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重症糖尿病足及糖尿病足截肢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安静思 路璐 +3 位作者 安刚 王雪鹰 杨阳 崔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1期3830-3835,共6页
背景糖尿病足(DF)发病率高、预后差,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DF发生呈正相关,但DR与DF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尚不清楚。目的分析DR与重症DF及DF截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于锦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F患... 背景糖尿病足(DF)发病率高、预后差,既往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DF发生呈正相关,但DR与DF不良预后的相关性尚不清楚。目的分析DR与重症DF及DF截肢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12月于锦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DF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Wagner分级分为轻症组47例、重症组49例,根据是否截肢分为非截肢组74例、截肢组22例。比较轻症组和重症组、非截肢组和截肢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DF和DF截肢的影响因素。结果 96例DF患者中,重症DF 49例(51.0%),DF截肢者22例(22.9%)。重症组吸烟者占比、白细胞计数(WBC)高于轻症组,空腹血糖(FBG)、血清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红蛋白(HGB)、脂代谢异常发生率低于轻症组(P<0.05);轻症组和重症组DR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截肢组糖尿病(DM)病程、吸烟者占比高于非截肢组,TG、高血压患病率低于非截肢组(P<0.05);非截肢组与截肢组DR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情况、TG水平、DR分期是重症DF的影响因素,吸烟情况、DR分期、高血压患病情况是DF截肢的影响因素(P<0.05)。DR分期越高,患者重症DF发生率越高(P<0.05),但DF截肢发生率差异并无此情形(P>0.05)。结论 DR分期为重症DF及DF截肢的影响因素,伴随DR病变逐渐加重,重症DF发生率逐渐增加,DR可作为重症DF发生的有效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足 截肢术 危险因素 预测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足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 被引量:8
2
作者 安静思 路璐 +3 位作者 安刚 王雪鹰 崔薇 杨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916-3920,共5页
目的探讨解糖尿病足(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132例DF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组,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再根据是否存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分组。比较组间资料,明确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发生增殖性视... 目的探讨解糖尿病足(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132例DF患者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组,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再根据是否存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分组。比较组间资料,明确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发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96例,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比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具有年龄更小、糖尿病病程更长的特点(P<0.01、P<0.001),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更高(P<0.05),空腹C肽(Cps)、血清白蛋白(Alb)、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更低(P<0.05),脑梗死患病率更高(P<0.05)。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OR=1.091,95%CI为1.025~1.162)为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0.909,95%CI为0.861~0.906)为保护因素。糖尿病病程对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测能力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658(95%CI为0.556~0.760,P<0.01),当糖尿病病程取最佳临界值11.5年时,其预测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敏感性为53.10%,特异性为80.60%,准确性为60.60%。96例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DF患者中39例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比较,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的糖尿病病程更长(P<0.05),重型DF比例、截肢率更高(P<0.05、P<0.01),Alb、RBC、Hgb更低(P<0.05、P<0.01)。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OR=1.062,95%CI为1.003~1.125)为DF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对DF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预测能力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81(95%CI为0.567~0.795,P<0.01),当糖尿病病程取最佳临界值16.5年时,其预测DF合并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灵敏感度为53.80%,特异性为82.50%,准确性为70.83%。结论糖尿病病程为DF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F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大于11.5年的DF患者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明显升高。糖尿病病程大于16.5年的DF患者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的风险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病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尚志宏 荆毓陶 李红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4期345-346,共2页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对50只眼局限性DME和36只眼弥漫性DME分别进行局灶光凝和格栅光凝治疗。结果局限性DME组光凝后视力提高18只眼(36%),无变化24只眼(48%),视力下降8只眼(16%),弥漫性DME组光凝后视...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疗效。方法对50只眼局限性DME和36只眼弥漫性DME分别进行局灶光凝和格栅光凝治疗。结果局限性DME组光凝后视力提高18只眼(36%),无变化24只眼(48%),视力下降8只眼(16%),弥漫性DME组光凝后视力提高6只眼(17%),无变化25只眼(69%),视力下降5只眼(14%)。两组对比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激光光凝治疗DME安全、有效,局限性DME比弥漫性DME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激光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小光斑氩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尚志宏 陈蕾 柳力敏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44-145,共2页
目的观察低能量小光斑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光凝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对2003年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3例(20只眼)行低能量、小光斑氩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 目的观察低能量小光斑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光凝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对2003年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3例(20只眼)行低能量、小光斑氩激光光凝治疗,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视力提高3只眼(15%),视力不变13只眼(65%),视力下降 4只眼(20%)。经FFA证实光凝有效者15只眼(75%),光凝无效者5只眼(25%)。结论低能量小光斑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既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又能减少光凝对视网膜的付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量小光斑 氩激光全视网膜光凝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尚志宏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32-132,共1页
关键词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造影分析 FFA 筛板 视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斜V征的手术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彬 李任达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3期268-269,共2页
目的探讨外斜V征的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外斜V征患者44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联合常规水平直肌手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常规矫正相应的水平斜度。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斜肌功能和... 目的探讨外斜V征的特征及手术效果。方法外斜V征患者44例,依据是否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及亢进程度,行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联合常规水平直肌手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所有患者常规矫正相应的水平斜度。观察手术前后的眼位、斜肌功能和双眼视觉。结果下斜肌切断/部分切除适用于下斜肌功能亢进++以上的V征,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适用于无下斜肌功能亢进或下斜肌功能亢进+的V征。结论下斜肌功能异常是外斜V征的主要原因,应依据是否伴有斜肌功能亢进、亢进程度决定行下斜肌手术或水平直肌垂直移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V征 下斜肌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型超声在急性玻璃体后脱离的诊断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车慧欣 《临床眼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26-127,共2页
目的探讨B型超声在急性玻璃体后脱离(PV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型超声诊断技术对434例(434只眼)急性PVD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根据PVD的声像图特点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PVD。结果完全性PVD 289只眼(占66.59%),而不完全性PVD 145只眼(占33... 目的探讨B型超声在急性玻璃体后脱离(PVD)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B型超声诊断技术对434例(434只眼)急性PVD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根据PVD的声像图特点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PVD。结果完全性PVD 289只眼(占66.59%),而不完全性PVD 145只眼(占33.41%),其中有28只眼合并少量玻璃体出血,仔细寻找发现裂孔19只眼,给予裂孔周边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 B型超声检查可以准确地诊断急性PVD,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病程和预后中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型超声检查 急性玻璃体后脱离 视网膜裂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特发性黄斑裂孔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荆毓陶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6年第7期1234-1235,共2页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方法对69例75眼临床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患者行OCT检查,每眼作6个方向线性扫描。结果依据Gass分期的原则,将75只患眼分为4期:Ⅰ期:共14只眼;Ⅱ...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OCT)图像特征。方法对69例75眼临床诊断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患者行OCT检查,每眼作6个方向线性扫描。结果依据Gass分期的原则,将75只患眼分为4期:Ⅰ期:共14只眼;Ⅱ期:共19只眼;Ⅲ期:共25只眼;Ⅳ期:共17只眼。结论OCT能直观、形象地显示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形态特征,准确地进行分期,在特发性黄斑裂孔的诊断、追踪观察及治疗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d:YAG激光治疗儿童后发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尚志宏 温荣娜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7年第1期124-125,共2页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儿童后发障的时机、效果及并发症。方法用Nd:YAG激光对65例87眼儿童后发障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术后视力提高1行者7眼,占8%;提高2行者20眼,占22.9%;提高3行及以上者54眼,占62%;术后视力未提高者6眼,占6.8%。结论Nd:... 目的探讨Nd:YAG激光治疗儿童后发障的时机、效果及并发症。方法用Nd:YAG激光对65例87眼儿童后发障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术后视力提高1行者7眼,占8%;提高2行者20眼,占22.9%;提高3行及以上者54眼,占62%;术后视力未提高者6眼,占6.8%。结论Nd:YAG激光治疗儿童后发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应尽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YAG激光 儿童后发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挫伤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10
作者 张彬 尚志红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6年第5期907-908,共2页
关键词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球钝挫伤 造影分析 回顾性分析 不同程度 外伤性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人工晶体测量仪测量结果的影响
11
作者 李红 何丽敏 肖萍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5年第12期1729-1730,共2页
目的提高人工晶体测量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将128例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对干预组实施干预措施,研究两组病人配合情况。结果干预组中配合不良的病人例数比非干预组中配合不良的病人例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通过护理... 目的提高人工晶体测量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将128例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与非干预组,对干预组实施干预措施,研究两组病人配合情况。结果干预组中配合不良的病人例数比非干预组中配合不良的病人例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使病人检查眼固视良好,减轻病人眼部不适及心情紧张,从而提高人工晶体测量值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测量仪 固视良好 人工晶体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糖对鼠蒸发过强型干眼模型结膜杯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翟丽丽 刘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23-2126,共4页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海藻糖可以有效降低角膜上皮细胞在干燥环境中的死亡率,有可能成为一种治疗干眼症的新型药物。目的:评价海藻糖滴眼液对大鼠蒸发过强型干眼疗效。方法:SD大鼠15只(30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 背景:近年来研究表明海藻糖可以有效降低角膜上皮细胞在干燥环境中的死亡率,有可能成为一种治疗干眼症的新型药物。目的:评价海藻糖滴眼液对大鼠蒸发过强型干眼疗效。方法:SD大鼠15只(30只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只(10只眼)。正常组不给予处置,后2组通过机械性阻止大鼠瞬目,暴露角结膜制作干眼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暴露24h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海藻糖滴眼液点双眼,4次/d,共2周。分别于暴露后1,3,5,7,14d进行ShirmerI试验、荧光染色;同时应用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测结膜杯状细胞密度。于暴露14d后取双眼结膜、角膜,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结论:正常组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ShirmerI试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组与对照组和实验组角膜荧光素染色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第3,7,14天角膜荧光染色积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导致了结膜鳞状化生的退化,用药后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杯状细胞密度在暴露第3,5,7,14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对照组角膜组织中出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实验组结膜组织中未发现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结果提示海藻糖滴眼液可以抑制结膜杯状细胞数目的减少,对蒸发过强型干眼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眼 海藻糖 结膜 杯状细胞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前检查766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越 李海滨 +1 位作者 尚志红 李红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对于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对766例(1532眼)行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角膜后表面异常膨隆28例,眼底病变19例,角膜中央平均屈光度大于47D者13例,薄角膜10例,高眼压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对于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性。方法对766例(1532眼)行准分子激光术前检查的近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角膜后表面异常膨隆28例,眼底病变19例,角膜中央平均屈光度大于47D者13例,薄角膜10例,高眼压4例。结论完善细致的术前检查是准分子激光手术安全性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术前检查 视网膜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临床分析
14
作者 张彬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5年第12期1745-1745,共1页
关键词 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临床分析 眼科疾患 双眼单视 眼肌麻痹 全身疾病 全面检查 临床特征 全身情况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镜片法和同视机法结合诊断眼外肌不全麻痹的临床观察
15
作者 张彬 《医学信息(西安上半月)》 2005年第11期1567-1568,共2页
关键词 眼外肌麻痹 正确诊断 临床观察 不全麻痹 同视机 镜片 眼球运动障碍 临床常见 正确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上皮瓣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越 刘华 李海滨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2185-2186,共2页
目的:探讨去上皮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169眼高度近视患者施行去上皮瓣Epi-LASIK,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后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 目的:探讨去上皮瓣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169眼高度近视患者施行去上皮瓣Epi-LASIK,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后刺激症状、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程度(haze)。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未主诉明显疼痛,仅表现有轻中度的异物感、畏光、流泪。角膜上皮愈合时间3~4d。术后6mo,全部86例169眼术后等效球镜均在±1.00D以内,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3眼(13.6%)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术后1mo,142眼(84.0%)角膜haze为0级,27眼(16.0%)角膜haze为0.5级;术后3mo,2例4眼不明原因出现3级haze;术后6mo,所有患者角膜haze均为0级。结论:去上皮瓣Epi-LASIK治疗高度近视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个别患者在术后发生不明原因的迟发性haze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上皮瓣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负压原位劈核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粘连性小瞳孔并发白内障 被引量:2
17
作者 龚蕤 刘华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6期148-149,共2页
目的探讨治疗粘连性小瞳孔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髙负压原位劈核技术治疗24例粘连性小瞳孔并发白内障,观察术后疗效。结果24例患者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62.5%无虹膜反应,术后30d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基本上恢复术前水平。... 目的探讨治疗粘连性小瞳孔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髙负压原位劈核技术治疗24例粘连性小瞳孔并发白内障,观察术后疗效。结果24例患者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62.5%无虹膜反应,术后30d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基本上恢复术前水平。结论高负压原位劈核超声乳化手术由于其高负压、低能量、角膜内皮损伤小,是治疗难度大的白内障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小瞳孔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龚蕤 刘华 崔健怡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15期101-101,103,共2页
目的应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观察。方法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照组采用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比两组术后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等。结果两组... 目的应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观察。方法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照组采用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比两组术后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等。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后角膜内皮减少数量低于对照组。结论利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 高度近视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房穿刺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宁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2387-2388,共2页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放液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的疗效及时机。方法:对30例3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的患者(术前眼压均≥60mmHg,1kPa=7.5mmHg)在联合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未能有效降低眼压后采用15°穿刺刀在8倍放... 目的:探讨前房穿刺放液处理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的疗效及时机。方法:对30例3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的患者(术前眼压均≥60mmHg,1kPa=7.5mmHg)在联合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未能有效降低眼压后采用15°穿刺刀在8倍放大倍率的手术显微镜下进行前房穿刺,轻压切口后唇缓慢放出房水。结果:所有患者经前房穿刺放液后高眼压及眼痛迅速缓解,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其中12眼>0.3,10眼0.1~0.3,8眼<0.1,术后眼压平均16mmHg,其中3眼穿刺后5~8h眼压再次升高遂再次放液。结论:采用15°穿刺刀在手术显微镜下前房穿刺放液比传统的注射针头穿刺放液损伤小反应轻,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急性发作期的辅助措施,可以缩短降眼压的时间以减轻患者痛苦,减轻因高眼压造成的视功能损害,避免了长时间大量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可能引起的副作用,为青光眼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急性发作 眼压 前房穿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矫治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术后近视散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21-1321,共1页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是最早应用于临床治疗近视的手术方法.为数十万患者摘掉了眼镜,但手术的可预测性和术后稳定性较差,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屈光欠矫或回退.我院于2005年开始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RK术后残余...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是最早应用于临床治疗近视的手术方法.为数十万患者摘掉了眼镜,但手术的可预测性和术后稳定性较差,有部分患者出现了屈光欠矫或回退.我院于2005年开始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近视散光 术后残余 临床观察 矫治 手术方法 临床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