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8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标本检索系统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洪峰 刘楚光 +1 位作者 权清转 陈弘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1期5-8,共4页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现有馆藏标本50 000余号,为秦岭野生动物的重要档案资料.随着网络数据和资料传递技术的发展,对标本的管理和检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标本检索系统》是一款标本数字化管理及查询软件,该软件以SQL Server...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现有馆藏标本50 000余号,为秦岭野生动物的重要档案资料.随着网络数据和资料传递技术的发展,对标本的管理和检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标本检索系统》是一款标本数字化管理及查询软件,该软件以SQL Server2000数据库为运行平台,可以通过局域网或Internet访问数据库,具有操作简便、功能强大、用户界面友好等特点.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功能与特色、运行基本条件、系统的流程、数据库的主页面及检索界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本 物种 数据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馆藏标本现状及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静 张洪峰 +2 位作者 封托 孔飞 吴晓民 《野生动物》 2010年第3期150-153,共4页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现有馆藏标本5万余份,是秦岭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及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为加强标本管理,提高标本使用效率,我们在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对所内馆藏标本进行了系统分类整理,分析总结了馆藏标本的现实状况并就存在的问题进... 陕西省动物研究所现有馆藏标本5万余份,是秦岭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及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为加强标本管理,提高标本使用效率,我们在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对所内馆藏标本进行了系统分类整理,分析总结了馆藏标本的现实状况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标本数字化共享平台建设奠定了基础,并为今后科研院校在动物学研究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 标本 陈列室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野生动物保护机构论文统计与现状分析——以陕西省动物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韩宁 孙珊珊 王静 《林业科技情报》 2019年第3期119-121,共3页
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SCI-E)数据库,对1978年至2018年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正式发表的科技论文进行指标统计与分析。以定量的角度统计论文发表数量、论文作者、基金来源、文献来源、研究内容与层次等分布,结合近年陕西地区... 基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SCI-E)数据库,对1978年至2018年陕西省动物研究所正式发表的科技论文进行指标统计与分析。以定量的角度统计论文发表数量、论文作者、基金来源、文献来源、研究内容与层次等分布,结合近年陕西地区在野生动物资源和生态保护方面的发展和研究进行分析,为陕西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创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动物保护 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DNA调控元件在动物适应性性状演化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吴秀红 汪亚军 +1 位作者 车利锋 王晓萍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95-1016,共22页
在适应性演化的推动下,动物发展出了多种适应性特征,这些特征对它们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揭示适应性演化的分子机制对理解物种多样化、表型趋同等重要生物学现象具有关键意义。随着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基因组非编码DNA调控元件已... 在适应性演化的推动下,动物发展出了多种适应性特征,这些特征对它们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揭示适应性演化的分子机制对理解物种多样化、表型趋同等重要生物学现象具有关键意义。随着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基因组非编码DNA调控元件已被证明在动物适应性性状演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本文概述了非编码DNA调控元件的特征及其作用机制,并从动物附肢适应性状、动物极端环境适应性状以及动物其他特殊表型适应性状这3个方面综述了其在动物适应性性状演化中的分子机制,为理解动物适应性性状演化分子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编码DNA 调控元件 动物 适应性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熊猫粪便皮质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5
作者 杨创学 黄吉芹 +4 位作者 胡思敏 金学林 周荣军 赵静 车利锋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5年第1期68-70,73,共4页
概述大熊猫粪便样本的采集和保存方法、皮质醇激素的提取和测定方法、大熊猫粪便样品中皮质醇与活动量,以及哺乳行为和应激反应关系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对大熊猫粪便类固醇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 皮质醇 粪便 大熊猫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楼观台林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调查
6
作者 贾康胜 王焱 +3 位作者 贺树军 刘冬 李保国 赵海涛 《陕西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77-80,85,共5页
野生动物的资源调查与种群监测是制定管理保护策略的重要依据。为评估和摸清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的现状,通过安放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共完成37167个相机监测日,获取独立有效照片4627张,监测到大中型兽类物种14种,隶属4目... 野生动物的资源调查与种群监测是制定管理保护策略的重要依据。为评估和摸清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大中型兽类多样性的现状,通过安放红外相机进行监测,共完成37167个相机监测日,获取独立有效照片4627张,监测到大中型兽类物种14种,隶属4目9科。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川金丝猴、金钱豹、林麝和秦岭羚牛;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豹猫、亚洲黑熊、黄喉貂、毛冠鹿、中华鬣羚和中华斑羚。相对多度较高的5种兽类依次为野猪、毛冠鹿、猪獾、小麂和黄喉貂,本次调查为摸清林场的兽类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发现,家畜和人类活动是该林区最为主要的干扰类型。为及时、全面掌握林区大中型兽类物种的种群动态、生境选择以及种间关系等奠定了基础,建议后续加强监测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型兽类 生物多样性 红外相机 相对多度 监测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核桃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瞿佳 门欣 +3 位作者 孙晓宇 赵玲侠 宁硕瀛 陈锐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2-461,共10页
核桃黑斑病是危害核桃生产的重要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在陕西严重发生。为探究陕西省核桃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制定核桃黑斑病的田间防治策略。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陕西省内核桃黑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纯培养物,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 核桃黑斑病是危害核桃生产的重要细菌性病害,近年来在陕西严重发生。为探究陕西省核桃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制定核桃黑斑病的田间防治策略。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陕西省内核桃黑斑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获得纯培养物,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获得2种病原株系HTX和HTP,分别鉴定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和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通过对21种药剂进行室内抑菌试验,筛选出7种药剂对2种病原菌株系均有明显抑制作用。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噻霉酮、琥胶肥酸铜和噻唑锌对核桃黑斑病危害的叶片、果实的防治效果均在67.67%、61.53%以上,防治效果好,可用于核桃黑斑病的田间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黑斑病 病原鉴定 杀菌剂 田间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圈养珍稀野生动物肠道寄生虫感染及其形态观察 被引量:24
8
作者 蔡娟 乔继英 +4 位作者 张旭 金学林 任建设 马清义 吴晓民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69,共7页
2007年11~12月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中的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了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其种类、形态的观察。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染色法对18种75头/只野生动物的粪便进行检查,对检出的寄生虫进行数码显微摄片。结果共检出1... 2007年11~12月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中的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了寄生虫感染情况及其种类、形态的观察。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染色法对18种75头/只野生动物的粪便进行检查,对检出的寄生虫进行数码显微摄片。结果共检出11种寄生虫,总感染率为88.9%,以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sp.)、阿米巴原虫感染较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野生动物 肠道寄生虫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枣树缩果病流行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锋 陈志杰 +2 位作者 李英梅 张淑莲 王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1期384-387,共4页
为有效控制陕西关中地区枣树生产中危害不断加重的枣缩果病,通过田间定点、定株调查,对陕西大荔县6处枣园枣缩果病的病原菌越冬场所、侵染循环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病情况、病情指数和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于5月下旬开... 为有效控制陕西关中地区枣树生产中危害不断加重的枣缩果病,通过田间定点、定株调查,对陕西大荔县6处枣园枣缩果病的病原菌越冬场所、侵染循环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病情况、病情指数和流行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于5月下旬开始侵染,7月中旬开始发病,8月下旬至9月中旬为田间发病高峰期。病原菌主要靠风雨传播,从水孔、气孔及果洼侵入枣果而发病。枣树皮、枣头、枣吊、枣枝条、枣落叶都是病原菌的越冬场所。其发生与枣果发育期、枣吊位置、挂果量、气候因子、立地条件、虫害、栽培品种及管理水平有密切关系。根据缩果病发病规律,提出了合理选择园址、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等防治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树缩果病 发病过程 流行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夏播玉米田叶螨发生及抗性治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陈志杰 张淑莲 +1 位作者 张锋 雷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01-104,共4页
陕西夏播玉米田叶螨有 3种 ,截形叶螨TetranychustruncatusEhara为优势种 ,年发生 12~ 13代 ,以雌成螨越冬 ,6月下~ 7月初迁入夏播玉米田 ,7月中— 8月下是为害高峰及防治的关键时期 .发生为害面积约 2 5万hm2 ,减产 10 %~ 2 0 % .... 陕西夏播玉米田叶螨有 3种 ,截形叶螨TetranychustruncatusEhara为优势种 ,年发生 12~ 13代 ,以雌成螨越冬 ,6月下~ 7月初迁入夏播玉米田 ,7月中— 8月下是为害高峰及防治的关键时期 .发生为害面积约 2 5万hm2 ,减产 10 %~ 2 0 % .繁殖力强、食料条件优越是叶螨暴发的根本原因 ;整体防治不重视 ,抗药性强 ,自然天敌控制弱等是大面积暴发的主要因素 .清除田间杂草 ,区域联片种植、培肥地力、促进玉米发育、结合追肥根施药剂及轮换用药等是综合治理抗性叶螨的重要技术措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夏播玉米田 叶螨 发生规律 抗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黄河湿地水禽迁徙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于晓平 钟凌 +1 位作者 王晓卫 王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27-131,共5页
1998— 2 0 0 3年冬季 ,作者相继在关中平原东部的黄河湿地、陕北榆林淡水湖泊区以及汉江流域对水禽迁徙状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迁来黄河湿地越冬的水禽有 3 7种 ,其中辟鸟目 2种 ,鹈形目 1种 ,鹳形目 7种 ,雁形目 18种 ,鹤形目 4... 1998— 2 0 0 3年冬季 ,作者相继在关中平原东部的黄河湿地、陕北榆林淡水湖泊区以及汉江流域对水禽迁徙状况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迁来黄河湿地越冬的水禽有 3 7种 ,其中辟鸟目 2种 ,鹈形目 1种 ,鹳形目 7种 ,雁形目 18种 ,鹤形目 4种 ,鸥形目 4种 .10月下旬以后各种水禽陆续到达 ,11月下旬以后水禽种类稳步上升 ,12月下旬水禽种类基本稳定 ,2月中旬之后各种鸟类分批离开 ,4月中旬区内基本无越冬个体停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水禽 迁徙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温室黄瓜根腐病及流行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志杰 张锋 +4 位作者 张淑莲 赵杰 李英梅 王琦 严攀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99-703,共5页
为明确陕西省温室黄瓜根腐病的病原及流行影响因素, 采用病原物组织分离的常规方法及田间系统调查, 对陕西温室黄瓜棚室出现的两种类型根腐病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陕西省不同生态区温室黄瓜根腐病病原菌不同, 陕北地区黄瓜根腐病... 为明确陕西省温室黄瓜根腐病的病原及流行影响因素, 采用病原物组织分离的常规方法及田间系统调查, 对陕西温室黄瓜棚室出现的两种类型根腐病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陕西省不同生态区温室黄瓜根腐病病原菌不同, 陕北地区黄瓜根腐病病原菌为甜瓜疫霉(Phytophthora melonis), 关中地区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菌落均在10-30 ℃条件下正常生长发育, 以20-25 ℃条件下发育最快, 当温度超过 30 ℃菌落生长速度减慢。设施栽培面积的增加、土壤连作年限的延长、不合理的轮作种植及大水漫灌等与温室黄瓜根腐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省 温室黄瓜 根腐病 病原菌 流行因素 栽培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玉米病毒病及流行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志杰 张淑莲 +1 位作者 张美荣 吴云峰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3-338,共6页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玉米病毒病毒原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毒B 株系(M DMV-B)、玉米粗缩病毒(M RDV)和大麦黄矮病毒(BYDV)。用血清鉴定 225 份病株样品中,MDMV-B、M RDV 和 BYDV侵染分别占40% 、23% 、4.5% 。MDMV-B和MRDV 复合侵染占23.5% ...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玉米病毒病毒原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毒B 株系(M DMV-B)、玉米粗缩病毒(M RDV)和大麦黄矮病毒(BYDV)。用血清鉴定 225 份病株样品中,MDMV-B、M RDV 和 BYDV侵染分别占40% 、23% 、4.5% 。MDMV-B和MRDV 复合侵染占23.5%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M DMV-B主要通过玉米蚜和禾谷缢管蚜以非持久性传播,MRDV 则由灰飞虱以持久传播。M DMV-B、MRDV和BYDV 的粒子大小分别为 735~755 nm ×17 nm 、70~75 nm 和23~30 nm 。随着玉米生育成熟,侵染逐渐降低,为害亦趋减轻。研究认为,玉米品种、播种期、播量、田间传毒介体数量及发生早晚和地膜覆盖等是影响玉米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花叶病毒 粗缩病毒 BYDV 流行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勇 马亦生 +3 位作者 巩会生 宋鸣涛 肖红 杨俊涛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7-280,共4页
1996年6~8月,在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代表不同生境样带8条,对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全面调查;1997~2005年的每年4~9月,又在每条样带上设置1~3个调查样点,对两栖爬行动物进行重复调查.结果显示,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 1996年6~8月,在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置代表不同生境样带8条,对两栖爬行动物进行了全面调查;1997~2005年的每年4~9月,又在每条样带上设置1~3个调查样点,对两栖爬行动物进行重复调查.结果显示,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两栖动物11种,其中:东洋界5种,占45%;广布6种,占55%.爬行动物19种,其中:东洋界11种,占57.89%;古北界4种、广布4种,分别占21.05%.区系组成东洋界成分占优势.此外,该区域分布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红碱淖遗鸥繁殖种群及其栖息地现状的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肖红 王中强 +1 位作者 胡彩娥 王艳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8年第14期54-57,共4页
对2001-2008年间红碱淖遗鸥繁殖种群数量动态及其栖息地现状进行了记述。遗鸥繁殖种群数量从2001年的87巢增长到2007年的5036巢,成为目前已知全球范围内最大遗鸥繁殖种群。2008年下降为3875巢。环志观察结果显示,不少于8.6%的遗鸥个体... 对2001-2008年间红碱淖遗鸥繁殖种群数量动态及其栖息地现状进行了记述。遗鸥繁殖种群数量从2001年的87巢增长到2007年的5036巢,成为目前已知全球范围内最大遗鸥繁殖种群。2008年下降为3875巢。环志观察结果显示,不少于8.6%的遗鸥个体于出生后第3年参与繁殖。2008年红碱淖南北两侧各有4个湖心岛,总面积约80000㎡均有遗鸥繁殖。未来红碱淖湿地仍将是遗鸥重要的繁殖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鸥 繁殖种群 栖息地 红碱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家养林麝资源现状与分析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文华 岳乃鱼 张洪峰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3期183-187,共5页
在2002-2004年,作者对陕西家养林麝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截止到2004年8 月底,陕西家养林麝存栏量约800余只,主要集中在宝鸡、安康和汉中,约占全省家养林麝资源 80%以上.针对目前养殖现状,按照国家林业局麝工程保护规划和国... 在2002-2004年,作者对陕西家养林麝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截止到2004年8 月底,陕西家养林麝存栏量约800余只,主要集中在宝鸡、安康和汉中,约占全省家养林麝资源 80%以上.针对目前养殖现状,按照国家林业局麝工程保护规划和国家中药现代化GAP基地建设的要求,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陕西林麝资源的产业化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 饲养管理 保护与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屋梁山自然保护区鸟兽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高学斌 赵洪峰 +2 位作者 杨兴中 侯玉宝 宋小民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80-686,共7页
2005年对秦岭西段南坡的屋梁山自然保护区的鸟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在保护区内发现有166种鸟类和68种兽类。其中29种是中国特有种,37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1种鸟兽具有灭绝风险。在区系组成方面,南方动物区系占有优势,但鸟类... 2005年对秦岭西段南坡的屋梁山自然保护区的鸟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在保护区内发现有166种鸟类和68种兽类。其中29种是中国特有种,37种是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1种鸟兽具有灭绝风险。在区系组成方面,南方动物区系占有优势,但鸟类的过渡性特征更明显。根据海拔和生境划分的三个垂直分布带,每个分布带鸟兽的多样性组成都不相同。基于对鸟兽物种多样性的评价,表明屋梁山保护区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梁山自然保护区 鸟类 兽类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饲养毛皮动物的脂肪利用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淑琳 吴晓民 +1 位作者 刘晓农 耿孝媛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57-61,共5页
对人工饲养的毛皮动物———水貂、乌苏里貉、北极狐的粗脂肪及精制脂肪的特性进行了研究 ,与其他几种野生动物的脂肪特性进行了比较 ,提出了其利用途径。
关键词 水貂 乌苏里貉 北级狐 脂肪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发生现状及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志杰 罗广祺 +3 位作者 张淑莲 张锋 王琦 李英梅 《陕西农业科学》 2006年第6期89-91,共3页
调查研究了陕西省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现状,以温室黄瓜发生面积最大,占设施栽培黄瓜总面积的31.2%,厚皮甜瓜产量损失最大,为25.8%。首次发观设施蔬菜根结线虫侵染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提出太阳能消毒、种植诱集作物、轮作倒茬... 调查研究了陕西省设施蔬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现状,以温室黄瓜发生面积最大,占设施栽培黄瓜总面积的31.2%,厚皮甜瓜产量损失最大,为25.8%。首次发观设施蔬菜根结线虫侵染玉米、大豆等大田作物。提出太阳能消毒、种植诱集作物、轮作倒茬、培育无病壮苗等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协调了病虫防治与绿色食品蔬菜生产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根结线虫 发生现状 环境友好型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红碱淖湿地鸥科鸟类组成及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汪青雄 肖红 +2 位作者 王中强 胡彩娥 蔡启文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9-242,共4页
2005~2009年,采用路线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陕西红碱淖湿地鸥科鸟类组成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碱淖分布有鸥科鸟类4属10种,在此繁殖的有5种,其中有全球性濒危鸟类——遗鸥的最大种群在此繁殖。记述了鸥科鸟类最早发现时... 2005~2009年,采用路线调查法和定点观察法对陕西红碱淖湿地鸥科鸟类组成及其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红碱淖分布有鸥科鸟类4属10种,在此繁殖的有5种,其中有全球性濒危鸟类——遗鸥的最大种群在此繁殖。记述了鸥科鸟类最早发现时间段、分布状况及迁徙数量情况,也探明了繁殖种群数量。并从植被类型、水位变化、食物因素、湖心岛生境状况和环境气候等因素分析了红碱淖鸥科鸟类迁徙状况、种群数量变化、繁殖情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碱淖湿地 鸥科鸟类 分布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