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并发症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陈俊儒 李光亮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方式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神经介入治疗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邓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方式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神经介入治疗预后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邓州市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治疗,观察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参照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3例和预后不良组7例,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因素。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动脉瘤多次破裂、Hunt-Hess分级、合并高血压、Fisher分级均为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动脉瘤多次破裂、Hunt-Hess分级、合并高血压、Fisher分级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可依据上述因素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并发症 预后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降压素检测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
作者 赵向南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降压素(NT)水平变化在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5例,应用放免法动态测定脑脊液NT含量,并设同期腰麻的择期手术患者20例为对照组,以观察脑脊液NT水平在颅脑损伤... 目的:探讨神经降压素(NT)水平变化在急性颅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45例,应用放免法动态测定脑脊液NT含量,并设同期腰麻的择期手术患者20例为对照组,以观察脑脊液NT水平在颅脑损伤组和对照组中变化。结果:颅脑损伤患者急性期脑脊液NT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病情越严重,NT含量升高越明显,NT水平与伤情轻重程度明显相关。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NT水平增高可能是继发性病理损害的重要因素,脑脊液NT动态含量,可用作判断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颅脑损伤 脑脊液 神经降压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囊性脑肿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翼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11期1303-1305,共3页
随着临床诊断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发展,神经内镜逐渐被运用于囊性脑肿瘤患者的治疗中。神经内镜是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其应用予神经内科手术治疗中具有直视、省时、损伤性小、治疗效果理想等优点能够弥补手术中偶发观察的死角肿瘤,如今神经... 随着临床诊断技术和器械的不断发展,神经内镜逐渐被运用于囊性脑肿瘤患者的治疗中。神经内镜是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其应用予神经内科手术治疗中具有直视、省时、损伤性小、治疗效果理想等优点能够弥补手术中偶发观察的死角肿瘤,如今神经内镜已广泛应用于辅助脑内肿瘤切除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性脑肿瘤 神经内镜 手术治疗 疗效分析 内镜辅助 临床诊断技术 手术器械 肿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效果及远期预后情况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邵峰 刘建平 张翼 《罕少疾病杂志》 2022年第3期13-15,共3页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近期效果,并分析远期预后。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研究对象为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合手术方案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实施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观察...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近期效果,并分析远期预后。方法研究时间段为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研究对象为11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结合手术方案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实施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观察组实施神经内镜微创术。记录两组手术前后细胞因子、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变化,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情况及术后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对比,观察组较长,术中出血量对比,观察组较多,但术后48h、72h时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组内比较发现,两组血清P物质(SP)及Barthel指数逐渐上升(P<0.0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NIHSS评分逐渐下降(P<0.05),术后14d组间比较发现,两组细胞因子、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观察组的预后良好率为86.44%,高于对照组的71.19%,组间比较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期间,虽说神经内镜微创手术较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操作复杂,但血肿清除更彻底,近期效果及远期预后情况更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 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俊儒 李光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14期2350-2353,2366,共5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55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脑疝形成将其分为脑疝组(n=58)和非脑疝组(n=97)。运用PSM以1∶...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155例S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有无脑疝形成将其分为脑疝组(n=58)和非脑疝组(n=97)。运用PSM以1∶1比例匹配两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致伤原因。比较脑疝组和非脑疝组匹配前后的基线资料,匹配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STBI患者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匹配前,脑疝组和非脑疝组患者性别、BMI、饮酒史、糖尿病史、致伤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SM后,脑疝组、非脑疝组均得到50例STBI患者,脑疝组和非脑疝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致伤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脑疝组和非脑疝组损伤类型、血肿位置、颅底骨折、脑脊液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疝组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低于非脑疝组(P<0.05),入院时体温、发病至就诊时间及入院时低血压、入院时低钠血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挫裂伤、合并感染、脑积水、早期未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占比均高于非脑疝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低、入院时低血压、入院时低钠血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发病至就诊时间长、早期未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均为STBI患者脑疝形成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经PSM均衡协变量后,入院时GCS评分低、入院时低血压、入院时低钠血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脑积水、发病至就诊时间长、早期未行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均为影响STBI患者脑疝形成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脑疝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研究
6
作者 张翼 党少辉 +2 位作者 赵征 马戈 张婷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80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血管内皮功能等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某院收治的80例aSA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于发病72h内给予显微开颅夹闭术或血管内栓塞介入治疗,术后给予止血、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乌司他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功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功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CGRP水平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ET-1、VEGF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NSE、S100B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75.0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aSAH患者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调节神经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天麻素注射液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炎症反应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脑脊液中S-100B在颅脑外伤损伤程度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缪昌峰 刘志雄 +2 位作者 刘劲芳 唐元辉 张翼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2期136-139,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脑脊液中S-100B与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45例TBI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分轻、中、重三组(病例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BI患者伤后第1、3、5、7天血清及脑脊... 目的探讨血清、脑脊液中S-100B与颅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45例TBI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分级(GCS评分)分轻、中、重三组(病例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BI患者伤后第1、3、5、7天血清及脑脊液S-100 B水平,并选择20例与病例组相匹配的疝或静脉曲张手术病人以及健康体检自愿者的血清、脑脊液作为对照组,分析血清及脑脊液S-100B水平与TBI损伤程度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血清、脑脊液S-100B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P<0.01);TBI患者GCS评分与血清及脑脊液S-100B水平比较呈负相关(r=-0.893,P<0.01;r=-0.947,P<0.01);血清、脑脊液S-100 B在不同程度TBI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病例组血清和CSF中S-100B水平比较呈正相关;结论血清、脑脊液S-100B测定均可作为判断TBI程度的指标,且各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S-100B蛋白 脑脊液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创伤后并发低钠血症118例诊疗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翼 赵子进 +4 位作者 李光亮 Juma Magogo 苏君 王翔宇 赵向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4年第4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8例并发低钠血症的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 目的探讨颅脑创伤后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特点及中枢性低钠血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8例并发低钠血症的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结果本组治愈103例(87.3%),死亡15例(12.7%),其中放弃治疗2例,死于各种并发症13例,无低钠血症死亡病例。轻中型、重型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中重度低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7.0%、54.3%和76.2%(χ2=7.296,p=0.026);三种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低钠血症持续时间超过8天的发生率分别为48.1%、50.0%和85.7%(χ2=9.220,p=0.010)。诊断为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22例(18.6%),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SIADH)7例(5.9%),营养性低钠血症89例(75.5%)。CSWS组和SIADH组中血钠浓度与营养性低钠血症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0.896,p=0.609);血浆ADH及血浆渗透压与营养性低钠血症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t≥130.31,p<0.05)。结论颅脑损伤越重,发生中重度低钠血症可能性越大,低钠血症持续时间越长。CSWS组血浆ADH显著低于营养性低钠血症组,SIADH组血浆ADH显著高于营养性低钠血症组,CSWS组和SIADH组血浆渗透压均低于营养性低钠血症组。CSWS和SIADH是导致颅脑创伤后低钠血症的主要原因,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方面都存在明显区别。早期诊断,及时明确类型,针对性积极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低钠血症 脑性盐耗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不适当分泌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颅底骨折所致脑脊液漏的处理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翼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外伤性颅底骨折所致脑脊液漏愈合的相关因素,以探索外伤性脑脊液漏更好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9年4月期间收治的外伤后颅底骨折所致的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入院时GCS评分,脑脊液漏... 目的分析影响外伤性颅底骨折所致脑脊液漏愈合的相关因素,以探索外伤性脑脊液漏更好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9年4月期间收治的外伤后颅底骨折所致的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入院时GCS评分,脑脊液漏的类型(鼻漏、耳漏)、治疗方式(保守治疗、腰大池引流、手术),有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预后状况等相关临床资料,采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可能影响脑脊液漏愈合的相关因素。结果 83例脑脊液漏患者中,男性患者55名,女性患者28名,年龄16~73岁,平均43.8±17.3岁。其中11例患者因颅内合并伤(颅内血肿、神经损伤等)、广泛性颅底骨折、严重的脑脊液漏等行急诊手术治疗,39例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脑脊液漏愈合,31例采用腰大池置管引流愈合,2例经保守观察及腰大池引流治疗后仍未治愈行开颅手术修补后愈合。治疗效果满意,无死亡病例,仅1例颅内感染病例。影响脑脊液漏愈合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入院时GCS评分、脑脊液漏的类型。结论多数外伤性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或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后可愈合,因合并伤需要手术、颅骨广泛性骨折、脑脊液漏严重者需尽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颅底骨折 脑脊液漏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积水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光亮 赵向南 王方艺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6年第7期433-434,共2页
目的探讨影响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创伤性SAH 203例。结果本组203例中,21例出现脑积水,总体发生率为10.3%。弥漫性SAH患者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高于局限性SAH患者(P<0.05),... 目的探讨影响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脑积水的相关因素。方法 2006年10月至2015年10月收治创伤性SAH 203例。结果本组203例中,21例出现脑积水,总体发生率为10.3%。弥漫性SAH患者脑积水发生率明显高于局限性SAH患者(P<0.05),而不同性别、不同GCS评分患者的脑积水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创伤性SAH后脑积水的发生与患者的SAH厚度可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继发脑梗塞病因分析与预防治疗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光亮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0期52-53,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出血术后继发脑梗塞的原因和预防治疗。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该院80例高血压出血术后继发脑梗塞患者,对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死亡6例,ADL I级15例,II级25例,III级20,IV级12...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出血术后继发脑梗塞的原因和预防治疗。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该院80例高血压出血术后继发脑梗塞患者,对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死亡6例,ADL I级15例,II级25例,III级20,IV级12例,V级8例。结论高血压出血术后继发脑梗塞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的,需加强预防,及早治疗,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术 继发性脑梗塞 病因 预防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实质穿刺置管术诱发脑出血临床分析
12
作者 李光亮 邵峰 +2 位作者 赵向南 牛建星 王建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9期128-129,共2页
脑实质穿刺置管术是神经外科领域最常使用的手术,可用于脑室外引流(EVD)、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脑出血后脑积水、颅内压监测、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脑膜炎和脑室炎等。感染和脑出血是脑穿刺过程2个最常见的并发症,相对于颅... 脑实质穿刺置管术是神经外科领域最常使用的手术,可用于脑室外引流(EVD)、立体定向血肿碎吸术、脑出血后脑积水、颅内压监测、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脑膜炎和脑室炎等。感染和脑出血是脑穿刺过程2个最常见的并发症,相对于颅内感染,CIH的研究报道却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脑实质穿刺置管后脑出血(CIH)的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实质 穿刺置管术 脑出血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司尚芬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1年第10期1654-1655,共2页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进行心理弹性评估[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录性别、年龄、经济条件、损伤部位、格拉斯昏迷指数...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2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进行心理弹性评估[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记录性别、年龄、经济条件、损伤部位、格拉斯昏迷指数(GCS)评分及颅内感染情况,分析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心理弹性评分不受年龄、经济收入、损伤部位影响(P>0.05);但可能受年龄、GCS评分、术后颅内感染的影响(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GCS评分为中重度、术后伴有颅内感染是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心理弹性评分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45岁、GCS评分为中重度、术后伴有颅内感染均可能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心理弹性评分的危险因素,临床应据此制定相应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心理弹性 颅内感染 格拉斯昏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余增玉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8年第3期1061-1062,共2页
目的:探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 目的:探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4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对比两组术前、术后颅内压及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C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69.23%(27/39)比33.33%(13/39)]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3/39)比28.21%(11/3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 冲性重型颅脑损伤 颅内压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建平 邵峰 裴小卫 《黑龙江医学》 2021年第7期713-714,717,共3页
目的:分析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对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邓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组(研究组)和血肿清除... 目的:分析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对急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邓州市人民医院2015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组(研究组)和血肿清除骨瓣回纳术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临床指标、并发症和预后。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第3、第5天颅内压均较前下降(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脑梗死、硬膜下血肿残留、颅内迟发血肿、脑积水发生率及二次手术率更低,临床预后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血肿清除术联合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致残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能力,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下血肿 去骨瓣减压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患者锥颅血肿抽吸术与开颅手术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光亮 《中国处方药》 2016年第5期128-129,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颅脑损伤患者锥颅血肿抽吸术与开颅手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开颅组(n=44)和抽吸术组(n=44),开颅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抽吸术组采取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研究颅脑损伤患者锥颅血肿抽吸术与开颅手术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88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开颅组(n=44)和抽吸术组(n=44),开颅组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抽吸术组采取锥颅血肿抽吸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恢复佳率、残疾严重程度、植物状态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I评分、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吸术组并发症发生率15.91%,开颅组并发症发生率36.36%,抽吸术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颅血肿抽吸术与开颅手术均可作为外伤性颅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而锥颅血肿抽吸术造成的创伤更小,可能对患者更加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锥颅血肿抽吸术 开颅血肿清除术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体会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向南 刘建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5年第6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钻孔冲洗加引流手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高龄患者脑皮层未复张,形成硬膜下积液,配合高压氧治疗后积液吸收。1例术后发生再出血家...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冲洗引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用钻孔冲洗加引流手术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高龄患者脑皮层未复张,形成硬膜下积液,配合高压氧治疗后积液吸收。1例术后发生再出血家属放弃治疗。其余患者均未发生未复张、再次出血、张力性气颅、癫痫发作及颅内感染等。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及部分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手术治疗首选钻孔冲洗引流术,疗效确切,手术的关键在于血肿腔彻底的冲洗、手术细节及硬膜下置管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急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 冲洗 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安全管理中“双向查对”制度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曾丽敏 《中国农村卫生》 2016年第10X期90-90,共1页
目的:探究"双向查对"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采取"双向查对"制度,按照制度实施前后分组,对照组(实施前)与观察组(实施后)分别28例患者,由18例护士护... 目的:探究"双向查对"制度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4年2月-2016年4月期间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采取"双向查对"制度,按照制度实施前后分组,对照组(实施前)与观察组(实施后)分别28例患者,由18例护士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对照组出现5起护理差错,遭受4起投诉,观察组未出现护理差错,遭受护理投诉1起。观察组护理质量与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实施"双向查对"制度前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查对"应用于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查对 护理 安全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19
作者 李光亮 王方艺 +1 位作者 李良 张翼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9期573-576,580,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积水(PTH)病人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VPS治疗的250例PTH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评估感染情况,包括VPS相关的颅内感染、切口感染、腹腔感染。采用多因素logis...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积水(PTH)病人脑室-腹腔分流术(VPS)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VPS治疗的250例PTH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1年,评估感染情况,包括VPS相关的颅内感染、切口感染、腹腔感染。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术后随访1年,32例(12.8%)发生感染,其中8例脑室端感染,14例腹腔端感染,3例腹腔假性囊肿,7例感染后脑脊液蛋白及纤维素含量过高引起分流管阻塞;表皮葡萄球菌1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7例,革兰氏阴性菌6例,其他细菌3例;31例治愈,1例因其他疾病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0.366,95%CI 0.153~0.877,P=0.024)、合并糖尿病(OR=0.153,95%CI 0.053~0.445,P=0.001)、去骨瓣减压术(OR=0.213,95%CI 0.084~0.536,P=0.001)、分流管暴露时间≥30 min(OR=0.178,95%CI 0.071~0.446,P<0.001)是PTH病人VPS后出现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这6个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感染的列线图总分为330分,当分值>180分时,PTH病人VPS后感染的风险预测值>90%;ROC曲线分析显示列线图曲线下面积值显著高于单一指标(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去骨瓣减压术及分流管暴露时间长是PTH病人VPS后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根据这些高危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PTH病人VPS后感染的临床预判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术 术后感染 危险因素 列线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汤剂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岁雪萍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CAS 2020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分析中药汤剂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血清脑损伤标记物、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11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 目的:分析中药汤剂在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中的应用及其对血清脑损伤标记物、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脑血管支架置入术的11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非随机临床同期对照研究及患者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64)。对照组脑血管支架置入术后按常规临床路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汤剂。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脑损伤标记物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7.23%vs 7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钙结合蛋白B(S100B)较治疗前下降,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36项简明健康问卷调查(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NIHSS、NSE、S100B低于对照组,FMA评分、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症状。结论:中药汤剂应用于脑血管支架置入术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更利于受损脑组织修复,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更显著,且安全性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汤剂 脑血管支架置入术 血清脑损伤标记物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