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类似再现”——论90年代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春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48-154,共7页
90年代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崛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创作主体等方面的深因。这些原因恰与30年代东北作家群形成的动因相似。因之今日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创作形态也就酿就了与往昔东北作家群相近的诸多特点,成为一... 90年代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崛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创作主体等方面的深因。这些原因恰与30年代东北作家群形成的动因相似。因之今日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创作形态也就酿就了与往昔东北作家群相近的诸多特点,成为一种“类似再现”。这些特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现实主义创作的主导地位;善写普通人的心理与性格;着力于表现人物的觉醒;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艺术上的“越轨”与创新。但两者亦有明显不同:若是说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对于表现人物的阶级觉醒与民族觉醒往往施予浓墨重彩,那么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则将侧重点置于儿童的人生觉醒、个性觉醒、自我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作家群 儿童文学创作 儿童文学作家 30年代 文化反思 辽宁 哲理层面 现实主义 忧患意识 少年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辽宁文化研究的学术框架——白长青先生的辽宁文化研究评介 被引量:1
2
作者 程义伟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92-94,共3页
对白长青先生辽宁文化研究进行了解析,指出了辽宁文化研究是东北地域文化研究的组成部分。白长青先生在辽宁地域文化研究的寻找中,张扬了东北文化的精神本质,建构了辽宁文化研究的学术框架。揭示了辽宁文化研究产生的原因及其时代意义,... 对白长青先生辽宁文化研究进行了解析,指出了辽宁文化研究是东北地域文化研究的组成部分。白长青先生在辽宁地域文化研究的寻找中,张扬了东北文化的精神本质,建构了辽宁文化研究的学术框架。揭示了辽宁文化研究产生的原因及其时代意义,并特别阐述了辽宁文化研究中满族文化的民族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长青 辽宁文化研究 时代意义 满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文学研究刍议
3
作者 刘介民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1期150-156,共7页
(一) “比较文学”这个概念自一八二九年维勒曼(A.F.Villemain 1790—1870)在巴黎大学讲学采用以来,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一个多世纪以来,几经波折和论争,至今还没有被大家公认的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只是一个民... (一) “比较文学”这个概念自一八二九年维勒曼(A.F.Villemain 1790—1870)在巴黎大学讲学采用以来,已经过去了一百多年。一个多世纪以来,几经波折和论争,至今还没有被大家公认的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认为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只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文学传统和文学史①;有的学者认为是“超越国界和语言界线”亦即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民族的文学②;还有的学者把社会、哲学、艺术、宗教等都看做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③。对于比较文学研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研究 欧洲文学 文学传统 浪漫主义 比较文学研究 法国 世界文学 巴黎大学 民族文学 作家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审美追求
4
作者 冯静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753-755,共3页
辽宁儿童文学作家群的作品在赞美、歌颂人间真善美的美学追求上取得突出成绩,很多作品具有鲜明的美学风格。作品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注重审美意象的创设,善于营造唯美的意境,展现了语言的极大魅力,唯美动人。
关键词 儿童文学 审美追求 意象 辽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如其人 书如其品——漫评万平近的《新文学比较研究》
5
作者 王建中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02-106,共5页
《新文学比较研究》是一部见解深思熟虑、行文老到、耐人寻味的现代文学研究成果汇集。作者着眼于鲁迅、茅盾、老舍、丁玲、赵树理等文学大家,从新的视角深入开掘,显示出新的理论色彩。作者善于攻克难点,公正、客观地对待有争议的人物... 《新文学比较研究》是一部见解深思熟虑、行文老到、耐人寻味的现代文学研究成果汇集。作者着眼于鲁迅、茅盾、老舍、丁玲、赵树理等文学大家,从新的视角深入开掘,显示出新的理论色彩。作者善于攻克难点,公正、客观地对待有争议的人物与作品。翔实的资料,严谨的学风,是本书所体现出的突出特色。作者采用比较研究方法研究新文学,这部论著堪称新文学比较研究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比较研究》 人品 文品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滋养,梳理辽宁文化特色、优势,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的问题研究——以辽宁少数民族文化为切入点 被引量:3
6
作者 萨仁图娅 曹萌 +3 位作者 金海燕 刘冬梅 陈凤军 吴长权 《满族研究》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辽宁省共有5个世居少数民族,即: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和锡伯族。各民族及其先民共同创造了辽宁的历史,推动着辽宁社会历史的发展。本课题组集合辽宁各民族学者,经过统一研讨、分头调查、深入发掘、实地考察、系统梳理、多方论证,... 辽宁省共有5个世居少数民族,即: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和锡伯族。各民族及其先民共同创造了辽宁的历史,推动着辽宁社会历史的发展。本课题组集合辽宁各民族学者,经过统一研讨、分头调查、深入发掘、实地考察、系统梳理、多方论证,重点研究了辽宁民族节日的类型、价值以及开发与保护传承、辽宁民族文化符号以及民族标识的梳理与运用、以民族文化胜地拉动辽宁省旅游业、辽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辽宁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化产业等五个方面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少数民族文化 传承与保护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格律诗在东北现代文学发生期的嬗变——以《盛京时报》为中心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瑞弘 冯静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6-109,共4页
《盛京时报》作为东北文学史的传媒见证,在东北现代文学发生阶段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文艺副刊《神皋杂俎》的"文苑"、"新诗"专栏刊登了大量的传统格律诗和新诗,并且在1923年引发了关于新诗的一系列争论,其中涉及... 《盛京时报》作为东北文学史的传媒见证,在东北现代文学发生阶段具有独特的文献价值。文艺副刊《神皋杂俎》的"文苑"、"新诗"专栏刊登了大量的传统格律诗和新诗,并且在1923年引发了关于新诗的一系列争论,其中涉及了新诗押韵、对仗与否等传统格律诗范围内的问题,从中可以窥探出东北现代文学发生期传统格律诗的嬗变过程,同时还具有文艺理论探索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律诗 嬗变 新诗 《盛京时报》 东北现代文学发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的无奈”——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传播困境与突围 被引量:9
8
作者 马琳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4-228,共5页
当下中国文学面临着对外传播的困境,中外文学的输出与输入比例相差悬殊。运用传播学视角阐释文学的传播意义,揭示了文学的意义是因传播而得以生成,因此传播学的某些规律不仅适用于众多现代电子媒介,同样适用于传统的纸质媒介——文学。... 当下中国文学面临着对外传播的困境,中外文学的输出与输入比例相差悬殊。运用传播学视角阐释文学的传播意义,揭示了文学的意义是因传播而得以生成,因此传播学的某些规律不仅适用于众多现代电子媒介,同样适用于传统的纸质媒介——文学。对文学传播全过程的分析,可以揭示出中国文学在传者、信息和交流等方面所呈现出的十分无奈的交流景象。中国文学要在创作、翻译以及畅通传播渠道等方面为中国文学走出去开疆拓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视角 文学交流 传播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揽时代风云 促社会变革——从文化视角论茅盾散文的思想特色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建中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48-153,共6页
揽时代风云促社会变革——从文化视角论茅盾散文的思想特色王建中茅盾是中国文坛的“一颗巨星”,“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仅以散文而言,不仅数量惊人:在《茅盾全集》中占有7卷... 揽时代风云促社会变革——从文化视角论茅盾散文的思想特色王建中茅盾是中国文坛的“一颗巨星”,“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和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仅以散文而言,不仅数量惊人:在《茅盾全集》中占有7卷之多,高达228万余字,而且质量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文化视角 社会变革 政论散文 时代风云 叙事散文 妇女解放 散文创作 妇女观 小品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苏联“同路人”作家关系研究(二)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春林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58,66,共10页
关键词 鲁迅 苏联 雅柯夫列夫 作家 弗拉基米尔·格尔曼诺维奇·理定 拉甫列涅夫 文学研究 现代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路向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春林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7-142,共6页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路向的几点思考李春林此处所谓的中国现代文学,乃取其广义,即含中国当代文学在内。中国现代文学自1917年滥觞迄今为止,本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硬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将其划为两段,极不科学,亦...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路向的几点思考李春林此处所谓的中国现代文学,乃取其广义,即含中国当代文学在内。中国现代文学自1917年滥觞迄今为止,本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硬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将其划为两段,极不科学,亦不符合文学发展实际。赵树理的文学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发展路向 鲁迅 新时期文学 文学民族性 中国新文学 文化交汇 民族个性 现代化 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俗语言学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曲彦斌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49-154,共6页
民俗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人文科学立于学林的历史还不长,但其迅速发展的势态却清楚地显示出它面临的亟待研究的课题,是要在继续完善和深化其基础理论的同时,立即着手开展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应用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尤其会为民俗语言学... 民俗语言学作为一门新兴人文科学立于学林的历史还不长,但其迅速发展的势态却清楚地显示出它面临的亟待研究的课题,是要在继续完善和深化其基础理论的同时,立即着手开展一些条件比较成熟的应用研究。应用研究的成果,尤其会为民俗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完善与深化不断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与动力,使之在应用研究中得以长足发展。这是一切有志于这项科学事业及于此有兴趣者,所应清楚意识到的问题。就现有基本理论构架所及,和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所反馈的部分信息的展示,民俗语言学应用研究的领域是非常宽广的,亟待我们去发掘与开拓。下面,即对几个已初步进入民俗语言学应用研究的基本课题,作一简要论证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语言学 语言识别 方言俗语 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特征 以言行事 部分信息 语言现象 言语行为 语言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抗联时期的革命文学创作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建中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8-21,共4页
文学历来是生活的反映,同样,东北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产生下抗联时期的革命文学,它艺术地再现了抗联战士和广大被压迫人民在那段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思想、感情、心态,表现出他们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深切执著的爱国情... 文学历来是生活的反映,同样,东北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产生下抗联时期的革命文学,它艺术地再现了抗联战士和广大被压迫人民在那段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思想、感情、心态,表现出他们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深切执著的爱国情怀和无往不胜的乐观态度,也为东北光复后的东北解放区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具有鲜明战斗性和广泛群众性的抗日诗词 抗日诗词是抗联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抗联的斗争,记录了抗联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鼓舞了当时抗日军民的斗志。他们高唱着慷慨激昂的战歌,同日寇浴血奋战,使抗日烽火燃遍东北各地。”由于这些抗日诗词大都为抗联干部所写,他们写的是亲身经历、亲身体验,所以具有鲜明的战斗性。这突出地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学 抗联文学 东北抗日联军 日本侵略者 全民抗战思想 反满抗日 独幕剧 日伪统治 抗日斗争 战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Q、“狂人”与彼列多诺夫——鲁迅与索洛古勃比较研究之三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春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5-36,2,共22页
鲁迅与索洛古勃是敢于对自己民族"刨根论劣"的伟大作家,他们塑造了反映本民族劣根性的典型性格:阿Q与彼列多诺夫。两者有许多共性:明显的精神胜利倾向;愚昧无知,信守正统;强烈的自愿为奴意识;毫无特操;卑怯;盲目地崇尚暴力。... 鲁迅与索洛古勃是敢于对自己民族"刨根论劣"的伟大作家,他们塑造了反映本民族劣根性的典型性格:阿Q与彼列多诺夫。两者有许多共性:明显的精神胜利倾向;愚昧无知,信守正统;强烈的自愿为奴意识;毫无特操;卑怯;盲目地崇尚暴力。两者的差异也表现在诸多方面,主要是一为"卑怯的‘末人’",一为"卑劣的小鬼"。同时,鲁迅的"狂人"与彼列多诺夫也有明显的可比性:都是被迫害狂,但彼列多诺夫同时又是迫害狂。"吃人"与"告密"是《狂人日记》与《卑劣的小鬼》两部作品的关键词,也是两个对应的意象,它们包孕着甚为深刻的文化内容;同时两作又都深蕴着"救救孩子"的深意。两位作家在用多种创作方法塑造民族的典型性格时,都给与人物的生成环境以充分的描写,从民族性格的否定性出发,进而彻底否定了性格的生成环境,从而昭示出未来革命的必然性乃至暴烈性,尽管鲁迅写的是一场失败了的革命,索洛古勃是在以后的《创造的传奇》中更为全面地预言了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索洛古勃 阿Q “狂人” 彼列多诺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辽海文化的多元性特征——兼论辽宁人文化性格的形成 被引量:3
15
作者 叶立群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2008年第4期154-155,158,共3页
在特殊的地理、经济、民族、政治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辽海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的本质特征,这也决定着辽宁人文化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这种多元性的成因主要为:多民族文化的聚合;不同经济类型中的文化碰撞和交融;多种社... 在特殊的地理、经济、民族、政治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辽海文化"呈现出多元性的本质特征,这也决定着辽宁人文化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重性。这种多元性的成因主要为:多民族文化的聚合;不同经济类型中的文化碰撞和交融;多种社会文化类型的重叠交替。对"辽海文化"生成史和本质特征的考察,也正是对辽宁人文化性格——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的理性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海文化 多元性 文化性格 复杂性 多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位“人性的天才”的“呐喊”与“绝叫” 鲁迅与迦尔洵的比较研究(上)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春林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46-52,共7页
关键词 鲁迅 迦尔洵 比较文学 人性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丁玲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纪念丁玲诞辰一百周年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文采 王建中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1-6,共6页
丁玲是个极有个性的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贯穿她的全部创作。从“‘莎菲型’女性与中国女性文学”、“《‘三八节’有感》与丁玲的女性文学”、“丁玲与新时期女性文学”等三个方面来看,20世纪新女性形象无不受到丁玲创作的影响,这... 丁玲是个极有个性的作家。鲜明的女性意识,贯穿她的全部创作。从“‘莎菲型’女性与中国女性文学”、“《‘三八节’有感》与丁玲的女性文学”、“丁玲与新时期女性文学”等三个方面来看,20世纪新女性形象无不受到丁玲创作的影响,这一重大影响关系足以确定丁玲在中国女性主义文学中奠基人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莎菲型'女性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新时期女性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东北作家群的研究向度与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帅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69-73,共5页
当代东北作家群的概念与现代东北作家群相对提出,指的是1950年代以来的东北作家群体,其创作的题材以东北地域特色、民风民俗、文化传统为主体,命名的根据是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文化群落理论。通过作家论的角度对当代东北作家群进行纵向... 当代东北作家群的概念与现代东北作家群相对提出,指的是1950年代以来的东北作家群体,其创作的题材以东北地域特色、民风民俗、文化传统为主体,命名的根据是文化生态学视角下的文化群落理论。通过作家论的角度对当代东北作家群进行纵向的社会心理学考察和横向的文学地理学考察可知,东北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对作家的精神气质、文化心态、审美倾向的影响,使其在创作主题、题材、风格等方面具有相同的倾向和特质。在此基础上倡导当代东北文学的经典化,建构一个真正的大东北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东北作家群 文学群落 文学地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蒙与介入:新中国70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谱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帅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289-294,375,共7页
具有身份认同属性的知识分子是以特殊方式看待世界的人,此特殊方式即“知性”的方式。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士大夫”阶层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换追溯,以及对新中国70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谱系寻踪,其研究对象即是具有并运用“知性... 具有身份认同属性的知识分子是以特殊方式看待世界的人,此特殊方式即“知性”的方式。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士大夫”阶层到现代知识分子的转换追溯,以及对新中国70年文学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谱系寻踪,其研究对象即是具有并运用“知性”能力的真正的知识分子。融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中西文化于一体的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是对鲁迅等现代知识分子精神的传承与延续,他们以多样化的形式重构国民性,或反思、或批判、或改造、或赞美,其内核是运用知性能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融合西方文化(异质文化)的优质基因的判断力批判和融合的过程。或暴露伤痕,或文化寻根,或正本清源,或守正创新,或先锋前卫、大胆叛逆,或回忆反思、追求内心真实,从而形成启蒙与审美交织并进的双重以及多元知识分子形象,成为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70 年文学 知识分子形象 启蒙 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与东欧传统现实主义文学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春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0-26,共7页
鲁迅与东欧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之关系 ,主要是一种影响性联系。国情的相似 ,艺术创作主旨的同一 ,使得鲁迅选择了以果戈理、契诃夫、显克微支等为主要代表的包括俄国文学在内的整个东欧传统现实主义文学 ,并在创作总体艺术风貌上呈现出诸... 鲁迅与东欧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之关系 ,主要是一种影响性联系。国情的相似 ,艺术创作主旨的同一 ,使得鲁迅选择了以果戈理、契诃夫、显克微支等为主要代表的包括俄国文学在内的整个东欧传统现实主义文学 ,并在创作总体艺术风貌上呈现出诸多相近之处。但复仇诗人鲁迅却与博爱作家托尔斯泰相疏离 ,忧郁而又温婉的屠格涅夫在悲愤之海———鲁迅那里 ,只扮演了小溪角色。鲁迅的选择是多元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东欧 俄国 现实主义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