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接种剂对红花非药用部位堆肥过程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于佳悦 许洪波 张娱 《西北园艺》 2024年第1期62-64,共3页
为实现红花非药用部位的循环利用,以红花非药用部位为堆肥基质,采用好氧堆肥进行发酵,研究比较了3种不同的接种剂对红花非药用部位堆肥过程的影响,动态监测了一个堆肥周期内各堆肥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EM菌剂处理能更显著加快堆肥进程... 为实现红花非药用部位的循环利用,以红花非药用部位为堆肥基质,采用好氧堆肥进行发酵,研究比较了3种不同的接种剂对红花非药用部位堆肥过程的影响,动态监测了一个堆肥周期内各堆肥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EM菌剂处理能更显著加快堆肥进程,在第18天时堆肥浸提液浸泡油麦菜种子的发芽指数达到87%,这一结果可为红花非药用部位循环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堆肥产品总养分的质量分数达到6%,其余各项指标均优于行业标准,种植空心菜的表现也优于市售有机肥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非药用部位 堆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芩承气汤干预急性胰腺炎的配伍规律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丹丹 孙琛 +1 位作者 宋亮 卫培峰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58-126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的柴芩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昆明小鼠采用区组随机化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柴芩承气汤A组、柴芩承气汤B组、柴芩承气汤C组、柴芩承气汤D组,每组10只。模型组给予20%L... 目的:探讨不同配伍的柴芩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昆明小鼠采用区组随机化随机分为6组,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柴芩承气汤A组、柴芩承气汤B组、柴芩承气汤C组、柴芩承气汤D组,每组10只。模型组给予20%L-精氨酸腹腔注射复制AP小鼠模型,柴芩承气汤A、B、C、D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不同配伍的柴芩承气汤(生药浓度1 g/mL)灌胃,2次/d,连续给药3 d。造模后72 h取材,检测小鼠胰腺脏体比、血清淀粉酶(AMS)含量,观察小鼠胰腺病理学改变,并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不同配伍的柴芩承气汤均可降低AP小鼠胰腺脏体比,改善胰腺的水肿、出血和坏死程度,降低血清淀粉酶水平,并明显降低血清MDA含量,升高血清SOD含量。柴芩承气汤A组对AP小鼠胰腺水肿和血清MDA含量的改善效果最好,柴芩承气汤B组对AP小鼠胰腺病理损伤和血清淀粉酶含量的改善效果最佳,柴芩承气汤D组对AP小鼠血清SOD含量的改善效果最好。结论:不同配伍的柴芩承气汤均能有效缓解AP小鼠的病变程度,但根据加减药物不同,其干预效果各有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芩承气汤 中药 配伍 急性胰腺炎 水肿 坏死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灵胶囊通过调控TLR4/NF-κB通路防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作用的研究
3
作者 李楠 周瑞 +6 位作者 唐志书 宋忠兴 马慷 庞夏云 刘妍如 史鑫波 倪健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1-9,共9页
目的 探讨五灵胶囊对由单尿酸钠晶体(monosodium urate,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踝关节腔内注射MSU构建AGA大鼠模型。用缚线法、足趾容积测量仪、双足平衡测痛仪检测踝关节周... 目的 探讨五灵胶囊对由单尿酸钠晶体(monosodium urate,MSU)诱导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cute gouty arthritis,AGA)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踝关节腔内注射MSU构建AGA大鼠模型。用缚线法、足趾容积测量仪、双足平衡测痛仪检测踝关节周径、足趾容积、双足痛觉;用HE染色观察大鼠右侧踝关节滑膜病理变化;用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e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分别检测关节滑膜中的炎症因子及TLR4/NF-κB信号通路关键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踝关节周径、足趾容积、对痛觉的敏感程度均显著升高(P<0.05),滑膜组织炎性浸润明显,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滑膜组织中炎症因子及TLR4/NF-κB信号通路中关键指标的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和五灵胶囊各剂量组均可明显改善由MSU诱导的AGA大鼠踝关节周径、足趾容积及对痛觉的敏感程度(P<0.05),改善滑膜组织炎性浸润,抑制由MSU诱导的AGA大鼠血清中炎症因子的上调(P<0.05),抑制关节滑膜组织中IL-1β、TNF-α、IL-6及TLR4、MyD88、NF-κB、IκBα、NLRP3的表达(P<0.05)。结论 五灵胶囊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发挥防治AGA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五灵胶囊 TLR4/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初加工方式对延胡索药材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樊修和 杨美琳 +3 位作者 李铂 唐志书 宋忠兴 黄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6-341,共6页
目的:考察不同加工方式对延胡索外观性状和内部成分的影响,筛选其合理的产地初加工方法。方法:采用晒干、阴干、冷冻干燥、热风干燥、远红外干燥及微波干燥法处理新鲜延胡索,HPLC法测定原阿片碱、海罂粟碱、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甲素、盐... 目的:考察不同加工方式对延胡索外观性状和内部成分的影响,筛选其合理的产地初加工方法。方法:采用晒干、阴干、冷冻干燥、热风干燥、远红外干燥及微波干燥法处理新鲜延胡索,HPLC法测定原阿片碱、海罂粟碱、延胡索乙素、延胡索甲素、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去氢紫堇碱含量,色差仪测定粉末颜色,分析复水比、折干率、浸出物及外观性状。化学计量法综合评价各方法对药材品质的影响。结果:晒干延胡索外观性状最佳,生物碱含量较高,但耗时长;热风和远红外干燥耗时缩短,60℃干燥外观性状与晒干法接近,生物碱含量较高;微波干燥法耗时最短,生物碱含量最高;阴干法耗时最长,生物碱含量较低,性状差;冷冻干燥药材质轻、内部多孔松泡,生物碱总含量最低。结论:热风60℃干燥法可大幅度提高干燥效率,确保药材性状及成分含量,可用于延胡索规模化产地加工;微波干燥设备改进后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胡索 产地初加工 外观性状 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辅助放疗与化疗减毒增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5
作者 任素娟 周瑞 +4 位作者 唐志书 任美 刘妍如 宋忠兴 倪健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233-7239,共7页
放疗与化疗是临床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在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包括心脏毒性、肾毒性、骨髓抑制和黏膜炎等,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辅助放疗与化疗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不但可以减... 放疗与化疗是临床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在有效抑制肿瘤生长的同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包括心脏毒性、肾毒性、骨髓抑制和黏膜炎等,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辅助放疗与化疗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不但可以减少放疗与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还可以增强放疗与化疗的治疗效果。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辅助放疗与化疗减毒增效的研究进展,从中医药缓解放疗与化疗诱导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骨髓和免疫系统损伤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为后续中医药辅助放疗与化疗减毒增效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疗与化疗 肿瘤 中医药 减毒增效 作用机制 辅助治疗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超滤膜技术对黄芪水提物理化性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王悦彤 刘红波 +5 位作者 徐思宁 唐志书 宋忠兴 刘欢 史鑫波 李国龙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4期695-701,共7页
目的:考察超滤膜技术对黄芪水提物理化性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30、50kDa的超滤膜对黄芪水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处理,考察超滤膜技术对黄芪水提物的溶液理化性质、皂苷类成分保留性及其吸湿性、油水... 目的:考察超滤膜技术对黄芪水提物理化性质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截留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0、30、50kDa的超滤膜对黄芪水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处理,考察超滤膜技术对黄芪水提物的溶液理化性质、皂苷类成分保留性及其吸湿性、油水分配系数等的影响。同时,采用体外抗氧化实验考察超滤膜技术对黄芪水提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超滤膜技术可降低黄芪水提物溶液的浊度,显著改善溶液的澄明度。经不同超滤膜分离纯化处理后,黄芪水提物中黄芪甲苷保留率>90%,总皂苷类成分保留率>85%,其总皂苷纯度提高了14%~19%。超滤膜技术可降低黄芪水提物的吸湿性,提高其抗氧化活性,并影响其皂苷类成分的油水分配系数。综合考虑杂质去除、有效成分保留及抗氧化活性,30kDa超滤膜对黄芪水提物的分离纯化效果较好。结论:超滤膜技术提高了黄芪水提物中皂苷类成分含量,增强了其生物活性,为中药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超滤 膜技术 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S-DA的盘龙七及其易混品大盘龙七差异性成分分析
7
作者 何姬 刘妍如 +8 位作者 段金廒 唐志书 宋忠兴 赵艳婷 游雪莲 张德柱 杨国伟 张丽 权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9期1520-1527,共8页
目的:确定盘龙七及其同名异物药材大盘龙七的差异性成分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盘龙七和大盘龙七差异性成分,并建立差异性成分定... 目的:确定盘龙七及其同名异物药材大盘龙七的差异性成分并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分析盘龙七和大盘龙七差异性成分,并建立差异性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果:PLS-DA结果显示以t检验(P<0.05)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VIP>1.0)为标准,筛选出盘龙七和大盘龙七差异性成分共296个。对排名靠前的差异性成分进行表征分析,进一步筛选出符合碎片裂解规律及文献记载的差异性成分共8个,其中绿原酸、没食子酸、岩白菜素3个成分含量差异最显著。结论:该方法能有效分析盘龙七和大盘龙七的差异性,为盘龙七及大盘龙七的质量评价及定性、定量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七 大盘龙七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绿原酸 没食子酸 岩白菜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源方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周瑞 唐志书 +3 位作者 苏洁 刘妍如 宋忠兴 段金廒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59-463,共5页
目的:研究正源方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正源方对HUVEC细胞活力及H_(2)O_(2)诱导下HUVECs活力的影响;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正源方对H_(2)O_(2)诱导下HUV... 目的:研究正源方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下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正源方对HUVEC细胞活力及H_(2)O_(2)诱导下HUVECs活力的影响;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正源方对H_(2)O_(2)诱导下HUVECs形态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源方对H_(2)O_(2)诱导下HUVEC凋亡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正源方对H_(2)O_(2)诱导下HUVECs中Bcl-2、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及磷脂酰肌醇通路(PI3K/AKT)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正源方可显著抑制H_(2)O_(2)诱导的HUVECs活力降低,改善HUVECs形态,显著抑制H_(2)O_(2)诱导的HUVECs凋亡,显著升高H_(2)O_(2)作用下HUVECs中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其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9蛋白表达及p-PI3K/PI3K、p-AKT/AKT水平(P<0.05~P<0.001)。结论:正源方能保护H_(2)O_(2)诱导下的HUVECs,其机制可能与调控凋亡蛋白及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源方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凋亡 磷脂酰肌醇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维血宁合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 被引量:3
9
作者 许洪波 唐志书 +4 位作者 刘妍如 周瑞 于金高 宋忠兴 黄峰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602-2609,共8页
目的: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维血宁合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数据库检索维血宁合剂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与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靶点进行叠加分析,... 目的:利用中药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维血宁合剂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借助TCMSP数据库检索维血宁合剂中所含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与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的靶点进行叠加分析,筛选维血宁合剂潜防治COVID⁃19的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材⁃活性成分⁃靶点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活性成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最后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虚拟筛选维血宁合剂中活性成分与2019⁃nCoV S蛋白、人ACE2蛋白及2019⁃nCoV 3CL水解酶(3CLpro)的作用,预测维血宁合剂潜在的抗2019⁃nCoV成分。结果:从维血宁合剂中共梳理得到326个成分及555个相关靶点,其中101个成分对应的35个靶点与COVID⁃19密切相关;靶点通路富集分析表明,维血宁合剂主要作用于感染性疾病、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16个成分与S蛋白、ACE2及3CLpro均显示了较好的结合作用,成分类型主要为甾体、脂肪酸和酚类。结论:维血宁合剂可能主要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等,从而对COVID⁃19发挥潜在的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维血宁合剂 分子对接 网络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源方对过氧化氢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瑞 唐志书 +5 位作者 苏洁 任美 任素娟 刘妍如 潘亚磊 宋忠兴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3期531-536,共6页
目的探索正源方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正源方对H_(2)O_(2)诱导的细胞活力减少的影响;采用罗丹明123染色法检测正源方对H_(2)O_(2)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目的探索正源方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正源方对H_(2)O_(2)诱导的细胞活力减少的影响;采用罗丹明123染色法检测正源方对H_(2)O_(2)诱导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源方对H_(2)O_(2)诱导的细胞中活性氧(ROS)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正源方对H_(2)O_(2)诱导的细胞中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正源方可抑制H_(2)O_(2)诱导的细胞活力减少,提高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抑制H_(2)O_(2)诱导的细胞中ROS的产生及p-p38/p38、p-JNK/JNK、p-ERK/ERK蛋白的表达。结论正源方可能通过调控MAPK通路对H_(2)O_(2)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源方 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损伤 MAPK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咳喘颗粒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预测分析 被引量:14
11
作者 任素娟 周瑞 +7 位作者 唐志书 张海潮 刘妍如 胡锦航 宋忠兴 倪健 石丽 王文宏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59-371,共13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细胞实验探索小儿咳喘颗粒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D、STITCH数据库和文献检索,收集小儿咳喘颗粒处方中麻黄、川贝母、苦杏仁、黄芩等15味药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细胞实验探索小儿咳喘颗粒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D、STITCH数据库和文献检索,收集小儿咳喘颗粒处方中麻黄、川贝母、苦杏仁、黄芩等15味药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并在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中查找儿童支气管肺炎靶点。利用STRING网络平台对共有靶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以及GO(Gene Ontology)功能注释和KEGG(Kyotoencyclopediaofgenesandgenomes)通路分析,并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PPI(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 network)和“疾病-药物-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最后根据网络图的分析结果选取关键成分和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体外细胞实验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检测小儿咳喘颗粒对RAW264.7细胞的抗炎作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VEGFA)的表达,进一步验证其作用机制。结果收集到小儿咳喘颗粒活性成分有槲皮素、β-谷甾醇、木犀草素、山柰酚等220个,靶点有TNF、IL-6、IL-1β、VEGFA等439个,疾病靶点350个。GO功能和KEGG通路分析表明小儿咳喘颗粒治疗支气管肺炎主要包括IL-17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与TNF信号通路等,主要涉及细胞代谢、免疫反应和细胞因子转化等生物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小儿咳喘颗粒的关键成分槲皮素、β-谷甾醇、木犀草素、山柰酚与疾病靶点TNF、IL-6、IL-1β、VEGFA有较强的结合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小儿咳喘颗粒给药组可显著降低炎症因子一氧化氮(NO)、TNF-α、IL-6的含量,同时抑制TNF-α、IL-6、IL-1β以及VEGFA蛋白的表达,初步验证了预测结果的可靠性。结论采用网络药理学结合分子对接及体外实验的方法,从多组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角度分析预测小儿咳喘颗粒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主要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咳喘颗粒 儿童支气管肺炎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体外细胞实验预测珠子参保肝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海潮 周瑞 +5 位作者 唐志书 苏洁 刘妍如 潘亚磊 刘红波 宋忠兴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342-2351,共10页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体外细胞实验预测珠子参保肝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ETCM、SwissTargetPrediction、SymMap、Melacards数据库以及文献查阅,搜索整理珠子参的活性成分以及与疾病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体外细胞实验预测珠子参保肝的主要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ETCM、SwissTargetPrediction、SymMap、Melacards数据库以及文献查阅,搜索整理珠子参的活性成分以及与疾病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以及GO和KEGG富集分析,并采用Cytoscape3.7.2构建“成分-靶点通路”图,预测其可能的保肝作用机制,进一步采用分子对接和细胞实验检测珠子参对肝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结果获得珠子参活性成分43种,作用靶点247个,与309个疾病靶点相交后,得到TNF、CASP3、IL6、IL1B、JUN等27个靶点及竹节参皂苷Ⅳa、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o、越南皂苷R4和三七皂苷R1等37种对应成分。GO富集分析共得到条目616条(P<0.05),KEGG富集共得到通路122条,主要涉及乙型肝炎、Th17细胞分化、TNF信号通路和IL17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预测的珠子参保肝的重要活性化合物与关键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外结果显示,珠子参皂苷对LPS诱导L02细胞的炎性损伤模型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和体外细胞实验表明,珠子参具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子参 保肝作用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体外细胞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酸枣果肉的品质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阮凯华 唐志书 +2 位作者 刘红波 王梅 宋忠兴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5期896-901,共6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酸枣果肉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酸枣果肉的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产地酸枣果肉的总多糖、总三萜酸、总酚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建立指纹图... 目的对不同产地酸枣果肉的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为酸枣果肉的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产地酸枣果肉的总多糖、总三萜酸、总酚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含量,建立指纹图谱并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分析;采用DPPH、ABTS法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不同产地酸枣果肉的总多糖、总酚含量、总三萜酸平均含量分别为(51.01±11.34)mg·g^(-1)、(4.47±0.67)mg·g^(-1)、(2.90±0.57)mg·g^(-1);不同产地酸枣果肉的白桦脂酸、齐墩果酸、熊果酸平均含量分别为(0.52±0.04)mg·g^(-1)、(0.34±0.03)mg·g^(-1)、(0.34±0.03)mg·g^(-1)。不同产地酸枣果肉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之间各类型成分含量具有差异。抗氧化实验表明陕西延安(S1)酸枣果肉DPPH·清除率最高,河北马厂沟(S15)酸枣果肉ABTS·^(+)清除率最高,且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具有较大的相关性。结论酸枣果肉中总多糖、总三萜酸、总酚等资源型化学成分含量丰富及抗氧化活性显著,且不同产地之间各类型成分的含量差异较为显著,为各类型资源型化学成分的潜在利用价值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果肉 产地 总多糖 总酚 总三萜酸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的酸枣仁与酸枣果肉抗失眠作用机制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金晶 刘红波 +4 位作者 姚卓汝 唐志书 钱大玮 王梅 宋忠兴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3期466-475,共10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比较酸枣仁与酸枣果肉抗失眠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数据库、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及文献等筛选酸枣仁与酸枣果肉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比较酸枣仁与酸枣果肉抗失眠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BATMAN-TCM数据库、中医药百科全书数据库(ETCM)及文献等筛选酸枣仁与酸枣果肉的活性成分及靶点;通过GeneCards、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检索失眠疾病的靶点;将活性成分对应靶点与疾病靶点相互映射获取共同靶点,利用DAVID 6.8数据库对共同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过程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通过Cytoscape 3.8.0构建网络并对其进行拓扑分析,得到酸枣仁与酸枣果肉抗失眠的核心成分及核心靶点;比较酸枣仁与酸枣果肉抗失眠的异同点,通过分子对接方法进行间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酸枣仁活性成分17个,靶点579个;酸枣果肉活性成分15个,靶点410个。筛选得到失眠疾病相关靶点2563个,映射得到酸枣仁与失眠疾病的共同靶点151个,酸枣果肉与失眠疾病的共同靶点116个。通过富集分析比较,酸枣仁与酸枣果肉均可通过槲皮素、棕榈酸等核心成分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CG)、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激酶B1(Akt1)等核心靶点作用于TNF信号通路、多巴胺能突触、血清素能突触、γ-氨基丁酸(GABA)能突触、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治疗失眠。分子对接发现筛选得到的活性成分与靶点结合能力较强。结论:对酸枣仁与酸枣果肉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进行初步预测与比较,发现两者存在7种共同活性成分及357个共同靶点,生物过程及信号通路有很大相似性,表明酸枣果肉及酸枣仁治疗失眠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存在一定共性,进一步为酸枣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酸枣仁 酸枣果肉 失眠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分离技术与传统工艺联合对山茱萸皂苷的分离纯化 被引量:3
15
作者 黎叶凡 朱华旭 +3 位作者 唐志书 刘红波 宋忠兴 姬莎莎 《中南药学》 CAS 2022年第2期254-261,共8页
目的将膜分离技术与传统工艺大孔树脂吸附联合对山茱萸皂苷进行分离纯化。方法采用不同孔径的微滤、超滤膜对山茱萸皂苷进行精制;对不同种类的大孔树脂进行优化;以HPD-300型大孔树脂对不同处理方式药液的饱和吸附量、吸附率、解吸率评... 目的将膜分离技术与传统工艺大孔树脂吸附联合对山茱萸皂苷进行分离纯化。方法采用不同孔径的微滤、超滤膜对山茱萸皂苷进行精制;对不同种类的大孔树脂进行优化;以HPD-300型大孔树脂对不同处理方式药液的饱和吸附量、吸附率、解吸率评价大孔树脂污染程度。结果最佳分离纯化工艺为0.22μm微滤膜,50 kDa的超滤膜对山茱萸皂苷分离纯化,HPD-300型大孔树脂对山茱萸皂苷进一步纯化。使用微滤超滤预处理药液后,HPD-300型大孔树脂饱和吸附量提高40%。结论适宜的微滤膜、超滤膜与大孔树脂吸附联用可以达到分离纯化山茱萸皂苷的目的。经过微滤超滤前处理的药液可有效降低大孔树脂污染,提高使用次数,增加树脂使用寿命,降低传统生产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皂苷 微滤 超滤 膜技术 大孔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境胁迫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甘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长乐 寇佩雯 +5 位作者 许祎珂 张永生 高静 贺壮壮 李帅帅 黄文静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2年第2期14-20,共7页
以野生乌拉尔甘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度、覆土厚度、干旱胁迫、pH值、盐胁迫、干旱和盐双重胁迫下种子发芽与萘乙酸、3-吲哚乙酸、褪黑素浸种对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乌拉尔甘草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20~25℃,发芽率≥90%,... 以野生乌拉尔甘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温度、覆土厚度、干旱胁迫、pH值、盐胁迫、干旱和盐双重胁迫下种子发芽与萘乙酸、3-吲哚乙酸、褪黑素浸种对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乌拉尔甘草种子最适发芽温度为20~25℃,发芽率≥90%,发芽时滞显著低于其他温度;(2)乌拉尔甘草种子对pH适应范围较宽,pH值在4~8发芽率较高;(3)覆土厚度在0~0.5 cm时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覆土厚度;(4)盐碱、干旱或盐碱和干旱双重胁迫下乌拉尔甘草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降低;(5)100~300μmol/L褪黑素预处理可显著提高盐胁迫处理下乌拉尔甘草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6)萘乙酸对乌拉尔甘草种子发芽无促进作用,但当浓度>50 mg/L时,乌拉尔甘草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降低;(7)吲哚乙酸浓度为50 mg/L时,乌拉尔甘草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综上所述,乌拉尔甘草种子发芽具有一定的抗非生物胁迫能力,且适宜的外源植物激素浓度预处理可促进种子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种子 萌发特性 植物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规范化种植体系研究与生态种植策略建议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长乐 宋忠兴 +4 位作者 唐志书 黄文静 李国龙 史鑫波 杨兴晶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6期1172-1178,共7页
以建立高品质甘草林下规范化生态种植技术体系为指导,探索甘草林下生态种植的技术体系核心问题与关键技术,并进一步探讨了甘草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实地调研对甘草生态种植的问题与现状进行归纳整理,对不同产地甘草种子种苗进行质量评价... 以建立高品质甘草林下规范化生态种植技术体系为指导,探索甘草林下生态种植的技术体系核心问题与关键技术,并进一步探讨了甘草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实地调研对甘草生态种植的问题与现状进行归纳整理,对不同产地甘草种子种苗进行质量评价,对甘草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在传统大田种植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与修正。研究结果表明,“国甘1号”“蒙种2代”和新疆北屯的甘草可作为科尔沁地区的优质种源。推进甘草种植过程机械化可缓解甘草规模化产业生产劳动力缺乏,提升产地加工水平。在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处理下,甘草适宜种植密度为20~25 cm,适宜底肥为有机肥,可追施一定量的钾肥和磷肥。甘草林下规范化生态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甘草种植侵占农田、与退耕还林政策冲突等问题,是甘草增产增效的有效手段。同时,推动甘草产地初加工的发展,对打造甘草产业生态化、信息化和品牌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林下种植 生态农业 土地利用 种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幼苗响应干旱胁迫的光合、抗氧化特性及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关思静 王楠 +5 位作者 徐蓉蓉 葛甜甜 高静 彭亮 张岗 陈莹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76-2190,共15页
为探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及分子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 6000,PEG-6000)模拟干旱的方法,测定乌拉尔甘草幼苗光合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干... 为探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及分子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 6000,PEG-6000)模拟干旱的方法,测定乌拉尔甘草幼苗光合指标和抗氧化酶活性,并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干旱胁迫至7 d时,甘草的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nthetic rate,P_(n))、气孔导度(stomatal conductance,G_(s))、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 rate,T_(r))到达最低值。相对叶绿素含量(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trnent,SPAD)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干旱引起甘草的氧化应激,处理1 d时提高了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降低了根中CAT活性。处理7 d时提高了根中过氧化物酶(peroxide,POD)活性,降低了根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甘草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分别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7500和5298个;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结果表明,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的DEGs在三大类的分布基本一致,均被显著富集到细胞过程、代谢过程、细胞结构、催化活性、转导活性等功能;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表明,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DEGs均显著富集在转录因子、蛋白激酶、苯丙烷类生物合成和细胞色素P450等代谢途径。转录调控网络分析预测表明,ERF(ethylene responsive factor)、bHLH(basic helix-loop-helix)、NAC(NAM/ATAF/CUC)、MYB(v-myb avian myeloblas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和WRKY类转录因子可能与甘草次级代谢产物相关基因存在转录调控关系。综上,本研究揭示了干旱胁迫对甘草生理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部位基因的表达,可为今后研究甘草抗旱机制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胁迫 生理特性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富集分析 调控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势成分导向”策略的甘草抗心悸作用质量标志物的快速筛选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长乐 刘妍如 +4 位作者 唐志书 宋忠兴 常百金 杨兴晶 赵艳婷 《中南药学》 CAS 2023年第3期670-677,共8页
目的基于“以效论质”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思路,联合网络药理学方法与蛋白亲和实验,建立快速筛选甘草抗心悸质量标志物和特异性蛋白的方法。方法首先使用UPLC-TOF/MS技术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其次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甘草... 目的基于“以效论质”的中药质量控制研究思路,联合网络药理学方法与蛋白亲和实验,建立快速筛选甘草抗心悸质量标志物和特异性蛋白的方法。方法首先使用UPLC-TOF/MS技术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表征,其次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甘草抗心悸的主要有效成分及作用机制,最后通过蛋白亲和实验验证不同产地甘草提取物对关键蛋白的亲和力,筛选出与甘草抗心悸质量相关的特异性蛋白。结果共鉴定出甘草30个化学成分,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苷、异甘草素、甘草酸等7个核心成分和AKT1、ESR1、MAPK3等6个关键靶点。生物信息富集分析得到PI3K-Akt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松弛素信号通路等关键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甘草素、甘草苷、异甘草素、异甘草苷和刺甘草查尔酮与关键靶点有良好的结合能力且结合主要以氢键为主。蛋白亲和力实验表明,PTGS2蛋白可作为甘草抗心悸质量评价的特异性蛋白,且野生甘草的抗心悸作用强于种植甘草。结论建立了甘草抗心悸质量标志物的筛选方法,并筛选出了与甘草抗心悸质量相关的特异性蛋白,为提升其质量控制标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悸 甘草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蛋白亲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磷酰胺致小鼠损伤保护作用研究正源方前处理工艺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晓妮 倪健 +5 位作者 潘亚磊 唐志书 周瑞 苏洁 张海潮 宋忠兴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9期1822-1827,共6页
目的以环磷酰胺(CTX)致小鼠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为主导,研究正源方适宜的前处理工艺。方法针对正源方采用不同的前处理工艺技术,制备制剂前体药物。工艺Ⅰ:正源方全方各味药材采用水煎提取;工艺Ⅱ:正源方采用部分药材超微粉碎+水醇双提... 目的以环磷酰胺(CTX)致小鼠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为主导,研究正源方适宜的前处理工艺。方法针对正源方采用不同的前处理工艺技术,制备制剂前体药物。工艺Ⅰ:正源方全方各味药材采用水煎提取;工艺Ⅱ:正源方采用部分药材超微粉碎+水醇双提。将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榆升白片组,工艺Ⅰ组,工艺Ⅱ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液,连续给药14 d。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于第4日腹腔注射CTX进行造模,连续4 d,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及体质量变化,实验结束后测定小鼠外周血常规,检测小鼠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计算小鼠的脏器指数,在显微镜下观察HE染色的小鼠肝脏和股骨切片的病理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两种工艺获得的制剂前体药物,均可以有效缓解小鼠体质量降低,降低小鼠脾脏指数,保护肝脏和骨组织,并抑制小鼠血清的氧化应激反应,工艺Ⅱ组能提高小鼠的白细胞数,工艺Ⅰ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工艺获得的制剂前体药物均对CTX小鼠损伤模型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源方 制备工艺 环磷酰胺损伤小鼠 病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