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阜阳市老年复发型脑梗死患者的营养风险状况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田俊 马雪露 +2 位作者 周丽明 万玲玲 翟明锋 《安徽医学》 2023年第2期142-146,共5页
目的评估阜阳市老年复发型脑梗死患者的营养风险状态特点,分析影响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既往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初发型(n=45)和复发型(n=196)。采... 目的评估阜阳市老年复发型脑梗死患者的营养风险状态特点,分析影响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41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既往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初发型(n=45)和复发型(n=196)。采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2002(NRS-2002)对初发型和复发型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为存在营养风险组(n=93)和无营养风险组(n=103);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基础状况、脑梗死特征、临床症状和营养指标等数据。比较存在营养风险组和无营养风险组患者住院时间之间差异,同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的方法分析影响患者营养风险的相关因素。结果241例患者中,45例(18.67%)为初发型脑梗死,196例(81.33%)为复发型脑梗死;NRS-2002量表分析结果显示,196例复发型脑梗死患者中93例存在营养风险,占比47.45%,高于初发型脑梗死患者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营养风险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高于无营养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存在营养风险组和无营养风险组患者之间家庭照料、梗死次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分、吞咽功能以及清蛋白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梗死次数≥3次、ADL评分<60分以及洼田饮水试验分级≥3级是影响患者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结论阜阳市老年复发型脑梗死患者具有较高营养风险,可能延长平均住院时间,对于存在自理能力低下、吞咽功能异常以及多次梗死病史等危险因素的患者需要提高重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型 营养风险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阜阳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危险因素筛查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白新苹 王幼萌 +1 位作者 刘洪波 张伟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576-1578,共3页
目的:了解阜阳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生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以期制定有效的指导方案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阜阳颍西和西湖社区≥40岁6000例居民为调查对象,筛查脑卒中高危、中危、低危人群,并对筛选出的高危人群进一步... 目的:了解阜阳市社区居民脑卒中发生情况并分析危险因素,以期制定有效的指导方案和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阜阳颍西和西湖社区≥40岁6000例居民为调查对象,筛查脑卒中高危、中危、低危人群,并对筛选出的高危人群进一步行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共筛查5924例,高危人群共1078例(18.2%),男性高危人群检出率15.9%低于女性高危人群检出率20.2%(P<0.01),其中高血压、吸烟、运动缺乏是卒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P<0.01),男性高危人群血脂异常、吸烟率、肥胖/超重暴露率高于女性(P<0.01)。对1078例高危人群进一步行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彩超筛查,其中颈部血管彩超异常率为25.8%(278/1078),男性血管内膜增厚率及血管狭窄率均高于女性(P<0.01和P<0.05)。男性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率67.2%高于女性的38.1%(P<0.01)。结论:通过社区居民的筛查,了解阜阳市社区居民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性加强防治和干预,可有效控制脑卒中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多相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穿支动脉疾病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中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颜谈 许静 +3 位作者 陈巨罗 王国防 刘璐 王幼萌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7期1120-1123,共4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与穿支动脉疾病(PAD)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及其在预测该类型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对265例PAD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疾病史、实验室数据...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与穿支动脉疾病(PAD)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关系及其在预测该类型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对265例PAD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疾病史、实验室数据及观察目标发生情况;根据观察目标发生情况分为恶化组和非恶化组。结果纳入分析265例,其中恶化组76例,非恶化组189例,恶化率为28.68%;与非恶化组相比,恶化组的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及入院时SBP、DBP及NIHSS评分均显著升高,淋巴细胞计数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入院时NIHSS评分是PAD型急性脑梗死EN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显示AUC=0.662,当NLR的最佳截断值为3.415时,敏感度为30.3%,特异度为94.2%。结论NLR是PAD型急性脑梗死END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对PAD型急性脑梗死END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限于敏感性较低,应谨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穿支动脉疾病 急性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的干预模式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4
作者 李伟伟 杨程 +1 位作者 周丽明 吴双燕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5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观察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的干预模式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接受... 目的观察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的干预模式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干预的基础上加上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的干预模式。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BI)、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2组患者FMA、BI、ESCA总分及各维度评分,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较同组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的干预模式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梗死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 运动功能 自我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到达医院治疗时间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尚志红 《安徽医学》 2005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调查急性脑血管病发作至到达医院及开始治疗的时间,分析不同时间到达及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调查624例急性脑血管病人发病至急诊,急诊至头颅CT,急诊至治疗时间并做卒中知识调查。结果发病后<3小时到达者18.27%、<6小时... 目的调查急性脑血管病发作至到达医院及开始治疗的时间,分析不同时间到达及治疗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调查624例急性脑血管病人发病至急诊,急诊至头颅CT,急诊至治疗时间并做卒中知识调查。结果发病后<3小时到达者18.27%、<6小时到达者39.9%、<12小时到达者60.2%、<24小时到达者83.9%,发病至急诊中位时间7.23小时。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病地点与医院间距离远,发病时症状轻、发病患者及家属不重视而首诊当地小诊所,发病时周围没人,没有使用急救车,病人对卒中的意识以及病人经济困难与到医院时间最为相关(P<0.05或P<0.001)。结论脑血管病人发病后到医院时间明显不同,需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急性脑血管病发作后的求救意识,尽可能使用急救车快速转至正规医院及时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医院治疗 治疗时间 健康教育 求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进展
6
作者 马清清 李宗友 朱增光 《医学综述》 2025年第3期313-318,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递增趋势。目前AD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β淀粉样蛋白学说、tau蛋白学说以及氧化应激学说。近年来,人们对AD的认知不断提升,其治疗方法主要包...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递增趋势。目前AD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β淀粉样蛋白学说、tau蛋白学说以及氧化应激学说。近年来,人们对AD的认知不断提升,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西医治疗、中医治疗(如针灸、推拿)、物理疗法、饮食疗法等,其中越来越多针对AD病因的单抗类药物、靶向药物使更多患者获得了满意的效果。随着医疗的进步与发展,相信会有更多的靶向、单抗类研究药物使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机制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为主要表现的特鲁索综合征3例
7
作者 颜谈 许静 +2 位作者 汝宁 陈巨罗 王幼萌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86-389,共4页
目的 分析以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为主要表现的特鲁索综合征(Trousseau’s syndrome,T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以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为主要表现的TS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 目的 分析以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为主要表现的特鲁索综合征(Trousseau’s syndrome,T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阜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3例以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为主要表现的TS病人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和影像特征。结果 其中男1例,女2例;发病年龄范围为52~85岁;3例病人D-二聚体均明显升高;头颅MRI均显示为以“三流域征”为特点的急性多发性脑梗死;伴腹腔转移瘤1例,伴静脉系统血栓2例;1例予低分子肝素抗凝+双抗抗血小板聚集,2例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结论 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是TS的一个重要表现;对于不符合血管分布的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病因需考虑恶性肿瘤所致高凝状态可能;D-D是诊断TS的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肿瘤综合征 神经系统 栓塞和血栓形成 特鲁索综合征 脑梗死 三流域征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阶梯式血管内治疗策略应用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所致急性大血管闭塞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王国防 陈巨罗 +3 位作者 李家辉 王福星 张艳 王幼萌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62-567,共6页
目的探讨阶梯式血管内治疗策略应用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所致急性大血管闭塞(ALVO)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阶梯式血管内治疗的55例ICA... 目的探讨阶梯式血管内治疗策略应用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所致急性大血管闭塞(ALVO)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5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阶梯式血管内治疗的55例ICAS所致ALVO患者。阶梯式血管内治疗的过程包括机械取栓(MT)、球囊扩张(BA)和支架植入(RS),依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采用的组合方式分为MT+BA组和MT+BA+R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预后。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接受阶梯式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结果与MT+BA组比较,MT+BA+RS组年龄较轻[(60.70±10.71)岁vs(67.67±12.17)岁,P=0.03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低[(16.59±7.59)分vs(21.78±7.27)分,P=0.022]、手术时间更长[(92.35±17.09)min vs(82.22±12.03)min,P=0.028];两组在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闭塞部位、出血性转化(HT)、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3个月时预后良好率和死亡率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高(OR=1.276,95%CI=1.112~1.464,P<0.001)、手术时间长(OR=1.064,95%CI=1.001~1.131,P=0.048)和HT(OR=0.067,95%CI=0.005~0.883,P=0.040)是导致阶梯式血管内治疗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阶梯式血管内治疗策略用于ICAS所致ALVO患者安全、有效,NIHSS评分高、手术时间长和HT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梯式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急性大血管闭塞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对进展性脑卒中血清Hcy、FIB及CRP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牛峰志 李家辉 +2 位作者 姚昕彤 龚燕丽 常群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9期1755-1758,共4页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对进展性脑卒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临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差...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对进展性脑卒中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临泉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治疗,n=60例)与试验组(予以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n=62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Hcy、CRP水平、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浓度(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95.16%)比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Hcy、CRP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Hcy、CRP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FIB水平下降,APTT、PT水平上升,且试验组FIB水平比对照组低,APTT、PT水平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试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00%、11.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治疗可有效提高进展性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血清Hcy、FIB、CRP水平,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依达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浓溶液 进展性脑卒中 Hcy FIB 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术后出血转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艳 周霞 +4 位作者 王幼萌 涂峰 陈巨罗 姚明仁 孙中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87-990,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MT)治疗后出血转化(HT)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MT治疗的AIS患者114例,应用改良Rankin量表随访评价发病90 d时的临床转归(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根据术后复查头颅CT有...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MT)治疗后出血转化(HT)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接受MT治疗的AIS患者114例,应用改良Rankin量表随访评价发病90 d时的临床转归(0~2分为预后良好,3~6分为预后不良)。根据术后复查头颅CT有无HT分为HT组(n=25)和非HT组(n=89),采用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HT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14例患者中HT 25例,非HT 89例。HT组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显著高于非HT组,出院时NIHSS评分高于非HT组,90 d预后较好比例显著低于非H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高总胆固醇血症、吸烟史是取栓术后发生HT的主要血管危险因素(均P<0.05)。术后HT是动脉取栓术后不良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P=0.026)。结论 糖尿病、高总胆固醇血症、吸烟史是AIS患者MT术后HT的血管主要危险因素,而术后HT为MT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机械取栓 出血转化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建 李宗友 +6 位作者 许辉 云宗金 杨程 张燕 涂峰 张建才 蔡辉 《安徽医学》 2013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防治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120 mg/d,连续12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MoC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防治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120 mg/d,连续12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MoC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MMSE、MoCA评分用药前后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SE、MoCA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出现严重副作用。结论尼莫地平预防及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疗效确切。合理使用改善认知功能药物,及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延缓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尼莫地平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 被引量:22
12
作者 周颍 陆景红 +1 位作者 李宗友 王幼萌 《安徽医学》 2008年第4期416-418,共3页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2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发作类型、病死率、脑电图及癫痫与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卒中发病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5.56%,其中以...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2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发作类型、病死率、脑电图及癫痫与脑卒中类型、病灶部位的相关性。结果急性脑卒中发病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为5.56%,其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最高(8.06%);早发性癫痫发作以全身性发作多见,迟发性癫痫发作以部分性发作为主;部分性发作多发生于缺血性卒中,而出血性卒中以全面性癫痫发作好发。无论病变性质如何,皮质损害的患者易导致癫痫发作。结论脑卒中后癫痫发作很常见,其发生率及预后与卒中类型及病变部位性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癫痫 发生率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和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性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尚志红 云中金 +2 位作者 汝宁 张艳 杨程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508-510,共3页
目的探讨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TC/HDL)的高低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比值与年龄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18例缺血脑卒中患者及491例非缺血性卒中对照个体的血脂情况,包括血总胆固醇(TC)、甘油甘酯(TG)、... 目的探讨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比值(TC/HDL)的高低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一比值与年龄增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518例缺血脑卒中患者及491例非缺血性卒中对照个体的血脂情况,包括血总胆固醇(TC)、甘油甘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对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1)病例组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1.08±0.31)mmol/L比(1.21±0.32)mmol/L,P<0.05];(2)病例组的TC/HDL比值为4.28±1.22,对照组为4.09±1.24。病例组TC/HDL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病例组和对照组合并后按年龄分为四组,对各年龄段组的TC/HDC比值进行两两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DL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明显降低,其保护因素降低可能是卒中发生的原因之一。血浆中TC/HDL比值≥4.28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且这一比值不随年龄增长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胆固醇 脂蛋白类 HDL 年龄因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种球蛋白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4
作者 云宗金 周颖 +4 位作者 李宗友 张艳 许辉 杨程 涂峰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3期437-437,439,共2页
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Immunoglobulin,IVIG)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自2003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间住院的45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5例,对... 目的:研究丙种球蛋白(Immunoglobulin,IVIG)在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院自2003年1月1日-2011年1月1日间住院的45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治疗组是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大剂量IVIG静脉注射,并分别记录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肌力的改善程度。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肌力的改善程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IG治疗GBS效果明显,可缩短急性期及病程,提高肌力、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格林-巴利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颍 李宗友 陆景红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对96例诊断为脑卒中的中青年患者进行调查及评分,对梗死灶或出血灶的部位、数量、合并症、性别及文化程度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表,对96例诊断为脑卒中的中青年患者进行调查及评分,对梗死灶或出血灶的部位、数量、合并症、性别及文化程度等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中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为36.46%,抑郁的发生与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病灶的部位、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等均无明显关系(P>0.05),而与烟酒嗜好、合并高血压均有一定关系(P<0.05~P<0.005)。结论:中青年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直接影响疾病的预后,应重视中青年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早期预防和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脑血管意外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景红 周颍 +6 位作者 李宗友 王幼萌 涂峰 王飞 蔡辉 陈建 彦谈 《安徽医学》 2017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及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可能的病因,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表现,血常规异常情况,... 目的探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SCD)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电生理及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阜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例SC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可能的病因,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表现,血常规异常情况,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素B12水平变化、电生理及MRI检查异常表现。结果 16例患者中长期饮酒者5例(31.25%),有胃部疾病史者3例(18.75%),胆囊炎病史1例(6.25%),巨细胞性贫血者11例(68.75%),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者9例(56.25%)。6例患者检测血维生素B12浓度,其中维生素B12浓度降低者3例(50%)。5例检查肌电图者均有周围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下降,其中1例有波幅下降,1例行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查其P40潜伏期延长。11例患者行脊髓MRI检查,其中1例仅行腰椎MRI,6例(54.55%)患者发现病灶,病灶位于颈髓4例,胸髓2例。颈胸髓均有异常1例,病灶位于脊髓侧索和后索,双侧对称,成"八"字征或"倒V"字征,给与维生素B12治疗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对于有长期饮酒、慢性胃病史,临床慢性发病,不典型感觉异常的患者,需联合测定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电生理检查,MRI检查以提高SCD诊断率,及早给与维生素B12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维生素B12 同型半胱氨酸 神经电生理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rchiafava-Bignami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景红 周颖 +3 位作者 李宗友 王幼萌 许静 尚志红 《安徽医学》 2007年第6期551-552,共2页
关键词 MARCHIAFAVA-BIGNAMI病 影像学特征 临床诊断 胼胝体变性 MRI扫描 慢性酒精中毒 脱髓鞘病变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与脑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尚志红 云中金 +1 位作者 张艳 杨程 《安徽医学》 2014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择经脑血管造影术确诊有脑动脉狭窄的患者186例、无狭窄患者42例。根据造影结果,将脑动脉狭窄分为轻度狭窄组74例,中度狭窄组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脑动脉狭窄之间的关系。方法从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择经脑血管造影术确诊有脑动脉狭窄的患者186例、无狭窄患者42例。根据造影结果,将脑动脉狭窄分为轻度狭窄组74例,中度狭窄组66例和重度狭窄组46例。单支血管狭窄103例,多支血管狭窄83例。比较不同组别间SUA水平的差异以及SUA与脑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无狭窄患者SUA水平明显低于有狭窄患者(P<0.05),轻度狭窄组SUA水平明显低于中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SUA水平低于重度狭窄组(P<0.05)。脑动脉狭窄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r=0.41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并不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213)。结论 SUA水平与脑动脉狭窄呈正相关,但不是脑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动脉狭窄 血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3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1
19
作者 马雪露 云宗金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428-430,共3页
目的:预防和减少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的并发症。方法:总结和分析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如拔鞘管反应、皮下淤血、血肿、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皮质盲、尿潴留、脑血管痉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及皮温下降、造... 目的:预防和减少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的并发症。方法:总结和分析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原因,如拔鞘管反应、皮下淤血、血肿、心动过缓及低血压、皮质盲、尿潴留、脑血管痉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及皮温下降、造影剂肾病、术后感染等,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73例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拔鞘管反应5例,出现术侧皮肤皮下淤血、血肿8例,心动过缓及低血压6例,皮质盲1例,尿潴留3例,出现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及皮温下降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45%,均无颅内出血、动脉栓塞、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监护和观察,及时正确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给患者造成的损害,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血管造影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丝肼片单药与联合卡左双多巴控释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16
20
作者 蔡辉 杨程 徐婷婷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9年第9期482-483,共2页
帕金森病主要的病变位置在纹状体和黑质,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平衡姿势障碍、动作缓慢、肌强直及静止性震颤等。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的运动功能和非运动功能都会相继受到影响。多巴胺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中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主要药物种类之... 帕金森病主要的病变位置在纹状体和黑质,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平衡姿势障碍、动作缓慢、肌强直及静止性震颤等。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的运动功能和非运动功能都会相继受到影响。多巴胺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中治疗帕金森病患者主要药物种类之一。卡左双多巴控释片及多巴丝肼片为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对多巴胺具有补充作用的复方多巴胺类药物,我院对帕金森病患者应用多巴丝肼片联合左双多巴控释片进行治疗,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丝肼片 卡左双多巴控释片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