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川龙首矿西二采区大跨度硐室开挖设计与施工技术
1
作者 靳学奇 班芙蓉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682-686,共5页
针对金川镍矿龙首矿西二采区破碎站大跨度硐室的不良地质条件,开展了大跨度地下硐室的开挖设计、支护型式与参数以及施工顺序与工艺研究。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工程概况和大跨度硐室的工程地质条件;然后,开展了大跨度破碎站硐室的开挖施工... 针对金川镍矿龙首矿西二采区破碎站大跨度硐室的不良地质条件,开展了大跨度地下硐室的开挖设计、支护型式与参数以及施工顺序与工艺研究。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工程概况和大跨度硐室的工程地质条件;然后,开展了大跨度破碎站硐室的开挖施工方案设计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破碎站硐室的锚喷网联合支护型式与支护参数设计与方案比较,由此确定了最优设计方案。最后,根据开挖施工顺序和支护方案,进行了硐室掘进与支护施工工艺探讨与工程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川镍矿 大跨度硐室 开挖设计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协同平台在龙首矿的应用
2
作者 武拴军 王永定 +4 位作者 王俊超 龙卫国 何建元 刘鹏山 冯有鑫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龙首矿当前采用CAD二维作图,对于数据文件的存储和管理方式原始、流程繁琐等问题,开展基于DIMINE的数字化协同作业与应用研究。将矿山传统的地、测、采等专业间离散、独立、分割的技术管理模式向三维集成化、多专业融合、高效率的企业... 龙首矿当前采用CAD二维作图,对于数据文件的存储和管理方式原始、流程繁琐等问题,开展基于DIMINE的数字化协同作业与应用研究。将矿山传统的地、测、采等专业间离散、独立、分割的技术管理模式向三维集成化、多专业融合、高效率的企业管理模式转变,从而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采矿数字化和协同作业技术可提高工程师及管理者的信息交流效率,实现矿山地质、测量、采矿技术工作精细化管理。实践证明,数字化生产技术协同平台为同类矿山提供了良好的示范,采用集约化流程管控方式,提高了矿山本质安全,保障了井下作业安全,为我国矿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管理平台 矿山数字化 地质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云数据的竖井井筒变形监测方法研究——以金川矿山新2号副井为例
3
作者 赵其军 刘祖昱 +3 位作者 王俊超 刘鹏山 靳博 钟峰越 《建井技术》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竖井井筒的变形监测对于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金川矿山新2号副井为例,基于2020年、2023年GeoSLAM(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两期点云数据,采用模型切片的方法,分析了新2号副井1280~<1340、1340~<1400、1400~<1460... 竖井井筒的变形监测对于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金川矿山新2号副井为例,基于2020年、2023年GeoSLAM(移动式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的两期点云数据,采用模型切片的方法,分析了新2号副井1280~<1340、1340~<1400、1400~<1460m三个分段的竖井井壁变形情况,结果表明:1280~<1340m水平井筒断面尺寸整体上呈现缩小的状态,变形原因主要为后期返修导致断面规格发生变化;1340~<1400m水平在局部呈现断面尺寸增大的情况,且在三维模型上呈明显带状分布,但整体上井筒断面尺寸呈现缩小的状态,且分布于该中段各处位置,主要为地压原因导致的局部变形。从1400~<1460m水平井筒整体上看,断面规格上大于2020年模型断面,主要原因是施工断面设计存在不同,但在1437~1450m水平井筒断面尺寸表现出明显的断面缩小变形,变形原因为地压过大导致的局部凸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井筒 变形监测 GeoSLAM 点云数据 三维空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金川铜镍矿崩落法采矿塌陷区监测方法与分析
4
作者 刘鹏山 刘岳山 +4 位作者 王开盈 刘平 甄震 车山 严科奇 《建井技术》 2024年第4期75-81,共7页
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GNSS)静态测量技术以及实时监测系统技术3种技术手段,进行了金川铜镍矿崩落法采矿塌陷区多源数据的监测数据融合研究。通过采用长、短周期和实时监测交互的监测方案,实现了GNSS技术成功弥补... 利用无人机航测技术、全球导航卫星定位系统(GNSS)静态测量技术以及实时监测系统技术3种技术手段,进行了金川铜镍矿崩落法采矿塌陷区多源数据的监测数据融合研究。通过采用长、短周期和实时监测交互的监测方案,实现了GNSS技术成功弥补了无人机监测精度的缺陷。3种方法同时进行的多源数据监测能够很好地弥补各自监测方式的短板,在数据精度、监测范围和监测周期等方面充分发挥各自监测优势,从而提高了塌陷区监测的时效性与高精度化。研究结果表明:金川铜镍矿崩落法采矿地表塌陷区出现监测点5-9、6-4、7-10、8-6、7-14为范围的沉降盆地,出现15个塌陷坑,其中最深的达到31m,累计最大沉降量为-13.810m,监测点最大沉降速率为-0.013m/d。研究结果可为后期金川铜镍矿崩落法采矿提供安全、科学和合理组织生产所需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无人机航测技术 GNSS 实时监测 塌陷区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首矿东采区F_(16-1)断层上下盘找矿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冒立朝 彭伦 +1 位作者 王俊超 吴鹏 《现代矿业》 CAS 2014年第1期80-81,共2页
以控矿构造理论为指导,结合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和以往工作成果,从研究龙首矿东采区断层构造入手,以矿体被改造最剧烈的1003H、1004采场为找矿突破口,确定了F16-1断层及其次生构造上下盘为找矿靶区,研究设计了探矿方案,以布置坑探工程为手... 以控矿构造理论为指导,结合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和以往工作成果,从研究龙首矿东采区断层构造入手,以矿体被改造最剧烈的1003H、1004采场为找矿突破口,确定了F16-1断层及其次生构造上下盘为找矿靶区,研究设计了探矿方案,以布置坑探工程为手段,用探采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低成本找矿工作,探寻到了主矿体边部经后期改造形成的分枝矿体。同时,结合采场地质揭露分析了多期次含矿岩浆上侵的切割穿插关系,提出了以矿体下盘为第二找矿靶区的观点,为下一阶段找矿工作指出了另一个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次生构造 找矿靶区 甘肃金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金川铜镍矿区地表塌陷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永龙 武拴军 刘鹏山 《现代矿业》 CAS 2021年第10期242-244,共3页
金川铜镍矿采矿规模与深度日益增大,可能会引起地表大规模塌陷的风险。为获取金川铜镍矿区地表塌陷情况,采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地表塌陷监测,获取地表塌陷区的数字表面模型,再利用EPS软件提取出每周期的地表塌陷监测点坐标,借助Sur... 金川铜镍矿采矿规模与深度日益增大,可能会引起地表大规模塌陷的风险。为获取金川铜镍矿区地表塌陷情况,采用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地表塌陷监测,获取地表塌陷区的数字表面模型,再利用EPS软件提取出每周期的地表塌陷监测点坐标,借助Surfer软件模拟出地表塌陷的沉降3D模型。经过分析,发现了以监测点6-6、6-7、5-11、5-12为中心的塌陷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摄影测量 塌陷监测 地表影像信息 数字表面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首矿东采区开拓工程探矿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俊超 《现代矿业》 CAS 2022年第8期99-101,110,共4页
龙首矿东采区位于断层构造发育活动区,以往地质资料表明,此区域具有很好的探矿前景。在总结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构造解析及动力学分析,揭示了后期构造错动过程和晚期岩浆活动规律,确定了矿体的就位规律,构建了4种“就矿找矿”模... 龙首矿东采区位于断层构造发育活动区,以往地质资料表明,此区域具有很好的探矿前景。在总结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构造解析及动力学分析,揭示了后期构造错动过程和晚期岩浆活动规律,确定了矿体的就位规律,构建了4种“就矿找矿”模型。同时,将地质技术工作延续到生产建设的全流程,在龙首矿东采区开拓工程实施了探矿工作,在主矿体上下盘发现了新的分枝富矿体,有效指导了后续探矿工作的高效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分析 岩浆活动 就位规律 探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矿山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
8
作者 靳博 刘祖昱 《西部探矿工程》 2025年第3期204-206,共3页
矿山开采过程中,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只有保障生产安全,才能够使矿山获得经济效益,打造高质量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于推动采场安全、质量、进度、卫生等方面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生产一线的工作实践,对现阶段矿山开采技术... 矿山开采过程中,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只有保障生产安全,才能够使矿山获得经济效益,打造高质量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对于推动采场安全、质量、进度、卫生等方面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生产一线的工作实践,对现阶段矿山开采技术和安全运营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旨在推动采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保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 采场 措施与方法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金川铜镍矿区F_1断层地质特征及其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米文满 王俊超 +3 位作者 张永龙 彭伦 张元坤 张琳琳 《现代矿业》 CAS 2018年第3期107-110,114,共5页
甘肃金川铜镍矿区最主要的控矿因素为构造,特别是断裂,不仅控制了成矿作用,为矿体形成提供场所,而且对已形成的岩体、矿体进行改造。矿区北部的F_1断层为一级断裂,通过龙首矿西一充填系统1 460 m水平钻孔工程首次对F_1断层进行了深部坑... 甘肃金川铜镍矿区最主要的控矿因素为构造,特别是断裂,不仅控制了成矿作用,为矿体形成提供场所,而且对已形成的岩体、矿体进行改造。矿区北部的F_1断层为一级断裂,通过龙首矿西一充填系统1 460 m水平钻孔工程首次对F_1断层进行了深部坑道工程验证,对该断层产状、规模及空间形态提出了新的认识。研究表明:(1)F_1断层沿走向长200 km,走向NW,倾向SW,倾角60°~70°,断层上盘前震旦系逆冲于第四系之上,属于矿区的一级结构面,控制着区域地层稳定性及山体稳定性;(2)F_1断层并非一个简单的线状构造,而是在长期的构造演化中由若干断裂连接复合组成的断裂系,具有长期而强烈的破坏作用;(3)F_1断层上盘岩性为前震旦系白家咀子组,由暗绿色夹肉红色混合花岗片麻岩组成,F_1断层下盘岩性为第三系及第四系砂砾岩、泥岩、亚黏土;(4)第三纪及第四纪以来,F_1断层处于活动状态,目前该断层的活动是以沿断裂面水平扭动为主;(5)F_1断层为导水断层,含水层性质为裂隙水,地表雨水或第四系砂砾岩渗滤水通过构造断裂带及不规则裂隙呈现大量涌水现象,易引发工程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矿区 断裂构造 F1断层 导水构造 控矿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首矿崩落法采场上下盘矿石贫损控制措施及现场工业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彦龙 谭宝会 +4 位作者 龙卫国 龚臻 钟立鹏 李斌 张志贵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2022年第9期10-14,共5页
龙首矿西二采区上部中段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矿体倾角变化较大,当矿体倾角较小时,在上下盘出现了较大的矿石贫损。通过理论分析发现,由于切割平巷位置过于靠近上盘围岩而导致上盘出现了较大的矿石贫化,又因退采不充分造成了下盘... 龙首矿西二采区上部中段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开采,矿体倾角变化较大,当矿体倾角较小时,在上下盘出现了较大的矿石贫损。通过理论分析发现,由于切割平巷位置过于靠近上盘围岩而导致上盘出现了较大的矿石贫化,又因退采不充分造成了下盘的矿石损失。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在上盘确定切割平巷位置时,确保切割平巷顶板以上有10 m左右的矿石层高度,以减少废石的崩落量和放出量;对于下盘则应退采至矿体与上分段底板交界处,以充分回收矿石,同时还可通过在下盘切岩部位增大边孔角度、增大崩矿步距以及矿废分采分运和废石不出井等措施来进一步降低下盘矿石贫化和采矿成本。在1580 m分段开展了下盘补孔回收残留矿石工业试验,共补钻18排炮孔,回收矿石20456.5 t,创造的直接经济效益逾500万元,由此充分证明了上下盘矿石贫损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 倾斜矿体 矿石回采 贫损控制 矿体倾角 工业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S在龙首矿区绿化场地平整与土方计算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鹏山 张永龙 +4 位作者 靳博 杨瑾皓 车山 甄震 丁科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1期154-155,共2页
龙首矿区绿化工程中有很多场地平整,土方回填和开挖工作。CASS用于设计场地平整计划并计算土方量。选择合理的土方调配计划尽量实现场地的填挖平衡。避免重复回填、开挖和运输,以达到优化场地平整设计和土方计算的最优解目的,以降低工... 龙首矿区绿化工程中有很多场地平整,土方回填和开挖工作。CASS用于设计场地平整计划并计算土方量。选择合理的土方调配计划尽量实现场地的填挖平衡。避免重复回填、开挖和运输,以达到优化场地平整设计和土方计算的最优解目的,以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效率,也为龙首矿区绿化设计方案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平整 土方 CASS 填挖平衡 工程造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nt模拟的龙首矿下向进路采矿炮烟扩散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陶发玉 陶云波 黄春云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32-238,共7页
为提高矿山回采效率,研究不同联络道高度、不同独头进路长度、不同通风井直径及不同通风井布置位置对独头进路中CO自然扩散的影响规律。根据矿山独头进路特点和联络道建立模型,并整体划分网格,利用Fluent流体分析软件对不同模型进行数... 为提高矿山回采效率,研究不同联络道高度、不同独头进路长度、不同通风井直径及不同通风井布置位置对独头进路中CO自然扩散的影响规律。根据矿山独头进路特点和联络道建立模型,并整体划分网格,利用Fluent流体分析软件对不同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①5 m分层道高度相较于3.5 m分层道,更有利于独头进路中CO的扩散,主要因为3.5 m分层联络道与独头进路的高度差1.5 m的岩壁阻碍炮烟的扩散;②CO扩散达标时间随独头进路和通风井之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加;③50 m独头进路的炮烟扩散时间要远低于70 m独头进路,因为更长的独头进路具有更多的摩擦阻力,降低了CO扩散的效率;④更大的通风井直径,更有利于CO扩散,因为更大的通风井直径,降低了风流排出的阻力,增加了CO扩散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向六角形进路 胶结充填采矿法 炮烟扩散 Fluent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首矿西二采充填系统制备能力提升技术研究与应用
13
作者 刘世杰 +2 位作者 董玉林 何建元 《世界有色金属》 2016年第12期21-23,共3页
本文从龙首矿西二制浆站供料系统、供水系统、充填工艺方面全面分析了影响西二制浆充填系统能力的因素,通过对供料系统、供水系统、加压泵等设备设施进行技术研究,在现场实施有效的提高了充填系统的能力。
关键词 犁式卸料器 加压泵 充填倍线 废水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骨料纤维充填体的力学特性与能量损伤演变规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薛希龙 孙鹏程 +6 位作者 武拴军 张晓 龙卫国 张元坤 李佳乐 顾元统 胡瑞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76-2490,共15页
为提升充填体的抗拉性能、抗裂性能和韧性,通过抗压、巴西劈裂和落锤冲击试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对充填体强度特征、变形特征、抗冲击性能和能量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掺量增加,充填体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弹性模量逐渐降低;掺入纤维... 为提升充填体的抗拉性能、抗裂性能和韧性,通过抗压、巴西劈裂和落锤冲击试验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对充填体强度特征、变形特征、抗冲击性能和能量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掺量增加,充填体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弹性模量逐渐降低;掺入纤维后,充填体总耗能增加,达到峰值后释放动能减小,摩擦内能增加,可促进弹性应变能转变为耗散应变能;随着纤维掺量增加,充填体冲击耗能、延性比和韧性系数先增大后减小,终裂形态由“开裂即碎”演变为“裂而不碎”;掺入0.10%纤维的充填体抗拉强度、韧性和抗冲击等性能最优。强化机制主要是充填体内纤维“筋网结构”延缓裂纹产生、抑制裂纹扩展和提升能量吸收上限。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采场充填体顶板的稳定性,保障矿山生产作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粗骨料 充填体 纤维 强度 能量耗散 落锤冲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RCM的矿井提升机维修方式决策方法
15
作者 朱海江 祝忠彦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32-38,共7页
针对矿井提升机因复杂环境和长期运行导致的故障和隐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CM的故障诊断方法,用于指导维修方式的决策。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对矿井提升机的各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其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 针对矿井提升机因复杂环境和长期运行导致的故障和隐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CM的故障诊断方法,用于指导维修方式的决策。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对矿井提升机的各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其次,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进行维修方式的决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为矿井提升机的维修方式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M 维修方式决策 故障诊断 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不平衡数据的机械设备故障命名实体识别
16
作者 党小超 刘涧 +2 位作者 董晓辉 祝忠彦 李芬芳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112,共9页
命名实体识别作为构建知识图谱的基础任务,其识别效果直接影响知识图谱的质量。在实际生产中,机械故障数据通常包含大量的领域专业词汇,同时实体类型普遍存在分布不平衡的问题,这对准确识别故障实体构成了挑战。通用领域实体识别方法在... 命名实体识别作为构建知识图谱的基础任务,其识别效果直接影响知识图谱的质量。在实际生产中,机械故障数据通常包含大量的领域专业词汇,同时实体类型普遍存在分布不平衡的问题,这对准确识别故障实体构成了挑战。通用领域实体识别方法在这一领域效果欠佳,从而降低了知识图谱的质量。为应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融合焦点损失(Focal Loss)函数和专业词典的实体识别方法。该方法使用Focal Loss函数应对实体类型不平衡问题,通过引入平衡因子和调制系数,改进传统的交叉熵损失函数,提升实体识别效果,同时将领域专业词汇嵌入到模型中,进一步提高实体识别性能,这一词典包含机械故障的领域术语,有助于模型更准确地识别机械设备故障命名实体。在自建的矿井提升机实验数据集上进行广泛实验验证,结果证明,融入Focal Loss后模型的F1值比主流模型BERT-BiLSTM-CRF提高了5.57个百分点,相比用于解决数据不平衡的典型方法SMOTE效果更优,在此基础上,通过嵌入领域词典,模型的F1值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89.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命名实体识别 不平衡数据 焦点损失函数 机械设备故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条件随机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矿井提升机的故障知识图谱构建与应用
17
作者 董晓辉 郭庭甫 +2 位作者 朱海江 党小超 李芬芳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48-356,共9页
针对矿井提升机故障领域公开数据较少、故障知识难以被有效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矿井提升机故障知识图谱构建方法。该方法引入故障文本分类流程处理目标语料存在的信息冗余问题;利用词典嵌入BERT和BiLSTM-CRF结合进行实体识别,通过ERNI... 针对矿井提升机故障领域公开数据较少、故障知识难以被有效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矿井提升机故障知识图谱构建方法。该方法引入故障文本分类流程处理目标语料存在的信息冗余问题;利用词典嵌入BERT和BiLSTM-CRF结合进行实体识别,通过ERNIE进行实体关系抽取,并将抽取到的三元组存储在Neo4j图数据库中,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基于矿井提升机故障知识图谱的智能问答系统。该知识图谱能够较好地揭示矿井提升机故障间的复杂关联关系,实现相关故障的根因分析,为矿井提升机故障诊断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提升机 故障知识图谱 文本分类 实体识别 关系抽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提升系统的故障实体关系抽取研究
18
作者 党小超 叶汉鑫 +2 位作者 董晓辉 李芬芳 祝忠彦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11-318,共8页
矿井提升系统是矿业生产的核心设备,矿井提升系统的故障维护记录等重要资料多数以文本形式存储,构建矿井提升系统故障图谱可以有效利用这部分资料。关系抽取是故障图谱构建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矿井提升系统故障图谱构建的关系抽取环节... 矿井提升系统是矿业生产的核心设备,矿井提升系统的故障维护记录等重要资料多数以文本形式存储,构建矿井提升系统故障图谱可以有效利用这部分资料。关系抽取是故障图谱构建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矿井提升系统故障图谱构建的关系抽取环节的准确率,提出一种模型融合的关系抽取方法。该方法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维修点检记录中提取出相关的故障描述和机器部件信息,利用自建模型从这些文本数据中提取出故障实体关系。针对目前提升系统故障文本数据集缺乏的问题,收集了西北某大型有色金属矿产企业的点检维修记录数据和现有的矿井提升系统故障文献,将这些数据进行清洗和整理,建立了一个矿井提升系统故障文本数据集。将该模型与传统模型在自建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模型相较于传统模型有更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提升系统 知识图谱 关系抽取 自建数据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注意力机制的LSTM采空区地表沉降预测方法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墨通 杨维芳 +3 位作者 刘祖昱 曹小双 张瑞琪 侯宇豪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58,170,共7页
为解决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域时序预测中存在的监测点空间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提取监测点关键空间特征的CNN-Attention-LSTM组合神经网络模型。首先,增加作为特征输入的邻近监测点个数,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由多个... 为解决采空区地表塌陷区域时序预测中存在的监测点空间特征难以提取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提取监测点关键空间特征的CNN-Attention-LSTM组合神经网络模型。首先,增加作为特征输入的邻近监测点个数,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提取由多个监测点构成的多维时间序列的空间特征;其次,将提取后的多维特征时序输入多层感知器(MLP)中计算注意力权重,并与特征输入作Hadamard积,实现特征输入的注意力权重分配;然后,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进行回归预测;最后,通过全连接层,整合输出目标监测点的预测值。本文以龙首矿西二采区地表塌陷区域为例,给出其地表沉降监测数据预测结果,并与实际采集的数据作对比。结果表明,引入注意力机制的CNN-Attention-LSTM的组合模型比CNN-LSTM模型和LSTM模型精度更高,且增加有效特征输入能够显著提升CNN-Attention-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序列建模 地表沉降预测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长短期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丝扭力释放转盘在竖井定向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
20
作者 靳博 刘祖昱 +3 位作者 杨瑾皓 车山 丁科 邵云鹏 《新疆有色金属》 2024年第5期25-27,共3页
针对传统的竖井定向工作中钢丝缠绕存在的钢丝扭力释放难、工作强度大等问题,龙首矿地质测量室职工集思广益,经过探讨与实践,研制出了钢丝扭力释放转盘,有效的解决了钢丝扭力释放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通过介绍钢丝扭力释放转盘... 针对传统的竖井定向工作中钢丝缠绕存在的钢丝扭力释放难、工作强度大等问题,龙首矿地质测量室职工集思广益,经过探讨与实践,研制出了钢丝扭力释放转盘,有效的解决了钢丝扭力释放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本文通过介绍钢丝扭力释放转盘研制过程和使用方法,旨在加快新装置在矿山行业的应用与推广,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井定向 钢丝缠绕 扭力释放转盘 工作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