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类似再现”——论90年代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 |
李春林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2
|
|
2
|
建构辽宁文化研究的学术框架——白长青先生的辽宁文化研究评介 |
程义伟
|
《沈阳大学学报》
CAS
|
2004 |
1
|
|
3
|
比较文学研究刍议 |
刘介民
|
《社会科学辑刊》
|
1983 |
0 |
|
4
|
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审美追求 |
冯静
|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5
|
文如其人 书如其品——漫评万平近的《新文学比较研究》 |
王建中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0 |
|
6
|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梳理辽宁文化特色、优势,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的问题研究——以辽宁少数民族文化为切入点 |
萨仁图娅
曹萌
金海燕
刘冬梅
陈凤军
吴长权
|
《满族研究》
|
2016 |
3
|
|
7
|
传统格律诗在东北现代文学发生期的嬗变——以《盛京时报》为中心 |
刘瑞弘
冯静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8
|
“交流的无奈”——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传播困境与突围 |
马琳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9
|
|
9
|
揽时代风云 促社会变革——从文化视角论茅盾散文的思想特色 |
王建中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
|
|
10
|
鲁迅与苏联“同路人”作家关系研究(二) |
李春林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3
|
|
11
|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路向的几点思考 |
李春林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2
|
|
12
|
论民俗语言学应用研究 |
曲彦斌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
|
|
13
|
略论抗联时期的革命文学创作 |
王建中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1
|
|
14
|
阿Q、“狂人”与彼列多诺夫——鲁迅与索洛古勃比较研究之三 |
李春林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
3
|
|
15
|
论辽海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兼论辽宁人文化性格的形成 |
叶立群
|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
2008 |
3
|
|
16
|
两位“人性的天才”的“呐喊”与“绝叫” 鲁迅与迦尔洵的比较研究(上) |
李春林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7
|
论丁玲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纪念丁玲诞辰一百周年 |
陆文采
王建中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4
|
|
18
|
当代东北作家群的研究向度与价值 |
李帅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5
|
|
19
|
启蒙与介入:新中国70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谱系 |
李帅
|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20
|
鲁迅与东欧传统现实主义文学 |
李春林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