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发展研究——以安徽省阜阳市为例
1
作者 於忠祥 张丽红 《乡镇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23-25,共3页
通过安徽省阜阳市城市化发展现状、2010年城镇化规划目标及在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提出了促进阜阳市城镇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安徽 阜阳市 小城镇发展 城市化 基础设施 户籍制度 城乡一体化 农村劳动力 产业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借贷市场法律规制建设再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蓓蓓 王玉芹 葛庆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86-88,共3页
民间借贷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和私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打破了我国正规金融体系的垄断地位。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法律规制设想,以期能更好的明确民间借贷市场的法... 民间借贷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和私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打破了我国正规金融体系的垄断地位。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关法律规制设想,以期能更好的明确民间借贷市场的法律地位,保护民间借贷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民间借贷市场的规范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借贷 问题 法律规制设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辩交流背景下证据交流模式的构建
3
作者 李民 王文渊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99-102,共4页
任何制度或者原则的生成、存在、并发展壮大,必须有适合其生长的土壤。律师法的修改,对于律师的会见权、调查权、阅卷权作了进一步明确、细化,至少从形式上来看为控辩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契机;同时,诉讼效益、控辩双方的需求等现实压力,也... 任何制度或者原则的生成、存在、并发展壮大,必须有适合其生长的土壤。律师法的修改,对于律师的会见权、调查权、阅卷权作了进一步明确、细化,至少从形式上来看为控辩双方的合作提供了契机;同时,诉讼效益、控辩双方的需求等现实压力,也使之产生具备了现实的土壤。而控辩交流合作诸多形式中,最重要的当属证据交流机制。因此,证据交流机制的运行必须要有可行的具体操作模式。否则,即使建立,也会流于形式,更不要说体现法律的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合作 刑事诉讼 证据 具体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豫皖农村毒品犯罪的根源
4
作者 李民 王文渊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42-45,共4页
我国的毒品犯罪发展有这样一个趋势:“农村包围城市”———犯罪主体以农民为主,区域是从农村逐步向城市扩展。尽管农村毒品犯罪的基本原因大致相同,但不同地区又有其特定的因素,豫皖农村毒品犯罪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关键词 农村 毒品犯罪 根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介梅诉李颜华相邻关系纠纷案——兼论空间利用权与越界建筑
5
作者 李民 刘建军 《判例与研究》 2004年第2期35-39,共5页
本文依据越界阳台争议这一实例,对越界建筑侵占邻地权人的空间利用权进行了论述,同时对越界建筑的构成要件及法律效力予以探讨,从而论证了在无具体法律规定之下的越界建筑的法律适用问题。
关键词 相邻关系 空间利用权 越界建筑 法律适用 法律效力 民事主体 土地所有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之观念转变
6
作者 谢立新 薛懿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5-37,共3页
在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重新认识刑事诉讼法的本质、价值和功能,合理设置审判格局,体现审判公开原则,实现司法公正。
关键词 刑事审判方式改革 本质 审判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也谈公共利益的界定——兼评《物权法》第四十二条
7
作者 张丽红 徐礼堂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90-91,共2页
《物权法》是否应当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的界定,这在社会学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对此,笔者认为公共利益概念虽具有抽象性和不确定性,但完全概括式的界定并不适合于我国这样的成文法国家,应采取修正折中的立法模式对我国公共利益作出相对... 《物权法》是否应当对公共利益作出明确的界定,这在社会学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对此,笔者认为公共利益概念虽具有抽象性和不确定性,但完全概括式的界定并不适合于我国这样的成文法国家,应采取修正折中的立法模式对我国公共利益作出相对合理的界定,这是化解现实矛盾的需要,也是实现物权法的定纷止争之基本目的,以达到公共利益和私人权益和谐共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法》 公共利益 私权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劳动教养制度时代罪刑结构的平衡——以部分司法解释为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丽红 《法律适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本文在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以2013年盗窃罪、敲诈勒索罪、抢夺罪司法解释为视角,在深入分析3个司法解释的基础上,概括其具有定罪情节采用数额减半原则和加重构成采用比例原则等特点,然而3个司法解释存在混淆定罪情节与量刑情节、量刑规... 本文在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以2013年盗窃罪、敲诈勒索罪、抢夺罪司法解释为视角,在深入分析3个司法解释的基础上,概括其具有定罪情节采用数额减半原则和加重构成采用比例原则等特点,然而3个司法解释存在混淆定罪情节与量刑情节、量刑规则与加重构成和重复评价案件情节的缺陷。建议采用立法或修法的方式设定"罪"、司法解释的方式释明"刑",在合理界分重罪、轻罪的基础上建立轻罪案件办理机制,从而实现刑罚结构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养 司法解释 罪刑结构 合理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