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涪陵茎瘤芥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9
- 1
-
-
作者
王旭祎
徐兴慧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重庆市涪陵区农业局
-
出处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0-31,共2页
-
基金
重庆市农业发展基金资助项目
-
-
关键词
涪陵茎瘤芥
病害
发生特点
防治
病毒病
根肿病
霜霉病
-
分类号
S436.34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十个涪陵红心萝卜种群的观察比较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吕发生
谭革新
胡代文
刘华强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
出处
《长江蔬菜》
2002年第9期40-40,共1页
-
基金
本项目受重庆市科委"十五"科技攻关资金资助
-
-
关键词
涪陵红心萝卜
种群
种性
-
分类号
S631.1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近年重庆部分地区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 3
-
-
作者
杨水英
李振轮
韩海波
-
机构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西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
出处
《植物医生》
2007年第2期7-8,共2页
-
文摘
稻瘟病(Magnaporthe grisea)是重庆市水稻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随着杂交优质稻的大面积推广,感病品种较多,加之菌源充足、气候条件适宜于稻瘟病的发生.近年来重庆稻瘟病发生严重.部分地区暴发成灾。
-
关键词
稻瘟病
重庆市
发生特点
防治
大面积推广
水稻生产
感病品种
暴发成灾
-
分类号
S435.11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涪陵榨菜上严重发生根肿病
被引量:5
- 4
-
-
作者
彭洪江
王旭祎
高明泉
韩海波
肖崇刚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9-60,共2页
-
-
关键词
涪陵榨菜
根肿病
危害
防治
-
分类号
S436.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涪陵红心萝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 5
-
-
作者
罗永统
吕发生
陶红英
勾治琴
谭革新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
出处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6-27,共2页
-
-
关键词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涪陵红心萝卜
天然食用色素
萝卜红色素
贮藏稳定性
化学稳定性
资源丰富
药理作用
天然色素
葡萄糖苷
-
分类号
S631.1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涪陵优质榨菜加工技术
- 6
-
-
作者
殷明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
出处
《农家科技》
2000年第2期32-33,共2页
-
文摘
1.选料。选用组织细嫩、皮薄、粗纤维少、突起物圆钝、凹沟浅而小、呈圆球形或椭圆形、单个重150克以上,无病虫害、空心、抽薹的青菜头作原料。
-
关键词
涪陵榨菜
加工方法
原料
剥皮
晾晒
盐腌
-
分类号
TS255.5
[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涪陵红心萝卜高产栽培新技术
- 7
-
-
作者
殷明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
出处
《当代蔬菜》
2003年第8期28-29,共2页
-
-
关键词
高产栽培
人畜粪
开展度
肉质根
人工合成色素
直接食用
花叶型
沙壤
蔬菜作物
菊花心
-
分类号
S631.1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涪陵红心萝卜高产栽培新技术
- 8
-
-
作者
殷明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
出处
《专业户》
2003年第6期13-13,共1页
-
文摘
涪陵红心萝卜不但可直接食用,还是提取天然色素的极好原料。肉红色,略有辣味,单根重100-200克。播种至收获70-90天,抽薹晚,不易空心,耐寒,耐藏,较耐热,不耐涝,抗病力较强。水分91%、灰分0.88%、蛋白质1.63%、脂肪0.08%、每100克中含钙63.97毫克、磷27.7毫克、铁1.58毫克、维生素B1 0.05毫克、维生素B2 0.06毫克、维生素C 14.60毫克。其中蛋白质、脂肪、钙、铁、维生素B1、B2均比白萝卜高。其栽培方法:1、选地实行轮作。
-
关键词
涪陵红心萝卜
高产栽培
营养价值
播种
施肥
病虫害防治
-
分类号
S631.1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涪陵红心萝卜高产栽培新技术
- 9
-
-
作者
殷明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
出处
《农村实用技术》
2003年第6期14-14,共1页
-
-
关键词
涪陵区
红心萝卜
栽培技术
特征特性
-
分类号
S631.1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涪陵红心萝卜高产栽培新技术
- 10
-
-
作者
殷明
-
机构
四川省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
出处
《中国农村科技》
2003年第5期13-13,共1页
-
文摘
为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目前国外对食品已禁止使用人工合成色素,我国对食品也将停用人工合成色素,而改用天然色素.涪陵红心萝卜不但可以作为普通蔬菜直接食用,而且也是提取天然红色素极好的原料.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涪陵红心萝卜生产,丰富菜篮子,也为提取天然红色素提供充足的原料,现将涪陵红心萝卜高产栽培新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
关键词
涪陵红心萝卜
高产栽培
栽培技术
特征特性
-
分类号
S631.1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茎芥菜(茎瘤芥)单株产量与主要性状的关系
被引量:10
- 11
-
-
作者
刘义华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
出处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7-19,共3页
-
文摘
以22个茎芥菜(茎瘤芥)品种(系)为试材,对6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瘤茎横径是影响单株产量最重要的性状。各性状对单株产量作用大小顺序是瘤茎横径>单株质量>叶长>叶宽>单根质量>瘤茎纵径。其丰产性育种应在增大瘤茎横径的基础上,选择植株个体大、叶较长、较宽的品种。
-
关键词
茎芥菜
性状
单株产量
通径分析
育种
品种
-
Keywords
Tumorous stem mustard, Characters, Yield per plant, Path analysis
-
分类号
S634.203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茎瘤芥(榨菜)根肿病控害技术研究
被引量:7
- 12
-
-
作者
王旭祎
高明泉
彭洪江
张建红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
出处
《长江蔬菜》
2003年第5期38-39,共2页
-
基金
重庆市科委"九五"重点攻关资助项目(1999-9757)
-
文摘
在涪陵茎瘤芥(榨菜)根肿病常发重病区,进行了该病可控栽培因子和化学药剂防治的控害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自然感染条件下,适当推迟播栽期,异地培育无菌壮苗,调节土壤pH值至8.0左右,移栽时立即用杀菌剂灌根等技术,可有效控制茎瘤芥(榨菜)根肿病的发生危害。其相对防效达70%左右。
-
关键词
茎瘤芥
榨菜
根肿病
控害技术
可控栽培因子
化学防治
-
Keywords
Club-root,Controlling technique,Tumour mustard
-
分类号
S436.34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双氧水打破水稻恢复系种子休眠效应初探
被引量:6
- 13
-
-
作者
苟廷国
罗挺
况敬梅
何晓蓉
彭玉梅
-
机构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
出处
《中国稻米》
2007年第6期29-30,共2页
-
基金
重庆市"十五"种子创新工程(6887)
-
文摘
水稻恢复系材料异地加代、繁种、发芽检验都必须考虑其种子休眠及如何打破休眠。试验表明,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休眠性或无休眠性,以1%~3%浓度的双氧水浸种恢复系材料打破种子休眠效果好,该浓度对无休眠性种子浸种同样适用,7%以上浓度对种子打破休眠具有抑制作用,浓度增加,抑制程度加强。
-
关键词
双氧水
恢复系
种子休眠
-
分类号
S511.04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茎瘤芥(榨菜)根肿病病源初步鉴定及发病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 14
-
-
作者
王旭祎
彭洪江
高明泉
韩海波
张建红
肖崇刚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西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75-78,共4页
-
基金
重庆市科委"九五"重点攻关项目。
-
文摘
为给茎瘤芥(榨菜)根肿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用采自涪陵江北办事处的茎瘤芥病根的肿瘤经徒手切片在显微镜下检查,鉴定其病原为十字花科芸苔根肿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eWoron),并将该病确定为茎瘤芥根肿病。发病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栽培品种、播栽期、土壤含水量和病原菌侵染时间都影响该病的发生程度;同一栽培品种适期播栽,受病原菌侵染愈早,土壤含水量偏高,其后期发病愈重;温度24℃、pH值6 2,24h黑暗5d后休眠孢子囊萌发率最高。
-
关键词
茎瘤芥
榨菜
根肿病
病源
影响因素
-
Keywords
root tumour
Plasmodiophora brassicae Woron
influencing factor of the diseases
Brassica.var.tumida
-
分类号
S436.34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茎瘤芥主栽品种永安小叶高产栽培模型研究
被引量:6
- 15
-
-
作者
胡代文
刘义华
余贤强
彭福英
陶红英
张召荣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重庆市涪陵区种子站
-
出处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4期598-603,共6页
-
文摘
研究茎瘤芥主栽品种永安小叶的模式化栽培技术,本文采用四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建立了播种期(x1)、施氮量(x2)、施磷量(x3)、密度(x4)与其产量的数学模型。解析了主效应及交互作用。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到产量34500kg/hm^2以上的高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优化方案;播种期9月15~17日,施尿素725.25~755.10kg/hm^2,施过磷酸钙735.90-766.05kg/hm^2,密度111761.25~115395.00株/hm^2。
-
关键词
茎瘤芥
永安小叶
数学模型
农艺措施
产量
-
Keywords
tumorous stem mustard
Yungan xiaoye
mathematic model
agricultural formula
yield
-
分类号
S637.3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茶园冬季铺草可优质高产
被引量:1
- 16
-
-
作者
刘正礼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
出处
《农村实用技术》
2002年第11期16-16,共1页
-
-
关键词
管理技术
茶园
冬季铺草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水仙的三种繁殖及栽培方法
被引量:1
- 17
-
-
作者
刘正礼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25,共2页
-
-
关键词
水仙
繁殖性能
栽培方法
侧球繁殖
双鳞片繁殖
水田栽培
-
分类号
S682.1
[农业科学—观赏园艺]
-
-
题名播期和密度对杂交茎瘤芥“涪杂2号”产量影响研究
被引量:4
- 18
-
-
作者
王旭祎
范永红
刘义华
林合清
王彬
李娟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05年第5期19-20,共2页
-
基金
重庆市"十五"良种创新工程项目(合同编号:2001-7031)
-
文摘
在当地较高施肥水平下,应用二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x1)、密度(x2)对茎瘤芥(榨菜)新组合“涪杂2号”瘤茎产量的效应,结果表明:(1)播期对瘤茎产量有显著的正效应,密度对产量有不明显的负效应;二者为影响产量的主要因子;(2)播期和密度的组配对茎瘤芥产量具较明显的负效应,由此建立了小区产量与播期,密度二因子间的回归数学模型。
-
关键词
茎瘤芥(榨菜)
播期与密度
产量影响
回归模型
茎瘤芥
密度
播期
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
杂交
主要因子
-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436.34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稻秆潜蝇在水稻制种上的危害与防治
被引量:3
- 19
-
-
作者
罗挺
况敬梅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
出处
《农技服务》
2007年第6期72-72,74,共2页
-
文摘
介绍了稻秆潜蝇生物学特性及在水稻制种上的发生、危害与防治技术。在水稻制种田稻秆潜蝇主要为害早播的亲本,在秧苗3~8叶期主要表现为啃食心叶。防治稻秆潜蝇的药剂应选择强内吸性、药效期较长的农药。
-
关键词
稻秆潜蝇
水稻制种
亲本
防治技术
-
分类号
S435.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正肥丹对茎瘤芥(榨菜)根肿病的控害效果
被引量:3
- 20
-
-
作者
高明泉
张淑芳
岳鹏
张建红
王旭祎
-
机构
重庆市涪陵区农科所
宁夏大荣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市涪陵农校
-
出处
《长江蔬菜》
2004年第9期47-48,共2页
-
基金
重庆市科委"九五"重点攻关资助项目(995797)
-
-
关键词
茎瘤芥
榨菜
根肿病
防治
-
分类号
S436.37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