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魏晋风度”与士文化的审美开拓 被引量:10
1
作者 皮元珍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6-31,共6页
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风范,其影响是甚为深远的。它以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以及顺应自然,超然物外为风尚。使内在的追求与外在的否定联系在一起,即在对旧传统、旧价值... 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风范,其影响是甚为深远的。它以对人生的爱恋、自我的发现与肯定,以及顺应自然,超然物外为风尚。使内在的追求与外在的否定联系在一起,即在对旧传统、旧价值的怀疑、对抗,乃至破坏与颠覆中彰显出个性的解放、人格的独立。也正因为有了这种“人的觉醒”,才使得“魏晋风度”具有了推动历史演变的人文情怀,蕴含着激励后人的意绪情结,从而使中国士人文化获得了空前的审美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风度 士文化 审美开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技术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 被引量:3
2
作者 曹如中 彭福扬 郭华 《科技与管理》 2004年第2期105-107,111,共4页
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保护一直是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分析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得出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注重对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关键词 技术创新成果 知识产权保护 企业管理 无形资产 立法 专利申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颜元习动习行的教育理念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谭真明 《晓庄学院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2011年第2期55-58,共4页
颜元认为孔门之后的习静教育和书本知识教育有害于身心,有害于家国,提出了习动和习行的教育修习方法,并从身心健康、道德涵蓄、经世致用3个方面阐述了习动的意义和价值。颜元的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与其青少年时期所... 颜元认为孔门之后的习静教育和书本知识教育有害于身心,有害于家国,提出了习动和习行的教育修习方法,并从身心健康、道德涵蓄、经世致用3个方面阐述了习动的意义和价值。颜元的教育理念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关,与其青少年时期所传承的学养有关,与其哲学思想有关。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对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具有积极的启发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静教育 书本教育 习动 习行 劳作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荀子集群思想的内在逻辑及其现代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谭真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53,共4页
集群思想是荀子思想的核心。荀子以性恶论为总的指导思想,通过考察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对其集群思想进行了严密的逻辑论证。荀子的集群思想对促进当代和谐社会建立具有积极的多方面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 集群 明分 礼义 乐教 师法 君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古代小说犯中见避的叙事策略——以《水浒传》中三起女人命案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谭真明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8-140,共3页
犯中见避是古代作家普遍践行的一条创作规律。《水浒传》中的三起女人命案——宋江诛妇、武松杀嫂、杨雄杀妻,在事件的起因和人物行为的动机、方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这一叙事艺术的基本特点。犯中见避是文学作品反映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 犯中见避是古代作家普遍践行的一条创作规律。《水浒传》中的三起女人命案——宋江诛妇、武松杀嫂、杨雄杀妻,在事件的起因和人物行为的动机、方式等方面充分体现了这一叙事艺术的基本特点。犯中见避是文学作品反映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与反映事物发展的复杂性和曲折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小说创作塑造个性形象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中见避 女人命案 普遍规律 特殊规律 个性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米勒预言”的批判——近年来有关“文学终结论”争议的述评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夫生 《理论与创作》 2006年第5期7-11,共5页
关键词 批判哲学 文学终结论 文艺理论家 解构主义 希利斯·米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学习”与“学习有效” 被引量:5
7
作者 邓石华 《湖南教育(中旬)(B)》 2010年第2期24-25,共2页
在现代学习理论语境下,有效学习关注的是学生能否有效地识记教科书和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其目标指向学习任务;学习有效拷问的是如此“学习”是否能培养合格的人才?其剑锋指向学习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 有效学习 现代学习理论 学习任务 “学习” 教科书 指向 教师 课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此恨难平君知否──竹山词艺术特色浅论 被引量:1
8
作者 颜湘君 《云梦学刊》 2001年第3期72-73,77,共3页
从国家、民族、个人的遭逢际遇来看竹山词的独特艺术风格,可以见出其词是内在的深挚沉痛之情和外示的萧廖旷达之语的有机统一,与稼轩、碧山均不雷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关键词 竹山词 深挚沉痛 萧寥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VO隐喻结构的翻译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彭芒 朱盛娥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28-130,共3页
以认知———功能理论为依据,对SVO结构实施语义分析,从“形式———意义对”和“形式———功能对”的视角探讨SVO的语义角色和语义功能,阐明该结构的翻译原则与方法,以期对语言理解和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隐喻结构 功能分析 语义角色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作人与清代散文
10
作者 周荷初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42,共7页
关键词 周作人 《古文辞类纂》 散文 清代 江南水师学堂 《春秋左传》 《聊斋志异》 三味书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时代德育的社会效用刍议
11
作者 邓石华 龚明玉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07年第4期35-37,共3页
网络德育效用源自于网络德育价值,却不等同于网络德育价值,它既是网络德育价值的前提,又是网络德育价值的结果。网络德育的社会效用主要体现为政治效用、经济效用、文化效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效用。深入分析了解网络德育的社会效用... 网络德育效用源自于网络德育价值,却不等同于网络德育价值,它既是网络德育价值的前提,又是网络德育价值的结果。网络德育的社会效用主要体现为政治效用、经济效用、文化效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效用。深入分析了解网络德育的社会效用对网络时代德育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德育 德育价值 社会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意志的不可能实现——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孤独意识
12
作者 肖支群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92-97,共6页
西方文学作品从古希腊开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孤独意识,它与生命意识、命运意识、悲剧意识等紧密相联。孤独意识产生的主要根源是个人自由意志的不可能实现。在不同的时期,这种孤独意识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但都与自由意志的不可能实现有不可... 西方文学作品从古希腊开始就表现出强烈的孤独意识,它与生命意识、命运意识、悲剧意识等紧密相联。孤独意识产生的主要根源是个人自由意志的不可能实现。在不同的时期,这种孤独意识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但都与自由意志的不可能实现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意识 西方文学 自由意志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典戏剧艺术三题
13
作者 刘晓林 许艳文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8-91,共4页
中国古典戏剧是在散文、诗歌高度繁荣后才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学体裁,因为有了诗歌创作丰富经验,所以古典戏剧艺术成就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说已臻极致,古典戏剧艺术主要表现在"主脑","关目"与"语辞"三个方... 中国古典戏剧是在散文、诗歌高度繁荣后才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学体裁,因为有了诗歌创作丰富经验,所以古典戏剧艺术成就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可以说已臻极致,古典戏剧艺术主要表现在"主脑","关目"与"语辞"三个方面,这些成功艺术技巧不仅使我国古典戏剧达到辉煌的创作高峰,也为现代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戏剧 创作艺术 美学价值 现代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体”与“现代”的双重寻找——论台湾寻根文学
14
作者 邓榕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8-93,共6页
台湾寻根文学分别于1940年代、1950-60年代、1960-70年代三度勃兴,因历史激发力的不同在文化心灵诉求上各有侧重。从文化心理层面整体审视,上述台湾寻根文学的三度勃兴与台湾人内在主体的二元分裂密切相关:首度勃兴源自台湾人与日本人... 台湾寻根文学分别于1940年代、1950-60年代、1960-70年代三度勃兴,因历史激发力的不同在文化心灵诉求上各有侧重。从文化心理层面整体审视,上述台湾寻根文学的三度勃兴与台湾人内在主体的二元分裂密切相关:首度勃兴源自台湾人与日本人之间的主体分裂,再度勃兴源自台湾人与大陆人之间的主体分裂,三度勃兴源自台湾人与西方人之间的主体分裂。三度勃兴的二元分裂虽各有不同但皆导致台湾人无根的失落,这正是寻根的前提。三度勃兴显示出台湾人对于母体文化身份认同的强烈渴求,对于走向现代而不自我迷失的精神寻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寻根文学 三度勃兴 二元分裂 文化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公共空间的微博及其文学生产
15
作者 李夫生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2年第1期91-94,共4页
一、作为公共空间的微博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强大,微博从技术上来看功能已日益完善。微博与其相关联的社交网站和社区相链接,允许手机用户用客户端将个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随时随地发送与网络接受者,因此一张无以比拟的社交网络便得以... 一、作为公共空间的微博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强大,微博从技术上来看功能已日益完善。微博与其相关联的社交网站和社区相链接,允许手机用户用客户端将个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随时随地发送与网络接受者,因此一张无以比拟的社交网络便得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空间 文学生产 网络技术 社交网站 手机用户 社交网络 接受者 客户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独的“失语者”——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中的黑人形象
16
作者 肖支群 《新闻爱好者》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6-117,共2页
美国当代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心是孤独的猎手》、《没有指形的钟》等小说中,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黑人形象,他们力求获得与白人同等的地位,但他们要么被白人炸死,要么沉默伤心地离开白人社会,他们是一群有思想但却非常孤独的"... 美国当代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心是孤独的猎手》、《没有指形的钟》等小说中,塑造了一些个性鲜明的黑人形象,他们力求获得与白人同等的地位,但他们要么被白人炸死,要么沉默伤心地离开白人社会,他们是一群有思想但却非常孤独的"失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卡勒斯 孤独黑人 社会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江东去”与“寻常巷陌”——彭国梁散文论
17
作者 周荷初 《创作与评论》 CSSCI 2012年第11期82-87,共6页
一 彭国梁称得上一位持之以恒的散文家。不过,他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而是多年来致力于“大散文”的创作。我称其为“大”,首先是题材所涉甚广,历史、文化、民俗、风物、艺术乃至街头小景,在在皆有;其次是文体不拘格... 一 彭国梁称得上一位持之以恒的散文家。不过,他很少写纯粹的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而是多年来致力于“大散文”的创作。我称其为“大”,首先是题材所涉甚广,历史、文化、民俗、风物、艺术乃至街头小景,在在皆有;其次是文体不拘格套,举凡丛书、日记、随笔、杂记、序跋,皆可酿制出散文佳作。正应了鲁迅先生那句话:“散文的体载,其实是大可随便的。”再者,他那结集的文化随笔,视野宽阔,体现出一种大境界大气象。以上恐怕是我们探测彭国梁散文创作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论 江东 文化随笔 散文创作 “大散文” 散文家 哲理散文 抒情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慈利通津铺话介词的省略及其动因
18
作者 陶伏平 《船山学刊》 CSSCI 2008年第4期65-67,共3页
湖南慈利通津铺话中"把"、"从"、"对"、"到"、"在"、"往"、"连"、"用"等介词常常省略。介词的省略动因是:语言的经济原则;通津铺话小句是VO类型,话... 湖南慈利通津铺话中"把"、"从"、"对"、"到"、"在"、"往"、"连"、"用"等介词常常省略。介词的省略动因是:语言的经济原则;通津铺话小句是VO类型,话题化比较发达;联系项居中原则力量;汉语时间的表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津铺话 介词 省略 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意识
19
作者 向梅林 《船山学刊》 2007年第4期146-148,共3页
在男权文化语境中,李清照词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亮点。她从独特的女性视角出发,通过女性自我经验世界的构筑以及对外在世界的焦虑的表达,在某种意义上构成一种对男性意识形态的抗辩性姿态。
关键词 李清照 女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里斯汀的一生》的女性意识
20
作者 肖支群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年第10期25-27,共3页
挪威作家温赛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克里斯汀的一生》,虽然背景是父性化意识极其浓厚的中世纪,但作者却对父性话语有所质疑,对女性话语给予明显的肯定和支持,明确指出女性的历史应由女性自己书写,女性的身体与情感应由女性自己确... 挪威作家温赛特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克里斯汀的一生》,虽然背景是父性化意识极其浓厚的中世纪,但作者却对父性话语有所质疑,对女性话语给予明显的肯定和支持,明确指出女性的历史应由女性自己书写,女性的身体与情感应由女性自己确定和把握,女性与男性在情感与经济上都是平等的。这样的女性意识体现了作家的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汀的一生》 父性化 女性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