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早期临床科研思维形成方式探索 被引量:2
1
作者 蔡玉兰 杨书香 +1 位作者 王翎睿 阳琰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索早期临床科研思维形成培训对临床医学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及临床诊疗能力的影响,为提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8—9月期间,随机选取合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320名,随机分... 目的探索早期临床科研思维形成培训对临床医学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及临床诊疗能力的影响,为提高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8—9月期间,随机选取合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的专业型硕士研究生320名,随机分为两组:传统教学组(160名)及科研强化组(160名)。传统教学组:按照既定规培及研究生培养计划学习;科研强化组:在传统教学培训的基础上,学生同时接受“早期临床科研思维形成培训”系列课程学习。2年后,比较两组学生的科研能力、年度考核成绩及教学满意度。结果传统教学组中,能协助推进导师负责的研究项目的研究生为96名(60.0%),而在科研强化组中,该研究生人数为119名(74.4%)(P=0.037)。在技能考核方面,科研强化组学生在问诊单项的得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86.89±3.25 vs.81.21±7.11,P=0.031),而在查体、病历书写、辅助检查及口试方面的成绩两组无显著差异。在理论考核方面,科研强化组学生的年度理论考核总成绩(89.36±5.28 vs.82.59±4.22,P=0.019)和简答题成绩(26.39±6.99 vs.20.97±5.69,P=0.028)均高于传统教学组,且科研强化组的教学满意度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早期临床科研思维形成培训很大程度提高了临床医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且同时促进其临床诊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型 硕士研究生 临床思维 科研思维 考核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相关性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武云凤 骆燕洪 +5 位作者 蒋平南 吴旻 杨嘉 阳琰 陈霞 蔡玉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811-1816,共6页
背景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DF发病率高达15%,预后不佳,年截肢率高达22%,年死亡率高达11%,医疗费用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维生素D在DF创面愈合中可能发挥积极作用,但目前尚... 背景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患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DF发病率高达15%,预后不佳,年截肢率高达22%,年死亡率高达11%,医疗费用高,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维生素D在DF创面愈合中可能发挥积极作用,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来证实这一效应。目的探索血清25羟维生素(OH)D_(3)[25(OH)D_(3)]与DF创面愈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20—2021年在合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Wagner分级2~4级的DF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出院后随访3个月,将DF创面仍未愈合者55例作为病例组。根据病例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和Wagner分级进行1∶2匹配,获得DF创面在出院后3个月内愈合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患者在入院后,补充维生素D治疗前,抽取静脉血2 mL,用于检测血清25(OH)D_(3)水平。收集患者详细基线资料、生化及影像学指标:基本资料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年龄、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BMI、糖尿病病程及家族史、住院时间、生活习惯(饮酒、吸烟情况)、高血压病史及Wagner分级;生化指标包括25(OH)D_(3)、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行核磁共振检查确定患者是否合并骨髓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不同25(OH)D_(3)水平与DF创面愈合的关系。结果病例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较对照组长(P<0.001),有糖尿病家族史比例低于对照组(P=0.046),血清25(OH)D_(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吸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居住地、BMI、住院时间、受教育程度、饮酒情况、有高血压病史比例、Wagner分级、骨髓炎发生率、HbA1c、ESR、CR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居住地、受教育程度、BMI、饮酒情况、吸烟情况、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病程、住院时间、Wagner分级、骨髓炎、HbA1c、ESR及CRP后,血清25(OH)D_(3)水平为20~<30ng/mL、10~<20 ng/mL及<10 ng/mL的患者,其DF创面未愈合的风险分别是血清25(OH)D_(3)水平≥30 ng/mL患者的1.30倍(95%CI=1.12~1.63)、2.01倍(95%CI=1.55~2.80)及2.29倍(95%CI=1.66~3.92)。结论血清25(OH)D_(3)水平<30 ng/mL是DF创面未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_(3) 糖尿病足 伤口愈合 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化三醇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足溃疡大鼠创面愈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骆燕洪 田宇 +6 位作者 武云凤 李娇娇 杨书香 王翎睿 谢婷婷 阳琰 蔡玉兰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32-539,共8页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干预糖尿病足溃疡(DFU)大鼠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Con)组、DFU组、骨化三醇低剂量(L)组、骨化三醇高剂量(H)组。各组大鼠左足背制造直径... 目的 探讨骨化三醇干预糖尿病足溃疡(DFU)大鼠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及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32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Con)组、DFU组、骨化三醇低剂量(L)组、骨化三醇高剂量(H)组。各组大鼠左足背制造直径5 mm、深达筋膜的圆形创面。HE染色观察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比较各组创面组织CD34阳性细胞分布及p-PI3K、p-AKT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6、干扰素γ(IFN-γ)、TNF-α和IL-7含量,RT-PCR检测各组PI3K、AKT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p-PI3K、AKT、p-AKT及VEGF蛋白表达。结果 与Con组比较,DFU、L、H组IL-6、IFN-γ、TNF-α、IL-7、CD34、PI3K mRNA、AKT mRNA、p-AKT蛋白表达、p-PI3K蛋白表达、p-PI3K/PI3K、p-AKT/AKT升高(P<0.05),PI3K蛋白表达降低(P<0.05),DFU、L组VEGF、AKT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DFU组比较,L、H组VEGF、AKT、PI3K蛋白表达升高(P<0.05),p-PI3K/PI3K、p-AKT/AKT降低(P<0.05),L组IL-6降低(P<0.05),H组CD34表达升高(P<0.05),IL-6、IFN-γ、TNF-α及IL-7、PI3K mRNA、AKT mRNA、p-AKT蛋白、p-PI3K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L组比较,H组CD34、VEGF蛋白、AKT蛋白、PI3K蛋白表达升高(P<0.05),IL-6、PI3K mRNA、AKT mRNA、p-AKT蛋白、p-PI3K蛋白、p-PI3K/PI3K、p-AKT/AKT降低(P<0.05)。结论 骨化三醇干预可能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抑制炎症反应,促进DFU大鼠新生血管生成及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 糖尿病足溃疡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骨化三醇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改善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
4
作者 骆燕洪 田宇 +5 位作者 武云凤 李娇娇 杨书香 阳琰 陈霞 蔡玉兰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1-298,共8页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Cal)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甘露醇对照组(Hoc)、高糖(HG)组、HG+Cal组、HG+...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Cal)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甘露醇对照组(Hoc)、高糖(HG)组、HG+Cal组、HG+PI3K抑制剂(LY294002)+Cal(HG+LY294002+Cal)组、HG+PI3K激动剂(740Y-P)+Cal(HG+740Y-P+Cal)组。CCK-8法评估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q RT-PCR检测PI3K、AKT及VEGF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I3K、p-PI3K、AKT、p-AKT和VEGF蛋白表达,ELISA检测TNF-α、IL-1β和IL-6水平。结果与Con、Hoc组比较,HG组细胞凋亡率、PI3K、AKT mRNA和p-PI3K、p-AKT蛋白表达、TNF-α、IL-1β和IL-6升高(P<0.05),细胞增殖能力、VEGF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HG组比较,HG+Cal组细胞增殖能力、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PI3K、AKT mRNA和p-PI3K、p-AKT蛋白表达、TNF-α、IL-1β和IL-6降低(P<0.05)。与HG+Cal组比较,HG+LY294002+Cal组细胞凋亡率、PI3K、AKT mRNA和p-PI3K、p-AKT蛋白表达、TNF-α、IL-1β和IL-6降低(P<0.05),细胞增殖能力、VEGF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HG+LY294002+Cal组比较,HG+740Y-P+Cal组细胞凋亡率、PI3K、AKTmRNA和p-PI3K、p-AKT蛋白表达、TNF-α、IL-1β和IL-6升高(P<0.05),细胞增殖能力、VEGF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Cal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增加VEGF表达,降低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损伤修复、再生与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 高糖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原文传递
维生素D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骨骼肌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成肌分化抗原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嘉 阳琰 +1 位作者 蔡玉兰 万玲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22-527,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D)对T2DM大鼠糖脂代谢及骨骼肌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成肌分化抗原(MyoD)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82只8周龄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对照(NC)组,其余72只给予高脂、高胆固...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D)对T2DM大鼠糖脂代谢及骨骼肌组织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成肌分化抗原(MyoD)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82只8周龄SD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对照(NC)组,其余72只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腹腔注射STZ建模,成功60只,分为T2DM组、VitD干预组(T2DM+CMM-VitD)、激动剂组(T2DM+L-leucine)、抑制剂组(T2DM+rapamycin)、VitD干预激动剂组(T2DM+CMM-VitD+L-leucine)、VitD干预抑制剂组(T2DM+CMM-VitD+rapamycin),每组各10只。给药第12周末收集生化指标,RT-PCR检测肌肉组织中mTOR、SREBP-1c、MyoD mRNA表达。结果与T2DM组比较,T2DM+CMM-VitD、T2DM+rapamycin、T2DM+CMM-VitD+rapamycin组FPG、TG、TC、LDL-C降低(P<0.05),HDL-C升高(P<0.05),T2DM+L-leucine组FPG、LDL-C升高,HDL-C降低(P<0.05),T2DM+CMM-VitD+L-leucine组FPG、TG、TC、LDL-C降低(P<0.05)。与T2DM组比较,T2DM+CMM-VitD、T2DM+rapamycin、T2DM+CMM-VitD+rapamycin组mTOR、SREBP-1c mRNA表达降低(P<0.05),MyoD mRNA表达升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yoD与HDL-C呈正相关(P<0.05),与mTOR、SREBP-1c、TG、L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VitD可增加肌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肌肉组织中mTOR、SREBP-1c mRNA表达和上调MyoD mRNA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肌肉脂肪化 脂代谢 糖尿病 2型 肌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