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性硫化氢保护实验性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神经元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蓝瑞芳 刘秀颖 +2 位作者 马可 吕华东 陈俊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3-107,共5页
目的:为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_2S)对实验性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of epilepticus,SE)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我们用供体Na HS对氯化锂-匹罗卡品所致幼鼠SE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并对SE引起的脑损伤进行靶点干预。方法: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建... 目的:为研究外源性硫化氢(H_2S)对实验性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of epilepticus,SE)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我们用供体Na HS对氯化锂-匹罗卡品所致幼鼠SE海马神经元的影响,并对SE引起的脑损伤进行靶点干预。方法: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大鼠SE模型,并分为正常+Na HS组,癫痫组,癫痫+Na HS组和癫痫+羟胺组,另设正常组(对照组),每组6只。用比色法测定血浆和海马H_2S浓度,用Real-Time PCR检测海马胱硫醚-β合酶(CBS)基因mRNA表达,用HE染色和Nissl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结果:癫痫组血浆和海马组织H_2S浓度和CBS 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癫痫+Na HS组血浆和海马组织H_2S浓度和CBS mRNA表达明显高于癫痫组(P<0.01),癫痫+羟胺组血浆和海马组织H_2S浓度和CBS mRNA表达显著低于癫痫组(P<0.05)。HE染色显示,癫痫组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明显减少,细胞层次紊乱,形态不规则;尼氏染色显示,癫痫组海马CA3区尼氏体明显减少,锥体细胞排列紊乱;与癫痫组比较,癫痫+Na HS组海马尼氏体缺失和锥体细胞排列紊乱明显改善。结论:外源性H_2S对实验性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海马组织CBS mRNA表达具有上调作用,并提高血浆和海马组织H_2S含量。同时,外源性H_2S对实验性癫痫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硫化氢 海马神经元 胱硫醚-β合酶基因mRNA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罗丽蕾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9期126-127,共2页
目的研究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跌倒恐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医... 目的研究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跌倒恐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跌倒恐惧感评分、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结果试验组跌倒恐惧感低于对照组(P <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缓解其跌倒恐惧感,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社区 家庭 三位一体 脑梗死 跌倒恐惧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郑英华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年第8期3701-3702,共2页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行主动式服务,能够极大地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医护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卫生厅在2010年颁布了《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各医院也在该《方案》的...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实行主动式服务,能够极大地提高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使医护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卫生厅在2010年颁布了《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各医院也在该《方案》的指导下开展的相应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并收获了良好的反响。本文就针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分析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以及该活动的效果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 示范工程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神经元损伤及神经突起的影响
4
作者 刘秀颖 吴原 蓝瑞芳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64-166,170,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的神经元损伤及神经突起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至第10天的大鼠乳鼠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μmol/L Res组、20μmol/L Res组、40μmol/L Res组及60μmol/L Res组。对照...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的神经元损伤及神经突起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至第10天的大鼠乳鼠海马神经元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μmol/L Res组、20μmol/L Res组、40μmol/L Res组及60μmol/L Res组。对照组采用正常细胞的细胞外液培养3 h后恢复维持培养液,模型组采用无镁细胞外液培养3 h后恢复维持培养液,4个Res组经无镁细胞外液培养3 h后加入相应浓度的Res培养液。检测建立模型后24 h各组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神经元及神经突起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各浓度Res组的LDH活性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10μmol/L、20μmol/L、40μmol/L Res组LDH活性明显降低(P<0.05),其中以40μmol/L Res组最低;60μmol/L Res组与模型细胞的LDH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建立模型后24 h,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模型组神经突起之间相互迁移聚集,突起连接成"网格样";40μmol/L Res组出现少部分神经突起迁移靠近聚集,大部分的突起连接分布均匀。结论 Res能减少难治性癫痫细胞模型的神经元损伤,抑制异常神经突起连接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白黎芦醇 神经元 神经突起 细胞模型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动态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黄翠艳 梁朝莹 +8 位作者 沈岳飞 覃祖业 颜循金 李松良 苏丽娜 林敏仕 罗丽蕾 张炜志 谭国依 《右江医学》 2019年第9期658-661,共4页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治疗的12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其发病后7d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否进展加重分为进展组(n=49)和非进展组(n=73),另选... 目的 探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治疗的122例脑梗死患者,根据其发病后7d内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是否进展加重分为进展组(n=49)和非进展组(n=73),另选取50名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在入院第2日、第4日、第7日、第14日检测各组人群的血浆D-D和血清NSE水平,探讨上述指标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 进展组与非进展组在入院第2日、第4日、第7日、第14日血浆D-D与血清NS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对比发现,进展组第2日、第4日、第7日、第14日血浆D-D与血清NSE水平明显高于非进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随访发现,进展组中6例死亡,43例存活,存活患者血浆D-D水平、血清NSE水平低于死亡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血浆D-D与血清NSE指标的动态变化在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疾病诊断与治疗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预测病情进展,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血浆D-二聚体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D-二聚体与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相关研究
6
作者 张炜志 梁朝莹 +7 位作者 沈岳飞 黄翠艳 覃祖业 颜循金 李松良 苏丽娜 罗丽蕾 林敏仕 《右江医学》 2022年第3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D-二聚体(D-D)水平与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变化划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67例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115例。检测并对比... 目的探讨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D-二聚体(D-D)水平与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82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变化划分为进展性脑梗死组67例和非进展性脑梗死组115例。检测并对比两组入院时、入院3 d时血清NSE、D-D水平。根据脑梗死面积、部位、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进展性脑梗死组90 d预后及病情恶化的影响因素。结果入院时、入院3 d时,进展性脑梗死组D-D均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P<0.05)。入院时,进展性脑梗死组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NSE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3 d时,进展性脑梗死组血清NSE水平均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组(P<0.05)。进展性脑梗死组中,患者梗死面积与入院时血清NSE、D-D均呈明显正相关性(P<0.05),皮层梗死者入院时血清NSE、D-D均明显高于皮层下梗死者(P<0.05),重型梗死者入院时血清NSE、D-D水平均明显高于轻型+中型梗死者(P<0.05),预后不良者入院及入院3 d时,血清NSE、D-D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入院3 d时D-D水平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入院时NSE水平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90 d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NSE、D-D与老年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病情密切相关,对预测90 d预后不良及病情恶化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老年人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D-二聚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sICH的相关性
7
作者 吕华东 蓝瑞芳 +1 位作者 陈强棠 劳小芳 《广西医学》 CAS 2024年第7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内治疗后是否发生sICH分为sICH组和无sIC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 目的 探讨肝纤维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内治疗后是否发生sICH分为sICH组和无sIC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sICH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入院时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预测sICH的效能。结果 血管内治疗术后36 h内,15例(18.75%)患者发生sICH。sICH组和非sICH患者的年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入院时FIB-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入院时FIB-4较高、高龄为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sICH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FIB-4预测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sICH的曲线下面积为0.815。结论 入院时FIB-4与AIS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发生sICH有关,其可作为sICH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症状性颅内出血 肝纤维化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型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抗血小板精准治疗对近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松良 梁大桐 +7 位作者 温思 覃祖业 梁朝莹 黄秀峰 黄翠艳 伍晓雯 何文杰 陈慧 《右江医学》 2024年第6期491-495,共5页
目的探讨轻型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以及抗血小板精准治疗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了160例轻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基因检测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指南接受常规治疗,而基因检测组... 目的探讨轻型脑梗死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以及抗血小板精准治疗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了160例轻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基因检测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指南接受常规治疗,而基因检测组患者则根据CYP2C19基因检测结果接受个体化治疗。结果CYP2C19基因中超快代谢占比为2.56%,快代谢占比为48.72%,中等代谢占比为38.46%,慢代谢占比为10.26%。两组在入院时NIHSS评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后NIHSS评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型脑梗死患者应用基于药物基因组学的精准脑梗死二级预防治疗能更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2C19 氯吡格雷 轻型脑梗死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头痛发生机制及治疗进展
9
作者 陈俊宇 马可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7期173-176,共4页
脑梗死(CI)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在所有脑卒中中占比60.00%~80.00%;脑出血称为出血性脑卒中,在所有脑卒中中占比20.00%~30.00%。在2016年全世界由于脑血管疾病造成死亡的人数约550万人,高居死亡病因首位。同时脑梗死在一定程度上给存活... 脑梗死(CI)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在所有脑卒中中占比60.00%~80.00%;脑出血称为出血性脑卒中,在所有脑卒中中占比20.00%~30.00%。在2016年全世界由于脑血管疾病造成死亡的人数约550万人,高居死亡病因首位。同时脑梗死在一定程度上给存活者遗留认知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肢体瘫痪以及疼痛等多种后遗症,对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其中脑梗死后头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因此,本文针对脑梗死后头痛发生机制以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头痛 缺血性脑卒中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抗血小板药物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覃祖业 梁朝莹 +5 位作者 颜循金 陈立坚 罗丽蕾 林敏仕 黄翠艳 苏丽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4-53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20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别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根据不同服药分为阿司匹林组69例,氯吡格雷组67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联合组,69例),监测各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药物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20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分别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根据不同服药分为阿司匹林组69例,氯吡格雷组67例,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组(联合组,69例),监测各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治疗后3、6和12个月各组NIHSS评分和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后,联合组NIHSS评分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均P<0.05),氯吡格雷组NIHSS评分较阿司匹林组明显降低(P<0.05)。与其他两组相比,联合组脑卒中复发率显著减少(均P<0.05)。3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明显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且未增加不良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水平及脑血管侧支循环状况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7
11
作者 梁朝莹 沈岳飞 +7 位作者 覃祖业 颜循金 黄翠艳 李松良 苏丽娜 罗丽蕾 林敏仕 张炜志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4期2919-2922,3015,共5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及脑血管侧支循环分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HT)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3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HT组(n=102)和非HT组(n=269),再根据HT严重程度进一步...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及脑血管侧支循环分级与急性脑梗死患者出血性转化(HT)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3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HT组(n=102)和非HT组(n=269),再根据HT严重程度进一步将HT组分为出血性脑梗死1型(HI1)组(n=39)、出血性脑梗死2型(HI2)组(n=28)、脑实质出血1型(PH1)组(n=21)、脑实质出血2型(PH2)组(n=14)4个亚组。比较HT组与非HT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侧支循环分级,以及不同亚组HT患者间D-二聚体水平。分析D-二聚体水平、侧支循环分级与脑梗死HT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HT组患者入院时、入院第3天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非HT组,入院时侧支循环分级差于非HT组(均P<0.05)。HI1组、HI2组、PH1组、PH2型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第3天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HT程度呈正相关,侧支循环分级与脑梗死HT程度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血清D-二聚体水平越高,脑侧支循环分级越低,急性脑梗死患者HT的发生风险可能越高,且HT程度更严重。监测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动态变化,并结合侧支循环分级状况,或许有助于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HT的发生风险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转化 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侧支循环 病情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定量脑电图特征与CT灌注成像参数的相关性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秀颖 蓝瑞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早期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EG,QEEG)特征和脑CT灌注成像参数的相关性,并分析QEEG特征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早期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EG,QEEG)特征和脑CT灌注成像参数的相关性,并分析QEEG特征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AIS患者92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急诊给予脑CT灌注成像检查,确定缺血性病变区域,而后给予脑电图监测至少2 h,并于入院后进行NIHSS评分。根据CT灌注图像获得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和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等参数。QEEG分析获得α波指数、θ波指数、δ波指数、慢波指数、α/δ相对功率比(ADR)、(δ+θ)/(α+β)相对功率比(DTABR)和脑对称指数(brain symmetry index,BSI)等指标。通过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研究缺血性病变区域CT灌注成像参数和QEEG特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CT灌注成像参数、QEEG特征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IS患者缺血性病变区域与对侧区域相比,CBF减少,MTT和TTP延长,δ波指数、慢波指数和BSI升高,ADR和DTABR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MTT与δ波指数、慢波指数、BSI呈正相关(均P<0.05),与ADR、DTABR呈负相关(均P<0.05);TTP与δ波指数、慢波指数、BSI呈正相关(均P<0.05),与ADR、DTABR呈负相关(均P<0.05);NIHSS评分与MTT、TTP、δ波指数、慢波指数、BSI呈正相关(均P<0.05),与CBF、ADR、DTABR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AIS患者的QEEG特征与CT灌注成像参数之间存在相关性。早期记录患者QEEG特征有助于评估缺血灶变化和神经缺损程度,并实现动态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定量脑电图 CT灌注成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并发抑郁症60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13
作者 马可 蓝瑞芳 刘秀颖 《广西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04-105,共2页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并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并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黛力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神经...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脑梗死并发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梗死并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黛力新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3%,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HAMD评分、S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黛力新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抑郁障碍程度,并促进其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抑郁症 黛力新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被引量:39
14
作者 郑英华 冯鹏雄 郑纯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538-539,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失语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可 廖晓 +1 位作者 吕华东 苏胜有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1期1216-1219,共4页
目的研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12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血管内栓塞治疗,根据手术过程中是否选... 目的研究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入院的12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开展血管内栓塞治疗,根据手术过程中是否选取支架辅助栓塞分为研究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研究组为支架辅助栓塞,对照组为单纯栓塞。比较2组手术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术后即刻动脉瘤栓塞程度、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8.71±4.4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24±3.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Raymond分级Ⅰ级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6.67%),Ⅲ级率(3.33%)明显高于对照组(1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血事件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11.67%),缺血事件发生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致残率(1.67%)、病死率(0%)与对照组(3.33%,1.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破裂动脉瘤治疗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弹簧圈栓塞,可进一步减轻患者动脉瘤栓塞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破裂 支架 弹簧圈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泼尼松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脑组织Nogo-A及其受体NgR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蓝瑞芳 朱立华 赵伟佳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探讨甲基泼尼松龙(MP)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脑组织Nogo-A及其受体(Ng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大鼠通过皮下注射粗制髓磷脂碱性蛋白建立EAE模型,24只... 目的探讨甲基泼尼松龙(MP)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脑组织Nogo-A及其受体(Ng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实验组(50只)。实验组大鼠通过皮下注射粗制髓磷脂碱性蛋白建立EAE模型,24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EAE组、大剂量MP(MP-H)组和小剂量MP(MP-L)组,每组8只。发病后第7 d MP-H组及MP-L组大鼠通过尾静脉注射MP(30 mg/kg,10 mg/kg),取脑前18 h、6 h各注射1次。发病后第8 d取各组大鼠脑组织,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ogo-A及NgR蛋白的表达。结果 (1)正常对照组大鼠脑组织未见异常;EAE组大鼠脑组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套、脱髓鞘改变及胶质细胞增生。(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AE组大鼠脑组织Nogo-A及NgR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P<0.05);与EAE组比较,MP-H组Nogo-A及Ng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均P<0.05),而MP-L组Nogo-A及NgR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MP治疗EAE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了脑组织Nogo-A及NgR蛋白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甲基泼尼松龙 NOGO-A蛋白 NgR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强的松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脑组织Nogo-A及其受体NgR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蓝瑞芳 朱立华 赵伟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2607-2611,共5页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脑组织Nogo-A及其受体Ng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50)。实验组大鼠通过皮下注射粗制髓磷脂碱性蛋白建立EAE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脑组织Nogo-A及其受体Ng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50)。实验组大鼠通过皮下注射粗制髓磷脂碱性蛋白建立EAE模型,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EAE组(n=8)、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H)治疗组(n=8)和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L)治疗组(n=8)。大小剂量MP分别在模型成功后7d通过尾静脉注射,取脑前18h、6h各注射1次。各组标本均取视交叉前后2mm脑组织。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Nogo-A及其受体NgR蛋白的阳性表达量。结果①HE染色:正常对照组未见异常;EAE组大鼠脑组织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套、脱髓鞘改变及胶质细胞增生。②免疫组化染色: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AE组Nogo-A及NgR蛋白阳性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EAE组比较,MP-L组Nogo-A及NgR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而MP-H组Nogo-A及NgR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 EAE大鼠脑组织中Nogo-A及NgR蛋白表达增高;大剂量MP对EAE大鼠脑组织中Nogo-A及NgR蛋白的表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MP对EAE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甲基强的松龙 NOGO-A蛋白 NgR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侧支循环建立对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梁朝莹 沈岳飞 +3 位作者 覃祖业 颜循金 黄翠艳 苏丽娜 《右江医学》 2015年第4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脑侧支循环建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意义。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神经内科2009年6月至2009年11月期间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3例,根据颅内血管检查(MRA和/或CTA和/或DSA和/或TCD)有无侧支循环建立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组(n=70... 目的探讨脑侧支循环建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预后的意义。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神经内科2009年6月至2009年11月期间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3例,根据颅内血管检查(MRA和/或CTA和/或DSA和/或TCD)有无侧支循环建立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组(n=70)和对照组(n=123),在入院当天、发病第28天用MESSS量表进行评定,并在发病第28天、第(90±1)天用巴氏指数评定表进行评定,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行相关分析。结果入院第1天MESS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第28天MESSS评分侧支循环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于对照组(P<0.05)。发病第28天时巴氏指数评定侧支循环组生活能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发病第(90±1)天巴氏指数评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侧支循环开放作为因变量,发病第28天BI评分进入回归方程,OR值是1.391,95%可信区间(1.045,1.851),P=0.024。结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有侧支循环建立的患者28天时预后好于无侧支循环建立患者,评估侧支循环建立对判断患者近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 脑梗死 侧支循环 预后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复发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覃祖业 林敏仕 +8 位作者 颜循金 梁朝莹 陈立坚 罗丽蕾 苏丽娜 黄翠艳 江慧 李松良 林椿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年第9期42-43,共2页
目的分析脑梗死复发与氯吡格雷抵抗(CR)的关系。方法选取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6例,均经氯吡格雷治疗,根据患者脑梗死发作性质分为复发组14例和初发组52例。收集患者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 目的分析脑梗死复发与氯吡格雷抵抗(CR)的关系。方法选取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6例,均经氯吡格雷治疗,根据患者脑梗死发作性质分为复发组14例和初发组52例。收集患者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梗死复发与CR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及饮酒、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H-hcy、糖尿病、不稳定斑块、CR者所占比例高于初发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hcy、存在不稳定斑块及CR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CR是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复发 氯吡格雷抵抗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脑电图对急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秀颖 蓝瑞芳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0年第11期661-663,678,共4页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9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研究组患者出血量分为小量出血组(<... 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黄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9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研究组患者出血量分为小量出血组(<10 mL)、中量出血组(10~30 mL)及大量出血组(>30 mL);根据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及重度损伤组。另纳入同期来院体检的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并且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IL-6水平,分析并且比较研究组不同脑出血量分组、不同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分组的血清hs-CRP、IL-6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清hs-CRP、IL-6水平大量出血组高于中量出血组、中量出血组高于小量出血组(均P<0.05);重度损伤组高于中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高于轻度损伤组(均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与脑出血量及神经功能损伤有密切关系,血清hs-CRP、IL-6水平可作为诊断脑出血程度和预测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脑电图 脑卒中 认知障碍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