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粮预测微生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
作者 岳晓禹 张恒业 +3 位作者 辛婷 李欣 刘相东 牛天贵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8-123,共6页
粮食的安全储藏,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依据预测微生物学,构建储粮中微生物生长预测模型,可以快速对储粮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判断,对储粮中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的控制有重要的意义。对实现"生态储粮",确保储粮安... 粮食的安全储藏,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依据预测微生物学,构建储粮中微生物生长预测模型,可以快速对储粮中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判断,对储粮中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的控制有重要的意义。对实现"生态储粮",确保储粮安全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以文献综述形式,简要概述了储粮微生物,根据不同的数学模型,综述了初级、二级和三级模型中常见的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简述了储粮中主要有害霉菌模拟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粮 预测微生物 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稻谷中一株优势腐败霉菌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岳晓禹 张恒业 +3 位作者 郭小华 刘相东 李自刚 马丽卿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0年第4期410-414,共5页
贮粮的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对其中的腐败微生物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贮藏稻谷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腐败霉菌M33,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菌核曲霉(A.sclerotiorum),并构建了其系统发育树。
关键词 稻谷 形态特征 ITS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贮藏玉米中优势腐败霉菌M13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3
作者 岳晓禹 徐军 +3 位作者 张恒业 孙忠伟 李欣 刘相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3-186,190,共5页
贮粮的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对其中的腐败微生物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贮藏玉米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腐败霉菌M13,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并构建了其系统发育树,更是提供了一... 贮粮的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对其中的腐败微生物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贮藏玉米中分离到一株优势腐败霉菌M13,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和ITS序列分析,将该菌株初步鉴定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并构建了其系统发育树,更是提供了一种准确可靠且简单易行的粮食真菌鉴定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形态特征 ITS序列分析 系统发育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产木聚糖酶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岳晓禹 袁桂英 +3 位作者 郭小华 张恒业 刘艳娟 牛天贵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10,共5页
从白腐真菌中筛选产木聚糖酶菌株,并研究其产酶条件。从保存的白腐真菌中筛选出了一株产木聚糖酶活较高的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麸皮和玉米芯(1∶1)为最佳碳源,0.5%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接... 从白腐真菌中筛选产木聚糖酶菌株,并研究其产酶条件。从保存的白腐真菌中筛选出了一株产木聚糖酶活较高的菌株。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该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麸皮和玉米芯(1∶1)为最佳碳源,0.5%蛋白胨为最佳氮源,接种量为每50mL发酵液接4块菌丝块,发酵时间为8.5d,pH值为5.4。优化后的发酵条件显著提高了该菌株产木聚糖酶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真菌 木聚糖酶 发酵条件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腐真菌产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岳晓禹 张恒业 +2 位作者 刘艳娟 牛天贵 刘相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97-200,共4页
通过正交实验对白腐真菌Pleurotus ostreatus SYJ042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该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碳源为5%的麸皮和玉米芯(1:1),氮源为0.5%的蛋白胨,接种量为每50mL发酵液接4块菌丝块,发酵时间为8.5d。该酶的最... 通过正交实验对白腐真菌Pleurotus ostreatus SYJ042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了该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最适发酵条件为:碳源为5%的麸皮和玉米芯(1:1),氮源为0.5%的蛋白胨,接种量为每50mL发酵液接4块菌丝块,发酵时间为8.5d。该酶的最适温度是50℃,最适pH为5.4;Zn2+、Ca2+对酶活性影响较小;Ag+、MnO2-4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发酵条件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实践 被引量:23
6
作者 洪丽雅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8年第8期158-160,共3页
有机化学实验中的绿色教学,是以环境问题和专业知识为载体,通过重组实验内容、实验微量化、以及改善实验教学环境等手段,开创绿色化学实验教学新前景。
关键词 绿色化学 有机化学 化学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苹果汁吸附实验的不溶性壳聚糖制备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雪 王雪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0-113,共4页
研究了用于苹果汁吸附实验的不溶性壳聚糖的制备工艺。不溶性壳聚糖的制备工艺条件为:脱乙酰处理时NaOH的质量分数为35%、50℃、6h。对不溶性壳聚糖的吸附性能、再生性能和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制备的不溶性壳聚糖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可... 研究了用于苹果汁吸附实验的不溶性壳聚糖的制备工艺。不溶性壳聚糖的制备工艺条件为:脱乙酰处理时NaOH的质量分数为35%、50℃、6h。对不溶性壳聚糖的吸附性能、再生性能和质量标准进行了研究,制备的不溶性壳聚糖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可以多次再生使用,不易造成二次污染,且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适合用做苹果汁脱色和澄清的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壳聚糖 制备 苹果汁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层色谱法检测何首乌大黄素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8
作者 张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71-272,共2页
以大黄素为标准品,建立了有效的薄层色谱(TLCS)测定大黄素在何首乌中的含量的方法。TLCS检测条件为:取硅胶G(60型),加入适量0.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制成厚0.5mm的薄层板,105℃活化30min,备用。展开剂:石油醚(30-60)-甲... 以大黄素为标准品,建立了有效的薄层色谱(TLCS)测定大黄素在何首乌中的含量的方法。TLCS检测条件为:取硅胶G(60型),加入适量0.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制成厚0.5mm的薄层板,105℃活化30min,备用。展开剂: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萃取(日光灯或紫光灯下检视),取上层液。展距67cm,λ366nm荧光灯下显黄色荧光。线性化系数X=3,狭缝1.2mm×1.2mm。该方法切实可行,大黄素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测试结果比较准确,为大黄素含量测定奠定了基础,并可用来控制原药材何首乌及其制剂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首乌 大黄素 TL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溶性壳聚糖的再生对苹果汁色值及透光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雪 吕全建 王建玲 《河南科学》 2010年第9期1100-1102,共3页
对不溶性壳聚糖的再生和装柱吸附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不溶性壳聚糖装柱吸附脱色及澄清效果的动态连续操作实验,测定了不溶性壳聚糖再生后对苹果汁的色值和透光度的影响,考察了不溶性壳聚糖吸附性能再生后的衰减情况.结果表明:室温(约20℃... 对不溶性壳聚糖的再生和装柱吸附法进行了研究,探讨不溶性壳聚糖装柱吸附脱色及澄清效果的动态连续操作实验,测定了不溶性壳聚糖再生后对苹果汁的色值和透光度的影响,考察了不溶性壳聚糖吸附性能再生后的衰减情况.结果表明:室温(约20℃)下上吸附柱连续处理苹果汁,10 g不溶性壳聚糖可以连续处理达到国际贸易标准要求的苹果汁2.9 L.与新的不溶性壳聚糖相比,经过再生后的不溶性壳聚糖处理量有所下降,再生10次不溶性壳聚糖的脱乙酰度增加,灰分含量和含氮量均有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壳聚糖 再生 吸附脱色 苹果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提取茯神多糖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雪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2011年第2期170-172,177,共4页
本实验优化了茯神多糖超声波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用超声波法提取茯神多糖,并比较了茯神多糖的煎煮和酶解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粒度40目筛、15倍加水量、超声波频率50.0kHz、提取2次、每次45min。超... 本实验优化了茯神多糖超声波的提取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用超声波法提取茯神多糖,并比较了茯神多糖的煎煮和酶解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最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粒度40目筛、15倍加水量、超声波频率50.0kHz、提取2次、每次45min。超声波法提取率优于煎煮和酶解方法。超声波法相比于其他方法具有省时、简便、提取效率高等优点,适合大生产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茯神多糖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教改的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岳晓禹 《农产品加工》 2012年第11期78-80,共3页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更新教材的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改革考核方法,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才能不断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更新教材的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改革考核方法,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才能不断提高食品微生物检验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微生物检验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与人类健康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荷丽 洪丽雅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3期14-17,共4页
人们对农药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同时也在尽力寻找高效、安全、经济、无公害的农药,并对原化学农药的剂型进行改良,以减少农药对人类的危害。农药科学正在汲取其他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向对环境友好、保护生态平衡、具有更高选择性、生物调... 人们对农药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同时也在尽力寻找高效、安全、经济、无公害的农药,并对原化学农药的剂型进行改良,以减少农药对人类的危害。农药科学正在汲取其他领域最新的科技成果,向对环境友好、保护生态平衡、具有更高选择性、生物调控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 健康 残留农药 现代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溶性壳聚糖在苹果汁澄清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张雪 陈复生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3,共4页
对不溶性壳聚糖在苹果汁脱色及澄清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不溶性壳聚糖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不溶性壳聚糖用量3.0 g/100 mL,温度35℃,pH值4.0;不溶性壳聚糖澄清的最佳工艺条件:不溶性壳聚糖用量2.5 g/100 mL,温度25℃,pH值4.0.对不... 对不溶性壳聚糖在苹果汁脱色及澄清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不溶性壳聚糖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不溶性壳聚糖用量3.0 g/100 mL,温度35℃,pH值4.0;不溶性壳聚糖澄清的最佳工艺条件:不溶性壳聚糖用量2.5 g/100 mL,温度25℃,pH值4.0.对不溶性壳聚糖装柱吸附法的研究表明,该法可用于苹果汁的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壳聚糖 苹果汁 脱色 澄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盐水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益生潜力研究
14
作者 郭小华 岳晓禹 +1 位作者 赵志丹 金在明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从健康仔猪肠道及粪便中筛选具有胆盐水解酶活性的优良益生乳杆菌菌株,并对筛选菌株的体外、体内益生潜力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MRS培养基分别从仔猪新鲜粪便和小肠黏膜分离培养乳酸菌,用筛选鉴别培养基筛选阳性菌株,研究菌株的抗逆... 目的从健康仔猪肠道及粪便中筛选具有胆盐水解酶活性的优良益生乳杆菌菌株,并对筛选菌株的体外、体内益生潜力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MRS培养基分别从仔猪新鲜粪便和小肠黏膜分离培养乳酸菌,用筛选鉴别培养基筛选阳性菌株,研究菌株的抗逆能力、黏附特性以及体内益生活性。结果从粪便和小肠黏膜共得到乳酸菌388株和97株,其中胆盐水解酶阳性菌株分别为291株(75%)和86株(89%)。选择5株胆盐水解酶活性最强、能水解游离胆酸的菌株,研究菌株的抗逆能力、黏附特性以及体内益生活性,并对最终选育得到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及16S rRNA分子鉴定,发现菌株罗伊乳杆菌G22-2能耐受pH 3.0的酸度、1.0%的胆盐浓度,在小肠上皮细胞上的黏附效率超过15个以上;通过大鼠体内实验,筛选出的菌株G22-2对大鼠无毒无害,并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结论罗伊乳杆菌G22-2符合益生菌的要求,可以作为产胆盐水解酶的益生乳杆菌优良的候选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筛选 胆盐水解酶 特性
原文传递
不溶性壳聚糖处理后苹果汁主要营养素的变化研究
15
作者 张雪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82,共3页
研究苹果汁经不溶性壳聚糖处理后主要营养素的变化。苹果汁经不溶性壳聚糖的脱色和澄清处理后,除了Vc含量下降10%以外,其他主要营养成分几乎没有变化,果汁的色值和透光度均达到国际贸易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不溶性壳聚糖用于苹果汁的... 研究苹果汁经不溶性壳聚糖处理后主要营养素的变化。苹果汁经不溶性壳聚糖的脱色和澄清处理后,除了Vc含量下降10%以外,其他主要营养成分几乎没有变化,果汁的色值和透光度均达到国际贸易标准的要求。由此可见,不溶性壳聚糖用于苹果汁的脱色和澄清,既可以保证果汁的品质,也不会对主要营养成分造成损失,可以用于苹果汁的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溶性壳聚糖 主要营养成分 苹果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