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川市新污染物来源及治理策略探究
1
作者 彭晓云 王伟 +3 位作者 王冰 司利国 孙彦君 罗婧一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5年第1期152-154,共3页
近年来,新污染物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主要探究新污染物的概念与种类,详细阐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在新污染物防治工作中取得的进展,并分析其来源。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治理策略,包括源头的严格管控、过程中的有效控制以及监测体系的... 近年来,新污染物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主要探究新污染物的概念与种类,详细阐述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在新污染物防治工作中取得的进展,并分析其来源。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治理策略,包括源头的严格管控、过程中的有效控制以及监测体系的完善等方面,从而助力银川市更有效地应对新污染物带来的挑战,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来源分析 银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0年银川市声环境质量分析评价
2
作者 王冰 肖伟 +4 位作者 王伟 田新华 王轼 丁睿 魏佳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4年第4期72-76,共5页
根据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银川市功能区、道路交通、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银川市声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年度时间变化特征。2016-2020年银川市各类功能区声环境均达到国家标准限值,未出现超标现象。城区昼间道路交通噪... 根据2016-2020年“十三五”期间银川市功能区、道路交通、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分析银川市声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年度时间变化特征。2016-2020年银川市各类功能区声环境均达到国家标准限值,未出现超标现象。城区昼间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小于68dB(A),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均为“一级”,总体水平评价均为“好”。2016-2020年银川市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均为“二级”,总体水平评价均为“较好”。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银川市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但从声源强度来看,仍需持续加强道路交通、社会生活噪声管控,根据建筑施工、道路交通、工业企业及社会生活等噪声污染产生原因,结合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区 道路交通 区域 噪声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夏季臭氧污染特征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杨丽蓉 徐学哲 +2 位作者 季群 潘佳颖 孙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对2022年7月银川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特征及生成敏感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银川市O_(3)污染防控提供科学策略。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银川市出现O_(3)超标日共9 d,日最大8 h滑动平均质量浓度平均值较非超标日高32.6%,NO_(2)峰值较非超标日升高... 对2022年7月银川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特征及生成敏感性进行分析,以期为银川市O_(3)污染防控提供科学策略。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银川市出现O_(3)超标日共9 d,日最大8 h滑动平均质量浓度平均值较非超标日高32.6%,NO_(2)峰值较非超标日升高近20%;太阳辐射增强、高温低湿等气象特征容易导致O_(3)超标风险增大;银川市挥发性有机物(VOCs)中烷烃、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卤代烃占比较高,但对O_(3)生成潜势(OPF)的贡献则呈现出烷烃>烯烃>芳香烃>OVOCs>炔烃>卤代烃的趋势,间/对-二甲苯、2-甲基-1,3-丁二烯、乙烯是O_(3)防控的关键VOCs物种;观测期银川市气团以中老化状态(94.3%)为主,其中机动车尾气对VOCs贡献率最大,为33.3%,燃烧源和工业排放贡献率相当,均为21.4%;7月银川市O_(3)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现阶段VOCs减排是银川市O_(3)污染防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生成潜势 敏感性分析 夏季 银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秋冬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来源及其对臭氧的生成的影响
4
作者 杨丽蓉 许萌 +1 位作者 徐海峰 李林耀 《四川环境》 2024年第4期24-32,共9页
基于2021年和2022年的10月至12月银川市秋冬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结果,分析银川市秋冬季VOCs的组分特征,并采用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和耦合MCM机制光化学反应箱式模型(PBM-MCM)分别分析了秋冬季银川市臭氧(O_(3))浓度升... 基于2021年和2022年的10月至12月银川市秋冬季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结果,分析银川市秋冬季VOCs的组分特征,并采用用正交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和耦合MCM机制光化学反应箱式模型(PBM-MCM)分别分析了秋冬季银川市臭氧(O_(3))浓度升高的VOCs的来源及臭氧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2022年10—12月总挥发有机物(TVOC)平均浓度较2021年同期偏高6.49ppbv,增幅17.8%,烷烃、炔烃、卤代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组分均同比上升,其中炔烃上升幅度最大,同比增长61.9%;2021年和2022年的10—12月各类源的分担率类似,其中2021年区域传输工业源和燃烧源贡献较多,占比分别为24.3%和22.0%,溶剂使用源1、溶剂使用源2、油气挥发源和机动车尾气源四类源占比相当,在12.3%-14.9%。2022年燃烧源贡献升至首位,占比为22.0%,其次为区域传输源、工业源,占比为18.4%,溶剂使用源1、溶剂使用源2、油气挥发源和机动车尾气源四类源占比相当,在13.2%-16.7%。2021年和2022年的10—12月基本位于VOCs控制区,其中2022年12月人为源对臭氧生成的敏感性最大,如达到臭氧生成潜势降低10%的目标,按比例削减VOCs和NO_(X)(3:1),排放量总削减百分比达到27%。由此可见,现阶段削减VOCs仍是银川市降低臭氧生成潜势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臭氧生成敏感性 PMF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臭氧污染特征分析与研究
5
作者 王鹏飞 杨丽蓉 +1 位作者 郭旗扬 童文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0122-0125,共4页
选择2022年6月银川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开展臭氧污染特征分析与研究。从臭氧污染特征来看,银川市首要污染物为臭氧8小时(O3-8H),臭氧污染天数和浓度均同比上升,站点中贺兰山马莲口站点(背景点)臭氧浓度值最高,对银川市贡献最大;从臭氧... 选择2022年6月银川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开展臭氧污染特征分析与研究。从臭氧污染特征来看,银川市首要污染物为臭氧8小时(O3-8H),臭氧污染天数和浓度均同比上升,站点中贺兰山马莲口站点(背景点)臭氧浓度值最高,对银川市贡献最大;从臭氧污染过程来看,银川市6月臭氧污染天均为轻度污染,主导因素是气象,其次是本地前体物的排放以及偏南方向的污染传输;挥发性有机物组分来源解析的结果显示液化石油气、工业溶剂和燃烧过程对VOCs浓度贡献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污染过程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银川入境断面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及验收
6
作者 孙彦君 彭晓云 罗婧一 《森林防火》 2023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基于黄河银川入境断面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项目,介绍了水质自动监测站站点情况、仪器配备、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及功能检查、仪器性能测试。通过分析数据与实验室手工数据的对比可知,自动监测站测量的结果在正常偏差范围内,可满足... 基于黄河银川入境断面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项目,介绍了水质自动监测站站点情况、仪器配备、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及功能检查、仪器性能测试。通过分析数据与实验室手工数据的对比可知,自动监测站测量的结果在正常偏差范围内,可满足使用要求,为污染物入河总量控制、生态补偿和控制目标考核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水质 自动监测 仪器 数据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夏季空气质量状况及多模式预报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媛 杨丽蓉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21年第2期104-109,共6页
为提升银川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能力、提高银川市夏季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依据2020年6-8月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观测数据,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银川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的CMAQ、CAMx、WRF-Chem以及统计模式的预报结果... 为提升银川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能力、提高银川市夏季环境空气质量预报准确率,依据2020年6-8月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观测数据,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银川市环境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系统的CMAQ、CAMx、WRF-Chem以及统计模式的预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时段空气质量变化过程中,各模式能够较好地预测污染物日变化趋势,但不存在最优的单模式,不同模式对同一污染物的预测结果存在差异,模型的本地化程度还有待提高,准确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 夏季 空气质量预报 多模式预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夏季VOCs污染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司利国 赵涛 +3 位作者 杨丽蓉 金玉梅 郭英茹 郭小宁 《环境与发展》 2023年第2期62-70,共9页
采用罐采样/气相色谱-氢离子火焰检测器/质谱检测器联用法对银川市2021年7-9月大气中116种VOCs进行手工监测,分析其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和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银川市共检出81种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的平均体积浓度值为58.4×... 采用罐采样/气相色谱-氢离子火焰检测器/质谱检测器联用法对银川市2021年7-9月大气中116种VOCs进行手工监测,分析其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和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银川市共检出81种VOCs,总挥发性有机物的平均体积浓度值为58.4×10-9,各主要组分浓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42.5%)、烷烃(32%)、卤代烃(7.7%)、芳香烃(6.8%)、烯烃(6.6%)。银川市主要非甲烷烃类体积浓度水平处于国内中等水平。加密观测期间,日变化规律呈双峰结构,高浓度主要出现在凌晨0:00-03:00和午后15:00-18:00,大气光化学反应二次生成对醛酮类有较大贡献,昼间醛酮类物质表现出与臭氧浓度一致的变化特征。臭氧生成潜势分析银川市夏季VOCs臭氧生成潜势为503.1μg/m3,其中醛酮类含氧VOCs(52.4%)和芳烃(19.1%)是主要贡献组分。利用示踪法和比值法推断,液化石油气(LPG)燃烧、机动车尾气和工业排放是非甲烷烃类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环境空气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洁 《清洗世界》 CAS 2023年第2期145-147,共3页
在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普及针对室内环境治理的相关知识,同时随着现代人群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室内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密切相... 在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国家大力普及针对室内环境治理的相关知识,同时随着现代人群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室内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本文中简单针对我国的室内环境,空气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相应的优化方式,旨在为我国现代化的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提供帮助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环境空气监测 环境管理 问题分析 对策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近年大气颗粒物与臭氧的关联性特征
10
作者 杨丽蓉 郭英茹 +2 位作者 郭小宁 艾双双 孙媛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22年第4期295-299,共5页
利用2016—2020年银川市国家空气质量站监测数据,分析银川市大气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的污染特征及关联性,并探究气象因素对PM_(2.5)和O_(3)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20年银川市出现PM_(2.5)和O_(3)的超标天数共236 d,占近5... 利用2016—2020年银川市国家空气质量站监测数据,分析银川市大气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的污染特征及关联性,并探究气象因素对PM_(2.5)和O_(3)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2020年银川市出现PM_(2.5)和O_(3)的超标天数共236 d,占近5年各类污染物总超标天数的69.2%,其中PM_(2.5)超标天数最多的月份均为1月,O_(3)超标天数最多的月份均为6月;PM_(2.5)和O_(3)小时质量浓度呈明显的负相关,O_(3)随着PM_(2.5)的升高而降低;PM_(2.5)日均值≤35μg/m3时,O_(3)呈轻度至中度污染的天数占O_(3)总污染天数的92.8%,主要集中在6—8月;仅在2018年7月16日出现PM_(2.5)与O_(3)均为轻度污染的复合型污染天气;在30℃以上时,PM_(2.5)与O_(3)呈明显的正相关,温度上升至35℃以上时,正相关系数达0.90;随着湿度的增长,PM_(2.5)与O_(3)的正相关性增强,湿度为71%~90%时,正相关系数上升至0.54;PM_(2.5)与风速呈负相关,风速的增加对颗粒物起到稀释作用;O_(3)与风速呈正相关,风速的增大使大气污染物的混合增强,加速了污染物的生成反应,风速在6 m/s以上时,其对O_(3)的稀释作用放缓。研究显示,银川市夏季O_(3)污染和冬季PM_(2.5)污染的季节性特征明显,并且O_(3)与PM_(2.5)的相互影响呈加强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O_(3) 关联性 污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1
作者 龚艳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1年第9期48-49,共2页
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旨在通过实施科学监测的方法手段,确保达到准确判断土壤污染状况与等级的目的,帮助环境监管机构部门调整与完善环境保护决策。土壤环境监测的操作实施环节本身具有精确性以及复杂性特征,监测技术人员对于常用监测仪器... 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旨在通过实施科学监测的方法手段,确保达到准确判断土壤污染状况与等级的目的,帮助环境监管机构部门调整与完善环境保护决策。土壤环境监测的操作实施环节本身具有精确性以及复杂性特征,监测技术人员对于常用监测仪器需要保证正确加以操作,切实防范与杜绝土壤监测的结论数值错误。因此,本文重点探讨土壤环境监测领域中的原子吸收光谱法实践运用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法 土壤环境监测 应用实践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部典型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与其他区域差异性分析
12
作者 刘海燕 向伯安 +2 位作者 张凯 茶志春 张旦东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了解中国西部城市银川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性,对银川2016—2023年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3年银川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明显,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5.87下降到4.35,降幅达25.9%。2023... 为了解中国西部城市银川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其他区域的差异性,对银川2016—2023年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物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3年银川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明显,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5.87下降到4.35,降幅达25.9%。2023年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SO_(2)、NO_(2)、CO年均值分别较2016年下降24.2%、33.3%、73.1%、2.9%、39.1%。季节雷达特征图显示,银川春季PM_(10)污染较突出,与沙尘有关;夏季污染程度最轻,冬季污染最重。除O_(3)外,采暖季SO_(2)、CO、PM_(2.5)、PM_(10)、NO_(2)分别比当年非采暖季高41.7%~359.1%、81.3%~150.0%、28.9%~134.8%、3.7%~146.2%、16.7%~86.2%,表明供暖对冬季大气污染物浓度贡献显著。2016—2023年银川大气污染物浓度与全国以及其他重点区域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O_(3)污染逐渐凸显;PM_(2.5)浓度与全国和宁夏接近;SO_(2)、NO_(2)和CO浓度较高,成为制约PM_(2.5)和O_(3)浓度下降的主要因素;PM_(10)浓度受周边沙尘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趋势 污染特征 差异性分析 特征雷达图 银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期间宁夏石嘴山市环境空气质量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惠 李建荣 +3 位作者 姜文娟 杨宁安 马映雪 彭晓云 《云南化工》 CAS 2022年第12期72-74,共3页
根据石嘴山市“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了石嘴山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化趋势及原因等。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石嘴山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有所改善,但是以PM_(10)... 根据石嘴山市“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分析了石嘴山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变化趋势及原因等。结果显示,“十三五”期间,石嘴山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有所改善,但是以PM_(10)和PM_(2.5)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数占比仍然较大,且臭氧污染形势严峻。针对石嘴山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嘴山市 环境空气质量 原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法在环境工艺方法论中的应用
14
作者 孙彦君 马云龙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2年第10期195-197,共3页
系统法是环境工艺开发中的一种重要方法。从环境工艺研究角度阐述了系统法的定义和特点,从环境工艺开发、环境工程设计、污染防治中枚举了该法的应用成果并深入分析了该应用方法,以利于今后更好开展环境工艺开发与污染防治。
关键词 系统法 环境工艺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方法与污染控制对策
15
作者 龚艳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10期271-272,共2页
挥发性有机物属于环境污染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入湖泊或者河流水源的情况下,居民饮用水源将会遭到明显的破坏污染,进而严重威胁到居民饮水健康与安全。环保部门人员目前针对监测挥发性污染物的仪器技术手段正在积极加以创新,合理运... 挥发性有机物属于环境污染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融入湖泊或者河流水源的情况下,居民饮用水源将会遭到明显的破坏污染,进而严重威胁到居民饮水健康与安全。环保部门人员目前针对监测挥发性污染物的仪器技术手段正在积极加以创新,合理运用多种监测仪器方法来准确判断水中的挥发性污染元素比例。因此,本文旨在探讨监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常用技术手段,因地制宜探索控制水中污染物的路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挥发性有机物 监测方法 污染控制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市大气臭氧生成敏感性与VOCs来源解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丽蓉 许萌 +2 位作者 徐学哲 严晨冰 余雪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19-4431,共13页
基于银川市2022年O_(3)浓度观测数据,分析了O_(3)浓度月变化特征,并基于5~7月银川市城区站点的气象要素、常规污染物和VOCs浓度观测数据,比较了污染日与非污染日的气象要素及前体物浓度的差异,并利用0维大气框架模型(FOAM)和正定矩阵因... 基于银川市2022年O_(3)浓度观测数据,分析了O_(3)浓度月变化特征,并基于5~7月银川市城区站点的气象要素、常规污染物和VOCs浓度观测数据,比较了污染日与非污染日的气象要素及前体物浓度的差异,并利用0维大气框架模型(FOAM)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探讨了O_(3)生成敏感性及VOCs主要来源.结果表明:①2022年银川市O_(3)污染出现在5~7月,ρ(O_(3)-8h_(-90per))分别为156、170和174μg·m^(-3),超标率分别为9.7%、26.7%和29.0%.②O_(3)污染日的气温、太阳总辐射和各类前体物浓度小时均值相较于非污染日均有所升高,其中丙烷、异丁烷、乙烷、正丁烷和二氯甲烷体积分数较非O_(3)污染时期增加显著,分别增加了33.1%、29.1%、25.0%、22.7%和21.3%,污染物排放增加及不利气象条件共同促进了O_(3)的生成.③5~7月整体、非污染日和污染日VOCs物种OFP值排名前5的物种一致,均为乙醛、间/对-二甲苯、乙烯、异戊二烯和甲苯,主要来自溶剂使用源、天然源和化工行业排放.④本地O_(3)生成多处于VOCs控制区,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分析表明污染日和非污染日O_(3)生成均对烯烃和芳香烃的敏感性较强,而NO_x为负敏感性,丙酮、乙烯和异丁烷等活性物种对于O_(3)生成的贡献较高,实施VOCs与NO_x减排比例远大于1的减排方案可有效降低本地O_(3)浓度.⑤银川市大气VOCs主要来源为机动车排放源(32.3%)、工艺过程源(20.7%)、燃烧源(19.2%)、溶剂使用源(12.7%)、汽油挥发源(9.1%)和天然源(6%),并且污染日机动车排放源贡献率较非污染日增加4.6%,说明机动车排放源是银川市夏季VOCs管控的重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O_(3)) 臭氧敏感性分析 F0AM模型 VOCs来源解析 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
原文传递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高海拔地区臭氧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17
作者 施光耀 杨思琪 +2 位作者 张劲松 杜慧慧 庞丹波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96-202,共7页
臭氧(O_(3))是表征大气氧化性和衡量光化学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长期暴露在高浓度O_(3)环境中,生物体会受到严重危害.银川市位于西北高海拔地区,夏季持续高温且紫外线辐射强烈,在光化学反应下极易生成O_(3),导致O_(3)污染频发.因此,亟待... 臭氧(O_(3))是表征大气氧化性和衡量光化学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长期暴露在高浓度O_(3)环境中,生物体会受到严重危害.银川市位于西北高海拔地区,夏季持续高温且紫外线辐射强烈,在光化学反应下极易生成O_(3),导致O_(3)污染频发.因此,亟待开展O_(3)污染的研究,探明影响O_(3)浓度变化的关键因子.本研究依托宁夏银川城市生态系统国家定位站,以银川市凤凰公园为研究对象,开展野外同步定位观测试验,获取O_(3)浓度、气象因子和大气污染物等数据,应用机器学习算法中的随机森林模型,研究影响O_(3)浓度变化的关键气象因子和大气污染物.结果表明:(1)建立的随机森林模型,其方差解释率在88%以上,且观测值与拟合值间的决定系数R^(2)为0.974,均方根误差为85.8,拟合效果良好;(2)通过对模型筛选出的影响O_(3)浓度的关键因子进行重要性排序,对模型贡献较大的4个变量分别为相对湿度(27.8)、NO_(2)(0.1)、NO_(2)(16.1)和PM_(2.5)(12.7);(3)各变量与O_(3)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其中氮氧化物(NO、NO_(2))对O_(3)浓度影响的阈值效应最大,其次为相对湿度和温度.因此,应用随机森林模型可从非线性角度阐明O_(3)浓度与气象因子和大气污染物的关系,明确影响O_(3)浓度的关键因子及其阈值效应,从而为高海拔地区O_(3)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算法 臭氧 随机森林模型 气象因子 大气污染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北地区典型城市2023年臭氧传输影响分析
18
作者 刘海燕 郭英茹 +1 位作者 徐海峰 孙媛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4年第22期108-110,共3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国城市普遍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西北地区空气污染逐渐加重。基于2023年地面监测站点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使用HYSPLIT模型追溯臭氧的传输路径;再采用轨迹聚类、潜在源贡献因子和浓度加权轨迹...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全国城市普遍受到空气污染的影响,西北地区空气污染逐渐加重。基于2023年地面监测站点数据及其他辅助数据,使用HYSPLIT模型追溯臭氧的传输路径;再采用轨迹聚类、潜在源贡献因子和浓度加权轨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识别影响臭氧的潜在源区,从而探究西北典型城市银川市臭氧输送影响,为今后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和系统地解决臭氧污染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川市 臭氧潜在源 传输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蚁狮算法优化深度极限学习机的水质评价研究
19
作者 王芬 洪伟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74-83,共10页
为提高水质评价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蚁狮算法优化深度极限学习机的水质评价模型.由于深度极限学习机采用随机方式对权重和阈值进行初始化,使权重和阈值存在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选用蚁狮算法对深度极限学习机的权重和阈值... 为提高水质评价的准确性,提出一种基于蚁狮算法优化深度极限学习机的水质评价模型.由于深度极限学习机采用随机方式对权重和阈值进行初始化,使权重和阈值存在随机性和不确定性,针对这一问题,选用蚁狮算法对深度极限学习机的权重和阈值进行初始化,然后用训练样本集数据对深度极限学习机进行训练,用训练好的模型对测试样本进行水质评价预测,并与深度极限学习机及其他智能算法优化深度极限学习机模型进行对比.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蚁狮算法优化的深度极限学习机模型的水质评价预测结果明显优于深度极限学习机,也优于其他智能算法优化的深度极限学习机模型,验证了该方法在水质评价预测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狮算法 深度极限学习机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可吸附卤素测定技术的方法验证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彦君 王秀梅 郭小宁 《森林防火》 2023年第1期90-93,共4页
为规范水中可吸附有机卤素测定方法,根据HJ168-2020《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及相关规定,开展了新方法验证工作。结果显示:方法检出限、方法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实际水样测试均能满足HJ1214-2021《水质可吸附有机卤素(AOX... 为规范水中可吸附有机卤素测定方法,根据HJ168-2020《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及相关规定,开展了新方法验证工作。结果显示:方法检出限、方法精密度、加标回收率、实际水样测试均能满足HJ1214-2021《水质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微库伦法》中要求,各项特性指标达到预期要求,为下一步开展监测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吸附卤素 微库仑 测定 方法验证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