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3
1
作者 郭洪章 张生玉 《当代医学》 2010年第22期59-60,共2页
目的分析外侧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2月~2009年3月,采用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53例。患者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龄6.5岁。采... 目的分析外侧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0年2月~2009年3月,采用外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53例。患者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龄6.5岁。采用肱骨远端外侧2~3cm小切口切开复位骨折,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石膏外固定。结果本组53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6~36)个月。骨折全部于6个月内骨性愈合,切口瘢痕宽度<0.5cm。随访结束时患肘平均伸肘0°,平均屈肘130°。3例出现12°肘内翻,未发生Volkmann肌萎缩。结论外侧小切口手术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 肱骨髁上骨折 内固定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生玉 郭洪章 +4 位作者 张德 李杰 杨海 吴天俊 许晖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6期547-548,共2页
目的探讨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RBSN)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股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RBSN内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30(16.2±1.4)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时间为12~26(21.3±2.1)周。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 目的探讨旋转臂自锁式髓内钉(RBSN)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股骨干骨折采用切开复位RBSN内固定。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0~30(16.2±1.4)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时间为12~26(21.3±2.1)周。采用HSS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3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6.9%。结论RBSN治疗股骨干骨折创伤小,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自锁髓内钉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钢板、自体骨泥移植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生玉 郭洪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330-2331,共2页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骨泥移植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0月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结合患者自体骨泥移植治疗的6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手术资料、骨折愈合...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骨泥移植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0月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结合患者自体骨泥移植治疗的6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手术资料、骨折愈合情况及术后功能恢复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经4~36个月随访,69例骨折均临床愈合,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参照黄公怡等评定标准,优45例,良19例。结论: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具有适应范围广、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等特点,结合自体骨泥移植对于防止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股骨 解剖钢板 内固定 骨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及膝关节功能康复 被引量:8
4
作者 祁嘉武 刘昕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2期99-99,共1页
关键词 股骨骨折 外科手术 膝关节功能 康复 股骨远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不稳治疗方法的探讨(附34例报告) 被引量:4
5
作者 祁嘉武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7-19,共3页
作者自1994年1月~1996年1月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外伤性膝关节不稳34例。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16~60岁,平均32.5岁。其中,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28例;内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伤4例;内侧副韧带+外侧... 作者自1994年1月~1996年1月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外伤性膝关节不稳34例。男性25例,女性9例,年龄16~60岁,平均32.5岁。其中,单纯内侧副韧带损伤28例;内侧副韧带+前交叉韧带伤4例;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伤1例;内侧副韧带+后交叉韧带伤1例。合并长骨干骨折4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半月板损伤3例(内侧1例,外侧2例)。新鲜损伤27例,陈旧损伤7例。内侧副韧带损伤除5例修补,髂胫束和真皮条重建各2例外,其余均行半腱肌肌腱移位重建。前交叉韧带损伤者,2例髂胫束,1例膑腱中1/3,1例真皮条重建。后交叉违带损伤1例真皮条重建。长骨干骨折在处理韧带损伤之前先行坚强内固定,胫骨平台骨折力求解剖复位,并用加压钉或骨栓内固定,并在麻醉下进一步检查确诊韧带损伤类型和程度,半月板损伤者尽可能地予以保留,必须切除者也应尽量保留其周边部位。韧带损伤行延期重建,手术时机以伤后4~8周,平均7~8周为宜,以膝关节疼痛消失或减轻,急性炎症消退,肿胀消失,全范围膝关节活动和肌力恢复正常为指征。以防早期手术后膝关节纤维粘连,僵直和股四头肌肌力削弱的发生。术后经半年~2年平均1年2月随访,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不稳 手术时机 治疗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损伤漏诊8例 被引量:1
6
作者 祁嘉武 许志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4期1419-1419,共1页
关键词 X线片 CT 诊断 膝关节损伤 漏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氏杆菌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7
作者 柴玉洁 李忠玉 张建年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1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集的15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的X线、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资料,并将初次就诊时的MRI影像资料与其后复诊时的MRI影像资料对比分析。结果(1)病变起始...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集的15例布氏杆菌脊柱炎患者的X线、CT、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资料,并将初次就诊时的MRI影像资料与其后复诊时的MRI影像资料对比分析。结果(1)病变起始于下腰椎椎体边缘(前缘或后缘),通常累及相邻的2~3个椎体,多者达4~5个椎体。(2)病灶周围有明显的骨质硬化,新生骨组织中又有新的破坏灶,破坏灶内无死骨形成。椎体中心亦可受累,椎体中心的破坏灶局限并迅速硬化。椎间盘破坏轻,椎体终板完整,可伴有椎小关节损害。(3)椎旁炎性肉芽组织及椎管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范围局限。(4)早期棘间韧带炎MRI表现为自下向上发展的条带状长T2信号影,此征象在布氏杆菌脊柱炎中具有特征性。结论布氏杆菌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早期棘间韧带炎MRI表现更具特征性,认真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资料,可以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脊柱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德 张永驷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3期83-84,共2页
目的探讨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78例行开窗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椎管、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损伤发生。78例患者均随访,优54例,占... 目的探讨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78例行开窗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椎管、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损伤发生。78例患者均随访,优54例,占69.2%;良19例,占24.4%;可4例,占5.2%;差1例,占1.2%;优良率达93.6%。结论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微创效果,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忠玉 柴玉洁 张建年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0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情况、诊断过程、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初次准确诊断24例,6例误诊为脊柱结核。9例临床... 目的探讨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0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情况、诊断过程、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初次准确诊断24例,6例误诊为脊柱结核。9例临床仅表现为腰痛,无明显脊髓神经根症状,给予多西环素及链霉素联合用药治疗2~3个月;21例脊髓神经根症状明显,影像学检查椎体破坏严重,椎旁脓肿明显,采用手术+药物联合治疗。末次随访时,29例腰痛及神经根症状均缓解,日常活动能力均恢复;1例间断性腰痛;30例均标准血清试管凝集法检查滴度<1∶160。结论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早期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乏力、关节疼痛,影像学缺乏特征性表现,常发生误诊或漏诊。对于疑似者,可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对于明确诊断者,应根据患者症状及影像学表现给予合理的治疗方案,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杆菌脊柱炎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裂并椎管内和腰骶部皮下巨大脂肪瘤一例
10
作者 杨其雄 申荣 +1 位作者 朱桂英 张兰芳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7期538-538,共1页
关键词 脊柱裂 椎管内肿瘤 腰骶部皮下肿瘤 脂肪瘤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结核的低场MRI表现及鉴别
11
作者 柴玉洁 李忠玉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4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鉴别。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经临床随访及手术证实的46例脊柱炎症性病变(结核27例,化脓性脊柱炎4例,布氏杆菌脊柱炎6例,I型终板炎9例)的MRI图像资料,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并与其他炎症性病...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鉴别。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经临床随访及手术证实的46例脊柱炎症性病变(结核27例,化脓性脊柱炎4例,布氏杆菌脊柱炎6例,I型终板炎9例)的MRI图像资料,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并与其他炎症性病变做一鉴别。结果:(1)27例脊柱结核中,颈椎1例,胸椎6例,胸腰椎4例,腰椎10例,腰骶椎4例,骶椎2例。2个椎体受累17例,2个以上椎体受累10例。(2)脊柱结核椎体信号改变复杂,主要有5种类型。①病变椎体无形态学改变,仅表现为椎体内均匀的片状T1WI低、T2WI稍高、高信号影,边界模糊。②病变呈三层信号结构。③灶周均匀的片状T1W I低、T2W I低或T1W I高、T2W I中等信号结构。④灶周均匀片状T1W I低T2WI高信号影。⑤病变椎体内单纯性破坏灶,周围为正常髓质骨信号影。这些表现反应了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3)24例椎间盘不同程度破坏呈长T1长T2为主的信号影。(4)20例出现寒性脓肿,呈长T1长T2为主的混杂信号。(5)12例脊髓及硬膜囊受压。结论:利用低场MRI可对脊柱结核的不同表现进行良好显示,为诊断及鉴别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结核 低场 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