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术期综合分级护理预防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被引量:9
1
作者 袁建华 王蕊 +1 位作者 王燕 郝天佑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探讨围术期综合分级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恶性肿瘤并行手术治疗的14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2组,各71例。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妇科恶... 目的:探讨围术期综合分级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恶性肿瘤并行手术治疗的142例患者临床资料,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2组,各71例。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行围术期综合分级护理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为1.40%,低于对照组的11.27%(P<0.05);观察组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77%,高于对照组的84.51%(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分级护理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围手术期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再造胶囊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超促排卵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慧珍 靳双玲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5年第4期442-444,共3页
目的:探讨妇科再造胶囊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超促排卵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SPF)级SD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妇科再造胶囊组(实验组)、正常组、模型组。取妊娠... 目的:探讨妇科再造胶囊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超促排卵大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药理学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SPF)级SD大鼠,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妇科再造胶囊组(实验组)、正常组、模型组。取妊娠大鼠第2、5天子宫,制作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并对各组大鼠不同时段的内膜成熟度、子宫指数等指标进行观察、检测,研究妇科再造胶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因素的影响。结果:实验组子宫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模型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孕2 d、孕5 d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孕2 d、5d发育情况与正常组、模型组比较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再造胶囊通过提高子宫指数、改善子宫内膜成熟度、使子宫内膜发育正常,来增加着床期内膜糖原含量,促进胞饮突正常发育。该研究为临床应用妇科再造胶囊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RHA 促排卵 妇科再造胶囊 大鼠 子宫内膜 容受性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应用压力治疗仪预防深静脉血栓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蕊 张春燕 +1 位作者 郝天佑 靳双玲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辅助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2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预防,观察组在常规预防基础上加用空气压力波2次/d,连续使用3~5d。围术期其他...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辅助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27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预防,观察组在常规预防基础上加用空气压力波2次/d,连续使用3~5d。围术期其他治疗和护理措施均相同,比较2组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恶性肿瘤 压力治疗仪 深静脉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张习琴 张慧珍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9-60,共2页
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Cervical adenoid basal carcinoma, ABC)在临床上罕见,占宫颈癌比例不足1%。其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同时多伴随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本文就我院收治1例ABC患者进行分析旨... 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Cervical adenoid basal carcinoma, ABC)在临床上罕见,占宫颈癌比例不足1%。其好发于绝经后女性,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同时多伴随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本文就我院收治1例ABC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漏诊。1 病例资料患者,69岁,因绝经后阴道出血2月,于2022年10月28日入我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 宫颈病变 病例报告 病理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鑫宇 张慧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3期2291-2296,共6页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由于子宫颈癌筛查覆盖面有限,我国相当一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是局部晚期。局部晚期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方案是以铂类为主的同步放化疗,大量研究显示,其近期疗效尚可,但易出现复...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由于子宫颈癌筛查覆盖面有限,我国相当一部分患者就诊时已是局部晚期。局部晚期宫颈癌的首选治疗方案是以铂类为主的同步放化疗,大量研究显示,其近期疗效尚可,但易出现复发和转移,远期预后差,整体预后欠佳。目前宫颈癌的预后评估主要依据FIGO分期,然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子生物学指标以及治疗方案等因素均会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全面评估患者,筛选出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素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临床病理因素、分子生物学指标以及治疗方案等多个方面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宫颈癌/宫颈肿瘤 预后 放射疗法 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绝经阶段女性脱氢表雄酮和雌二醇及血清睾酮的表达及与脂糖代谢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苗卉 苗聪秀 +2 位作者 李娜 关素萍 孙文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4865-486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绝经期阶段女性脱氢表雄酮(DHEA)、雌二醇(E2)、血清睾酮(T)的表达及与脂糖代谢的关系。方法抽取该院妇产科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常规体检妇女150例,根据是否绝经及绝经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A组35例、观察B组29例、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绝经期阶段女性脱氢表雄酮(DHEA)、雌二醇(E2)、血清睾酮(T)的表达及与脂糖代谢的关系。方法抽取该院妇产科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常规体检妇女150例,根据是否绝经及绝经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A组35例、观察B组29例、观察C组27例、观察D组29例,检测研究对象DHEA、E2、T以及脂糖代谢指标,分析其表达与脂糖代谢的关系。结果五组间DHEA、E2、T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在五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总胆固醇(TC)和空腹血糖(FBG)在五组间差异显著(P<0.05)。DHEA与TC、TG、LDL-C、FBG呈负相关(P<0.05);E2与TC、LDL-C、FBG呈正相关(P<0.05);T与TC、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女性绝经后产生了胰岛素抵抗,DHEA、E2、T与脂糖指标呈协同或者拮抗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脱氢表雄酮 雌二醇 血清睾酮 脂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p-eIF4E和p-4EBP1高表达与预后不良正相关 被引量:4
7
作者 郑军 张春燕 +2 位作者 张毅强 裴晋红 范松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1-535,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p-eIF4E)和磷酸化的eIF4E结合蛋白1(p-4EBP1)与鼻咽癌(NP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14例NPC组织中p-eIF4E和p-4EBP1蛋白表达,利用SPSS16.0软件分析p-eIF4E和p-... 目的探讨磷酸化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p-eIF4E)和磷酸化的eIF4E结合蛋白1(p-4EBP1)与鼻咽癌(NPC)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14例NPC组织中p-eIF4E和p-4EBP1蛋白表达,利用SPSS16.0软件分析p-eIF4E和p-4EBP1蛋白表达与NP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NPC组织中存在p-eIF4E和p-4EBP1蛋白异常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2%(233/314)、72.9%(229/314);p-eIF4E和p-4EBP1蛋白表达在淋巴结转移NP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NPC组织,但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和组织类型无关;NPC组织中p-eIF4E与p-4EBP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且p-eIF4E和p-4EBP1蛋白阳性的NPC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p-eIF4E和p-4EBP1阴性患者,是NPC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p-eIF4E和p-4EBP1蛋白过表达可能与NPC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eIF4E和p-4EBP1有望成为NPC临床诊治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的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p-eIF4E) 磷酸化的eIF4E结合蛋白1(p-4EBP1) 鼻咽癌(NP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R-HPV感染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与阴道菌群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慧珍 靳双玲 +3 位作者 纪爱芳 马英 张春燕 张爱萍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351-354,共4页
目的:探讨阴道菌群与HR-HPV感染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体检或就诊的2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R-HPV感染情况及宫颈液基脱落细胞学检查或病理学检查情况分为对照组:HR-HPV(-)/TCT(-)(A组,5例);观察组:HR-HPV(+)/TCT(-)(B... 目的:探讨阴道菌群与HR-HPV感染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体检或就诊的2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HR-HPV感染情况及宫颈液基脱落细胞学检查或病理学检查情况分为对照组:HR-HPV(-)/TCT(-)(A组,5例);观察组:HR-HPV(+)/TCT(-)(B组,5例),HR-HPV(+)/LSIL(C组,5例),HR-HPV(-)/HSIL(D组,5例),共4组。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分析各组阴道菌群多样性和菌群结构情况。结果:菌群结构分析显示正常阴道菌群在属水平以乳杆菌属为优势菌,高危型HPV感染者乳杆菌属减少,普氏菌属、奇异菌属、加德纳菌属、欧陆森氏菌属、纤毛菌属增多;菌群多样性指数分析显示,HR-HPV感染者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阴道菌群多样性逐渐升高。结论:HR-HPV阳性患者阴道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HR-HPV感染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与阴道菌群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rRNA 高通量基因测序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阴道菌群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案例教学联合标准化病人在妇产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慧珍 靳双玲 +4 位作者 裴利花 师淑静 马英 刘燕 李鑫宇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方法(CBL)联合标准化病人(SP)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妇产科专业学位研究生40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CBL+SP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1年临床实践结束后,对2组学...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方法(CBL)联合标准化病人(SP)教学模式在妇产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妇产科专业学位研究生40人,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CBL+SP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1年临床实践结束后,对2组学生的接诊与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基本技能操作3个方面的临床技能进行综合考核,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2种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接诊与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基本技能操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90%)明显高于对照组(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SP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综合能力,可提高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标准化病人 妇产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和P-4EBP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春燕 栗学清 +3 位作者 张毅强 裴晋红 靳双玲 郑军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与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磷酸化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mTOR及P-4EBP1的表达情况,利用SPSS18.0软件分析mTO...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与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磷酸化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mTOR及P-4EBP1的表达情况,利用SPSS18.0软件分析mTOR和P-4EBP1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存在mTOR和P-4EBP1蛋白异常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92%(85/152),61.28%(93/152);mTOR蛋白在卵巢癌临床Ⅲ~Ⅳ期的表达高于临床Ⅰ~Ⅱ期(P<0.05);mTOR和P-4EBP1蛋白在淋巴结转移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卵巢癌组织(P<0.05);随访死亡患者的卵巢癌组织中P-4EBP1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存活患者的卵巢癌组织(P<0.05)。结论:mTOR和P-4EBP1蛋白过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mTOR和P-4EBP1有望成为卵巢癌临床诊治和判断预后独特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OR P-4EBP1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IF4E和cyclin D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春燕 栗学清 +4 位作者 张毅强 裴晋红 黄燕 靳双玲 郑军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eIF4E与cyclinD1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eIF4E及cyclinD1的表达情况,分析eIF4E和cyclinD1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eIF4E与cyclinD1的表达情况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eIF4E及cyclinD1的表达情况,分析eIF4E和cyclinD1蛋白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组织中存在eIF4E和cyclinD1蛋白异常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74%、57.35%;卵巢癌组织中eIF4E和cyclinD1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eIF4E和cyclinD1蛋白在卵巢癌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56%和62.22%,高于卵巢Ⅰ~Ⅱ期的41.30%、4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IF4E和cyclinD1蛋白在淋巴结转移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95%、76.92%,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卵巢癌组织的表达率27.59%、31.03%(P<0.05);卵巢癌组织中eIF4E与cyclinD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eIF4E和cyclinD1蛋白过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eIF4E和cyclinD1有望成为卵巢癌临床诊治和判断预后独特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4E CYCLIND1 卵巢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F4E、p-4EBP1和p-Mnk1蛋白表达在进展期鼻咽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军 张春燕 +1 位作者 马莉丽 范松青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p-eIF4E、p-4EBP1和p-Mnk1蛋白在进展鼻咽癌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p-eIF4E、p-4EBP1和p-Mnk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eIF4E和p-4EBP1蛋白在鼻咽转移癌和复发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高于对应的原发癌(P=0.049,P... 目的:探讨p-eIF4E、p-4EBP1和p-Mnk1蛋白在进展鼻咽癌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p-eIF4E、p-4EBP1和p-Mnk1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eIF4E和p-4EBP1蛋白在鼻咽转移癌和复发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高于对应的原发癌(P=0.049,P=0.004;P=0.021,P=0.01);pMnk1蛋白在鼻咽原发癌和对应的转移癌、复发癌中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eIF4E和p-4EBP1蛋白过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因此,p-eIF4E和p-4EBP1蛋白有望作为鼻咽癌判断预后的较好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IF4E p-4EBP1 p-Mnk1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2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国平 靳双玲 +2 位作者 朱月峰 张亚丽 宋雯霞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32-234,共3页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一种妊娠晚期的罕见严重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7000~1/16000[1],初产妇、多胎妊娠、男性胎儿、高龄及体质量指数低的孕妇发病风险增加[2]。早期识别、尽快终止妊娠和...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AFLP)是一种妊娠晚期的罕见严重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7000~1/16000[1],初产妇、多胎妊娠、男性胎儿、高龄及体质量指数低的孕妇发病风险增加[2]。早期识别、尽快终止妊娠和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母婴预后。现就我院收治的2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病例,结合文献复习,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脂肪肝 妊娠 肝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内pH值在细胞凋亡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边肖海 霍静 郑曙明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18-320,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内PH值 胞内酸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激素对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复发的影响
15
作者 郝宇暾 成霞 +1 位作者 张志胜 张洪文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41-244,共4页
目的 :研究孕激素对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Chalmycliatrachomatis,CT)感染治疗的影响。方法 :2 0 4例女性下生殖道CT感染者按避孕措施分组 :Ⅰ组 :带铜 /前列腺素的IUD组 ;Ⅱ组 :复方短效避孕药组 ;Ⅲ组 :单孕激素探亲避孕药组 ,如孕... 目的 :研究孕激素对女性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Chalmycliatrachomatis,CT)感染治疗的影响。方法 :2 0 4例女性下生殖道CT感染者按避孕措施分组 :Ⅰ组 :带铜 /前列腺素的IUD组 ;Ⅱ组 :复方短效避孕药组 ;Ⅲ组 :单孕激素探亲避孕药组 ,如孕三烯酮、炔诺酮等 ;Ⅳ组 :皮埋组。分别于 1d、2d、8d、9d口服希舒美 1g、0 .5g、1g、0 .5g ,停药 3W、2 4W复诊。结果 :①停药 3W初次治愈率 :Ⅰ组 87% ( 87/1 0 0 ) ,Ⅱ组 87.1 8% ( 34/39) ,Ⅲ组 88.46% ( 2 3/2 6) ,Ⅳ组 87.1 8% ( 34/39) ,激素避孕药组 (Ⅱ +Ⅲ +Ⅳ ) 87.5 % ( 91 /1 0 4 ) ,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②停药 2 4W后感染复发率 :Ⅰ组 1 0 .34% ( 9/87)低于激素避孕药组(Ⅱ +Ⅲ +Ⅳ )组 2 7.47( % ) ( 2 5 /91 ) ,χ2 =8.44,P <0 .0 1 ,差异显著 ;Ⅱ组 1 4.71 % ( 5 /34)低于Ⅲ组 39.1 3% ( 9/2 3) ,χ2 =4.42 ,P <0 .0 5 ,差异显著 ;Ⅳ组 32 .2 5 % ( 1 1 /34)与Ⅱ组、Ⅲ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③继发盆腔炎发生率 ,Ⅰ组 5 % ( 5 /1 0 0 )低于激素避孕组 (Ⅱ +Ⅲ +Ⅳ ) 30 .77% ,( 32 /1 0 4 ) ,χ2 =2 2 .80 ,P <0 .0 1 ,差异显著 ;Ⅱ组 1 7.95 % ( 7/39)低于Ⅲ组 46.1 5 % ( 1 2 /2 6) ,χ2 =6.0 0 ,P <0 .0 5 ,差异显著 ;Ⅳ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激素 女性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子宫内膜癌32例临床分析
16
作者 朱介之 晋丽平 刘雪玲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总结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绝经后子宫内膜癌以阴道出血为最突出表现,糖尿病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重要的检查手段,诊刮是术前确诊的主要... 目的总结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绝经后子宫内膜癌以阴道出血为最突出表现,糖尿病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重要的检查手段,诊刮是术前确诊的主要方法。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的基本术式。绝经后透明细胞癌、腺鳞癌等非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比例明显升高,手术-病理分期较晚者多见,预后差,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7.8%和47.5%。结论糖尿病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雌激素无关,手术-病理分期是绝经后子宫内膜癌重要的预后因素,绝经后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绝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17
作者 王爱兰 陈丽娟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对 1 9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 ,围产儿死亡与孕产次、围产儿体重、孕胎数、孕周及分娩方式有关 ,而与孕产妇年龄无关。围产儿第一死因是畸形 ,第二死因是早产 ,其次是脐带原因。通过围产儿死亡统计分析 ,为改进产科工作及围产期... 对 1 92例围产儿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 ,围产儿死亡与孕产次、围产儿体重、孕胎数、孕周及分娩方式有关 ,而与孕产妇年龄无关。围产儿第一死因是畸形 ,第二死因是早产 ,其次是脐带原因。通过围产儿死亡统计分析 ,为改进产科工作及围产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达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产儿 死亡率 死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eIF-4E和p-4EBP-1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郑军 张春燕 +2 位作者 张毅强 马丽莉 裴晋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78-1081,共4页
目的探讨eIF-4E和p-4EB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IF-4E和p-4EBP-1蛋白在168例胃癌和52例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IF-4E和p-4EB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胃组织(P=... 目的探讨eIF-4E和p-4EB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IF-4E和p-4EBP-1蛋白在168例胃癌和52例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IF-4E和p-4EB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胃组织(P=0.001,P=0.000);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eIF-4E和p-4EBP-1蛋白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0.025,P=0.001);临床Ⅲ+Ⅳ期胃癌eIF-4E和p-4EBP-1蛋白阳性率高于临床Ⅰ+Ⅱ期胃癌(P=0.001,P=0.049);胃癌组织中eIF-4E和p-4EBP-1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32,P<0.01);eIF-4E蛋白阴性胃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阳性患者(P=0.012)。结论 eIF-4E和p-4EBP-1蛋白共阳性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胃癌判断预后及诊治的新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EIF-4E p-4EB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宫颈癌腹腔镜手术治疗进展及反思 被引量:13
19
作者 朱月峰 王国平 +1 位作者 张亚丽 靳双玲 《长治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子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女性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发达国家也是仅次于子宫内膜癌的第二大女性生殖道癌症[1],WHO数据显示子宫颈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每年超过26万的妇女死于子宫颈癌[2]。我国每年新增病例约14万,死亡约3.7万[3],... 子宫颈癌是发展中国家女性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发达国家也是仅次于子宫内膜癌的第二大女性生殖道癌症[1],WHO数据显示子宫颈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50万,每年超过26万的妇女死于子宫颈癌[2]。我国每年新增病例约14万,死亡约3.7万[3],子宫颈癌已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手术作为早期子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其分类、方法和手术途径也不断地被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治疗 早期宫颈癌 早期子宫颈癌 腹腔镜 女性生殖道 妇科恶性肿瘤 新发病例 发展中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在妇产科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亚丽 靳双玲(审校) +1 位作者 张春燕 王国平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94-398,共5页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参与机体叶酸代谢和DNA甲基化的限速酶,参与体内多种生理生化反应。MTHFR基因突变有多种类型,C677T位点突变是研究最多、最常见的突变类型。该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进而影响叶酸代谢、DNA合成及甲基化...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参与机体叶酸代谢和DNA甲基化的限速酶,参与体内多种生理生化反应。MTHFR基因突变有多种类型,C677T位点突变是研究最多、最常见的突变类型。该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降低,进而影响叶酸代谢、DNA合成及甲基化过程,最终增加该基因相关疾病的易感性。由于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存在地域和种族差异,导致同一疾病在不同地区和种族中出现不同的研究结果。近年来随着基因多态性与相关疾病关注度增加,研究发现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可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使胚胎发育障碍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复发性流产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而妇科肿瘤的发生可能主要与DNA甲基化受阻相关。现就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在妇产科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NADPH) 多态现象 遗传 叶酸 妊娠并发症 生殖器肿瘤 女(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