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载脂蛋白E、降钙素原及脑钠肽对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邢琳琳 国建飞 +1 位作者 阮昕 张萍 《传染病信息》 201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 E(apolipoprotein E, ApoE)、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及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对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5年 7 月—2018 年... 目的探讨血清载脂蛋白 E(apolipoprotein E, ApoE)、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及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对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5年 7 月—2018 年 4 月我院 ICU 收治的 144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在入住 ICU 期间是否发生 HAP 分为 HAP 组(79 例)与非 HAP 组(65 例),对比 2 组患者 ApoE、PCT 及 BNP 水平。根据肺炎严重指数(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PSI)评分将79 例 HAP 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根据 HAP 患者 30 d 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然后对不同病情程度、不同预后患者的ApoE、PCT及BNP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HAP组的ApoE、PCT及BNP水平显著高于非HAP组(P均<0.05);不同病情程度 HAP 患者之间 ApoE、PCT、BNP 水平及 PSI 评分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均< 0.05),其中高危组高于中危组与低危组,中危组高于低危组;死亡组的 ApoE、PCT 及 BNP 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 均< 0.05)。结论 ApoE、PCT 及BNP 在 HAP 患者中的水平高于非 HAP 患者,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对 HAP 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获得性肺炎 载脂蛋白E 降钙素原 脑钠肽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减重治疗对心血管结局的影响
2
作者 张怡 李璞 陈宝霞 《临床内科杂志》 2025年第1期16-19,共4页
肥胖症已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疾病,可引起心力衰竭、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冠心病及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且疾病的治疗会给患者及社会带来高额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多学科合并诊疗方式... 肥胖症已成为一种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疾病,可引起心力衰竭、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冠心病及其他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且疾病的治疗会给患者及社会带来高额的经济负担。近年来,随着医疗条件、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多学科合并诊疗方式的发展,肥胖减重治疗的方式得到了丰富,对患者体重的减轻以及有关的心血管结局和相关疾病改善带来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减重治疗 心力衰竭 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 冠心病
原文传递
乌司他丁联合生长抑素减轻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损伤
3
作者 靳高超 邢盼盼 +1 位作者 王玉 刘波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5年第2期203-209,共7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与生长抑素(SOM)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肠道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AP组、UTI组、UIT+SOM组和UIT+SOM+JAK2激活剂(CA1)组,分别建立AP大鼠模型立,15只/组。结束给药12 h后...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与生长抑素(SOM)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肠道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AP组、UTI组、UIT+SOM组和UIT+SOM+JAK2激活剂(CA1)组,分别建立AP大鼠模型立,15只/组。结束给药12 h后,检测大鼠肠道通透性以及血清生化指标、炎性因子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胰腺和肠道组织的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肠道组织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AP组大鼠胰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水肿和出血明显,肠组织中肠黏膜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绒毛不规则、肠上皮细胞脱落和坏死,肠道通透性、血清淀粉酶(AMY)和脂肪酶(LIPA)活性、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胰腺和肠道病理组织学评分、肠组织细胞凋亡率及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均升高(P<0.05);与AP组比较,UTI组、UIT+SOM组大鼠胰腺和肠道组织损伤减轻,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肠道通透性、血清AMY、LIPA活性、DAO活性、TNF-α、IL-6水平、胰腺和肠道病理组织学评分、肠组织细胞凋亡率及p-JAK2/JAK2、p-STAT3/STAT3比值均降低(P<0.05);UIT+SOM+CA1组大鼠胰腺和肠道组织损伤加重,上述指标趋势均与UIT+SOM组相反(P<0.05)。结论UTI联合SOM可减轻AP大鼠的肠道损伤,可能与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生长抑素 急性胰腺炎 肠道损伤 Janus激酶2/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JAK2/STAT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分别联合英夫利西单抗在溃疡性结肠炎中应用效果的比较
4
作者 邱雨滋 李晓明 +4 位作者 吕卓 王晓娟 何晨熙 徐静宜 霍瑞静 《西北药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93-199,共7页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分别联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效果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选择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抽签法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30例。A组仅予以英夫利西单抗治疗,B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分别联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效果的差异。方法前瞻性选择9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经抽签法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30例。A组仅予以英夫利西单抗治疗,B组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联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C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英夫利西单抗治疗,3组均治疗8周。比较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肠道菌群、炎症因子、肠黏膜屏障功能,记录治疗期间3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B组(90.00%)和C组(86.67%)的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63.33%)(χ^(2)=5.963,4.356,P<0.05)。治疗后,3组的肠球菌、肠杆菌水平均降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水平均升高(F=100.897、106.595、4.353、8.165,P<0.05),且B组和C组的肠球菌、肠杆菌低于A组,C组低于B组(P<0.05);B组和C组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明显高于A组,C组高于B组(P<0.05)。治疗后,3组的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均降低,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升高(P<0.05),B组和C组的IL-6、TNF-α、CRP水平均低于A组,B组低于C组(P>0.05);B组的IL-10水平高于A组、C组,且C组高于A组。治疗后,3组乳果糖/甘露醇(lactulose/mannitol,L/M)、血清D-乳酸(D-lactic acid,D-LA)、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水平均降低(P<0.05),B组、C组均低于A组,B组低于C组(P>0.05)。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英夫利西单抗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肠道菌群,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剂可调节炎性因子,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且安全性较好,但布拉氏酵母菌散剂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之间的安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夫利西单抗 布拉氏酵母菌散剂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溃疡性结肠炎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邢台山区中低收入人群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5
作者 乔钦增 张丽 +3 位作者 郭全合 王香芬 魏双平 侯津杰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5期540-540,共1页
河北省邢台山区是我国高血压病的高发区,高血压总患病率达26.13%。高血压某些危险因素,如吸烟、喝酒、肥胖、摄盐过多、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在河北省邢台市山区中低收入人群中的累积作用很严重。为此我们于2009年6月... 河北省邢台山区是我国高血压病的高发区,高血压总患病率达26.13%。高血压某些危险因素,如吸烟、喝酒、肥胖、摄盐过多、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在河北省邢台市山区中低收入人群中的累积作用很严重。为此我们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对河北省邢台市山区5个县、4个自然村常住人口中低收入、年龄在18岁以上的居民10000余人进行了调查,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调查 低收入人群 高血压病 山区 不良生活方式 2009年 河北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对HBV感染引起小鼠肝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
6
作者 李静 张翠丽 霍瑞静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39-43,I0002,共6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PF)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将4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HBV组、5 mg/kg PF组和10 mg/kg PF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 目的探讨芍药苷(PF)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将40只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Sham)组、HBV组、5 mg/kg PF组和10 mg/kg PF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AAV8-1.3HBV感染模型。于造模前24 h至造模后5周,每日为小鼠灌胃给予不同剂量的PF溶液或等体积溶剂。随后,采用生化分析法检测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小鼠血清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水平;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检测肝组织纤维化情况;ELISA检测小鼠肝组织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检测小鼠肝组织细胞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小鼠肝组织焦亡相关蛋白核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及焦孔素D(GSDMD)的表达。结果Sham组血清AST(44.89±7.82)U/L、ALT为(43.13±5.72)U/L,HBeAg和HbsAg无表达,HBV组AST、ALT、HBeAg和HbsAg分别为(98.76±12.21)U/L、(75.38±1.23)U/L、(52.22±7.15)U/L、(67.33±9.25)U/L,HBV组小鼠各指标显著升高(P<0.05);与Sham组比较,HBV组肝组织内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出现大量肝纤维化;HBV组肝组织LDH、IL-1β、IL-18显著高于Sham组(P<0.05),HBV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HBV组NF-κB、NLRP3、GSDMD表达,显著高于Sham组(P<0.05)。与HBV组比较,5 mg/kg PF组和10 mg/kg PF组小鼠血清AST、ALT、HBeAg和HbsAg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损伤明显减轻,肝纤维化程度改善;肝组织LDH、IL-1β及IL-18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凋亡明显降低,NF-κB、NLRP3及GSDMD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均P<0.05),5 mg/kg PF组和10 mg/kg PF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可通过调控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减轻HB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损伤,PF对HBV感染引起小鼠肝组织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药苷 乙型肝炎 慢性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炎症反应 细胞焦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杰 王建民 杨建彬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作用。方法选取106例老年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用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 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的作用。方法选取106例老年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用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运动功能(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狭窄率)、血流动力学(全血黏度、血流速度和血流阻力)、神经损伤因子[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11%,高于对照组的86.79%(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为(10.14±1.91)分,低于对照组的(12.43±2.12)分,P<0.05;观察组的ADL评分为(64.49±8.30)分,高于对照组的(58.37±7.26)分,P<0.05;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狭窄率分别为(1.27±0.11)mm、(74.84%±5.14%),低于对照组[(1.33±0.13)mm、(78.92%±5.95%)],P<0.05;观察组(高切和低切)全血黏度和血流阻力分别为(4.72±0.91)mPa·s、(10.99±2.25)mPa·s、(1.52±0.24)Pa·s·L^(-1),低于对照组[(5.86±1.17)mPa·s、(13.40±2.77)mPa·s、(1.64±0.27)Pa·s·L^(-1)],血流速度为(18.33±3.85)cm·s^(-1),高于对照组[(16.51±3.61)cm·s^(-1)],P<0.05;观察组的GFAP和NSE分别为(5.62±1.11)、(23.88±4.25)ng·mL^(-1),低于对照组[(6.57±1.30)、(27.17±4.76)ng·mL^(-1)],BDNF为(3.06±0.77)ng·mL^(-1),高于对照组[(2.38±0.52)ng·mL^(-1)],P<0.05;观察组的MDA为(3.62±0.63)μmol·L^(-1),低于对照组[(4.05±0.78)μmol·L^(-1)],SOD为(105.20±15.63)U·mL^(-1),高于对照组[(93.42±13.27)U·mL^(-1)],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对老年IS患者疗效显著,可通过调节神经损伤因子和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及改善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改善颈动脉狭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通注射液 奥拉西坦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 颈动脉狭窄程度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老年人群心理痛苦及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构建
8
作者 井坤娟 张新颖 +4 位作者 张玲玲 王贝 袁蓓 白利静 杜小静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4年第4期60-73,共14页
目的了解卒中后老年人群心理痛苦现状,明确卒中后老年人群心理痛苦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方法定点连续取样,按纳排标准抽取230例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温度计、健康认知评价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版、领悟社会支持量... 目的了解卒中后老年人群心理痛苦现状,明确卒中后老年人群心理痛苦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方法定点连续取样,按纳排标准抽取230例住院老年脑卒中患者,应用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温度计、健康认知评价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简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 25.0软件包建立数据库,用AMO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构建心理痛苦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痛苦总分(3.02±2.04)分。心理痛苦影响因素中,心理弹性总效应值-0.663,其中直接效应值-0.365;社会支持总效应值-0.033,均为间接效应;认知评价和应对方式在心理弹性与心理痛苦以及社会支持与心理痛苦之间起中介作用。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痛苦处于中等水平,医务工作者应予以重视。心理弹性对心理痛苦的影响既有直接作用,又可通过认知评价及应对方式间接影响,且呈负向影响;社会支持只能通过认知评价及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痛苦,社会支持通过认知评价及回避应对方式间接正向影响心理痛苦,通过认知评价及屈服应对方式间接负向影响心理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心理痛苦 压力应对模式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脂代谢、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及相关机制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明铭 董林艳 刘静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4期631-639,共9页
目的 探究左卡尼汀对于慢性肾脏病(CKD5期)接受透析患者脂代谢、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接受透析患者资料,将其分为左卡尼汀组(左卡尼汀+常规治疗)和常规... 目的 探究左卡尼汀对于慢性肾脏病(CKD5期)接受透析患者脂代谢、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接受透析患者资料,将其分为左卡尼汀组(左卡尼汀+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安全性和肾功能指标[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脂代谢状态[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血清游离肉碱(FC)]、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和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 研究共纳入120例患者,每组各60例。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左卡尼汀组患者的Scr和BUN低于常规治疗组(P <0.05),治疗显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 <0.05)。脂代谢状态方面,左卡尼汀组患者的血清TC、TG、LDL-C和ApoB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 <0.05),而血清ApoA1和FC升高(P <0.05);常规治疗组的血清ApoB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 <0.05)。左卡尼汀组患者TC、TG、LDL-C和ApoB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ApoA1和FC水平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 <0.05),而血清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炎症状态方面,两组患者IL-6、IL-8、TNF-α、CRP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 <0.05),但左卡尼汀组患者的IL-6、IL-8、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 <0.05)。氧化应激指标方面,两组患者的SOD、MD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 <0.05),而GSH-Px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 <0.05);并相较于常规治疗组,左卡尼汀组患者GSH-Px水平更高,SOD和MDA水平更低(P <0.05)。结论 应用左卡尼汀可以通过改善慢性肾脏病透析患者脂代谢状态,从而进一步改善炎症和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卡尼汀 慢性肾脏病 脂代谢 炎症状态 氧化应激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对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10
作者 孔露娇 鲁华 +3 位作者 王心 李帅 刘静 郭晓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612-1617,共6页
目的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槲皮素对心肾综合征(CRS)大鼠心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SD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结合肾急性缺血再灌注的方法构建CR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 目的 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槲皮素对心肾综合征(CRS)大鼠心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取SD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结合肾急性缺血再灌注的方法构建CRS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槲皮素低剂量组(35 mg/kg)、槲皮素高剂量组(70 mg/kg)、槲皮素高剂量+740Y-P组(70 mg/kg槲皮素+3.5 mg/kg 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剂740Y-P),每组12只;另取12只正常大鼠设为假手术组。每天给药1次,连续14 d。给药结束后,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EDV)、等容舒张时间(IVRT)]与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观察大鼠心肾组织纤维化情况;检测大鼠血清与心肾组织中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心肾组织中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UN、24 h尿蛋白、Scr水平,心肾组织的胶原容积分数,血清与心肾组织中IL-1β、TNF-α水平,心肾组织中PI3K、Akt、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LVEF、IVRT、EDV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高剂量组的改善效果更好(P<0.05)。740Y-P逆转了高剂量槲皮素对各指标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 槲皮素可减轻CRS大鼠心肾纤维化和功能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PI3K/Akt/NF-κB信号通路 心肾综合征 心肾功能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丹参酮调节PI3K/Akt/mTOR信号通路对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11
作者 王心 鲁华 +3 位作者 孔露娇 郭晓阳 马亭亭 卢玥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096-2101,共6页
目的探究隐丹参酮(CTS)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心肾综合征(CRS)大鼠心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结合肾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建立大鼠CRS模... 目的探究隐丹参酮(CTS)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对心肾综合征(CRS)大鼠心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结合肾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建立大鼠CRS模型,并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CRS模型组(CRS组)、低剂量CTS干预组(CTS-L组)、高剂量CTS干预组(CTS-H组)和高剂量CTS+PI3K激活剂740Y-P组(CTS-H+740Y-P组),每组12只;另设12只大鼠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手术但不造模。CTS-L组、CTS-H组大鼠分别灌胃30、60 mg/kg CTS,每日1次,连续14 d;CTS-H+740Y-P组除灌胃CTS 60 mg/kg外,还需腹腔注射10 mg/kg 740Y-P,每日1次,连续14 d。末次给药后,检测大鼠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肾功能指标[24 h尿蛋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脑钠肽(BNP)]水平;观察大鼠心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和纤维化情况;检测大鼠心肾组织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Normal组比较,CRS组大鼠LVEF、LVFS均显著降低(P<0.05);LVESD、LVEDD、24 h尿蛋白,血清BUN、Scr、BNP水平,心肾组织胶原染色面积,心肾组织中PI3K、Akt、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增大(P<0.05);心肌细胞形态肥大、排列紊乱;肾小管结构紊乱、上皮细胞皱缩,存在炎症细胞浸润。与CRS组比较,CTS-L组、CTS-H组大鼠上述指标变化均显著逆转(P<0.05),心肾功能有所恢复,病理损伤和纤维化程度减轻。PI3K激活剂740Y-P减弱了CTS对CRS大鼠心肾功能的保护作用。结论CTS可保护CRS大鼠的心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丹参酮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心肾综合征 心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甲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广从 靳春晓 刘宁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6-51,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losideⅣ,AS-Ⅳ)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大鼠脑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5只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线栓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losideⅣ,AS-Ⅳ)对脑缺血-再灌注(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大鼠脑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65只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线栓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CI-RI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AS-Ⅳ低剂量组、AS-Ⅳ中剂量组和AS-Ⅳ高剂量组,另设对照组,各12只。AS-Ⅳ低剂量组、AS-Ⅳ中剂量组和AS-Ⅳ高剂量组分别灌胃20、40、80 mg·kg^(-1) AS-Ⅳ混悬液(蒸馏水配制),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评价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大鼠脑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eroxisome proliferator receptorγcoactivator,PGC-1α)、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2 related factor 2,Nrf2)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S-Ⅳ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各时间神经功能学Garcia JH评分、GSH-Px、SOD、PGC-1α、Nrf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TNF-α、IL-1β、IL-6、MDA水平均降低(P<0.05)。与AS-Ⅳ低剂量组比较,AS-Ⅳ中剂量、AS-Ⅳ高剂量组诸项指数水平的改变更明显,且AS-Ⅳ高剂量组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AS-Ⅳ能够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损伤,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改善神经炎症,可能是通过激活PGC-1α/Nrf2信号通路发挥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甲苷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神经保护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并发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的临床诊疗特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威云 赵建英 +2 位作者 高志国 宋龙霞 雷秋香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634-637,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后并发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AEP)的临床特征、诊疗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于2023年6月15日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并发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的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后并发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AEP)的临床特征、诊疗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于2023年6月15日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邢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并发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对患者随访截至2023年12月15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合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病例进行综合分析加以总结。结果本例患者为77岁的男性。起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咳嗽、咳痰、气喘,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在外院住院给予抗炎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后效果欠佳,于2023年6月15日以“肺炎”收治我院呼吸科进行治疗。胸部CT示右肺下叶肺炎、双侧胸腔积液,经抗感染等对症治疗效果欠佳,肺泡灌洗液(BALF)中找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2%,考虑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在抗感染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好转。随访至2023年12月15日,患者病情未复发。结论COVID-19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引发AEP,AEP可作为COVID-19感染患者的鉴别诊断,尤其是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嗜酸性粒细胞 肺炎 糖皮质激素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物对慢性肾脏病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14
作者 马瑞坤 牛晓涛 +6 位作者 张渝亭 王俊芳 张林 宋晔宸 刘艳玲 王晶 鲁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2期1629-1637,共9页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高、知晓率低,且与多种因素相关。近年来,大气颗粒物(PM)作为环境因素之一,与CKD的关联性受到广泛关注。该综述旨在探讨不同粒径的大气PM (包括PM10、PM2.5和PM1)对CKD发病风险的影响,并... 慢性肾脏病(CKD)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率高、知晓率低,且与多种因素相关。近年来,大气颗粒物(PM)作为环境因素之一,与CKD的关联性受到广泛关注。该综述旨在探讨不同粒径的大气PM (包括PM10、PM2.5和PM1)对CKD发病风险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大气PM与CKD的发病率和进展风险增加有关。PM可能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细胞自噬与凋亡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途径影响肾脏功能。此外,PM中特定化学组分对肾脏的损害作用亦不容忽视。因此,该综述强调了制定有效的PM干预政策对于预防和控制CKD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新的视角。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is a prevalent global public health concern characterized by high incidence rates, low awareness levels, and a multitude of associated factors. Recently,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M), as one of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CKD has garnered substantial attention. This review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atmospheric PM of varying particle sizes, including PM10, PM2.5, and PM1, on the susceptibility to CKD and delve into the potential biological mechanism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long-term exposure to atmospheric PM is linked to a heightened incidence and risk of progression of CKD. PM may affect renal function via pathways involving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ion, immune response, cellular autophagy and apoptosis, and hemodynamic changes. Furthermore, the detrimental effects of specific chemical components within PM on kidney health should be considered. Consequently,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necessity of implementing effective PM intervention polici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KD, thereby offering novel research avenues for exploration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颗粒物 流行病学 慢性肾脏病 生物学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分泌紊乱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
15
作者 李世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103-106,共4页
探讨内分泌紊乱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选取200例60至88岁的患者,均分为A、B、C、D四组。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且在CEH与ISI指标下的比较中,四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 观察四组患者的多项心血管和内分泌指标... 探讨内分泌紊乱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选取200例60至88岁的患者,均分为A、B、C、D四组。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且在CEH与ISI指标下的比较中,四组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 观察四组患者的多项心血管和内分泌指标,包括ANP、ET、AⅠ、AⅡ、CA、E、NE、BMI、SBP、DBP、BG、Ins、ISI等,结果 显示,ABCD四组在ANP、ET、AⅠ、AⅡ、CA、E、NE、BMI、SBP、DBP、BG、Ins、ISI等指标上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小于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ISI与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展现出不同的结果。结论 内分泌紊乱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关系。结果 对于理解内分泌紊乱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指导其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紊乱 心血管疾病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绞痛及冠心病保守治疗策略优化研究
16
作者 李世珍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59-0162,共4页
在临床治疗心绞痛及冠心病中,寻找一种更优的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160例心绞痛及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 其中8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另80例患者采用优化的保守治疗(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 在临床治疗心绞痛及冠心病中,寻找一种更优的治疗策略。方法 选择160例心绞痛及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 其中80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另80例患者采用优化的保守治疗(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3%;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效和有效两项的总和)达到9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3%。结论 经过统计学计算,x2值分别为4.783和4.736,P值均<0.05,说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采用优化的保守治疗策略对心绞痛及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冠心病 优化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溶解治疗在脑梗塞中的治疗方向及应用前景
17
作者 李世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096-0100,共5页
为探讨血栓溶解治疗在脑梗塞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 本研究共选择了9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静脉溶栓组与常规药物组为各45例进行比较。结果 静脉溶栓组的总有效率 (91.11%) 显著高于常规药物组 (75.56%), P<0.05。在神... 为探讨血栓溶解治疗在脑梗塞中的治疗效果及应用前景。方法 本研究共选择了90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静脉溶栓组与常规药物组为各45例进行比较。结果 静脉溶栓组的总有效率 (91.11%) 显著高于常规药物组 (75.56%), 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MRS、ADL评分对比中,静脉溶栓组优于常规药物组,P<0.05。静脉溶栓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44%)较常规药物组(17.78%)低,P<0.05。结论 静脉溶栓治疗在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能显著提高疗效,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据此,血栓溶解治疗在脑梗塞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溶解治疗 脑梗塞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蛰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张艳慧 司秋菊 +5 位作者 郭素丽 王艳娜 王鑫国 王贵娟 江玉娟 曹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12-2014,共3页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对血脂、内皮素、内皮舒张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体重220~300 g,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药组,每组8只,共40只。用高脂饲料喂养,建... 目的观察大黄蛰虫丸对血脂、内皮素、内皮舒张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大鼠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体重220~300 g,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大黄蛰虫丸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阳性药组,每组8只,共40只。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AS模型,用大黄蛰虫丸灌胃12 w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血脂,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ET含量显著升高,NO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大黄蛰虫丸组较模型组血清ET含量明显降低,NO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黄蛰虫丸通过降低血清ET含量,升高血清NO,保护内皮功能,发挥抗A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大黄蛰虫丸 内皮功能 ET 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苯酞通过SIRT1/NF-κB信号通路抑制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雅林 谢兰兰 +3 位作者 王丽云 赵瑞杰 许峰 王文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35-1641,共7页
目的:探讨丁苯酞通过SIRT1/NF-κB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氯化铝(AlCl 3)灌胃联合腹腔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制备AD大鼠模型,分别给予25 mg/kg(低剂量)、50 mg/kg(中剂量)和100 mg/kg(高剂... 目的:探讨丁苯酞通过SIRT1/NF-κB信号通路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氯化铝(AlCl 3)灌胃联合腹腔注射D-半乳糖的方法制备AD大鼠模型,分别给予25 mg/kg(低剂量)、50 mg/kg(中剂量)和100 mg/kg(高剂量)丁苯酞处理后,采用HE染色、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分别观察丁苯酞对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leaved caspase-3及SIRT1/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以SIRT1激动剂SRT1720和抑制剂sirtinol处理大鼠后,观察SIRT1/NF-κB信号通路在海马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在给予50 mg/kg丁苯酞的基础上,再给予sirtinol作用,观察丁苯酞调控SIRT1/NF-κB信号通路对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丁苯酞可改善AD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显著抑制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而促进Bcl-2蛋白表达和SIRT1/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 P <0.05)。SIRT1激动剂SRT1720可显著促进Bcl-2蛋白表达和SIRT1/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并抑制海马神经元凋亡及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 P <0.05);而SIRT1抑制剂sirtinol的作用则与SRT1720相反。经sirtinol处理后,丁苯酞对海马神经元凋亡及Bax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对Bcl-2蛋白表达的促进作用均显著减弱( P <0.05)。结论:丁苯酞可通过激活SIRT1/NF-κB信号通路下调Bax和cleaved caspase-3,并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抑制AD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丁苯酞 海马神经元 细胞凋亡 SIRT1/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对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评价 被引量:12
20
作者 胡沛霖 王文胜 +3 位作者 李喜朋 王建民 胡岩芳 刘科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8期1565-1567,共3页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r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价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6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omputer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评价后循环缺血患者椎基底动脉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56例后循环缺血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1周内血管超声、TCD、CTA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对照,系统评价其敏感度。结果以DSA为金标准评价,血管超声对椎基底动脉颅外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68.4%;TCD对椎基底动脉颅内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76.3%;CTA对椎基底动脉颅外和颅内段异常判断的敏感度为88.9%。结论血管超声、TCD、CTA可以作为椎基底动脉异常的初步筛查工具,而DSA仍然是金标准,并且DSA能准确判断脑血管的代偿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脑缺血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