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阑尾炎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5
1
作者 段春胜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7年第1期41-42,共2页
比较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小儿阑尾炎的疗效。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行开放手术治疗的29例阑尾炎患儿为对照组,2013年5月—2014年4月行腹腔镜治疗的30例阑尾炎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比较开放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对小儿阑尾炎的疗效。选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行开放手术治疗的29例阑尾炎患儿为对照组,2013年5月—2014年4月行腹腔镜治疗的30例阑尾炎患儿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抗菌素使用时间均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治疗小儿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小儿 腹腔镜手术 开放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治疗小儿斜疝253例体会
2
作者 段春胜 朱旭光 +1 位作者 李媛 周丽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26期77-78,共2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腹腔镜及双沟疝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253例。结果25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约10~35 min,平均23 min,手术时间短,局部水肿轻,切口小,无需缝合,且术中可发现对侧隐...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腹腔镜及双沟疝针行疝囊高位结扎术253例。结果25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约10~35 min,平均23 min,手术时间短,局部水肿轻,切口小,无需缝合,且术中可发现对侧隐匿性疝(本组21.3%),合并子宫圆韧带囊肿、粘连,得以一并手术。术后全部病例随访3~6个月,2例复发病例(0.79%)。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确切,可取代传统开放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小儿腹股沟疝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化护理对小儿阑尾炎手术的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马建苏 李晓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8期112-114,共3页
观察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阑尾炎围术期的价值及预后情况。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以小儿阑尾炎手术为对象,自愿参与研究的患儿有44例,研究时段为2021年2月-2021年11月,将入选患者随机划分至两个独立的小组单元,对照组患儿数量:观察组患儿数... 观察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小儿阑尾炎围术期的价值及预后情况。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以小儿阑尾炎手术为对象,自愿参与研究的患儿有44例,研究时段为2021年2月-2021年11月,将入选患者随机划分至两个独立的小组单元,对照组患儿数量:观察组患儿数量22:22,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案,予观察组人性化护理方案。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临床相关指标、心理状态及疼痛指标、生活质量、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等指标,结果显示前者均较优(P<0.05)。结论 小儿阑尾炎围术期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案后,患儿的负面情绪得以有效缓解,有助于提升手术效果,缩短住院时间,护理效果显著,且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阑尾炎手术 人性化护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术后护理方法和效果评价
4
作者 刘丽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8期118-120,共3页
探讨小儿腹股沟疝常规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研究启动时间为2021年3月,终止时间为2021年7月,参与者具有以下共同点“经医院确诊腹股沟斜疝、年龄18岁以下、具有外科手术适应证、有直系家属陪同入出院”,参与者... 探讨小儿腹股沟疝常规行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 研究启动时间为2021年3月,终止时间为2021年7月,参与者具有以下共同点“经医院确诊腹股沟斜疝、年龄18岁以下、具有外科手术适应证、有直系家属陪同入出院”,参与者共计40例,基于术后护理方案分组,一组以对照组为名,汇总有20例,以常规护理方法为研究方法;一组以观察组为名,汇总有20例,以康复护理方法为研究方法。结果 研究比较指标共计三项,是①术后疼痛评分、②术后康复时间、③术后并发症率,比较结果均有差异,均是观察组更好(P<0.05)。结论 确诊小儿腹股沟斜疝且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后,将康复护理方法作为术后护理方案,具有多重效果,主要体现在疼痛缓解、康复时间缩短以及并发症减少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股沟斜疝 适应证 术后护理方案 康复护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GEO差异基因芯片数据探讨芦丁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周亚净 段春胜 +3 位作者 何润之 程芳 吴黎莉 刘建敏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27,共9页
为了探究芦丁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GEO差异基因芯片数据分析,结合体内实验,筛选芦丁对脊髓损伤的作用靶点.首先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uperPred数据库获得芦丁的作用靶点,同时采用GEO差异基因、CTD、... 为了探究芦丁治疗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基于网络药理学和GEO差异基因芯片数据分析,结合体内实验,筛选芦丁对脊髓损伤的作用靶点.首先通过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uperPred数据库获得芦丁的作用靶点,同时采用GEO差异基因、CTD、OMIM、PharmGkb疾病数据库获取脊髓损伤的疾病靶点;然后应用Cytoscape软件采用蛋白互作的方式筛选芦丁治疗脊髓损伤的核心靶点,并采用R语言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采用Rutgers MASCIS脊髓损伤撞击器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芦丁干预3 d后采用BBB运动评分法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脊髓中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NF-κB的表达水平以及ROS和MDA含量.结果发现:(1)芦丁共有56个对应的蛋白靶点,脊髓损伤筛选到4 624个疾病靶点,合并后得到5个核心靶点,即CASP3、ESR1、GSK3B、IL-6、MTOR;(2) GO功能主要集中在对氧化应激的反应、活性氧代谢过程、NF-κB结合等,KEGG通路分析显示,芦丁治疗脊髓损伤相关的通路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AM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3)分子对接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表明,芦丁与5个核心靶点均有良好且稳定的结合;(4)体内实验结果显示,脊髓损伤后使用芦丁进行药物干预处理可以降低脊髓的含水量,减少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的产生.上述结果证实,芦丁可以通过多个靶点以及多条通路在治疗脊髓损伤中发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GEO差异基因芯片 芦丁 脊髓损伤 分子对接 体内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肌酸对离体大鼠肝脏冷保存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曹经琳 王淼 +3 位作者 王洋 任贵军 史艳敏 窦剑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62-168,共7页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CP)对大鼠离体肝脏冷保存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单纯冷保存离体灌注模型,对照组予单纯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W液)灌注肝脏,低剂量组以UW液为基液加入1 g/100 ml CP灌注肝脏,中剂量组以UW液为基液加入2 g/100 ml...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CP)对大鼠离体肝脏冷保存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肝脏单纯冷保存离体灌注模型,对照组予单纯威斯康星大学保存液(UW液)灌注肝脏,低剂量组以UW液为基液加入1 g/100 ml CP灌注肝脏,中剂量组以UW液为基液加入2 g/100 ml CP灌注肝脏;高剂量组以UW液为基液加入3 g/100 ml CP灌注肝脏。各组大鼠肝脏分别于4℃相应灌注液中冷保存后0、6、12、18、24 h共5个时间点,分别检测肝下下腔静脉内保存液的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检测肝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观察肝脏组织肝细胞的凋亡指数(AI)和肝脏组织核因子-κB阳性表达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在冷保存12 h后,ALT及LDH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冷保存18 h后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组织的MDA、MPO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在冷保存12 h及18 h时,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脏的肝细胞AI及核因子-κB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冷保存24 h后,高剂量组保存液的ALT、MDA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低、中剂量组(均为P<0.05)。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的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各剂量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结论在UW液中加入CP对大鼠离体肝脏冷保存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纯应用UW液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肌酸 肝移植 器官保存 冷保存损伤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行改良Soave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丽霞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7期3573-3574,共2页
目的研究改良Soave术借助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分为两组,试验组(34例)住院后经系统检查后行腹腔镜下改良Soave手术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传统手术治... 目的研究改良Soave术借助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8例先天性巨结肠新生儿,分为两组,试验组(34例)住院后经系统检查后行腹腔镜下改良Soave手术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传统手术治疗,观察术后疗效。结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试验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禁食时间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改良Soave术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巨结肠 改良SOAVE术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切口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淼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期57-57,59,共2页
目的:探究经脐单切口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阑尾炎患儿86例,给予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86例患儿均手术成功,切口感染1例,其余患儿切口瘢痕隐蔽,疗效显著。结论:经脐单切口治疗急性阑尾炎患儿的疗效显著,美... 目的:探究经脐单切口治疗儿童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阑尾炎患儿86例,给予经脐单切口腹腔镜手术治疗。结果:86例患儿均手术成功,切口感染1例,其余患儿切口瘢痕隐蔽,疗效显著。结论:经脐单切口治疗急性阑尾炎患儿的疗效显著,美容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切口 腹腔镜 急性阑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单切口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用于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淼 《大医生》 2022年第3期75-78,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儿的疗效及对其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儿行经脐单切... 目的研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儿的疗效及对其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患儿行经脐单切口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儿行常规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别在手术前后检测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疼痛和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儿手术切口长度和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术后美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研究组患儿血清CRP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患儿CD3+、CD4+及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 d和术后3 d时研究组患儿视觉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儿疗效显著,且对皮肤创面美容效果好,有助于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脐单孔腹腔镜切除术 急性阑尾炎 术后疼痛 美容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阑尾炎的发病特点及误诊原因 被引量:3
10
作者 史晓端 张立霄 段春胜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1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阑尾炎的发病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病初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新生儿阑尾炎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儿均有呕吐、哭闹、拒乳表现,其中发热10例,嗜睡9例,停止排气... 目的分析新生儿阑尾炎的发病特点及误诊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病初曾误诊为其他疾病的新生儿阑尾炎1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儿均有呕吐、哭闹、拒乳表现,其中发热10例,嗜睡9例,停止排气排便或大便减少7例。查体腹壁发红3例,肠鸣音减弱或消失11例,右下腹触及包块2例。查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右下腹腹腔穿刺抽出淡黄色脓液8例。腹部立位X线片示10例不同程度肠腔胀气,2例见膈下游离气体;B超示10例右下腹肠管局限性扩张,8例腹腔积液,2例右下腹炎性液性包块。初步诊断为肠梗阻10例和消化道穿孔2例。误诊时间为8 h~1 d。术前诊断肠梗阻者,剖腹探查发现肠间脓苔引起粘连,局部肠管明显扩张,形成梗阻,术中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拟诊消化道穿孔者,剖腹探查术中见阑尾穿孔,术中及术后病理均证实为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术后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随访1年未见异常。结论新生儿阑尾炎临床罕见,且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加之难以获得可靠的病史及查体资料,故临床易误诊。加强对新生儿阑尾炎相关知识的学习,熟知其发病特点,尽可能获取详细的病史及查体资料,及时行相关影像学检查,必要时可行腹腔穿刺和(或)手术探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阑尾炎 婴儿 新生 误诊 肠梗阻 消化道穿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原菌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朱旭光 朱君丽 +2 位作者 周丽霞 段春胜 李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f newborn,NEC)病原菌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为患儿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8年9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NEC患儿95例,检测患儿粪便标本及血液标本病原...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of newborn,NEC)病原菌与外科手术治疗效果,为患儿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8年9月于邢台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NEC患儿95例,检测患儿粪便标本及血液标本病原菌情况,根据患儿手术时机分为早期手术组51例、晚期手术组44例,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实施肠切除-肠吻合术、肠造瘘或腹腔引流术,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治疗疗效及预后。结果95例患儿共分离病原菌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1株占56.16%,以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9株占39.73%,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株占4.11%。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100%,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30%;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链霉素和利奈唑胺较敏感(耐药率<16%)。早期手术组患儿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优于晚期手术组(P<0.05)。早期手术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84%(4/51)低于晚期手术组(P<0.05)。早期手术组治愈率为80.39%(41/51)高于晚期手术组(P<0.05)。结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儿,尽早进行手术能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病原菌 手术治疗 疗效
原文传递
三通道单孔穿刺器在小儿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段春胜 周丽霞 +2 位作者 朱旭光 李媛 王淼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20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研究三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对不同类型小儿阑尾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141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资料。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三通道组(67例)和常规组(74例),结合阑尾... 目的研究三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对不同类型小儿阑尾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邢台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间收治的141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资料。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将患儿分为三通道组(67例)和常规组(74例),结合阑尾炎类型,比较两组患儿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儿监护人对腹壁切口的满意程度。结果三通道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常规组,其中复杂性阑尾炎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单纯性阑尾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4%(7/67)、18.9%(14/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中单纯性阑尾炎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3.6%)显著低于复杂性阑尾炎的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71,P=0.005)。三通道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腹壁切口感染率为1.5%,显著低于常规组复杂性阑尾炎患儿的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3,P=0.032)。结论三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应用于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可应用于不同类型的小儿阑尾切除术中,尤其是对于复杂性阑尾炎患儿,可减少其腹壁切口感染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多通道穿刺器 小儿 阑尾切除
原文传递
红景天苷通过抑制MAPK通路和激活Nrf2通路实现脊髓损伤后神经保护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亚净 段春胜 +2 位作者 何润之 程芳 刘建敏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脊髓损伤(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SCI通常会引发过度炎症反应,导致继发性组织损伤和进一步的细胞和器官功能障碍.除了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是SCI继发性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是治疗SC... 脊髓损伤(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SCI通常会引发过度炎症反应,导致继发性组织损伤和进一步的细胞和器官功能障碍.除了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是SCI继发性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减少炎症和氧化应激是治疗SCI的策略.目的是研究红景天苷(SAD)是否分别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和激活Nrf2通路对SCI发挥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在体外实验中,使用q RT-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不同浓度SAD对脂多糖(LPS)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AS)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以及不同浓度SAD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各组细胞中MDA含量、ROS水平、SOD和GSH-Px活力;q RT-PCR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AS中P38、p-P38、JNK、p-JNK、ERK、p-ERK以及Nrf2、HO-1和NQO-1的表达.结果表明,不同浓度SAD抑制了对脂多糖(LPS)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和释放.不同浓度的红景天苷能够通过减少MDA含量和ROS水平同时提高SOD和GSH-Px活力.此外,通过q RT-PCR和蛋白质印迹分析发现SAD抑制了P38、JNK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的表达并上调了Nrf2、HO-1、NQO-1的表达.结论是SAD可以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中P38、JNK和ERK磷酸化,减少SCI后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的炎症反应,并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中Nrf2、HO-1、NQO-1减轻H_(2)O_(2)诱导的AS氧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炎症 氧化应激 红景天苷 脊髓损伤
原文传递
腹腔镜治疗对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血清slCAM-1与IL-8和TNF-α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4
14
作者 段春胜 周丽霞 +2 位作者 王军辉 朱旭光 李媛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3323-3326,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感染阑尾炎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lCAM-1)、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变化和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医院治疗的急性化脓感染的阑尾炎患... 目的研究腹腔镜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感染阑尾炎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lCAM-1)、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指标变化和对免疫功能影响的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医院治疗的急性化脓感染的阑尾炎患儿213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106例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107例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1周后比较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的血清slCAM-1、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性指标和免疫细胞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LY)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1周后的血清slCAM-1为181.62±26.51ng/mL、IL-8为112.04±12.38pg/mL及TNF-α为51.72±3.25pg/mL,与对照组血清炎性指标值比较有明显下降;观察组治疗1周后免疫功能指标WBC为9.02±2.15×10~9/L、NEUT为6.04±2.46×10~9/L、LY为1.78±0.35×10~9/L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数据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感染的阑尾炎,对患儿的血清slCAM-1、IL-8以及TNF-α指标水平有显著改善,并且对患者相关的免疫功能有积极影响,是一种对阑尾炎急性化脓感染治疗的高效、理想的术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阑尾炎 急性化脓感染 slCAM-1 IL-8 TNF-Α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5
作者 朱旭光 周丽霞 +2 位作者 段春胜 李媛 王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686-2688,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6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检出情况及导致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69例患儿术后共发生... 目的探究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6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检出情况及导致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269例患儿术后共发生切口感染34例,感染率为12.64%;切口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6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革兰阳性菌19株;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岁、开腹手术、手术时间>1h、自发病至手术的平均时间>12h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术后切口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与患儿年龄、开腹手术、手术时间、自发病至手术的平均时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术后感染 临床特点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君丽 朱旭光 +2 位作者 马丽媛 周丽霞 段春胜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9期990-994,共5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bis,NEC)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出生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条件的新生儿50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新生儿是否发生NEC对全...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bis,NEC)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在邢台市人民医院出生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条件的新生儿50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新生儿是否发生NEC对全部病例进行分组,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的方式,筛选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可能的预防对策进行探讨。结果2019年1月~2019年9月有38例新生儿发生NEC,被研究新生儿的NEC的患病率为7.60%,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缺氧窒息、肺部感染、败血症、母乳喂养、使用益生菌、维生素A水平均成为新生儿发生NEC的独立影响因素(OR=0.816,0.886,10.114,9.034,8.610,5.376,7.729,0.096,0.121,0.888,P<0.05)。结论多种因素均可以导致新生儿罹患NEC,需要进行多种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相关因素 消化系统 炎性反应 早产儿 胎龄 高龄产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