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现今地温场及热历史的研究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永新 冯殿生 +1 位作者 汪集旸 吴铁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7-202,共6页
依据 10口系统测温井数据和 6 1块岩石热导率测试结果 ,计算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 10个高质量的大地热流数据 ,并在此基础上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 (Ro)资料对该区的热历史进行了恢复 .结果表明 :东部凹陷下第三系平均地温梯度为 36 .5℃ k... 依据 10口系统测温井数据和 6 1块岩石热导率测试结果 ,计算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 10个高质量的大地热流数据 ,并在此基础上 ,利用镜质体反射率 (Ro)资料对该区的热历史进行了恢复 .结果表明 :东部凹陷下第三系平均地温梯度为 36 .5℃ km ,岩石平均热导率为 1.6 6 7W (m·K) ,热流密度变化于 49.5~ 70 .0mW m2 之间 ,平均为5 8.0mW m2 ;东部凹陷热流呈现古热流高现今热流低的变化特征 ,从沙三期到东营期 ,古热流值是逐渐增大的 ,到东营期末达到最大值 ,晚第三纪至现今表现为持续冷却 ;构造沉降史分析显示 ,盆地经历了早期的裂谷阶段 ( 43~2 5Ma)和后期的热沉降阶段 .盆地现今较低的大地热流和较高的古热流及典型的裂谷型构造沉降样式为东部凹陷的构造 -热演化提供了重要认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东部凹陷 大地热流 热史恢复 构造-热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天然气中重烃异常富集重碳同位素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践发 陈振岩 +3 位作者 季东民 于深 赵长虹 王先彬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5-8,共4页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是判识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气源对比、估算天然气的成熟度和确定天然气是否被次生改造等的有效地球化学手段。通常认为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源岩的母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的影响...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是判识天然气成因类型、进行气源对比、估算天然气的成熟度和确定天然气是否被次生改造等的有效地球化学手段。通常认为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受源岩的母质类型和热演化程度的影响,乙烷、丙烷等重烃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决定于源岩有机母质的碳同位素组成,同时也明显地受热演化程度的影响。在辽河盆地发现一类碳同位素组成异常的天然气。这类天然气是分布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桃园地区和黄金带地区的部分浅层天然气,其甲烷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1值为-44‰~-40‰,乙烷δ13C2值为-13‰~-6.6‰,丙烷δ13C3值-6.1‰~+3.3‰,该类天然气的乙、丙烷异常富集重碳同位素,到目前为止在天然气藏中还是首次发现。根据地球化学资料和地质背景分析认为这天然气应是未成熟阶段的生物气或低成熟阶段的生物-热催化过度带气经过细菌氧化后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碳同位素 细菌氧化气 重烃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断陷盆地西部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牙形石生物地层 被引量:4
3
作者 董熙平 郝维城 +5 位作者 王仁厚 魏喜 赖维成 张英 韩琦 鲁颖淮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97-312,337-339,共16页
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古潜山顶部地层的时代 ,自 70年代末期以来 ,一直被认为属于中、上元古代。本文通过在总面积为 60 0 km2 的西部凹陷中段系统、详尽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 ,并结合疑源类、小壳化石以及岩石地层学资料 ,确认研究区... 辽河断陷盆地西部凹陷古潜山顶部地层的时代 ,自 70年代末期以来 ,一直被认为属于中、上元古代。本文通过在总面积为 60 0 km2 的西部凹陷中段系统、详尽的牙形石生物地层研究 ,并结合疑源类、小壳化石以及岩石地层学资料 ,确认研究区内古潜山顶部地层的时代主要为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中、上元古代地层在研究区内虽然存在 ,但分布极其局限。从而 ,彻底改变了2 0年以来对该地区古潜山地层划分和对比上的传统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晚寒武世 早奥陶世 辽河断陷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断陷东部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牙形石生物地层 被引量:7
4
作者 董熙平 郝维城 +3 位作者 王仁厚 魏喜 张放 李岩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9-228,共10页
根据王参 1井和界 3井所产的牙形石动物群的分析 ,讨论了辽河断陷东部存在晚寒武世长山组 ;早奥陶世下马家沟组和冶里组的地层 ,与国内外有关的地区进行了对比。同时 ,以实例说明了仅仅根据岩性和电性划分出的晚寒武世凤山组、崮山组 ,... 根据王参 1井和界 3井所产的牙形石动物群的分析 ,讨论了辽河断陷东部存在晚寒武世长山组 ;早奥陶世下马家沟组和冶里组的地层 ,与国内外有关的地区进行了对比。同时 ,以实例说明了仅仅根据岩性和电性划分出的晚寒武世凤山组、崮山组 ,中寒武世张夏组以及早奥陶世上马家沟组、亮甲山组层尚需进一步的系统的牙形石生物地层工作来核实或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形石 生物地层 晚寒武世 早奥陶世 辽河断陷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煤系地层中特高含量的二萜类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妥进才 王先彬 +3 位作者 陈践发 郭克园 陈振岩 朴明植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85-290,共6页
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煤系烃源岩中检出了特高含量的海松烷,脱氢松香烷等三环二萜烷和扁枝烷等四环二萜烷类化合物,此外还检测到了奥利烯、乌散烯等罕见的三萜类。上述三类化合物尽管出现在同一套地层中,但它们的主要来... 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下第三系沙三段煤系烃源岩中检出了特高含量的海松烷,脱氢松香烷等三环二萜烷和扁枝烷等四环二萜烷类化合物,此外还检测到了奥利烯、乌散烯等罕见的三萜类。上述三类化合物尽管出现在同一套地层中,但它们的主要来源并不完全相同,其中三环二萜和四环二萜类分别以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为主要来源,而五环三萜类则主要来源于被子植物。说明辽河盆地下第三系沙三段煤系地层中母质输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煤系地层 三环二萜烷 四环二萜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勘探经济评价关键指标——目标圈闭最低经济可采储量确定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玉喜 唐立仁 +1 位作者 杨国平 宋国徽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4-76,共3页
分析了勘探经济评价应考虑的因素 ,明确了目标圈闭最低经济可采储量是圈闭勘探经济评价的关键指标 .综合考虑勘探、开发和经济环境等因素 ,采用开发过程模型和对应经济模型 ,根据财务净现值法给出了最低经济可采储量的计算方法 .
关键词 勘探经济评价 可采储量 油气勘探 圈闭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家油田储层成岩作用及对孔隙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尹燕义 王国娟 +1 位作者 张学汝 尹万泉 《断块油气田》 CAS 1996年第3期29-32,共4页
利用各种分析化验手段研究了辽河冷家油田冷43断块稠油油藏S1+2段砂砾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建立了储层的成岩演化模式,研究了储层的孔隙类型,定量分析了储层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为冷43断块油藏描述提供了成岩模型和孔隙... 利用各种分析化验手段研究了辽河冷家油田冷43断块稠油油藏S1+2段砂砾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建立了储层的成岩演化模式,研究了储层的孔隙类型,定量分析了储层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为冷43断块油藏描述提供了成岩模型和孔隙演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 孔隙演化 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井井间流动的压降曲线
8
作者 赵子刚 杨国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2-44,共3页
用气井有效半径描述了气井井底状况及湍流影响,建立了气井井间干扰问题的流动模型,用拉普拉斯变换法求出了储层内的压力分布,并得到了观测井、激动井的无量纲井底压降表达式。利用公式绘出有实用价值的无量纲井底压降曲线,并推算了... 用气井有效半径描述了气井井底状况及湍流影响,建立了气井井间干扰问题的流动模型,用拉普拉斯变换法求出了储层内的压力分布,并得到了观测井、激动井的无量纲井底压降表达式。利用公式绘出有实用价值的无量纲井底压降曲线,并推算了气藏动态参数,从而为气田开发提供了动态分析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井间干扰 气体流动模型 试井 压降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影响岩石热物理性质的因素及机制 被引量:15
9
作者 徐振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84-89,共6页
本文是在近年来对稠油油藏岩石热物理性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论述了影响岩石热物性参数(导热率、热扩散率、比热容及热膨胀率)的因素和机制及其变化规律。这将对稠油油藏的热采机理、油藏模式等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稠油 油藏 热力采油 岩石 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热采蒸汽吞吐阶段测算采收率的数理统计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9-281,共3页
总结了辽河油田的实际生产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提出了两种计算稠油热采蒸汽吞吐阶段采收率的简易方法──注采特征曲线法和油汽比递减曲线法。
关键词 蒸汽吞叶阶段 采收率 粘性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哥伦比亚上Magdalena河谷Quebrada Ocal剖面白垩系黑色页岩有机相变化、生油岩潜力及海平面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Ute Mann Ruediger Stein +1 位作者 彭峰 李宏伟 《国外油气勘探》 1998年第1期1-19,共19页
上Magdalena河谷(UMV)盆地是位于哥伦比亚中科迪勒拉山脉和东科迪勒拉山脉之间的山间盆地,其中沉积了290m厚的中白垩统黑色页岩层序,我们对该层序进行了有机地化分析和显微分析。通过研究,我们可以(1)划分出四种有机相类型;(2)评价其生... 上Magdalena河谷(UMV)盆地是位于哥伦比亚中科迪勒拉山脉和东科迪勒拉山脉之间的山间盆地,其中沉积了290m厚的中白垩统黑色页岩层序,我们对该层序进行了有机地化分析和显微分析。通过研究,我们可以(1)划分出四种有机相类型;(2)评价其生油岩潜力;(3)将这些有机相综合为一个层序地层格架。这四种有机相类型分别是C、BC、B和D型。在高水位期和低水位期沉积的C型具有明显的陆源有机质组分。BC型有机相以海相有机质含量较高且保存较好为特征,并发育在海进体系域的下部。因为B型有机相在缺氧条件下保存最好,所以海相有机质含量最高。由于缺乏生物扰动作用和富集微量金属,表明其沉积为缺氧沉积。B型有机相发育在海侵体系域上部,其生油岩潜力最佳。B型有机相形成于高水位期,尤其与土仑期南美洲北部的最大海泛有关。D型有机相也与高水位期沉积有关,但表现为高速率有机质改造和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黑色页岩 有机相 沉积物 生油 哥伦比亚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曙光——欢喜岭复式油田的地质特征与成因条件
12
作者 牛仲仁 路则平 《复式油气田》 1997年第3期13-18,共6页
该文围绕“复式”论述曙光-欢喜岭油田的地质特征,其油源为沙四,沙三,沙一段和东营组,储层有太古界,元古界,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不同圈闭类型的油藏纵向上叠置,主力油层平面上圈闭类型也多样,该油田是一个复杂的复式油田,文... 该文围绕“复式”论述曙光-欢喜岭油田的地质特征,其油源为沙四,沙三,沙一段和东营组,储层有太古界,元古界,下第三系和上第三系,不同圈闭类型的油藏纵向上叠置,主力油层平面上圈闭类型也多样,该油田是一个复杂的复式油田,文章以较多的篇幅论述了曙光一欢喜岭复式油田的成因条件,曙光,欢喜岭地区早第三纪有3个构造旋回;(1)沙田,沙三段为湖盆张裂期和深陷期沉积,此为第一构造旋回;(2)沙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构造沉积 油气藏 地质特征 成因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