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陕西凤县八方山-二里河(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
7
1
作者
陈二虎
张新胜
高卫宏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B07期13-17,共5页
在综合分析凤-太矿集区成矿构造特征的基础上,依据以往总结的凤.太矿田铅锌、金矿聚矿构造模式,通过对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找矿标志,初步认为八方山-二里河(铜)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为:“前泥盆纪海底热...
在综合分析凤-太矿集区成矿构造特征的基础上,依据以往总结的凤.太矿田铅锌、金矿聚矿构造模式,通过对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找矿标志,初步认为八方山-二里河(铜)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为:“前泥盆纪海底热水喷流沉积一印支-燕山期构造改造型”铅锌矿床。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基底,后期的构造-岩浆改造使基底成矿元素活化,沿同生断裂迁移、改造,最后在泥盆系中形成的扩容性构造部位富集成矿。提出了下一步扩大找矿的方向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聚矿构造
硅质岩
热水喷流
构造-岩浆改造
成矿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凤县八方山-二里河(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
7
1
作者
陈二虎
张新胜
高卫宏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七一七总队
陕西凤县银洞梁铅锌矿
出处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B07期13-17,共5页
基金
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战略性矿产资源重点勘查区找矿模型和有效技术方法研究(200310200001)
致谢:本文经王瑞廷博士的精心审查和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在参与基金项目过程中,也得到了中科院地矿所汪东波研究员、邱小平研究员的指导,作者谨此深表感谢.
文摘
在综合分析凤-太矿集区成矿构造特征的基础上,依据以往总结的凤.太矿田铅锌、金矿聚矿构造模式,通过对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总结了找矿标志,初步认为八方山-二里河(铜)铅锌矿床的成矿模式为:“前泥盆纪海底热水喷流沉积一印支-燕山期构造改造型”铅锌矿床。认为成矿物质来源于基底,后期的构造-岩浆改造使基底成矿元素活化,沿同生断裂迁移、改造,最后在泥盆系中形成的扩容性构造部位富集成矿。提出了下一步扩大找矿的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
地质特征
聚矿构造
硅质岩
热水喷流
构造-岩浆改造
成矿模式
Keyword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ineral aggregation structure
silicalite
hydrothermal exhalation
tectonic-magmatic alteration
metallogenic model
分类号
P612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陕西凤县八方山-二里河(铜)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陈二虎
张新胜
高卫宏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7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