程阻断-末端净化”为主体思路的农田径流污染控制技术,分析了不同种类技术措施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及限制因子。指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农田径流污染的监测并建立风险评估模型,深入探究以施肥优化为主、多种手段为辅的农田径流污染源头控制体系,提升农田径流污染处理设施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建立适用性强的集约化农区面源污染绿色低碳综合防控技术模式,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氮磷流失 影响因素 控制技术 水质净化 农田径流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建设项目不同深度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卢楠 闫波 魏样 《绿色科技》 2022年第4期33-36,共4页
指出了在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前期,通过场地环境调查,依据规划用地类型评估适用性,也可为制定环保策略、实施污染场地精准修复奠定坚实基础。为此,采集了某开发建设项目研究区0-10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对GB36600-2018中要求的基本4... 指出了在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前期,通过场地环境调查,依据规划用地类型评估适用性,也可为制定环保策略、实施污染场地精准修复奠定坚实基础。为此,采集了某开发建设项目研究区0-10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对GB36600-2018中要求的基本45项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属酸性-碱性,pH值随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区域内土壤重金属和无机物、挥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等45项指标含量均低于《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第一类用地筛选值,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一般情况下可以忽略,可进行后续的规划设计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用地 环境调查 基本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更新中河流生态环境防治研究
3
作者 李燕 卢楠 肖映瑱 《清洗世界》 CAS 2022年第6期105-107,共3页
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更新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城市河流生态环境综合修复对建立城市良好生态环境、提高河流功能价值、营造美好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归纳了国内外城市更新及... 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更新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城市河流生态环境综合修复对建立城市良好生态环境、提高河流功能价值、营造美好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归纳了国内外城市更新及发展进展后,对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及其生态健康评价进行了论述,并对城市更新及相应的河流生态修复治理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河流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潼关金矿区不同土地利用现状表层土壤养分状况
4
作者 卢楠 李刚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8期29-31,共3页
开展金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改善土体耕层质量,对于推动矿区农业生产恢复,促进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集了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现状表层(0~30cm)土壤样品,测定了主要养分指标含量,并对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开展金矿区土壤环境质量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改善土体耕层质量,对于推动矿区农业生产恢复,促进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采集了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现状表层(0~30cm)土壤样品,测定了主要养分指标含量,并对数据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属弱碱性,林地表层土壤样品总碳、有机碳、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等指标含量均高于同区域农田表层土壤样品相关指标含量;农田土壤主要养分指标均处于很缺乏-极缺乏水平,亟需加强水肥管理,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土地利用现状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玉米芯磁性重金属吸附剂的制备与吸附性能研究
5
作者 范拴喜 侯宪东 +1 位作者 张楠 孙旻涵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2-69,共8页
重金属废水进入环境难以降解,严重影响到水环境、土壤环境,甚至人类健康。因此,废水中重金属的去处迫在眉睫。玉米芯本身具有良好的亲水特异性和丰富活性基团,对重金属离子等能有效的吸附。本研究以玉米芯为原料,通过物理化学改性,探索... 重金属废水进入环境难以降解,严重影响到水环境、土壤环境,甚至人类健康。因此,废水中重金属的去处迫在眉睫。玉米芯本身具有良好的亲水特异性和丰富活性基团,对重金属离子等能有效的吸附。本研究以玉米芯为原料,通过物理化学改性,探索最佳的改性制备方法,获得了玉米芯改性磁性重金属吸附材料,采用SEM、XRD、IR对其吸附材料的表面形态及微观结构进行观测与分析,研究了最佳的吸附条件,探索了吸附热力学、动力学等理论。研究结果显示,最佳的制备条件为氮气保护下加酸pH调节至4,震荡1 h,加氯化镁20%,亚铁与铁30%,氢氧化钾调节pH为11,温度50℃,震荡3 h后,过滤烘干后马弗炉450℃保持2.5 h;SEM、XRD、IR结果显示改性后获得的磁性重金属吸附材料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提高了吸附效率;最佳使用条件为pH为5,常温下最佳的吸附时间2 h,最佳适用浓度Pb和Zn≤150.0 mg/L,Cd、Cr、Cu最佳适用浓度≤100.0 mg/L,最佳的投加量为20 g/L;获得的改性玉米芯磁性重金属吸附材料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物理吸附,属于吸热反应。所制备的改性玉米芯磁性重金属吸附剂对重金属离子具较高的吸附性能,是一种绿色、廉价、易回收的重金属吸附材料,有望用于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改性 重金属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和马铃薯轮作的复配土的有机碳矿化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振 曹婷婷 +1 位作者 陈田庆 王欢元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8-713,共6页
以玉米和马铃薯轮作下的复配土为研究对象,设计砒砂岩与风沙土体积比为0∶1(CK)、1∶5(C1)、1∶2(C2)和1∶1(C3)的4种复配农田(复配土),采用碱液吸收法对复配土有机碳的矿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复配比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无统... 以玉米和马铃薯轮作下的复配土为研究对象,设计砒砂岩与风沙土体积比为0∶1(CK)、1∶5(C1)、1∶2(C2)和1∶1(C3)的4种复配农田(复配土),采用碱液吸收法对复配土有机碳的矿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复配比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季种植玉米和马铃薯的复配土有机碳含量较CK的分别提高了27.27%~46.59%、42.47%~70.57%,除种植玉米的C1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过程中,复配土有机碳矿化速率呈现急剧下降、缓慢下降、平稳的3个阶段,在培养结束时,均以C3的降幅最大;复配土有机碳累积矿化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指数形式上升,当季作物和复配比及互作效应均对有机碳累积矿化量影响显著,种植玉米的C1的有机碳累积矿化量较大,种植马铃薯的则C3的较大;复配土有机碳累积矿化率在2种作物间的差异较大,种植玉米的C2和种植马铃薯的C1的有机碳累积矿化率较低;复配土有机碳矿化速率常数与半周转期变化趋势相反,种植玉米的C2和种植马铃薯的C1的有机碳矿化半周转期较大。可见,当季作物和复配比均对复配土有机碳矿化产生了影响,玉米和马铃薯轮作以砒砂岩与风沙土体积比1∶2较适,可作为一种生产实践助推毛乌素沙地的生态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马铃薯 风沙土 砒砂岩 复配土 土壤有机碳矿化 拟合参数 毛乌素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门限-STIRPAT扩展模型的区域碳排放达峰研究--以华东地区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宁 韩澄宇 +1 位作者 张扬 顾兆林 《环境工程》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54-162,共9页
中国政府提出要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因此积极探索不同发展模式下典型地区的碳达峰时间和峰值十分必要。将门限回归模型与STIRPAT模型相结合,构建门限-STIRPAT扩展模型,分析华东地区7个省市2005—2019年的碳排放,结合情景分析法,... 中国政府提出要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因此积极探索不同发展模式下典型地区的碳达峰时间和峰值十分必要。将门限回归模型与STIRPAT模型相结合,构建门限-STIRPAT扩展模型,分析华东地区7个省市2005—2019年的碳排放,结合情景分析法,分别预测华东地区各省市2020—2040年的碳排放。结果表明:在基准情景的发展模式下,华东地区各省市均可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在节能发展情景和绿色发展情景的模式下,各省市可以提前4~5年实现碳达峰目标。对于华东地区的7个省份,建议上海、江苏和浙江应以节能发展情景为标准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安徽、福建、江西和山东适合选择基准情景,并力争以节能发展情景为标准,布局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峰值预测 门限回归模型 STIRPAT模型 情景分析
原文传递
汉中盆地某生态用地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养分状况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卢楠 魏样 闫波 《南方农业》 2022年第1期55-58,共4页
为利于建设项目后期科学性制定规划、选种种植,对汉中盆地某生态用地建设项目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养分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采集项目区0~10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对土壤pH值、质地、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指标进行了测... 为利于建设项目后期科学性制定规划、选种种植,对汉中盆地某生态用地建设项目不同深度土层土壤养分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采集项目区0~100 cm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样品,对土壤pH值、质地、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属弱酸性-碱性,0~60 cm土层以粉壤土为主,60 cm以下逐渐过渡为砂壤土;研究区内0~20 cm土壤养分含量高,其中有效磷含量处于很丰富水平,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均处于缺乏水平,20 cm以下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处于极缺乏或缺乏水平。在开发利用时,应注意合理使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采样调查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改性生物炭的制备及应用
9
作者 闫波 张宝强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36期196-198,共3页
生物炭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污染修复材料,经过含铁化合物改性后,其吸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本文从结构、组成和吸附性能三个方面概述了生物炭材料的研究进程;从含铁化合物在污染修复方面的应用角度介绍了铁改性生物炭材料的提出背景;... 生物炭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污染修复材料,经过含铁化合物改性后,其吸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增强。本文从结构、组成和吸附性能三个方面概述了生物炭材料的研究进程;从含铁化合物在污染修复方面的应用角度介绍了铁改性生物炭材料的提出背景;详细介绍了铁改性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及工艺流程,并对铁改性生物炭在污染修复领域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铁改性 热解 孔隙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土地利用与水质变化响应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金宝 刘轩 +3 位作者 孙增慧 赵永华 王博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5-296,共12页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明确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水质参数之间的响应关系,是保护及改善水质的重要前提。利用Sentinel-2B遥感影像数据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类,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土地利用类型综合效应的景观开发强度指...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明确土地利用景观格局与水质参数之间的响应关系,是保护及改善水质的重要前提。利用Sentinel-2B遥感影像数据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分类,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计算土地利用类型综合效应的景观开发强度指数,结合自动监测站点水质数据,采用冗余分析(RDA),初步探讨了丹江口水库土地利用与水质变化二者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500 m缓冲区的总解释率在枯水期与丰水期在第一轴上典型特征值为0.6055和0.5833,总解释率分别为71.3%和72.6%,在全部缓冲区内最高,该缓冲区的土地利用对水质的影响最大。在该缓冲区内耕地和建筑用地分布集中且连通性和聚集程度较高,对河流的污染相对较高,林地相对较多且整体连通性和聚集程度较高,对水质污染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在水库周边相邻地区,农业种植区施肥和畜牧业所产生的营养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冲刷进入湖泊的营养物质是丹江口水库非点源污染的主要贡献来源。库区周边一方面要增加森林覆盖度从而增强植被改善河流水面源污染方面的强度;另一方面,要防止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氮、磷对水质的影响,以减少整个库区的面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水质变化 响应关系 冗余分析 丹江口水库
原文传递
5种矿区土著植物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卢楠 魏样 李燕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4-142,共9页
为评估我国西北某矿区茵陈蒿、蒲公英、苜蓿、大叶苦菜和车前草5种土著作物对含铅(Pb)土壤的修复潜力,采用盆栽实验,设置4种不同Pb含量水平(0、2‰、3‰和5‰,质量分数),测定作物不同组织器官中和种植前后土壤中Pb含量,以及根际与非根... 为评估我国西北某矿区茵陈蒿、蒲公英、苜蓿、大叶苦菜和车前草5种土著作物对含铅(Pb)土壤的修复潜力,采用盆栽实验,设置4种不同Pb含量水平(0、2‰、3‰和5‰,质量分数),测定作物不同组织器官中和种植前后土壤中Pb含量,以及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茵陈蒿和车前草适合种植于铅含量为2‰、3‰、5‰的土壤中,可去除12%~32%的土壤Pb,车前草根系和茵陈蒿茎叶对Pb的累积量最高分别达到3617,720 mg/kg,显著高于其他植物,作为土壤铅污染修复植物的潜力较大。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比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高2.37%~13.89%。土壤Pb抑制了根际与非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使其活性低于对照组0.44%~22.3%,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比非根际过氧化氢酶活性高0.89%~8.09%。研究结果可为Pb污染矿区废弃地植物修复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 累积 过氧化氢酶 微生物生物量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