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对鄂尔多斯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研究
1
作者 韩再惠 陈燕 +3 位作者 于江浩 马红丽 任黎 苗平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1期28-34,72,共8页
干旱对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鄂尔多斯为研究区,利用趋势分析及皮尔逊相关关系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地区干旱、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空间变化趋势,以及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 干旱对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鄂尔多斯为研究区,利用趋势分析及皮尔逊相关关系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地区干旱、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空间变化趋势,以及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干旱的响应。结果表明:该地区东部总体上干旱程度减缓,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整体呈上升趋势,二者未来趋势均呈现反持续性;蒸散发ET变化趋势的年际分布主要受冬季影响;随着干旱程度的减缓,植被总初级生产力和蒸散发均有所增加;鄂尔多斯地区的水分利用效率WUE由GPP主导。研究成果为改善生态系统碳水循环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指数 碳水通量 水分利用效率 趋势分析 相关性分析 鄂尔多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布其沙漠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演变规律及其气象驱动因素分析
2
作者 陈皓锐 经思思 +6 位作者 叶苏蒙 代天金 吴立鹏 苗平 马红丽 吴雨箫 陈俊英 《农业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4-433,共10页
为探究库布其沙漠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气象驱动因素,利用2001—2023年的MOD17A3HGF NPP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稳定性分析、相关分析、重要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库布其沙漠年均NPP的时空变化... 为探究库布其沙漠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气象驱动因素,利用2001—2023年的MOD17A3HGF NPP数据,采用趋势分析、稳定性分析、相关分析、重要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库布其沙漠年均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潜在蒸散发、降水量、相对湿度、温度、水汽压亏缺量、风速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1—2023年库布其沙漠年均NPP为108.60 g/(m^(2)·a),范围为75.69~134.97 g/(m^(2)·a),整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空间上,植被NPP主要分布在呼和木独镇西北部、吉日嘎朗图镇北部以及独贵塔拉镇东北部和南部。库布其沙漠地区植被NPP总体上为极显著增加趋势,稳定性波动较大,空间变异性显著。未来趋势分析表明,73.58%植被NPP具有反持续性,揭示了未来库布其沙漠植被NPP可能出现与当前变化趋势相反的情况。植被NPP与温度和降水量呈正相关的像元数占总像元数的比例最高,分别为90.56%和98.07%;植被NPP与风速和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的比例最高,达60.57%和75.57%。潜在蒸散发和降水量为影响库布其沙漠植被NPP变化的主导因子。库布其沙漠植被NPP存在较强的时空异质性。本研究为荒漠生态系统的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布其沙漠 净初级生产力 时空变化 相关系数 气象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鄂尔多斯市河道采砂治理对策与措施
3
作者 苗平 田小强 《内蒙古水利》 2019年第8期69-70,共2页
文章分析了鄂尔多斯市河道采砂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河道 采砂 管理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地区季节性河流生态需水量初步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红丽 陈艳艳 +2 位作者 李红星 张强 刘利利 《内蒙古水利》 2022年第6期55-56,共2页
文章以鄂尔多斯地区某季节性河流为例,选出比较合理的河流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为今后研究鄂尔多斯地区季节性河流在满足各种系统功能的前提下,特别是枯水季节,如何维系生态功能,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季节性 河流 生态 需水量 保护目标
原文传递
沿黄灌区水肥一体化条件下玉米水氮优化研究
5
作者 苗世龙 李仙岳 +4 位作者 史海滨 闫建文 丁世杰 刘红星 苗平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0-149,共10页
为进一步提高黄河南岸灌区水氮利用效率,实现农田水肥深度节约的目标,于2023年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开展了滴灌条件水氮调控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水氮处理对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水氮用量优化。结果表明... 为进一步提高黄河南岸灌区水氮利用效率,实现农田水肥深度节约的目标,于2023年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吉日嘎朗图镇开展了滴灌条件水氮调控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不同水氮处理对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进行了水氮用量优化。结果表明:同一灌水条件下,中氮处理玉米产量较低氮处理增加23.3%、水分利用效率增加7.14%、氮肥偏生产力降低18.3%,较高氮处理玉米产量增加2.8%、水分利用效率增加7.7%、氮肥偏生产力增加38.1%。同一施肥条件下,中水处理玉米产量较低水处理增加37.1%、水分利用效率增加26.1%、氮肥偏生产力增加16.6%,较高水处理玉米产量增加12.8%、水分利用效率增加38.3%、氮肥偏生产力增加12.9%。建立灌水量、施氮量与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之间的三组回归模型,通过寻优得到三组水氮区间并取交集,获得同时满足高产、高水氮利用效率的全生育期水氮总用量优化区间为1800~2046 m ^(3)·hm^(-2)与210~249.2 kg·hm^(-2)。引用以Jensen模型为基础的水氮生产函数对生育期水氮总用量优化区间进行了各生育期分配,合理分配了滴灌条件下各生育期水氮制度。研究成果可为沿黄南岸灌区玉米种植水肥管理模式和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氮优化 水氮生产函数 滴灌施肥 沿黄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6
作者 韩再惠 陈燕 +3 位作者 吴志俊 任黎 苗平 马红丽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2期38-43,67,共7页
准确估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于流域碳水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PEST模型参数优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了2003—2019年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蒸散发(evapotrans... 准确估算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对于流域碳水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PEST模型参数优化后的Biome-BGC模型,模拟了2003—2019年及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总初级生产力(gross primary productivity,GPP)和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研究了GPP、ET和水分利用效率(water use efficiency,WUE)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降水和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PP、ET和WUE在年尺度上呈现不显著增加趋势;温度和降水联合增加情景对GPP、ET/WUE的影响大于温度或降水单独增加情景。该结果可为流域碳水循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水通量 水分利用效率 BIOME-BGC模型 气候变化 温带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黄滴灌条件下水氮互作对玉米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曹雪松 郑和祥 +2 位作者 苗平 牛海 孙晨云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39,共7页
【目的】为鄂尔多斯杭锦旗黄河南岸灌区引黄滴灌玉米提出合理的水肥调控方案。【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3个引黄滴灌灌水定额(225、300 m^(3)/hm^(2)和375 m^(3)/hm^(2)),每种灌溉定额下均设2个施氮量(207、276 kg/hm^(2)),研究了引黄滴... 【目的】为鄂尔多斯杭锦旗黄河南岸灌区引黄滴灌玉米提出合理的水肥调控方案。【方法】采用田间试验,设3个引黄滴灌灌水定额(225、300 m^(3)/hm^(2)和375 m^(3)/hm^(2)),每种灌溉定额下均设2个施氮量(207、276 kg/hm^(2)),研究了引黄滴灌条件下不同水肥处理对玉米耗水量、耗水强度、水分生产率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引黄滴灌条件下水氮互作表现出显著的正交互作用。耗水量与耗水强度随灌水定额的增加呈递增趋势,耗水量与耗水强度的峰值均出现在玉米的抽雄期—灌浆期。在一定的水分条件下,增加施肥量对玉米耗水特性的影响不显著;在同一灌水定额下,增加施肥量不能显著提高作物千粒质量、籽粒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当施肥量超过一定数量时,继续施肥对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反而产生负影响。当灌水量为4206.84~4890.36 m^(3)/hm^(2)、施肥量为977.13~1122.87 kg/hm^(2)时,引黄滴灌玉米有95%的概率可获得大于8765.55 kg/hm^(2)的籽粒产量。【结论】综合节水、高产和高效等生产因素,建议鄂尔多斯黄河南岸灌区引黄滴灌玉米灌水定额300 m^(3)/hm^(2)左右,灌水12~14次,施尿素(含氮量为46%)1200 kg/hm^(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灌 玉米 耗水量 籽粒产量 水分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饲草料质量的家庭牧场水土草畜平衡计算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鹿海员 王军 +2 位作者 李和平 郑和祥 苗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49-258,共10页
家庭牧场作为牧区的基本生产单元,开展家庭牧场水土草畜平衡计算合理确定灌溉人工草地和牲畜饲养规模,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草地生态安全具有实际管理意义。该研究针对牧区具体管理单元水土草畜平衡计算方法缺乏的问题,同时考... 家庭牧场作为牧区的基本生产单元,开展家庭牧场水土草畜平衡计算合理确定灌溉人工草地和牲畜饲养规模,对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维护草地生态安全具有实际管理意义。该研究针对牧区具体管理单元水土草畜平衡计算方法缺乏的问题,同时考虑了不同种类饲草料质量的差别,提出了考虑饲草料质量的家庭牧场水土草畜平衡计算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典型家庭牧场为例,计算结果表明家庭牧场现状灌溉人工草地和牲畜均处于轻度超载状态,水资源超载率为6.05%,考虑饲草料质量前后牲畜超载率分别为12.98%和5.38%。针对现状平衡状况提出了调整种植结构和灌溉形式组合的8套优化调控方案,经不同方案可供水量变化以及可承载的灌溉人工草地和牲畜饲养规模对比分析,表明种植质量更高的饲草料、采用更节水的灌溉形式可明显提升水资源对灌溉人工草地和饲草资源对牲畜的承载能力,为给家庭牧场水资源和天然草地更多的修养生息空间,建议家庭牧场保持现有人工草地面积不增加,将紫花苜蓿灌溉形式调整为地下滴灌。将燕麦灌溉形式调整为滴灌时,核减牲畜至464羊单位维持家庭牧场水土草畜平衡;将固定式喷灌燕麦调整为滴灌玉米或地下滴灌紫花苜蓿,虽计算的适宜牲畜高于现状牲畜饲养量,但仍保持现有牲畜饲养规模。提出的计算方法可为牧区水土草畜平衡计算与管理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畜平衡 评价 生态 水土平衡 饲草料质量 家庭牧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十大孔兑地区多维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崔彩琪 段利民 +4 位作者 潘浩 苗平 王瑞东 芦小燕 刘廷玺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9,共8页
针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十大孔兑地区地下水超采、“粮能争水”导致的黄河流域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基于“量、质、域、流”多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应用TOPSIS模型对区域水... 针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十大孔兑地区地下水超采、“粮能争水”导致的黄河流域局部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基于“量、质、域、流”多维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评价指标进行主、客观组合赋权,应用TOPSIS模型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水资源综合承载力呈上升趋势,但整体处于临界可承载状态;水资源维度承载力:量>流>质>域,水资源承载子系统承载力:利用方式>承载体>承载对象。总体来看,国家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的刚性约束以及河(湖)长制的全面推行,倒逼区域水资源“质”和“流”维度承载力提升,但持续高强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使得“量”和“域”维度承载力下降显著;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业与工业用水格局,重点解决“粮能争水”问题,加大对现有河湖水资源引入等措施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荷载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水资源承载力 评价指标体系 量-质-域-流 TOPSIS模型 黄河十大孔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在固沙植被水分来源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宝至 高永 +3 位作者 张铁钢 杨振奇 郭建英 苗平 《绿色科技》 2022年第8期35-38,45,共5页
稳定性同位素是天然示踪剂,在研究植物水分溯源、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水分的可利用程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了更好地促进稳定性同位素在沙区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研究固沙植被水分来源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稳定性同位素是天然示踪剂,在研究植物水分溯源、植物的生长和分布、水分的可利用程度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为了更好地促进稳定性同位素在沙区植物研究中的应用,介绍了应用稳定性同位素技术在研究固沙植被水分来源识别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梳理了沙区植被水分利用的来源状况,分析了各种植物水分利用模型的优缺点,提出了不同时期不同生态条件下固沙植物具有不同的水分利用策略和效率,以及固沙植物对水源的利用研究待加强的方向,以期能为国内沙区植物水分利用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 水分利用策略 水分利用效率 稳定性同位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多源蒸散发产品评估
11
作者 韩再惠 陈燕 +4 位作者 吴志俊 任黎 苗平 达古拉 李琼芳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3年第9期94-99,共6页
准确估算蒸散发对流域水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引入植被初级总生产力以实现对SW模型的改进,并对改进SW模型(ET_(SW_GLASS))、陆表特征参数蒸散发产品(ET_(GLASS))和基于蒸散发互补方法蒸散发产品(ET_(CR))... 准确估算蒸散发对流域水循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黄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引入植被初级总生产力以实现对SW模型的改进,并对改进SW模型(ET_(SW_GLASS))、陆表特征参数蒸散发产品(ET_(GLASS))和基于蒸散发互补方法蒸散发产品(ET_(CR))进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ET_(GLASS)、ET_(CR)和ET_(SW_GLASS)在流域时空变化格局方面有较大差异;与基于水量平衡方法计算的值相比,ET_(SW_GLASS)的精度最高;ET_(SW_GLASS)的栅格尺度月均不确定性低于ET_(GLASS)和ET_(CR)。该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水循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水量平衡 TCH方法 改进SW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利技术创新促进水利管理能力提高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晓刚 单闻博 《农业工程技术》 2020年第8期35-35,共1页
在近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给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居民生活、水资源调配、防洪防涝等事业都有重要意义,社会对水利技术创新及水利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文分析了当前水利管理的现状和... 在近代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给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水利工程对农业生产、居民生活、水资源调配、防洪防涝等事业都有重要意义,社会对水利技术创新及水利管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该文分析了当前水利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要不断引进新兴技术,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水利组织管理等相关创新措施,进一步提升水利管理能力,推动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 技术创新 水利管理 水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水利工程作用简述
13
作者 杨晓刚 单闻博 《农业工程技术》 2020年第11期42-42,共1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需要不断扩大。随着对环境要求的提高,发展生态水利建设势在必行。该文主要论述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工程中的意义和重要性,提出了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的思路,同时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为动植物提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需要不断扩大。随着对环境要求的提高,发展生态水利建设势在必行。该文主要论述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工程中的意义和重要性,提出了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的思路,同时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为动植物提供生存与繁殖的空间,积极提高水资源自身净化能力,充分发挥调节水量、防洪防灾的作用,实现水利工程设计与生态的有效融合,推动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水利工程 水利建设 作用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大孔兑河流健康问题研究与保护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苗平 陈燕 《内蒙古水利》 2023年第1期70-72,共3页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重点专项创建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十大孔总综合治理与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集成示范项目(KJXM-EEDS-2020005)对十大孔兑河流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河流健康评估技术体系和... 利用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兴蒙”行动重点专项创建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十大孔总综合治理与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集成示范项目(KJXM-EEDS-2020005)对十大孔兑河流健康问题进行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河流健康评估技术体系和评价方法,提出的河流健康问题分析与保护对策和评价结果对今后保护十大孔兑河流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孔况 河流 健康问题
原文传递
基于稳定氢氧同位素的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水体转化关系
15
作者 裴森森 罗艳云 +7 位作者 潘浩 崔彩琪 张波 籍健勋 段利民 苗平 王国强 刘廷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604-6615,共12页
通过采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2021年7月(丰水期)、10月(平水期)和2022年4月(枯水期)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流域“三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利用MixSIAR混合模型揭示水体转化关系.结果表明,黄河... 通过采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2021年7月(丰水期)、10月(平水期)和2022年4月(枯水期)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流域“三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时空变化分析,利用MixSIAR混合模型揭示水体转化关系.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丰、平、枯水期地下水同位素均值差异较小,地下水更新较慢,滞留时间长,季节变化不明显,地表水δD值丰水期较平水期和枯水期高;从δ18O与δD关系得出,3个时期地表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均小于当地降水线的斜率和截距,地表水在接受降水补给后受到蒸发分馏作用的影响;黄河北岸从上游至下游,地表水δD值整体表现出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黄河南岸从上游到下游,地表水δD值表现出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丰水期地表水中地下水的补给贡献率为2.9%,降水为97.1%,平水期地表水中地下水为5.0%,大气降水为95.0%,枯水期地表水中地下水为56.6%,降水为43.4%,丰水期降水和地表水对地下水的补给贡献率分别为47.6%和52.4%,平水期分别为30.7%和69.3%,枯水期分别为37.8%和62.2%,大气降水是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表现出丰水期补给比例大于平水期和枯水期,地表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表现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氢氧同位素 MixSIAR模型 地表水和地下水 转化关系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水化学同位素特征及水体转化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裴森森 段利民 +6 位作者 苗平 潘浩 崔彩琪 张波 籍健勋 罗艳云 刘廷玺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863-4873,共11页
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研究区,于2021年7月(丰水季)和10月(枯水季)采集降水、黄河干流、黄河支流与季节性河流、乌梁素海、哈素海、岱海、灌区渠系和地下水等水样,测试不同类型水体的水化学组成和氢氧同位素值.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 Gi... 以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为研究区,于2021年7月(丰水季)和10月(枯水季)采集降水、黄河干流、黄河支流与季节性河流、乌梁素海、哈素海、岱海、灌区渠系和地下水等水样,测试不同类型水体的水化学组成和氢氧同位素值.综合运用Piper三线图、 Gibbs图、离子比例和MixSIAR混合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黄河流域内蒙古段水化学演变规律,并揭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转化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均偏弱碱性,水体中优势阴离子为Cl^(-),优势阳离子为Na^(+),地表水水化学类型以Cl·SO_(4)-Na·Mg和SO_(4)·HCO_(3)-Na·Mg为主,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l·SO_(4)-Na·Mg和SO_(4)·HCO_(3)-Na·Ca.地下水Ca^(2+)和Mg^(2+)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和蒸发岩的溶解,地表水Ca^(2+)和Mg^(2+)主要源于碳酸盐岩溶解,且水中碳酸和硫酸参与了碳酸盐矿物和硫化矿物溶解的过程,不同水体Na^(+)和Cl^(-)均受人为污染源的影响.受季节效应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δD和δ18O丰水期较枯水期高,研究表明,地表水在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受到了蒸发分馏作用的影响,地下水补给源复杂.MixSIAR模型揭示出,研究区地表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占总补给量的52.4%~62.2%,大气降水是地表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占总补给量的85.4%~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水化学特征 氢氧同位素 MixSIAR模型 地下水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十大孔兑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对策措施 被引量:2
17
作者 苗平 达古拉 《内蒙古水利》 2023年第2期65-66,共2页
文章通过梳理黄河流域十大孔兑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治理历程、治理成效和治理经验,分析生态安全、水土保持功能维护、防洪体系建设、综合监管能力建设及十大孔兑保护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黄河流域十大孔兑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的对... 文章通过梳理黄河流域十大孔兑山水林田湖草沙的治理历程、治理成效和治理经验,分析生态安全、水土保持功能维护、防洪体系建设、综合监管能力建设及十大孔兑保护与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黄河流域十大孔兑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大孔兑 生态问题 系统治理对策
原文传递
浅析黄河南岸灌区农业面源污染分析与治理措施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红丽 苗平 +1 位作者 赵越 池炳伟 《内蒙古水利》 2023年第9期74-76,共3页
文章聚焦黄河南岸灌区农业快速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安全保障战略需求,分析了黄河南岸灌区面源污染现状、成因,并提出了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净化技术的治理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黄河南岸灌区 农业面源污染 源头 过程
原文传递
浅析十大孔兑岸线利用与管控措施与对策 被引量:1
19
作者 苗平 陈燕 《内蒙古水利》 2022年第12期41-43,共3页
文章通过十大孔总综合治理与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集成示范项目(KJXM-EEDS-2020005),系统梳理了十大孔兑岸线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的原则,提出了岸线利用与管控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 岸线利用 十大孔兑 管控措施
原文传递
沙圪堵(二)水文站现代化改造初探
20
作者 芦小燕 刘巧玲 +1 位作者 张志奇 马红丽 《内蒙古水利》 2023年第11期21-22,共2页
随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日益重要以及水文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国家基本水文站水位、流量等水文要素监测能力提升尤显紧迫。文章在沙圪堵(二)水文站水位、流量等监测设备现状概述的基础上,对水位、流量监测设备现代化改造的必要性和可... 随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的日益重要以及水文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求,国家基本水文站水位、流量等水文要素监测能力提升尤显紧迫。文章在沙圪堵(二)水文站水位、流量等监测设备现状概述的基础上,对水位、流量监测设备现代化改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并对测验能力提升方案、建设效益及展望作一初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圪堵 水文站 现代化改造 水旱灾害防御 水资源管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