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0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投入——产出”框架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必丽 《大学教育》 2024年第4期128-131,共4页
建构以“学科知识—教育实践—科学研究”为核心要素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需要秉持质量治理的理念,把住重点治理区域进行高质量发展。具体可在“投入—产出”框架下,着力于学科体系建设、管理体系治理、教学体系优化和科研体系激励... 建构以“学科知识—教育实践—科学研究”为核心要素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需要秉持质量治理的理念,把住重点治理区域进行高质量发展。具体可在“投入—产出”框架下,着力于学科体系建设、管理体系治理、教学体系优化和科研体系激励,聚集资源和整合要素,增加学科知识供给,把原本离散的人、资源、学科、科研等要素重新整合为一种创新组织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入 产出 创新能力 质量治理 知识供给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的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洪进 王荣品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17-120,共4页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起病隐匿、最终会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甚至痴呆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CSVD已成为中老年人群认知障碍、痴呆及死亡风险升高的主要病因之一,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目前CSV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起病隐匿、最终会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甚至痴呆的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CSVD已成为中老年人群认知障碍、痴呆及死亡风险升高的主要病因之一,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目前CSV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脑血流量(CBF)的减少是其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通过评估CBF对CSVD早期诊断及早期干预至关重要。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成像能无创、可靠地测量CBF,对CSVD伴认知障碍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就3D-ASL在CSVD相关认知障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microRNA在恶性肿瘤进展中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熊瑶 奉镭 +1 位作者 扶长敏 颜婷 《四川医学》 2025年第1期107-111,共5页
近年来,虽然医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恶性肿瘤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恶性肿瘤是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增殖的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分子网络[1],包括基因水平、蛋白水... 近年来,虽然医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恶性肿瘤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对人类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恶性肿瘤是由控制细胞生长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增殖的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分子网络[1],包括基因水平、蛋白水平、细胞水平等调控网络。更深入地了解肿瘤细胞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调控机制对预防肿瘤的发生及控制肿瘤的进展尤为重要。近年来基于转录水平的外泌体microRNA调控作用成为重点研究对象,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起着重要作用[2]。microRNA(miRNA)是一种短的非编码RNA(ncRNA),长度约为21个核苷酸,它们具有调节基因表达的能力,多种细胞过程由miRNA控制[3]:增殖、迁移、侵袭、凋亡、分化和耐药。本文就外泌体miRNA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进行总结,以期为疾病早期诊断,预测及个性化治疗等方面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MICRORNA 恶性肿瘤 调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院校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现状及对策--以西部某地方医学院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兵 《学术与实践》 2022年第1期140-146,共7页
对西部某地方医学院研究生社会实践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社会实践项目分类、项目开展、项目评价、项目意义及存在的问题,总结12年来研究生社会实践取得的成效,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改进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地方院校 研究生 社会实践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文博 黄建钊 刘延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2期175-177,共3页
原发性肝癌为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临床上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时常采用手术与非手术方案。手术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以及肝移植;非手术治疗方案包括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局部消融治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以及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原发性肝癌为常见恶性肿瘤疾病,临床上对原发性肝癌治疗时常采用手术与非手术方案。手术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以及肝移植;非手术治疗方案包括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局部消融治疗、放射治疗、生物治疗以及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有利于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焦亡和铁死亡的共同机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颜婷 奉镭 +3 位作者 扶长敏 熊瑶 王华敏 曾秋月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217-221,共5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为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随着不断地研究探索,目前IBD被认为受到遗传、环境、免疫、生理、心理因素和肠道微生物组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IBD患者具有容易复发,...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作为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随着不断地研究探索,目前IBD被认为受到遗传、环境、免疫、生理、心理因素和肠道微生物组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IBD患者具有容易复发,病程长,且容易发生癌变等临床特点,若疾病不能得到很好地控制,最终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逐渐改变,IBD患者数量不断增多。然而,目前I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选择比较局限。IBD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性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患病率逐渐增加,疾病负担不断增加[1]。发病率的上升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流行病学过渡状态,通过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逐渐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群,尤其是在早期,最终可能促进了IBD的发生[2]。虽然在研究IBD的发病机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肠道炎症仍未得到更好地控制。IBD的发病机制太复杂,仍有很多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IBD的发病机制,寻找其潜在的治疗靶点,以提供更多治疗选择,这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IBD患者的生活质量是非常有益的。目前大量研究发现细胞焦亡和铁死亡对IBD的发生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共同作用机制与IBD的关系目前尚存在争议,本文就细胞焦亡和铁死亡共同的分子机制与IBD的关系进行探讨,进一步明确IBD的发病机制,以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铁死亡 炎症性肠病 炎症小体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编码RNA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扶长敏 颜婷 +3 位作者 奉镭 熊瑶 曾秋月 王华敏 《四川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30-435,共6页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消化系统中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癌症最新数据显示,EC的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世界恶性肿瘤的第7位和第6位。我国是EC的高发地区之一,其病理组织学类型主要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 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EC)是消化系统中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癌症最新数据显示,EC的粗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世界恶性肿瘤的第7位和第6位。我国是EC的高发地区之一,其病理组织学类型主要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约占所有EC病例的90%,其余为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早期诊断 非编码RNA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障碍的静息态fMRI研究进展
8
作者 幸志洋 王荣品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55-359,共5页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起病具有隐匿性、进展性,最终会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疾病,是中老年人群认知障碍、痴呆及死亡风险升高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CSVD伴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手段。... 脑小血管病(CSVD)是一种起病具有隐匿性、进展性,最终会导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疾病,是中老年人群认知障碍、痴呆及死亡风险升高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CSVD伴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且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手段。近年来,MR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CSVD的研究提供了新方法,其中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在揭示脑功能连接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对CSVD伴VCI早期诊断和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就近年来关于rs-fMRI在CSVD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从功能连接方面对CSVD伴认知障碍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抗消化系统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熊心芽 韩然 +5 位作者 杨丹 张厚云 吴礼婷 陈维 陈洁 孙杭杭 《中国医药导报》 2024年第35期50-54,共5页
雷公藤具有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肾病和风湿病。现代研究发现,雷公藤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及新血管生成等抗肿瘤作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 雷公藤具有祛风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肾病和风湿病。现代研究发现,雷公藤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及新血管生成等抗肿瘤作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居于前列,预后相对较差。雷公藤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潜在应用价值为其开辟新道路,本文针对雷公藤抗消化系统肿瘤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肿瘤 雷公藤红素 雷公藤甲素 去甲泽拉木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基化修饰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余婷 刘海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76,共7页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糖基化是一种由O-键连接的乙酰氨基葡萄糖和胞内蛋白上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形成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脑内普遍存在,其与转录、翻译和蛋白稳态等关系密切。O-GlcNAc糖基化修饰参与多...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糖基化是一种由O-键连接的乙酰氨基葡萄糖和胞内蛋白上的丝氨酸/苏氨酸残基形成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O-GlcNAc糖基化修饰在脑内普遍存在,其与转录、翻译和蛋白稳态等关系密切。O-GlcNAc糖基化修饰参与多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但其调控机制尚不清楚。现就O-GlcNAc糖基化修饰与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基化 神经退行性变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基转移酶 O连接N-乙酰葡萄糖胺糖苷酶 糖基化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苏远华 肖雁冰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018-1022,共5页
子宫内膜癌(EC)为女性常见的盆腔恶性子宫肿瘤,其传统分类方法主要是按照组织病理学形态来分型,但这种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个人主观性、较低的重复性,且评估预后的价值有限。随着癌症分子机制的研究和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现能够通过研究... 子宫内膜癌(EC)为女性常见的盆腔恶性子宫肿瘤,其传统分类方法主要是按照组织病理学形态来分型,但这种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个人主观性、较低的重复性,且评估预后的价值有限。随着癌症分子机制的研究和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现能够通过研究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来重新分类。这种新的分类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对EC患者进行更精准的风险评估,为其提供更有效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还能利用TCGA数据预测EC患者的预后情况,有望改善EC患者的治疗结果和生存率。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关于分子分型在EC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上EC的诊治提供新的指导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癌症基因组图谱 分子分型 PROMI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脂蛋白C3在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及其慢性并发症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2
作者 陈晓梅 文敏 +3 位作者 谢金凤 吴蓉 文念炼 黄胜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2期1507-1511,共5页
脂代谢紊乱贯穿糖尿病始末,可介导胰岛素抵抗(IR)和糖调节异常,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载脂蛋白C3(ApoC3)是调节血浆三酰甘油(TG)的关键因子,也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IR和血脂异常的重要参与者,在T2DM糖脂... 脂代谢紊乱贯穿糖尿病始末,可介导胰岛素抵抗(IR)和糖调节异常,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管、神经等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因素。载脂蛋白C3(ApoC3)是调节血浆三酰甘油(TG)的关键因子,也是2型糖尿病(T2DM)患者IR和血脂异常的重要参与者,在T2DM糖脂代谢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抑制ApoC3可显著降低血浆TG水平,针对ApoC3的反义寡核苷酸靶向治疗可能成为治疗T2DM血脂异常的药理新靶点。因此,研究ApoC3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对治疗血脂异常以及防治T2DM慢性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载脂蛋白C3 糖脂代谢 反义寡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小胶质细胞调控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晓梅 文敏 +2 位作者 文念炼 吴蓉 黄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1-005,共5页
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原因、病情过程及其视网膜疾病和视网膜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研究证实控制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分子通道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I3K/Akt/mTOR信号、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信号)、血小板源... 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原因、病情过程及其视网膜疾病和视网膜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复杂,研究证实控制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主要分子通道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I3K/Akt/mTOR信号、酪氨酸激酶受体(Tie2信号)、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缺氧诱导因子1(HIF-1)等。近期研究表明,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下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由监视状态转化为激活状态,参与控制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起重要功能,并了解其作用机理,为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防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新生血管形成 小胶质细胞 调控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对贵州地区结直肠癌的早筛价值
14
作者 晏芳 吴世敏 +2 位作者 杨赟翰 袁文强 崔德军 《贵州医药》 2025年第2期181-184,188,共5页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粪便黏结蛋白聚糖2(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7月期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患者1980例进行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粪便SDC2基... 目的观察贵州地区粪便黏结蛋白聚糖2(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在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2024年7月期间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患者1980例进行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粪便样本进行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mSDC2),对检查结果为阳性者建议接受肠镜检查,对肠镜异常者建议接受进一步治疗。观察mSDC2初筛的阳性预测值(PPV)、肠镜依从率、肠道病变检出率;同时探讨mSDC2的CT值与肠道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mSDC2阳性共1980例患者,年龄19~99岁,检测结果中207例患者mSDC2结果为阳性,PPV为10.45%(207/1980),PPV在男性和女性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207例mSDC2阳性受试者中109例接受结直肠镜检查(肠镜依从性52.66%),其中男62例(肠镜依从性52.54%);女47例(肠镜依从性52.81%,其中产妇1例),比较男性和女性的肠镜依从性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肠镜检查发现肠道病变共77例,mSDC2对肠癌的PPV为16.51%;对肠道病变的PPV为70.64%,各年龄段行肠镜检查的比例存在显著差异(P<0.05)。mSDC2CT值≤38为阳性结果。CT值在肠道肿瘤与肠道其他病变的mSDC2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作为一种新颖的、非侵入性的结直肠癌早诊早筛技术,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为贵州地区患者的肠癌风险分层与结直肠癌早诊早筛提供了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 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 贵州 结直肠癌 早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脊柱侧凸中的临床应用及展望
15
作者 蒋光福 王博 +1 位作者 杨城 赵全明 《中国医疗设备》 2025年第1期176-180,共5页
3D打印指三维模型技术,即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将数字模型转换为物理对象。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医疗保健领域,3D打印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本文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治疗脊柱侧凸中的临床应用,总结了3D打印技术的优缺点,并对... 3D打印指三维模型技术,即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将数字模型转换为物理对象。3D打印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在医疗保健领域,3D打印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发展。本文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治疗脊柱侧凸中的临床应用,总结了3D打印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其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为3D打印技术在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脊柱侧凸 计算机辅助 智能化医疗 个性化 精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在转移性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刘琦 郝朗松 +3 位作者 张东兴 王超宇 李沁宇 何奎 《医学综述》 2019年第14期2721-2725,共5页
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而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有效改善了mCRC患者的生存期,但是已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分子靶向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却阻碍了基因靶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 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而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有效改善了mCRC患者的生存期,但是已在临床推广应用的分子靶向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却阻碍了基因靶向治疗的进一步发展。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抑制剂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靶向药物,为各种常见肿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目前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的抗肿瘤特性已得到临床认可,但由于信号通路相互交联的特点,特别是针对信号通路中的突变或过表达的情况,联合多细胞毒性药物或多通路抑制方案有可能解决mCRC耐药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性结直肠癌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信号通路抑制剂 耐药性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周脂肪衰减指数评估冠心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沈旨艳 夏坤 +3 位作者 幸志洋 向江月 曾宪春 王荣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14-617,共4页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为心外膜脂肪内的特殊脂肪组织,可通过旁分泌途径及直接刺激血管分泌多种抗炎及促炎因子,影响冠心病(CHD)发生、发展及心肌功能。衍生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冠周脂肪衰减指数(FAI)是可无创量化冠状动... 冠状动脉周围脂肪组织(PCAT)为心外膜脂肪内的特殊脂肪组织,可通过旁分泌途径及直接刺激血管分泌多种抗炎及促炎因子,影响冠心病(CHD)发生、发展及心肌功能。衍生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的冠周脂肪衰减指数(FAI)是可无创量化冠状动脉炎症的影像学指标。本文就FAI的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在CHD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周脂肪组织衰减指数 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的特点及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晓纬 徐学君 +3 位作者 陈科宇 叶峰 邓平福(综述) 王文煜(审校)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190-192,共3页
颈动脉狭窄是引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近年随着颈动脉支架材料进步以及脑保护装置出现,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已逐渐成为颈动脉狭窄病患的治疗选择。本文主要对各类颈动脉支架的特点及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去甲基化酶抑制剂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俊豪 丁杰 +5 位作者 李显 岑祥莹 张林 吴明 樊斐 曾家兴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年第1期133-137,142,共6页
组蛋白甲基化及乙酰化修饰的平衡失调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多种胃肠道肿瘤中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及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酶1(LSD1)异常增高。相应的,一些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和LSD1抑制剂... 组蛋白甲基化及乙酰化修饰的平衡失调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密切相关,多种胃肠道肿瘤中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及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酶1(LSD1)异常增高。相应的,一些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和LSD1抑制剂已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中取得进展,如异羟肟酸类HDACi在胃肠道抗肿瘤研究中取得良好疗效,但因其特异选择性低,易产生耐药性和严重副作用,在临床的进一步研究中受到限制;苯甲酰胺类HDACi在特异选择性有所提高,并且能够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分化、诱导免疫自噬、抑制细胞周期蛋白产生抑瘤作用,但其由于活性低而受到限制;环肽类HDACi特异性进一步增加,但只是出于研究的基础阶段。相应的,LSD1抑制剂,如苯环丙胺类、多肽类、小分子化合物抑制剂均在细胞层面有着良好的抑瘤作用,也在后期的整体实验均显示出耐药性和严重副作用。这提示着单一的HDACi和LSD1抑制剂的抑瘤效应均不佳,由于HDAC常和LSD1形成复合体发挥转录调节作用,因此,双靶点抑制剂可能是有效的,后期的双靶点抑制剂,比如Duan YC等人报道了TCP和SAHA的组合产生的环戊二烯衍生物,Anastas JN报道的Corin,的确呈现出更加显著的抑瘤成效,本文就HDAC、LSD1抑制剂及二者的双重抑制剂在胃肠道肿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组蛋白去甲基化酶抑制剂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双重抑制剂 胃癌与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冬氨酰-(天冬酰胺酰)β- 羟化酶在肿瘤中的作用 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怀琪琳 韩连奎 +1 位作者 许川 梅宏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3期253-257,共5页
人类天冬氨酰-(天冬酰胺酰)β-羟化酶(aspartyl/asparaginylβ-hydroxylase,ASPH,AAH)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脱氧酶,属于α-酮戊二酸依赖型双加氧酶家族,可在二价铁存在的条件下羟化多种蛋白质(如Notch)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样结构域的天冬氨... 人类天冬氨酰-(天冬酰胺酰)β-羟化酶(aspartyl/asparaginylβ-hydroxylase,ASPH,AAH)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脱氧酶,属于α-酮戊二酸依赖型双加氧酶家族,可在二价铁存在的条件下羟化多种蛋白质(如Notch)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样结构域的天冬氨酸或天冬酰胺残基,参与一系列癌症相关通路,从而在细胞生长、分化及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ASPH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过表达,参与并调节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及转移,并可介导抗肿瘤免疫反应,在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ASPH在各系统肿瘤中的相关研究成果,旨在为探寻新的肿瘤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酰-(天冬酰胺酰)β-羟化酶 肿瘤 免疫治疗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