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闫巧辉 邢国臣 潘琼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845-848,共4页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FG)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TIDC和血清中TSFG水平,分析TSFG、TIDC在不...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FG)和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TIDC)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50例。检测子宫内膜组织中TIDC和血清中TSFG水平,分析TSFG、TIDC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患者中的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肿瘤组织中TIDC明显降低(P=0. 000); MHC-Ⅱ阳性树突状细胞(DC)(%)明显降低(P=0. 000);CD54阳性DC(%)明显降低(P=0. 000)。与非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相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TIDC、MHC-Ⅱ阳性DC(%)、CD54阳性DC(%)均明显降低,TSFG明显增高(P <0. 05)。与临床TNM分期为Ⅰ或Ⅱ期的患者相比,Ⅲ或Ⅳ期的患者TIDC、MHC-Ⅱ阳性DC(%)和CD54阳性DC(%)均明显降低,TSFG明显增高(P<0. 05)。与肌层浸润≤1/2的患者相比,肌层浸润> 1/2的患者TIDC、MHC-Ⅱ阳性DC(%)和CD54阳性DC(%)均明显降低,TSFG明显增高(P <0. 05)。与中、高分化的患者相比,低分化患者组织中TIDC、MHC-Ⅱ阳性DC(%)和CD54阳性DC(%)均明显降低,TSFG明显增高(P <0. 05)。结论:TIDC在肿瘤组织中低表达,且多为不成熟的调节性DC细胞。低分化、TNM分期为Ⅲ或Ⅳ期、淋巴结发生转移、肌层浸润> 1/2的患者血清中TSFG水平明显升高,而肿瘤组织中TIDC明显降低。提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TSFG和肿瘤组织中TIDC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 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对晚期结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杜洁 易善永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652-654,共3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肠癌对患者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观察组加用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肠癌对患者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9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化疗,观察组加用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82.22%,高于对照组的6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A19-9、CA242、CEA水平为(34.52±4.49)kU/ml、(30.11±3.85)IU/ml、(17.65±2.15)μg/l,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功能指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治疗可增强晚期结肠癌治疗效果,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轻免疫功能损伤,且未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结肠癌 贝伐珠单抗 靶向治疗 肿瘤标志物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联合EGFR-TKI靶向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冯沛贝 闫晓倩 +3 位作者 姜文静 赵玲 邢国臣 易善永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年第6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EGFR-TKI靶向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RFA+GP化疗,观察组采用RFA+EGFR-TKI靶向治疗...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A)联合EGFR-TKI靶向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对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RFA+GP化疗,观察组采用RFA+EGFR-TKI靶向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CYFRA21-1、CEA、NSE、CD3+、CD4+、IgG、IgM水平及KP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晚期NSCLC患者采用RFA联合EGFR-TKI靶向治疗能显著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射频消融术 EGFR-TK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期PET-CT检查在复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分析中的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冯帆 吴可 +4 位作者 张旭 林晓平 王彩琴 王宇 李志铭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844-849,共6页
目的:探讨中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在复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肿... 目的:探讨中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检查在复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38例行中期PET-CT检查的复发性DLBCL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基线数据采用t、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比较。生存数据应用寿命表、Kaplan-Meier法、Cox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中,中期PET-CT评价为有效组[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和无效组[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on of disease,PD)]患者分别为30例和8例。全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77.69和8.44个月。有效组和无效组的mOS分别为77.93和16.37个月(P=0.017);有效组和无效组的中位PFS(median PFS,m PFS)分别为9.86个月和1.80个月(P=0.001)。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中期PET-CT评价为有效的患者获得更长的OS与PFS(P=0.006,P=0.001)。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11.05的患者获得更长的PFS和OS,ΔSUVmax>8和最大标准摄取值变化率(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ΔSUVmax%)>54.5%的患者仅表现出更长的PFS,OS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照中期PET-CT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按照临界值将SUVmax分组对复发性DLBCL患者的OS和PFS均有良好的预测作用,而按照临界值将ΔSUVmax、ΔSUVmax%分组能很好地预测复发性DLBCL患者的PF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中期PET-CT 最大标准摄取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联合热疗对食管癌细胞株EC-1放疗的增敏作用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谷见法 冯沛贝 路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826-2830,共5页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热疗对食管癌细胞株EC-1放疗的增敏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人食管癌细胞株EC-1分为4组,分别为单纯放疗组(R组)、热疗+放疗组(HR组)、As2O3+放疗组(AR组)、As2O3+热疗+放疗组(AHR组),采用平板克隆...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联合热疗对食管癌细胞株EC-1放疗的增敏效果,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人食管癌细胞株EC-1分为4组,分别为单纯放疗组(R组)、热疗+放疗组(HR组)、As2O3+放疗组(AR组)、As2O3+热疗+放疗组(AHR组),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放射敏感性,通过单击多靶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所有实验均重复3次。结果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显示:R组、HR组、AR组、AHR组平均致死剂量(D0)依次为2.192、2.070、1.705、1.272 Gy;准阈剂量(Dq)依次为0.461、0.241、0.134、0.042 Gy;靶点数(N)依次为1.625、1.308、1.192、1.079;HR组、AR组、AHR组平均致死剂量增敏比(SERD0)依次为1.059、1.286、1.723,准阈剂量增敏比(SERDq)依次为1.917、3.474、11.000。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发现HR组、AR组及AHR组细胞G0/G1期、S期比例较R组降低,G2/M期比例较R组增加(P<0.05);AR组细胞G0/G1期比例较HR组降低(P<0.05);AHR组细胞各周期比例与HR组、AR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HR组、AR组及AHR组细胞凋亡率较R组升高(P<0.05);AHR组细胞凋亡率亦高于HR组、AR组(P<0.05)。结论 As2O3和热疗均可以增加食管癌细胞株EC-1对放疗的敏感性,二者联合应用增敏作用更明显。可能机制是使细胞阻滞在G2/M期,使G0/G1期、S期细胞比例减少;其次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增强放射线对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三氧化二砷 高温 诱发 放射疗法 辐射增敏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囊实性肿物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朱丽娟 朱豫 +1 位作者 冯沛贝 郝尚臣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63-365,共3页
目的探讨泪囊实性肿物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7年于我院诊治并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20例泪囊实性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泪囊实性肿物中,男11例,女9例,发病年龄1~81岁,平均53岁。20例均为单眼发病,均可见为... 目的探讨泪囊实性肿物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7年于我院诊治并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的20例泪囊实性肿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泪囊实性肿物中,男11例,女9例,发病年龄1~81岁,平均53岁。20例均为单眼发病,均可见为泪囊区肿胀隆起;伴溢泪者15例,同时伴脓性分泌物者4例,血性分泌物者3例;泪囊区及眶周红、肿、疼痛2例。病理结果显示:良性肿物8例,其中肉芽肿3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鳞状上皮乳头状瘤1例,错构瘤1例;恶性肿瘤12例,其中淋巴瘤6例,恶性黑色素瘤3例,胚胎型横纹肌肉瘤1例,鳞癌2例。预后:4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为恶性黑色素瘤患者,2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例鳞癌患者5 a后出现口腔部鳞癌生长;余15例患者未见肿物复发及转移。结论泪囊肿物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漏诊,需引起眼科医师重视,对可疑患者进行相关辅助检查,确诊后根据病理类型及肿物分期行手术、放疗、化疗等个体化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囊 肿物 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对肺癌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邢国臣 张寒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97-98,共2页
目的 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方法 于化疗前后对50例肺癌患者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化疗前显著心理痛苦检出率为26.0%,化疗后为36.0%,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前后显著心理痛苦均未... 目的 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方法 于化疗前后对50例肺癌患者采用心理痛苦温度计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化疗前显著心理痛苦检出率为26.0%,化疗后为36.0%,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化疗前后显著心理痛苦均未出现占54.0%,均存在占16.0%,化疗后缓解占10.0%,新出现占20.0%.结论 化疗对肺癌患者显著心理痛苦的发生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肺癌 心理痛苦 化疗 心理痛苦温度计 生存质量 依从性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对食管癌细胞株EC-1放疗的增敏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谷见法 路平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初步探讨热疗对食管癌细胞株EC-1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热疗与放疗联合治疗食管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分析法计算各组细胞存活分数SF,"多靶单击数学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目的初步探讨热疗对食管癌细胞株EC-1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热疗与放疗联合治疗食管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分析法计算各组细胞存活分数SF,"多靶单击数学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热疗对食管癌细胞株EC-1放疗有显著的增敏作用,热疗30 min的放射增敏比为1.060。热疗可使细胞阻滞在G2/M期,使G0/G1期、S期细胞比例减少,增加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疗对食管癌EC-l细胞具有增敏作用,热疗可通过影响食管癌EC-l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增强放射线对细胞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 人食管癌细胞株EC-1 放疗增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9
作者 朱莹 张丽娟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4年第1期23-25,共3页
由于癌肿生长迅速,压迫脏器或脏器包膜膨大,压迫、侵犯神经而引发癌痛,另外,骨转移、病理性骨折等均可引起晚期肿瘤患者癌痛[1]。因此,控制癌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科应用大剂量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 由于癌肿生长迅速,压迫脏器或脏器包膜膨大,压迫、侵犯神经而引发癌痛,另外,骨转移、病理性骨折等均可引起晚期肿瘤患者癌痛[1]。因此,控制癌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临床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本科应用大剂量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治疗晚期癌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晚期癌痛 盐酸羟考酮 临床治疗 缓释片 大剂量 临床观察 晚期肿瘤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MHCC97H细胞中CD133^+和CD133^-亚群分选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善永 南克俊 +2 位作者 张丽娟 柯洋 姜丽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267-4269,共3页
目的分选肝癌MHCC97H细胞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亚群,并初步探讨CD133+细胞亚群的干细胞特性。方法用磁珠分选技术分选MHCC97H细胞株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亚群,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前后CD133的表达,用MT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比较其体... 目的分选肝癌MHCC97H细胞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亚群,并初步探讨CD133+细胞亚群的干细胞特性。方法用磁珠分选技术分选MHCC97H细胞株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亚群,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选前后CD133的表达,用MT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比较其体内成瘤能力,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干细胞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分选前后MHCC97H细胞中CD133表达分别为(1.09±0.43)vs(86.65±6.49)%(P<0.01)。与CD133-亚群相比,CD133+亚群的体外增殖能力较强,成瘤能力高,高表达干细胞相关基因蛋白(P<0.05,P<0.01)。结论肝癌细胞株MHCC97H中的CD133+细胞亚群具有肿瘤干细胞的特性;CD133是人肝癌MHCC97H细胞株的肿瘤干细胞的表型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肿瘤干细胞 CD133 MHCC97H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对复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增效作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邢国臣 张寒梅 谷见法 《中国医刊》 CAS 2016年第7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复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增效作用。方法将本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6月50例复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增效组(26例)及对照组(24例),胰岛素增效组于化疗前10小时应用胰岛素0.4U/kg加于10%葡萄糖注射液100... 目的观察胰岛素对复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化疗增效作用。方法将本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6月50例复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增效组(26例)及对照组(24例),胰岛素增效组于化疗前10小时应用胰岛素0.4U/kg加于10%葡萄糖注射液1000ml中静脉滴注;顺铂80mg/m2分别于第3~5天静脉滴注或第1天卡铂500mg静脉滴注,第1天及第8天长春瑞滨25mg/m2加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或第1天紫杉醇150mg/m2静脉滴注3小时,或第1天及第8天吉西他滨1000mg/m2加于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30分钟;对照组仅用"长春瑞滨、顺铂或卡铂"或"紫杉醇、顺铂或卡铂"或"吉西他滨、顺铂或卡铂"方案化疗,化疗药物用法及剂量同胰岛素增效组。21天为1个周期,两组均治疗2个周期以上。结果胰岛素增效组部分缓解13例、稳定6例、进展7例,有效率为50.0%,对照组部分缓解5例、稳定9例、进展10例,有效率为20.8%,两组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χ2=3.920,P=0.048)。胰岛素增效组1年生存率为38.5%(10/26),高于对照组的33.3%(8/24),差异有显著性(χ2=3.920,P=0.048)。结论胰岛素对复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具有一定增效作用,可延长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胰岛素 化疗增效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超定位乳腺微小病灶切除活检术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朱莹 张丽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3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微小病灶在彩超定位下切除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4例(59处)乳腺微小病灶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54例乳腺微小病灶病理发现3例恶性,其中2例为导管内原位癌,1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余为纤维腺瘤等良性病... 目的探讨乳腺微小病灶在彩超定位下切除活检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4例(59处)乳腺微小病灶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54例乳腺微小病灶病理发现3例恶性,其中2例为导管内原位癌,1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其余为纤维腺瘤等良性病变。早期乳腺癌检出率6%(3/54)。结论彩超定位切除活检,能确定乳腺微小病灶的性质,提高了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乳腺微小病灶 早期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癌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芳 张青松 +3 位作者 张丽娟 邢国臣 张宏凤 古见法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4年第2期90-91,共2页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病死率均明显升高,并且病情发展快,确诊时很多已经出现远处多发转移,尤其是骨、脑转移。伊班膦酸钠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破骨细胞的成熟分化有关,伊班膦酸钠可减轻... 目前,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率、病死率均明显升高,并且病情发展快,确诊时很多已经出现远处多发转移,尤其是骨、脑转移。伊班膦酸钠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破骨细胞的成熟分化有关,伊班膦酸钠可减轻疼痛,缓解骨转移引起的高血钙,延迟骨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复方苦参注射液也有一定的抗癌、镇痛作用。因此,本文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苦参注射液 骨转移癌疼痛 伊班膦酸钠 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作用 临床观察 恶性肿瘤骨转移 病情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肺癌近期疗效和免疫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莹 张丽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8期156-157,共2页
目的评估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肺癌近期疗效和免疫功能。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化疗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香菇多糖治... 目的评估香菇多糖联合化疗治疗肺癌近期疗效和免疫功能。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50例,治疗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化疗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香菇多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细胞免疫功能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癌治疗中采用传统化疗的治疗基础上结合香菇多糖联合治疗,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多糖 化疗 肺癌 近期疗效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生口服液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梁芳 张丽娟 +2 位作者 张青松 李景梅 邢国臣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17期76-76,78,共2页
目的:评价回生口服液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组加口服回生口服液。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63.3%和46.15%,生... 目的:评价回生口服液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将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6例,两组患者均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组加口服回生口服液。结果:两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63.3%和46.15%,生活质量比较分别为53%和46%。结论:回生口服液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可以控制肿瘤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生口服液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消胶囊治疗晚期胃癌化疗患者效果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谷见法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8期1418-1419,共2页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口服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各5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化疗,观察组在化疗期间给予平消胶囊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毒副反...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口服治疗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6年8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各50例。对照组实施单纯化疗,观察组在化疗期间给予平消胶囊口服。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毒副反应发生率、1年死亡率。结果两组近期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1年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癌患者化疗过程中加用平消胶囊口服,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化疗 平消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化疗病人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7
作者 郭志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3年第3期350-352,共3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白介素-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皮...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白介素-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皮下注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白介素-11治疗,观察外周血小板的变化。结果:白血病患者实施化疗后,两组血小板计数下降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实施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恢复的最高值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血小板低于50×109/L延续时间,恢复到75×109/L或100×109/L所需时间,显著低于参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毒副作用小,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病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白介素-11 白血病化疗 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外异位垂体腺瘤3例临床病理观察
18
作者 朱莹 刘方舟 +4 位作者 宋明强 范钦和 张智弘 宋国新 朱岩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颅外异位垂体腺瘤(EPA)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搜集并分析3例EPA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电镜特点。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0岁;2例位于鼻腔,1例位于鼻咽顶正中。镜下见形态单一的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或器官样、梁索状,瘤细胞... 目的探讨颅外异位垂体腺瘤(EPA)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搜集并分析3例EPA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及电镜特点。结果 3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0岁;2例位于鼻腔,1例位于鼻咽顶正中。镜下见形态单一的肿瘤细胞排列呈实性或器官样、梁索状,瘤细胞巢间分布纤细血管,核多形性、核分裂象及坏死罕见。3例肿瘤细胞Syn、Cg A和CD56均强(+),2例分别为ACTH、TSH(+)。结论 EPA是一种罕见的预后良好的肿瘤,结合临床(特异内分泌症状)、影像学(蝶鞍外中线部位界清肿块)及病理组织学(神经内分泌及垂体激素标记物阳性)可确诊,手术完全切除可治愈,不能全切者术后辅以放疗或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垂体腺瘤 鼻腔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丁酸钠对体外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影响
19
作者 朱莹 张灿珍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14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观察苯丁酸钠(PB)对体外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PB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PB对生长期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的影响。结果 PB作用后人肺腺癌细胞A549... 目的观察苯丁酸钠(PB)对体外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PB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浓度PB对生长期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细胞周期及凋亡情况的影响。结果 PB作用后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长缓慢,细胞阻滞于G0/G1期(P<0.05),凋亡增加(P<0.05),其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结论 PB能抑制人肺腺癌细胞A549的生长,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丁酸钠 肺肿瘤 人肺腺癌细胞A54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杉醇化疗联合参一胶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0
20
作者 牛朝霞 李宁宁 梁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1265-1267,1271,共4页
目的:探讨紫杉醇化疗联合参一胶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NSCLC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100例我院初诊为晚期NSCL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向... 目的:探讨紫杉醇化疗联合参一胶囊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为NSCLC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100例我院初诊为晚期NSCL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向性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紫杉醇联合参一胶囊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紫杉醇单独化疗治疗。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7.9%明显高于对照组47.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42.9%、2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2.7%、9.1%,且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亦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VEGF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VEGF水平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紫杉醇化疗联合参一胶囊可以明显增加化疗治疗NSCLC的疗效,延长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对降低VEGF水平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参一胶囊 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