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镜和开胸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心肺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石帅 任青竹 +5 位作者 罗于海 文光瑞 雷乘强 昌建波 覃春阳 夏红军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11期121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心肺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NSCLC初治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心肺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收治的NSCLC初治患者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分别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前和术后2周时的心肺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下床时间、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2周时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二尖瓣口舒张期早期和收缩早期最大血流速度比值(E/A)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每分钟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2周时观察组患者CD3+、CD4+、CD16+CD56+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NSCLC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发症少等优点,可促进患者心肺功能恢复,且对细胞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开胸肺叶切除术 心肺功能 细胞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瓣膜置换术4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石帅 杨秀江 +9 位作者 罗于海 阮定红 任青竹 杨寿娟 文光瑞 雷乘强 昌建波 廖平 魏旭升 吴若愚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058-3061,共4页
目的分析本院心脏瓣膜置换的启动和开展过程,为基层医院开展此类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45例(观察组),选取同期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行二尖瓣及(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60例(对照组)作为对照... 目的分析本院心脏瓣膜置换的启动和开展过程,为基层医院开展此类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45例(观察组),选取同期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行二尖瓣及(或)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60例(对照组)作为对照,统计分析两组患者间医疗费用、围术期临床资料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早期死亡1例(2.2%),余44例均痊愈出院,随访2-36个月,心功能显著改善。两组患者间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患者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ICU监护时间、术后停呼吸机时间、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时间、24h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死亡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协作的手术团队、精细的围术期管理、良好的心肌保护、合理的手术方式、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成功的关键,可以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安全地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 瓣膜置换 狭窄 关闭不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应用于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中的效果对比
3
作者 刘旭 谢玲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1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应用于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治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应用于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中的效果。方法:收治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中应用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外科手术 综合护理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在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干预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春艳 曹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22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肺癌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6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肺癌手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36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中27例顺利康复出院,其余9例手术后1~3周内死亡,存活率为75.0%; 对照组中19例顺利康复出院,其余17例手术后1~3周内死亡,存活率为52.8%。2组患者存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肺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和优质的护理,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发展和身心状态,并加强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呼吸窘迫综合征 优质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超敏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比值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周芳 文光瑞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超敏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比值(hs-CRP/PAB)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接受PCI治疗的246例患者为...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FAR)、超敏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比值(hs-CRP/PAB)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接受PCI治疗的2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FAR、hs-CRP/PAB截断值不同分为低FAR组、高FAR组、低hs-CRP/PAB组及高hs-CRP/PAB组,分析FAR、hs-CRP/PAB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判断FAR、hs-CRP/PAB对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的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FAR低水平组与FAR高水平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高脂血症、Killip分级、B型利钠肽(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PAB低水平组与hs-CRP/PAB高水平组患者的家族史、Killip分级、BNP、CK-MB、cTNI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FAR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高FA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hs-CRP/PAB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低于高hs-CRP/P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FAR和hs-CRP/PAB水平升高是影响接受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AR和hs-CRP/PAB水平升高对判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的生存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白蛋白比值 C反应蛋白/前白蛋白比值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NC00659靶向miR-149-5p调控食管鳞癌细胞Eca-109的增殖、迁移、侵袭及放射敏感性 被引量:2
6
作者 雷乘强 文光瑞 昌建波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22年第2期163-170,共8页
目的探讨长基因间非编码RNA 00659(LINC00659)是否靶向miR-149-5p调控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放射敏感性。方法实时定量PCR(RT-qPCR)分析30对食管鳞癌组织、对照组织中LINC00659和miR-149-5p表达量。将Eca-109细胞分为si... 目的探讨长基因间非编码RNA 00659(LINC00659)是否靶向miR-149-5p调控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放射敏感性。方法实时定量PCR(RT-qPCR)分析30对食管鳞癌组织、对照组织中LINC00659和miR-149-5p表达量。将Eca-109细胞分为si-NC组、si-LINC00659组、miR-NC组、miR-149-5p、si-LINC00659+anti-miR-NC组、si-LINC00659+anti-miR-149-5p组。CCK-8法分析LINC00659和miR-149-5p表达对Eca-109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分析LINC00659和miR-149-5p表达对Eca-109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克隆形成实验检测Eca-109细胞存活分数和放射增敏比。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LINC00659与miR-149-5p的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食管鳞癌组织中LINC00659表达量显著升高,而miR-149-5p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si-NC组比较,si-LINC00659组Eca-109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迁移和侵袭数、细胞存活分数降低(P<0.05),放射增敏比为1.938。与miR-NC组比较,miR-149-5p组Eca-109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35.32±1.72)%vs.(5.68±0.46)%],迁移和侵袭数、细胞存活分数降低(P<0.05),放射增敏比为1.545。miR-149-5p是LINC00659的靶基因。与si-LINC00659+anti-miR-NC组比较,si-LINC00659+anti-miR-149-5p组Eca-109细胞增殖抑制率降低,迁移和侵袭数、细胞存活分数升高(P<0.05),放射增敏比为0.657。结论干扰LINC00659通过上调miR-149-5p能够抑制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并提高其放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0659 食管鳞癌 增殖 迁移 侵袭 放射敏感性 miR-149-5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一胶囊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PC14细胞增殖的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石帅 罗于海 +3 位作者 文光瑞 雷乘强 昌建波 夏红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2192-2198,共7页
目的:分析参一胶囊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PC14细胞增殖的信号通路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浓度分别为0 mmol/L、4 mmol/L、8 mmol/L、16 mmol/L的参一胶囊对PC14细胞进行24 h、48 h和72 h的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和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 目的:分析参一胶囊抑制人非小细胞肺癌PC14细胞增殖的信号通路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浓度分别为0 mmol/L、4 mmol/L、8 mmol/L、16 mmol/L的参一胶囊对PC14细胞进行24 h、48 h和72 h的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和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情况。采用5μmol/L的SP600125(JNK抑制剂)与SB203580(ERK抑制剂)对PC14细胞进行30 min处理,并加入不同浓度的参一胶囊继续培养24 h、48 h和72 h培养,观察细胞增殖情况,并检测参一胶囊对JNK和ERK活化的影响。结果:与0 mmol/L浓度组(对照组)比较,PC14细胞采用不同浓度的参一胶囊处理24 h、48 h和72 h后,4 mmol/L组、8 mmol/L组、16 mmol/L组的细胞活力均降低,且随着参一胶囊浓度的增大,细胞活力逐渐降低。浓度为16 mmol/L时,细胞活力最低(P<0.05)。与0 mmol/L浓度组比较,4 mmol/L组、8 mmol/L组、16 mmol/L组的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2.99±1.25)%、(15.37±4.95)%、(19.63±6.00)%,且随着参一胶囊浓度的增大,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浓度为16 mmol/L时,细胞凋亡率最高(P<0.05)。与0 mmol/L浓度组比较,处理48 h后,4 mmol/L组、8 mmol/L组、16 mmol/L组PC14细胞处于各期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SP600125与SB203580均能有效抑制参一胶囊诱导的细胞凋亡,单纯加入参一胶囊与加入SP600125或SB203580的组别进行比较,细胞活力均较低(P<0.05)。PC14细胞经过不同浓度的参一胶囊处理后,p-p38MAPK蛋白的表达并未受到药物的影响,但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p-JNK和p-ERK水平呈现降低趋势。结论:参一胶囊通过诱导JNK和ERK表达能够促进其磷酸化,且随着浓度的增大,可导致细胞活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JNK和p-ERK水平逐渐降低,对非小细胞肺癌PC14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PC14细胞 参一胶囊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价值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春艳 曹艺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0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AF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AFR、PLR的截断值,以AFR、... 目的探讨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AF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8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AFR、PLR的截断值,以AFR、PLR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水平与低水平,分析不同AFR、PLR表达水平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不同AFR、PLR表达水平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活率。采用Cox回归分析对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PLR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84,截断值为132.4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18、0.806(P<0.05);AFR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4,截断值为9.5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95、0.778(P<0.05)。AFR高水平组与AFR低水平组患者的肿瘤直径、肿瘤部位、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高水平组与PLR低水平组患者的吸烟史、肿瘤直径、肿瘤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0个月,AFR低水平组患者存活率高于AFR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2,P<0.05);PLR低水平组患者存活率高于PLR高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肿瘤低分化、PLR和AFR高水平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AFR、PLR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AFR、PLR低水平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纤维蛋白原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非小细胞肺癌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肺癌患者自我隐瞒疾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廖珍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第18期226-228,共3页
目的:调查肺癌患者自我隐瞒疾病的现状,分析导致其出现自我隐瞒疾病现象的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从2019年1月至8月期间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中抽取1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隐瞒量表(SCS)和自尊量表... 目的:调查肺癌患者自我隐瞒疾病的现状,分析导致其出现自我隐瞒疾病现象的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从2019年1月至8月期间某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中抽取1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隐瞒量表(SCS)和自尊量表(SES)对这些患者进行调查,了解其自我隐瞒疾病的现状,并分析导致其出现自我隐瞒疾病现象的因素。结果:这153例患者平均的SCS评分为(33.46±7.60)分,其SCS中各条目的平均评分为(3.12±1.05)分,处于中等水平。其平均的SES评分为(27.13±4.00)分。在这153例肺癌患者中,年龄<60岁患者的SCS评分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患者(P<0.05),未婚患者的SCS评分高于已婚患者或离异/丧偶的患者(P<0.05),在职患者的SCS评分高于无业或退休的患者(P<0.05),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患者的SCS评分高于其他学历的患者(P<0.05),病程<6个月患者的SCS评分高于病程≥6个月的患者(P<0.05)。对这153例肺癌患者的SCS评分和SE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知,其SCS评分与SES评分呈正相关(r=0.492,P<0.001)。结论:肺癌患者自我隐瞒疾病的现象处于中等水平,导致其出现自我隐瞒疾病现象的因素主要是年龄偏低、未婚、在职及学历高。肺癌患者自我隐瞒疾病现象的严重程度与其自尊心的强弱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自我隐瞒 现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感染对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昌建波 雷乘强 +1 位作者 石帅 罗于海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457-1460,共4页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期间感染情况及感染对外周血CD3^(+)、CD4^(+)、CD8^(+)和CD19^(+)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25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者化疗期间... 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期间感染情况及感染对外周血CD3^(+)、CD4^(+)、CD8^(+)和CD19^(+)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25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所有患者化疗期间感染例数,分析感染部位,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鉴定。分析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化疗有效组和化疗无效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与化疗期间感染与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 254例肺癌患者在化疗期间有43例感染,感染率为16.93%,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例数最多;43例感染患者送检样本共分离病原菌38株,包括革兰阴性菌24株(63.16%),革兰阳性菌9株(23.68%),真菌5株(13.16%);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在年龄、化疗周期、是否贫血、是否长期使用抗生素、是否有侵入性操作有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感染组CD4^(+)水平、CD4^(+)/CD8^(+)、CD19^(+)水平均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有效组CD4^(+)水平、CD4^(+)/CD8^(+)、CD19^(+)水平均高于化疗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化疗有效率明显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期间易发生感染,感染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从而降低化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感染 淋巴细胞亚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