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人工智能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施——以“人工智能之深度学习”课程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刘丽 张小勤 吴毅 《医药高职教育与现代护理》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课程思政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医学院校中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缺乏课程思政和相关经验。作者在前期开设的“人工智能之深度学习”课程中加入了具有“医工”特色的课程思政内容,课程实施后设计调查问卷总结课程思政在教学... 课程思政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医学院校中人工智能课程体系缺乏课程思政和相关经验。作者在前期开设的“人工智能之深度学习”课程中加入了具有“医工”特色的课程思政内容,课程实施后设计调查问卷总结课程思政在教学中的经验和应用价值。问卷结果显示,课程思政有助于专业学习/思想政治学习;以时政热点和专业背景为依托的思政内容学生更感兴趣,能更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案例分析和理论讲授是课程思政的主要教学方式。因此,总体而言具有“医工交叉”特色的课程思政元素的授课总体评价良好,有助于提高医学院校学生对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医工结合”的复合型高素质医学生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医学院校 人工智能 课程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院校大学生医学专业英语学习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7
2
作者 周炜楠 冯溦 +3 位作者 李其 汪沛 刘丽 刘红军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期379-382,共4页
熟练运用医学专业英语知识是医学生获取最新医学信息、进行国际医学科研交流的必备专业技能。由于医学英语专业性强、词汇数目庞大、结构冗长,医学生面临缺乏针对性的辅助学习软件与方法、词汇与语境联系被割裂、难于记忆等学习困境。... 熟练运用医学专业英语知识是医学生获取最新医学信息、进行国际医学科研交流的必备专业技能。由于医学英语专业性强、词汇数目庞大、结构冗长,医学生面临缺乏针对性的辅助学习软件与方法、词汇与语境联系被割裂、难于记忆等学习困境。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发现提高文献阅读能力是医学生学习医学英语词汇的首要目的。将医学词汇与医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并以医学情境和专业文献辅助学习是医学生最推崇的学习方法。探讨了医学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技巧,为医学生有效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和提高医学英语水平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英语词汇 对策探讨 情景式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医学影像学的智能互动教育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5
3
作者 刘丽 李梦 +1 位作者 吴毅 肖晶晶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第11期28-30,共3页
人工智能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为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乏个性化教学、交互式指导和实践经验等诸多问题,利用智能反馈算法,针对心脏疾病,设计了适用于影像学教学的智能互动教育平台,包括线学习、培训和临床... 人工智能为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为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缺乏个性化教学、交互式指导和实践经验等诸多问题,利用智能反馈算法,针对心脏疾病,设计了适用于影像学教学的智能互动教育平台,包括线学习、培训和临床辅助诊断等功能,可辅助教学和临床实践,以达到因材施教、精准教学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教育 智能教育平台 精准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医学在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诗莉 张小勤 吴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8年第11期00136-00137,共2页
随着全球经济及医学的快速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已经由被动个体治疗进入到主动群体预防时期,人类社会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需求达到了很高的水平[1]。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预防医学发展晚且缓... 随着全球经济及医学的快速发展,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人类与疾病的斗争已经由被动个体治疗进入到主动群体预防时期,人类社会对预防医学的认识和需求达到了很高的水平[1]。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预防医学发展晚且缓,但是经历了二十一世纪2003年的SARS、2004 年的高致病性禽流感、2009的甲型H1N1型流感后,以及近年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发,且患病呈现低龄化,人们对预防医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国家投入也不断加大。[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医学 预防医学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步医学院校开展人工智能课程的研究:以陆军军医大学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刘丽 吴毅 +1 位作者 谭立文 张小勤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1年第2期147-149,共3页
医学院校开展人工智能课程,存在学生缺乏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缺少与医学紧密相关的人工智能教材、难以照搬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等问题。基于此,陆军军医大学通过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并对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探索适合医学... 医学院校开展人工智能课程,存在学生缺乏人工智能基础知识、缺少与医学紧密相关的人工智能教材、难以照搬医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等问题。基于此,陆军军医大学通过开设人工智能课程,并对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探索适合医学本科生学习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以期提高学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医学项目实践的能力,促进医工结合,并为国内外医学院校开展本科生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人工智能 教学实践 课程体系
原文传递
数字解剖学研究进展与展望
6
作者 吴毅 刘红军 《解剖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体解剖学已经进入数字解剖学阶段,以尸体、模型等传统手段展现解剖结构已逐步被数学模型代替。数字解剖学改变了解剖学教学、科研及其临床应用的手段和内容。笔者从数字解剖学的发展历史、优势、模型构建及其... 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体解剖学已经进入数字解剖学阶段,以尸体、模型等传统手段展现解剖结构已逐步被数学模型代替。数字解剖学改变了解剖学教学、科研及其临床应用的手段和内容。笔者从数字解剖学的发展历史、优势、模型构建及其在三维可视化、医学形态学新发现、医学3D打印、数字化虚拟仿真、医学教学的应用进行述评,并对数字解剖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解剖学 三维可视化 医学形态学 3D打印 数字化虚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胰腺炎脾门假性囊肿分类及其与SPH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7
作者 徐浩铜 徐万宇 +3 位作者 吴毅 何明静 雷秀兵 田伏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2-656,共5页
目的为鉴别脾门假性囊肿与脾内假性囊肿、脾周局灶性积液,运用影像学和2号中国可视人(second Chinese Visible Human,CVH2)数据库归纳脾门假性囊肿分类,探究脾门假性囊肿和左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sinistral portal hypertation,SPH)的潜... 目的为鉴别脾门假性囊肿与脾内假性囊肿、脾周局灶性积液,运用影像学和2号中国可视人(second Chinese Visible Human,CVH2)数据库归纳脾门假性囊肿分类,探究脾门假性囊肿和左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sinistral portal hypertation,SPH)的潜在关系。方法采集2019年29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CT或MRI图像,归纳脾门假性囊肿分类,在CVH2图像上模拟本影像学脾门假性囊肿分类法,分析脾门假性囊肿与SPH之间的潜在关系。结果脾门假性囊肿可分为3类:胰尾假性囊肿扩张至脾门,并进一步伸入脾实质形成脾门假性囊肿;主胰管瘘发展成脾门假性囊肿;胰尾假性囊肿和胰瘘共同形成脾门假性囊肿。脾门假性囊肿是SPH的重要风险预测指标(OR=7.88,P<0.001)。结论运用可视化技术归纳并虚拟展示脾门假性囊肿分类法,对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起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门假性囊肿 胰瘘 左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 可视化 中国可视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膜囊与毗邻结构空间关系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何明静 徐浩铜 +3 位作者 李颖 雷秀兵 史恺 田伏洲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8期657-661,共5页
目的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深入了解网膜囊的解剖特征,以弥补厚层断面解剖与CT图像无法清晰显示网膜囊及其毗邻结构的空间关系的不足。方法从2号中国可视人数据库(CVH2)获取上腹部图像数据,对网膜囊各隐窝及其毗邻结构进行数据分割,三维可... 目的运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深入了解网膜囊的解剖特征,以弥补厚层断面解剖与CT图像无法清晰显示网膜囊及其毗邻结构的空间关系的不足。方法从2号中国可视人数据库(CVH2)获取上腹部图像数据,对网膜囊各隐窝及其毗邻结构进行数据分割,三维可视化重建和多平面重建后进行两种重建图像的整合,并在断层与三维多角度观察网膜囊各隐窝与毗邻结构的空间关系。在53例肝硬化伴大量腹水患者的CT多平面重建图像上观察上述空间关系,并判断上、下隐窝通连情况。结果网膜囊由上隐窝、前庭部、下隐窝和脾隐窝组成。网膜囊大孔是上、下隐窝的分界标志,也是上、下隐窝通连的唯一路径,CT图像显示其通连方式分为通连和不通连两型,36例(67.9%)患者的CT图像上可见上、下隐窝直接通连,17例(32.1%)患者不通连。网膜孔右侧正对门腔间隙,该间隙最小前后径为4.5 mm。三维图像显示胃裸区位于上隐窝、下隐窝和脾隐窝之间。脾隐窝被左侧的脾裸区包饶。结论本研究运用CVH2图像可视化技术呈现了网膜囊及其与毗邻结构的空间关系,这将有助于提高网膜囊区域病变的鉴别诊断和解剖定位的准确性,从而降低网膜囊区病变的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视化 网膜囊 左膈下腹外膜间隙 胃裸区 脾隐窝 上隐窝 下隐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解剖学课程的创建及实施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娜 刘静静 +3 位作者 刘丽 李颖 徐洲 吴毅 《解剖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70-475,共6页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发展的基石,人体详细的解剖结构、组织形态、三维形态和空间毗邻关系是医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1])。我国医学院校传统解剖类课程,主要包括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存在尸体利用...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发展的基石,人体详细的解剖结构、组织形态、三维形态和空间毗邻关系是医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是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1])。我国医学院校传统解剖类课程,主要包括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存在尸体利用率低、解剖操作具有破坏性、标本不可重复使用、还原人体真实的三维形态和空间毗邻关系困难、易吸入甲醛等有害气体等问题^([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院校 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三维形态 人体解剖学 毗邻关系 断层解剖学 解剖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医学》慕课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模式探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宋艳 刘红军 +2 位作者 姚洁 凌冠华 吴毅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2年第10期1305-1309,共5页
数字医学教学存在课程内容新、重难点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广、知识结构跨度大、对教员的要求高及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共享资源少的困难。本研究旨在发挥团队在数字医学领域的优势,通过《数字医学》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课... 数字医学教学存在课程内容新、重难点内容多、知识覆盖面广、知识结构跨度大、对教员的要求高及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共享资源少的困难。本研究旨在发挥团队在数字医学领域的优势,通过《数字医学》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探究,推动该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快速掌握知识点和课后复习方面,MOOC课程教学平均满意度评分达到了90分;在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MOOC课程教学得分为(88.10±10.87)。研究证明采用MOOC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课中知识点掌握和课后复习都有显著的帮助,能提高其学习主动性。研究提出,《数字医学》MOOC制作要注意保持数字医学知识框架下各知识点的连贯性及个性化;教师应着重基础知识点的讲解,穿插前沿知识进行扩展深化;并建议单独制作有关前沿技术的应用的MOOC,便于应对由于该门学科发展更新造成的课件内容陈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医学 慕课 混合式教学 数字解剖学 3D打印
原文传递
基于案例式的医学本科生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与实践 被引量:14
11
作者 张小勤 谭立文 +1 位作者 吴毅 刘丽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3期2226-2228,2231,共4页
目的根据已有教学经验,探讨基于案例式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模式在医学本科生中的教学效果。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融入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开展基于案例式的教学实践,帮助医学生了解目前人工智能辅助医疗的前沿进展,掌握深度学习的... 目的根据已有教学经验,探讨基于案例式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模式在医学本科生中的教学效果。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融入研究性教学的理念,开展基于案例式的教学实践,帮助医学生了解目前人工智能辅助医疗的前沿进展,掌握深度学习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培养其应用所学方法设计研究方案、解决医学问题的能力。结果在基于案例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对课程的总体设计和授课方式都比较满意,对深度学习及其应用研究有自己的认识体会。结论基于案例式的教学模式可提升医学本科生对人工智能课程的学习兴趣,帮助其进行人工智能辅助医疗研究的初步探索,为医学院校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医学 本科生 人工智能课程 案例式教学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和解剖学测量的宫颈癌精准T分期诊断预测研究
12
作者 邹雨忻 王瑞伟 +5 位作者 吴哲 侯文静 许杉杉 樊汝涛 王延洲 吴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2-392,共11页
目的确定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宫颈癌(CC)肿瘤三维重建后的三维形态学参数测量能否精准预测其T分期诊断。方法回顾收集108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患者的术前MRI图像,将其分为T1、T2、T3和T4四组,又将T1和T2分为T1a、T1b、T2a和T2b四组。... 目的确定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宫颈癌(CC)肿瘤三维重建后的三维形态学参数测量能否精准预测其T分期诊断。方法回顾收集108例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患者的术前MRI图像,将其分为T1、T2、T3和T4四组,又将T1和T2分为T1a、T1b、T2a和T2b四组。使用Amira2019软件对肿瘤、子宫、阴道、膀胱、尿道和直肠进行分割和三维重建,测量肿瘤的表面积、体积、纵径、前后径、横径、最长径、粗糙程度、质地均一程度和侵犯阴道程度。通过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Kruskal-Wallis test)、卡方检验(χ^(2)-test)、接收者操作特性(ROC)曲线等来评估统计学差异,并根据约登指数计算不同T分期间的临界值。结果肿瘤的表面积、体积、纵径、前后径、横径、最长径和侵犯阴道程度在T1-T4间和T1a-T2b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粗糙程度和质地均一程度在T1-T4间和T1a-T2b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T1-T4肿瘤纵径分别平均为2.82 cm、3.78 cm、4.82 cm和6.61 cm(P<0.001),纵径的临界值分别为3.17 cm、4.24 cm和6.57 cm(AUC=0.699、0.73、0.708)。T1a-T2b肿瘤纵径分别平均为2.31 cm、2.84 cm、3.63 cm和4.09 cm(P=0.008),纵径的临界值分别为2.32 cm、3.12 cm和3.94 cm(AUC=0.597、0.689、0.561)。结论MRI上宫颈癌肿瘤的形态学参数包括表面积、体积、纵径、前后径、横径、最长径和侵犯阴道程度,为预测宫颈癌患者T分期有价值的诊断因素。本研究有助于宫颈癌的精准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成像 T分期诊断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断层解剖与三维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杜振伟 熊雁 +3 位作者 胡昕 宋艳 吴毅 张绍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4期261-266,共6页
目的基于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对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进行断层解剖学和三维可视化研究,得到准确的后内侧复合体解剖学描述。方法选用CVH-1、CVH-2、CVH-5的双侧膝关节数据,对其后内侧复合体相关结构进行数据分割和三维可视化重建,并进行解... 目的基于中国可视化人体数据对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进行断层解剖学和三维可视化研究,得到准确的后内侧复合体解剖学描述。方法选用CVH-1、CVH-2、CVH-5的双侧膝关节数据,对其后内侧复合体相关结构进行数据分割和三维可视化重建,并进行解剖学三维测量、断层与三维多角度观察以及骨性附着点检测研究。结果本研究成功构建CVH-1、CVH-2、CVH-5的双侧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相关结构的三维模型,测量得到各结构长度、宽度和厚度等几何参数,并进行解剖学描述。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结构浅层内侧副韧带为浅暗红色薄条带,长度为(107.54±15.98)mm,近端宽度为(31.48±3.70)mm,远端宽度为(10.14±0.82)mm,厚度为(1.09±0.13)mm;深层内侧副韧带为灰白色薄条带,长度为(26.05±2.32)mm,宽度为(19.11±2.93)mm,厚度为(1.37±0.11)mm;后斜韧带为深灰白色囊状,长度为(52.14±3.84)mm,宽度为(14.42±2.37)mm,厚度为(1.44±0.16)mm;半膜肌肌腱为浅暗红色扁圆柱体,长度为(60.94±5.04)mm,宽度为(14.04±1.54)mm,胫骨附着处明显增宽,为(19.20±3.29)mm,厚度为(6.08±0.75)mm;腘斜韧带为浅暗红色片状薄膜,长度为(48.99±5.44)mm,宽度为(24.51±3.44)mm,厚度为(1.38±0.22)mm;半月板后内侧角为灰白色“C”形柱,内侧边缘较厚处为(13.37±1.63)mm,中间较薄处为(8.96±1.22)mm。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复合体主要由浅层内侧副韧带、深层内侧副韧带、半月板后内侧角、后斜韧带、半膜肌肌腱、腘斜韧带构成,加强对后内侧复合体的解剖学重建将有助于提高膝关节后内侧术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可视化人体 膝关节 后内侧复合体 断层解剖 三维可视化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肝微解剖及其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沄禧 刘红军 吴毅 《解剖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525-529,共5页
肝为人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重要器官,担负着消化、吸收、解毒等重要功能。目前国内外对肝大体解剖研究已经比较全面,但是关于肝的显微解剖,乃至肝功能单元,仍然研究不足,存在较大争议。现结合国内外肝微形态与功能研究进展,从微解剖技... 肝为人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重要器官,担负着消化、吸收、解毒等重要功能。目前国内外对肝大体解剖研究已经比较全面,但是关于肝的显微解剖,乃至肝功能单元,仍然研究不足,存在较大争议。现结合国内外肝微形态与功能研究进展,从微解剖技术、肝微解剖形态及其生物3D打印和虚拟仿真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解剖 计算机三维重建 解剖技术 生物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VH薄层断面解剖三维重建设计的分歧韧带MRI扫描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邓泓鄗 胡昕 +3 位作者 杨静怡 王雲蛟 吴毅 唐康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0年第6期433-438,共6页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MRI扫描方法,为分歧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使用Amira 5.2.2软件对5具尸体的10例分歧韧带中国数字化人体(CVH)数据进行分割和三维重建,研究分歧韧带大体形态,并对分歧韧带长度、宽度、厚度、走行角度...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MRI扫描方法,为分歧韧带损伤的临床诊断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使用Amira 5.2.2软件对5具尸体的10例分歧韧带中国数字化人体(CVH)数据进行分割和三维重建,研究分歧韧带大体形态,并对分歧韧带长度、宽度、厚度、走行角度等参数进行测量,参考测量的韧带走行角度,设计出可以完整呈现分歧韧带的斜矢状位和斜轴位扫描方法。随后选择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例患者的10例分歧韧带行斜矢状位和斜轴位MRI扫描,并对MRI图像进行分析和比较,反证新的MRI扫描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新的MRI扫描方法可以在斜矢状位、斜轴位上良好地呈现出分歧韧带跟舟支;斜矢状位上的跟骰支呈现良好,但在斜轴位上表现不佳。断面三维重建和MRI图像上测量所得的分歧韧带跟骰支长度、宽度、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跟舟支只在远端宽度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断面三维重建和MRI图像上的分歧韧带走行角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形态上看,跟舟支有扇状和索状两种形态,跟骰支较跟舟支更短、更薄、也更规则。结论基于数字化人体断面解剖三维重建模型设计的MRI扫描方法可以良好地呈现分歧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数字化人体 分歧韧带 断面解剖 三维可视化 核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单孔机器人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模拟手术的应用实践
16
作者 何宽 徐洲 +6 位作者 沈灏德 郑恢超 杜静 徐坤 童卫东 吴毅 李凡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4年第3期354-358,共5页
手术模拟器可以为外科医师提供模拟手术操作的机会,而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能够提供操作灵活性和精准性优良的手术平台。本研究团队基于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库的数据集并结合3D打印技术构建了男性盆腔结构完整的可视化实体模型,并于本... 手术模拟器可以为外科医师提供模拟手术操作的机会,而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能够提供操作灵活性和精准性优良的手术平台。本研究团队基于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库的数据集并结合3D打印技术构建了男性盆腔结构完整的可视化实体模型,并于本文报告应用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EDGE SP1000)在此模型上开展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模拟手术的实践效果,以期为该术式模拟手术训练方式的优化和该术式技术培训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同时为临床应用EDGE SP1000开展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手术模拟器 单孔机器人手术系统 直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人体中耳-咽鼓管通气的数值仿真建模
17
作者 朱晓晖 唐琦 +6 位作者 谢梦瑶 雪若妍 张永丽 吴毅 胡昕 杨华 高志强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2-457,共6页
目的:基于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建立中耳-咽鼓管三维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来模拟咽鼓管开放后整个中耳-咽鼓管系统的形变和压力变化过程。方法:采用中国首例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使用Amira图像处理软件导入图像,Geomagic... 目的:基于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建立中耳-咽鼓管三维模型,并通过计算机数值仿真来模拟咽鼓管开放后整个中耳-咽鼓管系统的形变和压力变化过程。方法:采用中国首例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使用Amira图像处理软件导入图像,Geomagic软件对图像进行分割等处理,形成包括咽鼓管、中耳鼓室、乳突气房、鼓膜、听小骨在内的中耳-咽鼓管三维模型。将三维模型导入Hypermesh软件中进行网格划分和分析。采用Abaqus软件进行结构力学计算,Xflow流体力学软件对气体流动进行数值仿真,利用流固耦合算法对咽鼓管开放时的组织变形和中耳压力变化进行数值模拟。在中耳-咽鼓管模型内设置包括鼓室、乳突、鼓峡、外耳道在内的多个压力监测点,记录并比较各监测点的压力变化。结果:本研究建立了包含咽鼓管、中耳鼓室、乳突气房、鼓膜、听小骨在内的中耳-咽鼓管三维模型和及中耳通气的数值仿真模型。通气后模型的动态变化可依据压力分5个阶段。此外,模型中鼓室、鼓峡监测点的压力变化基本同步;乳突气房的压力变化较鼓室、鼓峡延迟,验证了乳突的压力缓冲作用。并通过提取的外耳道压力曲线在数值、趋势上与咽鼓管测压检查基本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结论:本文建立的中耳-咽鼓管通气的数值仿真模型可模拟咽鼓管开放后的组织变形及中耳压力变化过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中耳通气系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鼓管 三维模型 数值仿真 中耳通气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中国数字化人体的冠状动脉CTA多维可视化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丽 吴毅 +2 位作者 谭立文 张绍祥 李颖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898-1901,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中国数字化人体(CVH)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多维可视化方法在于CTA中观察冠状动脉结构和辅助诊断的可行性。方法获取CVH断层数据集和临床冠状动脉CTA影像,分别对冠状动脉进行分割、提取中心线和标定,获得右冠状动脉... 目的探讨一种基于中国数字化人体(CVH)的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多维可视化方法在于CTA中观察冠状动脉结构和辅助诊断的可行性。方法获取CVH断层数据集和临床冠状动脉CTA影像,分别对冠状动脉进行分割、提取中心线和标定,获得右冠状动脉(RCA)、左主干(LM)、前降支(LAD)和回旋支(LCx)等节段,然后使用曲平面重建技术对冠状动脉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拉伸曲平面和拉直曲平面等多平面进行重建,并在此基础上使用形态学方法计算两者的冠状动脉直径、长度、面积和曲率等影像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该方法实现了CVH和CTA在二维和三维层面的对照显示。结论CVH与CTA的冠状动脉多维可视化重建对于临床辅助诊断和影像学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可视化 中国数字化人体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医学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检查小肠三维数字化模型构建及其在减重手术前预测小肠长度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张帆 吴毅 +10 位作者 胡昕 谭德文 李光焰 高羽 刘正勇 蒋季 孙芳 周训美 刘丽娟 童卫东 李凡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9-443,共5页
目的构建基于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检查的小肠三维数字化模型,探讨其在减重手术前预测小肠长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3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1... 目的构建基于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检查的小肠三维数字化模型,探讨其在减重手术前预测小肠长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收治的3例肥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1例;中位年龄为25岁,年龄范围为24~44岁。患者术前均行腹部增强CT检查并构建小肠三维数字化模型。3例肥胖症患者中,2例行袖状胃切除术,1例行Roux-en-Y胃旁路术,根据手术时间将3例患者编号为1、2、3号。观察指标:(1)小肠三维数字化模型构建及术前预测小肠长度。(2)术中测量小肠长度及术前预测小肠长度与术中测量小肠长度的相对误差。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结果(1)小肠三维数字化模型构建及术前预测小肠长度:3例患者均完成术前小肠三维数字化模型构建。3例患者术前小肠三维数字化模型数据[小肠体积、10个(1~10)横截面面积、平均横截面面积及术前预测小肠长度]分别为1号患者:1312985 mm3,(174、154、143、172、345、213、357、173、382、154 mm2),227 mm2,578 cm;2号患者:1817224 mm3,(274、196、487、413、520、254、231、170、212、168 mm2),293 mm2,620 cm;3号患者:2183019 mm3,(320、408、281、222、194、219、188、419、326、235 mm2),281 mm2,777 cm。(2)术中测量小肠长度及术前预测小肠长度与术中测量小肠长度的相对误差:3例患者术中测量小肠长度分别为1号患者:570 cm;2号患者:600 cm;3号患者:780 cm。3例患者术前预测小肠长度与术中测量小肠长度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40%、3.33%、0.38%。结论小肠三维数字化模型可预测减重手术前小肠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减重手术 小肠长度 减重代谢外科 三维数字化模型
原文传递
AR技术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在脑血管疾病护理教学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永美 陈娜 +4 位作者 胡俊 张雪 夏晓林 唐昊宇 汪萃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24年第4期522-527,共6页
目的探讨虚拟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在脑血管疾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86名护理专业... 目的探讨虚拟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ultrasound,TCD)在脑血管疾病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实习的86名护理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2021年、2022年实习护生分别设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入AR技术进行大脑动脉环及其构成和毗邻结构解剖的学习,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借助TCD进行演示和讲解。实习结束后对比两组成绩、教学满意度、临床决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SPSS 23.0进行非参数检验、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研究组理论、实践、综合能力考核成绩[90(89,96)、95(90,96)、93(90,96)]高于对照组[89(87,91)、90(89,92)、91(89,94)](P<0.05);教学满意度方面,研究组各维度包括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风范[16(15,18)、5.98±0.91、3.38±0.52、13(11,14)]高于对照组[14(13,16)、4.23±0.65、2.37±0.36、13(10,14)];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研究组在“寻找信息、寻找方案”[(4.66±0.71)、(4.43±0.68)]2个维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4.00±0.61)、(4.41±0.67)],其他维度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研究组各维度包括正性定向问题、理性、负性定向、回避风格、冲动疏忽风格[12(10,12)、26(23,28)、15(13,20)、17(15,18)、16(15,18)]评分均优于对照组[10(9,11)、21(21,24)、20(17,20)、19(17,20)、18(16,20)]。护生查房考核评分:除了“与病人的沟通交流状况”[(9.04±0.53)vs.(9.21±0.39)]和“病人对护生的满意度”[(8.73±0.56)vs.(8.92±0.53)]2个条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条目均是研究组得分更高。结论基于AR技术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的教学方式可提高护生“脑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性和学习、临床护理能力和对教学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技术 脑血管疾病 护理教学 神经内科 实习护生 经颅多普勒超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