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院人群的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分布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子安 李曼 +4 位作者 徐宁 彭先丽 刘振杰 曹永坚 何文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263-1265,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人群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特征,为乙型肝炎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接受HBV血清学检测的医院人员11 210例,将其按年龄分为:〉0~25岁组(n=3 553)、〉25~50岁组(n=7 65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目的探讨医院人群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的分布特征,为乙型肝炎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接受HBV血清学检测的医院人员11 210例,将其按年龄分为:〉0~25岁组(n=3 553)、〉25~50岁组(n=7 65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及Roche Cobas E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HBV表面抗原(HBsAg)、抗HBV表面抗体(HBsAb)、HBV e抗原(HBeAg)、抗HBV e抗体(HBeAb)及抗HBV核心抗体(HBcAb)。结果 〉0~25岁组、〉25~50岁组受检者HBsAg阳性率分别为16.16%、21.19%。总体HBsAg、HBsAb阳性率及全阴性率为19.59%(2 195/11 204)、37.02%(4 148/11 204)及11.84%(1 327/11 204)。结论医院人群血清HBV标志物分布特征可为采取有效的乙型肝炎防控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生物学标记 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晟春 《合肥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600-601,共2页
随着基础医学和高科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临床检验的发展十分迅速.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特别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保健意识的提高及法制观念的增强,更加要求检验结果的及时准确.如何加强检验... 随着基础医学和高科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临床检验的发展十分迅速.为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特别是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保健意识的提高及法制观念的增强,更加要求检验结果的及时准确.如何加强检验分析前、中、后的质量控制.科学评价检验质量,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现在就本人在检验科工作实践,浅谈临床检验的失误原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检验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大鼠缺血侧皮质、纹状体区神经元凋亡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韩江全 李均 +7 位作者 李官成 胡泳涛 周晓兰 朱选平 梁恒 李继中 林冬融 赖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912-1913,共2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rarin,Pue)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Pue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rarin,Pue)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区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Pue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被系统抽样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Pue组。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ue组及缺血组GDNF阳性细胞数,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假手术组、缺血组及Pue组的神经凋亡细胞分别为(3.1±2.12)、(63.7±12.05)及(31.1±7.23);Pue组的凋亡细胞数较缺血组明显减少(P<0.01)。假手术组、缺血组及Pue组的GDNF阳性细胞含量分别为(99.33±3.44)、(117.87±7.77)及(133.11±4.78)。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及Pue组GDNF阳性细胞均显著增加;且Pue组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缺血组(P<0.01)。结论Pue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提高内源性GDNF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缺血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双歧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作用及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严务贞 郭洲 +3 位作者 宋文秀 赵华新 林永文 黄桥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9期956-957,共2页
目的:探讨金双歧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6月至2004年10月住院的黄疸新生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口服金双歧制... 目的:探讨金双歧制剂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作用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003年6月至2004年10月住院的黄疸新生儿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口服金双歧制剂,观察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并于治疗的第1天和第7天分别检测患儿外周血的单个核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20例正常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比例,比较两种治疗情况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口服金双歧制剂能有效地促进新生儿黄疸的消退,且能降低黄疸新生儿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率。结论:口服金双歧制剂对新生儿黄疸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可促进黄疸消退和通过降低单个核细胞的凋亡比例来预防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双歧 新生儿黄疸 治疗 单个核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调经方对冲任失调型女性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
5
作者 赵广琼 李均 +2 位作者 顾艳 周晓兰 陈思瑜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8-160,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方对冲任失调型女性痤疮患者的疗效及探讨其对皮脂分泌率(SER)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痤疮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口服四环素、安体舒通、维生素A。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0... 目的:观察补肾调经方对冲任失调型女性痤疮患者的疗效及探讨其对皮脂分泌率(SER)及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50例痤疮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口服四环素、安体舒通、维生素A。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为80%。治疗组血清睾酮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补肾调经方治疗冲任失调型女性痤疮患者有较好疗效,并能调节患者的性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中医分型 性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与传统标志物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启强 黄丽庆 +1 位作者 周晓兰 顾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1期1341-1343,共3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传统常用的标志物与前S1抗原(Pre-S1Ag)之间的关系,以评价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和乙肝二对半,用HBV-DNA核酸扩增聚合酶链反应萤光法检测HBV,统计分析三者之间的...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传统常用的标志物与前S1抗原(Pre-S1Ag)之间的关系,以评价在临床诊疗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法检测前S1抗原和乙肝二对半,用HBV-DNA核酸扩增聚合酶链反应萤光法检测HBV,统计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共检9 989例血清标本,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为1 996例(占19.98%),其中大三阳、HBsAg(+)加抗-HBc(+)及小三阳3种模式的前S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83.99%、64.08%、54.12%,居各种模式的前几位,均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与HBV-DNA核酸扩增(PCR)萤光法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面抗原阴性中检出28例前S1抗原阳性,检出38例HBV-DNA拷贝数大于500。结论 Pre-S1Ag与HbeAg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作为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指标Pre-S1Ag较HBeAg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S1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元凋亡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韩江全 李均 +6 位作者 李官成 周晓兰 朱选平 梁恒 李继中 林冬融 赖敏 《西部医学》 2009年第11期1844-1846,共3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局灶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葛根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Pue治疗组。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T... 目的观察葛根素(Pue)对局灶脑缺血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葛根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Pue治疗组。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TUNEL染色检测凋亡细胞数,免疫组化方法观察Pue治疗组及脑缺血组BDNF阳性细胞数,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组及Pue治疗组BDNF阳性细胞均显著增加。且Pue治疗组阳性细胞数又显著高于缺血对照组(P<0.05)。结论Pue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能提高内源性BDNF的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缺血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脑脊液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严务贞 杨瑛 +2 位作者 赵华新 梁建波 余小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155-1156,共2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患儿脑脊液(CSF)及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病毒性脑炎(病脑)32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13例及20例同期住院的小儿普外科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CNSI)患儿脑脊液(CSF)及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病毒性脑炎(病脑)32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9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13例及20例同期住院的小儿普外科手术患儿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检测他们CSF和血清中的NSE浓度。结果:病脑、结脑和化脑患儿CSF和血清中的NSE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其中以结脑的升高最明显,其次是病脑。结脑和病脑患儿CSF和血清中的NSE水平均高于化脑的(P<0.01或P<0.05)。急性期CNSI患儿CSF中的NSE浓度与血清中的NSE浓度呈正相关(r=0.83,P<0.01)。结论:CSF和血清中的NSE水平除可作为CSNI患儿脑实质损伤的指标之外,还可望作结脑和化脑或病脑和化脑间的鉴别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患儿 脑脊液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4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穿刺病理分期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周青 黄启强 黄丽庆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期97-98,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穿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慢性肝炎患者74例肝穿刺标本和血清学纤维化指标PⅢP、Ⅳ-C、HA、LN的资料。结果 74例患者血清PⅢP、Ⅳ-C、HA、L... 目的分析慢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与肝穿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本院确诊的慢性肝炎患者74例肝穿刺标本和血清学纤维化指标PⅢP、Ⅳ-C、HA、LN的资料。结果 74例患者血清PⅢP、Ⅳ-C、HA、LN与病理分期、分级呈良好的正相关,且与病理分期的正相关关系较分级明显。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学纤维化不同分期、不同分级间与HA、LN、PⅢP、Ⅳ-C四项血清纤维化指标关系秩和检验结果显示,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其值有逐渐升高的趋向,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四项肝纤维化检测指标,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的发展,预测肝硬化,结合肝穿刺等其他检测,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学指标 肝穿病理分期 慢性肝炎 肝纤维化 相关性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梁耀荣 赵春平 王才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2年第9期1301-1303,共3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准确性的干扰。方法收集我院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血清标本30份,配成1~5个高低胆红素浓度组,每组再分A、B两小组,B组用磺基水杨酸去除胆红素,A、B均作HK法血糖测定,结果进行方差...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准确性的干扰。方法收集我院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血清标本30份,配成1~5个高低胆红素浓度组,每组再分A、B两小组,B组用磺基水杨酸去除胆红素,A、B均作HK法血糖测定,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以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对血糖结果的影响。结果胆红素浓度在330μmol/L以下对HK法测定葡萄糖结果无影响(P〉0.05)。结论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血糖,可提高检测方法的抗干扰能力,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己糖激酶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干扰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糖监测对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质量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青 张晟春 赵春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3年第8期1125-1127,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对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老年人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三天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两组连续三天...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对老年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2年5月间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老年人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三天的动态血糖监测。结果两组连续三天检测的空腹血糖值与餐后2h血糖值对比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昴大于对照组俨〈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是导致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动态血糖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动态血糖变化规律,有较高的准确度,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糖监测 老年人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转移相关潜在微小RNA(miRNA)的分离与鉴定(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燕 张金莉 +1 位作者 彭莉萍 张晟春 《合肥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79-487,共9页
目的构建在两种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SW620中微小RNA的差异表达文库,分离与结肠癌转移具有潜在相关性的微小RNA。方法以具有不同转移潜能的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SW620为材料,应用改良抑制性消减杂交联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分离在两种细胞... 目的构建在两种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SW620中微小RNA的差异表达文库,分离与结肠癌转移具有潜在相关性的微小RNA。方法以具有不同转移潜能的结肠癌细胞株SW480和SW620为材料,应用改良抑制性消减杂交联合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分离在两种细胞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利用生物软件BLAST及MIREAP将分离到的微小RNA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果鉴定出在SW480和SW620之间表达有明显差异的24种微小RNA,其中4种为新发现的微小RNA,并提交至Gen Bank数据库。这些微小RNA中经文献查询已知部分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部分在基因转录、细胞周期循环、信号传导和细胞凋亡过程具有一定的功能。结论经过改良的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可以高效地分离不同标本间差异表达的微小RNA;本研究得出的结果可为结肠癌细胞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结直肠癌 转移 抑制性消减杂交 反向斑点杂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检测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晟春 《合肥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570-571,共2页
目地 为了解珠海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应用板条培养药敏试验法对Uu和Mh进行检测 ,并对 12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为 34.15 % ,其中Uu阳性率为 2 9.2 5 % ,Mh阳性率为 1.5... 目地 为了解珠海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及其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应用板条培养药敏试验法对Uu和Mh进行检测 ,并对 12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进行分析。结果 支原体检测阳性率为 34.15 % ,其中Uu阳性率为 2 9.2 5 % ,Mh阳性率为 1.5 9% ,Uu合并Mh阳性率为 3.31%。三组检出的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的敏感性都较高 ,对红霉素、罗红霉素、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支原体对多种抗生素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用药 ,以提高疗效 ,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感染 支原体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送检时间对血清HCV-RNA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
14
作者 梁耀荣 吴小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487-489,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送检时间对血清HCV-RNA荧光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HCV强阳性标本12例和弱阳性血清16例,分别在室温下0、6、12、18和24h后进行PCR定量检测HCV-RNA含量,将0h作为对照组。每份标本重复检测2次。数据结果利用SPSS13.0软... 目的探讨不同送检时间对血清HCV-RNA荧光定量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HCV强阳性标本12例和弱阳性血清16例,分别在室温下0、6、12、18和24h后进行PCR定量检测HCV-RNA含量,将0h作为对照组。每份标本重复检测2次。数据结果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强阳性组和弱阳性组HCV-RNA的拷贝数在室温放置6、12、18和24h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898,P=0.466;F=0.359,t=0.837)。结论送检时间在24h内对HCV-RNA的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无显著的影响,各实验室间的差异应考虑实验者的操作熟练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RNA 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与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晟春 《合肥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96-197,共2页
目的用FQ-PCR的方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的载量,探讨其与HBV-M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技术检测254例患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结果血清HBV DNA载量与HBV-M有关。第1组(HBsAg阳性、HBeA... 目的用FQ-PCR的方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的载量,探讨其与HBV-M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技术检测254例患者血清中HBV DNA载量,同时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标志物。结果血清HBV DNA载量与HBV-M有关。第1组(HBsAg阳性、HBeAg阳性、HBcAb阳性)与其它各组(HBeAg阴性)比较,阳性率、HBV DNA载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HBV DNA载量与HBV-M检测相结合,才能准确了解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以指导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 HBVDNA载量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斗门区妇女生殖道感染临床特点与干预策略分析
16
作者 赵春平 崔美兰 +1 位作者 伍昆山 黄启强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6期284-285,共2页
目的对斗门区妇女生殖道感染临床特点与干预策略进行探讨。方法统计1000例斗门区体检普查妇女的临床资料,分析妇女发生生殖道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有57.7%的妇女患有生殖道感染疾病,宫颈炎和阴道炎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5.2%和16.3%;爱... 目的对斗门区妇女生殖道感染临床特点与干预策略进行探讨。方法统计1000例斗门区体检普查妇女的临床资料,分析妇女发生生殖道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有57.7%的妇女患有生殖道感染疾病,宫颈炎和阴道炎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25.2%和16.3%;爱人为自由职业者和农民的生殖道感染率分别为72.5%和71.4%,与爱人为工人和知识分子妇女的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殖系统感染疾病的发生与妇女的态度、相关知识的知晓、健康行为均存在一定的关系,且没有接受过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教育的妇女的生殖道感染率(71.9%)明显高于接受过相关知识教育的妇女(4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斗门区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情况较高,应引起充分重视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生殖道感染 临床特点 干预策略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
17
作者 赵广琼 顾艳 陈思瑜 《合肥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465-467,共3页
目的检测我院门诊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药敏分析。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63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检测,并对确诊的36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患者的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 目的检测我院门诊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情况及对抗生素的药敏分析。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638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进行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的检测,并对确诊的364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患者的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进行12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检出支原体427例,阳性率66.92%,女性患者(81.12%)明显高于男性患者(34.20%),且Uu感染(45.92%)明显高于Mh感染(11.13%)和Uu﹢Mh混合感染(9.87%)。药敏试验显示:Uu对ROX(42.66%)、AZI(41.30%)、CIP(66.21%)、OFL(45.05%)、ERY(89.08%)耐药,而对JOS(1.02%)、DOX(11.26%)、MIN(11.26%)较为敏感。Mh对ROX(84.51%)、AZI(91.55%)、CIP(73.24%)、SPA(40.85%)、OFL(60.56%)、CLA(73.24%)、LEV(43.66%)、ERY(97.18%)耐药,而对JOS(1.41%)、DOX(7.04%)、MIN(7.04%)比较敏感。结论支原体培养加药敏试验结果,在指导临床上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合理用药及提高临床疗效方面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 抗生素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ISA法检测C-肽的质量控制策略
18
作者 周晓兰 黄启强 《合肥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73-174,共2页
关键词 C-肽 ELISA 糖尿病 酶标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穿刺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同步观察对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探讨
19
作者 张晟春 《合肥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同步观察对诊断MDS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对32例MDS病人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步观察其涂片和切片。结果活检切片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穿刺涂片。粒系、巨系病态造血检出率活检... 目的探讨骨髓穿刺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同步观察对诊断MDS的临床意义。方法针对32例MDS病人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步观察其涂片和切片。结果活检切片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穿刺涂片。粒系、巨系病态造血检出率活检切片高于穿刺涂片,红系病态造血的检出率穿刺涂片高于活检切片。网状纤维增生的观察活检切片优于穿刺涂片。结论活检切片和穿刺涂片同步观察比常规穿刺涂片形态学观察更有利于提高MDS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穿刺涂片 骨髓活检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BX Pentro60血细胞分析仪自研试剂在临床应用中的评价
20
作者 周晓兰 王海棠 《合肥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472-473,共2页
关键词 血细胞分析仪 试剂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