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呼吸道为主的专项护理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血气指标及恢复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蓓 闫妍琼 焦新月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6期125-127,共3页
目的 探究以呼吸道为主的专项护理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血气指标及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3年7月收治的142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组各7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以呼... 目的 探究以呼吸道为主的专项护理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血气指标及恢复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2月-2023年7月收治的142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进行研究。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组各7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以呼吸道为主的专项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恢复状况、血气指标、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ICU入住时间(10.62±2.50)d、住院时间(15.48±2.45)d低于对照组(12.25±2.65)d、(17.33±2.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0,P=0.000,t=4.346,P=0.000)。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气指标相比差异不显著(t=0.298,P=0.766、t=0.279,P=0.781),干预后的两组氧分压均增加,二氧化碳分压均降低,差异显著(t=38.843,P=0.000,t=22.742,P=0.000)、(t=34.442,P=0.000,t=22.081,P=0.000),且观察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t=3.805,P=0.000,t=2.087,P=0.039)。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2.82%)低于对照组(12.68%),差异显著(c2=4.829,P=0.028)。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相比差异不显著(t=0.745,P=0.458),干预后的两组评分均降低,差异显著(t=25.051,P=0.000,t=19.808,P=0.000),且观察组(7.21±1.25)分低于对照组(8.58±1.15)分,差异显著(t=6.796,P=0.000)。结论 以呼吸道为主的专项护理能够改善呼吸科危重症患者血气指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睡眠,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 专项 护理 呼吸科 危重症 血气指标 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炎患者气管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探究
2
作者 胡亚南 任小宇 +2 位作者 赵璐 崔洋洋 尹青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3期26-27,共2页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SP)患者气管导管非计划性拔管(UEX)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气管插管SP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UEX分为病例组20例与对照组100例,采用Logistic... 目的:探究重症肺炎(SP)患者气管导管非计划性拔管(UEX)的危险因素及护理策略探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4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气管插管SP患者120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出现UEX分为病例组20例与对照组10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UEX相关因素,提出护理策略。结果:两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镇静/躁动(RASS评分)、使用约束工具、固定方式和置管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患者气管导管UEX发生率为16.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APACHEⅡ评分≥17分、GCS≥9分、RASS评分阳性、使用约束工具、简单胶布固定方式和气管导管置管时长均为SP患者UEX影响因素。结论:SP气管插管患者APACHEⅡ评分、GCS较高、存在镇静/躁动以及插管时间较长时,应警惕患者UEX的发生,通过缩减约束,改善固定方式有利于降低UEX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肺炎 非计划性拔管 影响因素 护理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DT辅助早期分级呼吸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氧合、DE及DTF的影响
3
作者 任小宇 胡亚南 +3 位作者 卢妞 赵璐 吕晨慧 尹青军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2期96-97,10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辅助早期分级呼吸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氧合、膈肌活动度(DE)及膈肌厚度分数(DTF)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区诊治的1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MDT)辅助早期分级呼吸康复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氧合、膈肌活动度(DE)及膈肌厚度分数(DTF)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区诊治的1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65,接受常规干预)和MDT分级训练组(n=65,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接受MDT辅助早期分级呼吸康复训练),均持续干预至转科或出院。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呼吸指标和氧合指数变化比较,撤机前两组膈肌活动度(DE)和膈肌增厚分数(DTF),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MDT分级训练组呼吸指标均较参照组低,氧合指数较参照组高(P<0.05)。撤机前,MDT分级训练组DE和DTF水平均较参照组高(P<0.05)。MDT分级训练组深静脉血栓、肺炎和谵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参照组为9.23%(P>0.05)。结论:MDT辅助早期分级呼吸康复训练可以改善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指标和氧合指数,且在提高膈肌功能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 早期分级 呼吸康复训练 机械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队积极体验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丹丹 杨佳佳 +1 位作者 王宁 张文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06-1511,共6页
目的:探讨团队积极体验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某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的60例作为对照... 目的:探讨团队积极体验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负性情绪、遵医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某院收治的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4月至2019年12月的60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照护模式,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的60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团队积极体验结合认知行为疗法,两组患者均自入院干预至出院。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遵医嘱行为调查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在干预前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遵医嘱行为及自我效能,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PANAS评分中P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4.922,P<0.05),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038,2.846;P<0.05);干预后观察组CD-RISC坚韧、自强、乐观各维度及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272,6.648,5.389,7.739;P<0.05);干预后观察组按时服药、配合治疗、定期复查、适量运动各方面遵医嘱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070,9.755,7.064,6.604;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及SCSQ积极应对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730,5.196;P<0.05),SCSQ消极应对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117,P<0.05)。结论:团队积极体验联合认知行为疗法可有效缓解COPD稳定期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增加其心理弹性,改善其遵医嘱情况,进而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队积极体验 认知行为疗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负性情绪 遵医嘱行为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癌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牛雅丽 朱永乐 +1 位作者 郭彩娟 刘莹莹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5期1726-1729,共4页
目的 探讨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癌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20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医院-家庭一体... 目的 探讨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癌痛、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20例肺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取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癌痛缓解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生活质量[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癌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SAS、PSQI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DS、SAS、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KPS评分、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KPS评分、EORTC QLQ-C30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应用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负性情绪,提高睡眠质量、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医院-家庭一体化干预模式 生活质量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品管圈的链式质控干预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6
作者 刘方 刘艳 韩亚男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2期2468-2471,共4页
目的 探讨基于品管圈(QCC)的链式质控干预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4例行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肺癌化疗患者,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4)和QCC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QCC组患者给... 目的 探讨基于品管圈(QCC)的链式质控干预在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4例行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肺癌化疗患者,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4)和QCC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QCC组患者给予基于QCC的链式质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穿刺及置管情况、血栓前状态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导管相关性血栓(CRT)发生情况。结果 QCC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CRT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vWF、GMP-140、TAT水平及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QCC组患者v WF、GMP-140、TA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EORTC QLQ-C30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QCC的链式质控干预应用于行PICC置管术的肺癌化疗患者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栓前状态,降低CRT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化疗 品管圈 链式质控干预 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BI模式指导的责任制干预在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李艳艳 白玉玲 +2 位作者 刘莹莹 冯巧梅 马亚丽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2期2506-2508,2520,共4页
目的 探讨JBI模式指导的责任制干预在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JBI模式指导的责任制干预。... 目的 探讨JBI模式指导的责任制干预在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JBI模式指导的责任制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血气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血氧分压(PaO_(2))]、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气喘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aO_(2)、PaO_(2)水平均升高,PaCO_(2)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SaO_(2)、PaO_(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JBI模式指导的责任制干预可促进肺癌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恢复,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部感染 JBI模式 责任制干预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心理融入人文关怀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痛苦程度及自尊水平的影响
8
作者 姚中鑫 陆宇 姚玉洁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2期1388-1392,共5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融入人文关怀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痛苦程度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将86例晚期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心理融入人文关怀干预...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融入人文关怀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心理痛苦程度及自尊水平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方案的不同将86例晚期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心理融入人文关怀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心理痛苦温度计(DT)]、焦虑状况[状态焦虑分量表(SAI)]、自尊水平[状态自尊量表(SSE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DT、SAI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DT、S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外表自尊、行为自尊、社会自尊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外表自尊、行为自尊、社会自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3.12±2.45)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7.62±1.5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融入人文关怀干预可改善晚期肺癌患者焦虑状况,提高自尊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心理痛苦水平,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个性化心理融入人文关怀干预 心理痛苦 自尊水平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营养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合并重症肺炎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任小宇 胡亚南 +3 位作者 赵金蚕 吕晨慧 程诗捷 马亚丽 《癌症进展》 2025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讨集束化营养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重症肺炎(SP)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27例NSCLC合并SP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常规干预)和观察组(n=65,常规干预+集束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 目的探讨集束化营养干预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合并重症肺炎(SP)患者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27例NSCLC合并SP患者分为对照组(n=62,常规干预)和观察组(n=65,常规干预+集束化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主观全面评定法(SGA)评分及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水平]、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及FEV_(1)/FVC]、生活质量[肺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FACT-L)]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GA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ALB、Hb、FVC、FEV_(1)水平及FEV_(1)/FVC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SGA评分低于对照组,ALB、Hb、FVC、FEV_(1)水平及FEV_(1)/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理状况、情感状况、肺癌相关症状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生理状况、情感状况、肺癌相关症状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集束化营养干预能够改善NSCLC合并SP患者营养状态,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束化营养干预 非小细胞肺癌 重症肺炎 营养状态 生活质量 肺功能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理念的支持性干预对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和希望水平的影响
10
作者 胡亚南 任小宇 +4 位作者 赵金蚕 吕晨慧 程诗捷 贾阳 马亚丽 《癌症进展》 2025年第6期648-651,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理念的支持性干预对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和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50例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n=76)和观察组(n=74),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理念的支持性干预对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心理状态和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150例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n=76)和观察组(n=74),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基于IMB理念的支持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希望水平[Herth希望指数(HHI)]、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PHQ-9、GAD-7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PHQ-9、GAD-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HI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观察组患者HH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05%,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3.16%,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理念的支持性干预可有效改善肺癌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干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呼吸衰竭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希望水平 心理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活动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郑俊丽 叶利军 吴玲玲 《癌症进展》 2022年第14期1453-1455,1460,共4页
目的 探讨精细化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活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行肺癌手术的患者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精细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 目的 探讨精细化干预对肺癌术后患者肺功能、活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行肺癌手术的患者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3)和观察组(n=53)。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精细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肺功能、活动耐力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FEV/FVC均较本组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FVC、FEV、FEV/FV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WTD)及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降低,但观察组患者6MWTD高于对照组,MMRC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细化干预能够提高肺癌术后患者的肺功能和运动耐力,缩短患者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肺功能 活动耐力 精细化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对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俊丽 高景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5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6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观察...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60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观察组加用参麦注射液,连续治疗7 d。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生命体征、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稳定生命体征,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参麦注射液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呼气末正压通气水平对COPD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氧合状态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任行龙 聂贝贝 +1 位作者 孙冬丽 刘莹莹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2年第3期43-45,49,共4页
目的 研究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07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3例给予低水平PEEP,观察组54例给予高水平PEEP,利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通气24h、48... 目的 研究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07例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53例给予低水平PEEP,观察组54例给予高水平PEEP,利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通气24h、48h末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SpO_(2)水平,利用血气分析仪检测血乳酸,并记录患者心率;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利用超声检测仪监测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平均流速(TAP)。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hs-CRP、TNF-α高于对照组,血乳酸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PaO_(2)、SpO_(2)及OI值水平在通气24h末、48h末时均较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率、IL-6、PI、RI和TAP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高水平PEEP对降低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影响较小,对改善氧合状态效果明显,且不会影响患者正常脑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血清炎性因子 脑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