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氧氟沙星热敏型眼用凝胶的研制及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高斐 王东凯 +3 位作者 罗立 徐松林 刘莱 徐飒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057-1059,共3页
目的:制备左氧氟沙星热敏型眼用凝胶,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热敏型材料制备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根据胶凝温度筛选泊洛沙姆407的最佳处方浓度,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该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结果:左氧氟... 目的:制备左氧氟沙星热敏型眼用凝胶,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方法:以泊洛沙姆407为热敏型材料制备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根据胶凝温度筛选泊洛沙姆407的最佳处方浓度,采用无膜溶出模型对该制剂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考察。结果:左氧氟沙星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3~11μg/ml(r=0.9991,n=6),回收率为99.62%;泊洛沙姆407在处方中的最佳浓度为18%;药物释放呈零级动力学特征,释放量取决于凝胶溶蚀量。结论:该制剂制备方法简单,用药剂量易于控制,极具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氧氟沙星 泊洛沙姆407 热敏型眼用凝胶 体外释放 无膜溶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放置引流的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56例体会 被引量:25
2
作者 孙洪利 杨海容 +2 位作者 马凯 李洪波 杨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13-714,共2页
对5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采用不放置引流的甲状腺切除,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量30~50ml,平均40ml。于术后3-4d痊愈出院,切口美观,甲级愈合,无并发症。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无复发。认为不放... 对56例甲状腺良性结节采用不放置引流的甲状腺切除,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手术时间40~12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量30~50ml,平均40ml。于术后3-4d痊愈出院,切口美观,甲级愈合,无并发症。随访3~15个月,平均8个月,无复发。认为不放置引流的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无并发症、美观实用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放置引流 小切口 甲状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诊疗对策 被引量:12
3
作者 宫大鑫 王侠 +5 位作者 李泽良 刘屹立 金铎 孙志熙 王平 孔垂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112-1115,共4页
目的:探讨和比较嗜铬细胞瘤包括不典型和复杂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2002年12月22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99例,女... 目的:探讨和比较嗜铬细胞瘤包括不典型和复杂嗜铬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2002年12月22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本组病例男99例,女122例;平均年龄43.7岁。3例体检发现肿瘤,15例因消化道症状发现肿瘤,3例于其他疾病随访中发现肿瘤。195例因血压增高发现肿瘤。176例为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21例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15例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其中8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7例诊断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结论:实验室检查对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较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偶发瘤中发现静止型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常常多发。肾上腺外多发、复发嗜铬细胞瘤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手术是治疗各种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静止型 肾上腺外 多发性 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泪腺脱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4
作者 罗实 孙小宇 张莹莹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3期365-367,406,共4页
目的探讨泪腺脱垂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其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45眼)泪腺脱垂患者的MSCT图像资料,并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分别从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分析泪腺脱垂的CT图像特点。结果 24例中有21例为双... 目的探讨泪腺脱垂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以提高其CT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45眼)泪腺脱垂患者的MSCT图像资料,并应用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分别从横断位、冠状位及矢状位分析泪腺脱垂的CT图像特点。结果 24例中有21例为双侧泪腺脱垂,其横断位表现为泪腺上部部分越过眶缘,其中13例(26眼)呈结节样,8例(16眼)呈分叶状;冠状位表现为泪腺大部分位于眶缘前方、眼球颞侧,呈类圆形团块影;矢状位亦可见相似表现。另有3例为单侧泪腺脱垂(均为部分脱垂)。结论泪腺脱垂在CT图像上有特征性的表现,MSCT在其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 脱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患者25-羟维生素D3水平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孙达 王娇姣 +3 位作者 王力宁 王娟 刘林林 李子龙 《临床肾脏病杂志》 2016年第5期265-270,共6页
目的检测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不同进展阶段25一羟维生素I)3125(OH)D3]的浓度,25(0H)D3水平与CKD发生、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活性维生素D在CKD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中国医... 目的检测慢性肾脏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患者不同进展阶段25一羟维生素I)3125(OH)D3]的浓度,25(0H)D3水平与CKD发生、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活性维生素D在CKD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内科住院的非血液净化的CKD患者885例及急性肾损伤患者11例,分别测定25(0H)133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肌酐(SCr)、尿素氮(BIJN)、血清胱抑素C(CystatinC,Cys-C)、血钙、血磷、血碳酸氢根(HC03)、血尿酸(uricacid,UA)、血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白蛋白(albumin,Alb)、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es,ALP)、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采用化学发光法测量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immunoreactive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统计CKD不同阶段25(0H)D3不足及缺乏的发生率,分析不同维生素D水平分组下各项生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随肾脏病的进展,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发生率呈升高趋势。急性肾损伤患者25(OH)D3水平为(15.8±9.16)ng/ml,明显高于CKD各期(P〈O.05)。随25(OH)D3水平下降,患者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升高,尿蛋白的程度加重,血白蛋白水平下降,钙磷代谢紊乱(血钙下降,血磷升高)及血脂代谢异常加重,不同维生素D水平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左室射血分数、肾功能相关指标、骨代谢指标、血尿酸、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25(OH)D3水平与尿蛋白程度相关,中度尿蛋白组和大量尿蛋白组25(OH)D3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尿蛋白组和低尿蛋白组(P〈0.05);且随着蛋白尿病情加重,维生素D严重缺乏的发生率升高,在各尿蛋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75,P=0.000)。③25(OH)D3水平与血白蛋白、血钙、血红蛋白水平呈正相关;与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定量、磷、血脂水平呈负相关。血白蛋白、收缩压、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是25(OH)D3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国东北地区CKD患者维生素D缺乏更加严重。25(OH)D3水平与CKD临床重要指标相关。血白蛋白、收缩压、24h尿蛋白定量、血红蛋白是25(OH)D3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3 慢性肾脏病 维生素D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阳 马咏梅 +1 位作者 张艳萍 齐国先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年第9期9-11,共3页
目的观察腺苷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律失常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er大鼠36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腺苷组,每组12只。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分钟,再灌注45分钟,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 目的观察腺苷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心律失常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er大鼠36只,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腺苷组,每组12只。开胸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30分钟,再灌注45分钟,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冠状动脉。腺苷组于结扎前1分钟给予腺苷(0.4ml/kg)左心室内注入,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左心室内注入。观察再灌注室性心动过速(VT)、室颤(VF)发生率和死亡率;检测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①腺苷组大鼠再灌注VT及VF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腺苷组大鼠SOD活力提高(P<0.05),而MDA生成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缺血心肌进一步损伤,腺苷具有抗大鼠I/R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抑制缺血再灌注氧自由基的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心肌缺血再灌注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龙骨颈椎胶囊中士的宁的含量 被引量:1
7
作者 洪梅 姜元甲 +1 位作者 吴涛 冯悦 《中国药业》 CAS 2004年第4期45-46,共2页
目的:建立测定龙骨颈椎胶囊中士的宁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Reliasil硅胶分析柱,流动相为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浓氨溶液穴47.5∶47.5∶5∶0.35雪,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该方法精密度和稳定性均良好,供试品溶液... 目的:建立测定龙骨颈椎胶囊中士的宁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Reliasil硅胶分析柱,流动相为正己烷-二氯甲烷-甲醇-浓氨溶液穴47.5∶47.5∶5∶0.35雪,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该方法精密度和稳定性均良好,供试品溶液在12h内基本稳定;士的宁进样量在0.049~0.441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67%;士的宁峰与其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符合要求;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单,专属性、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龙骨颈椎胶囊中士的宁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骨颈椎胶囊 士的宁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康玉清全肠灌洗液在术前肠道准备中的临床应用与观察 被引量:12
8
作者 关红艳 张宏艳 +1 位作者 赵洪岩 张迪 《辽宁药物与临床》 2004年第2期82-82,共1页
关键词 恒康玉清 全肠灌洗液 术前肠道准备 临床应用 脱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和阿加曲班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刘慧 马春媚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年第10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溶栓和阿加曲班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接收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目的 观察阿替普酶溶栓和阿加曲班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接收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溶栓联合阿加曲班静脉滴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不同阶段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及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期末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及阻力指数RI)。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 67%)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0. 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阿替普酶溶栓和阿加曲班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明显,有利于缓解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普酶溶栓 阿加曲班 急性脑梗死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布比卡因缓释栓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曾宪阳 曾江沈 +4 位作者 杨光 刘纪泽 于长泉 吴翼飞 张全禄 《武警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128-129,共2页
关键词 复合用药 布比卡因缓释栓 一次性根管治疗 龋病 氯霉素 甲硝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慧 马春媚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9年第9期1106-110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8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和长春西汀静脉滴注治疗,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收治的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38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和长春西汀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以及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BI)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2.10%,高于参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和长春西汀进行联合治疗,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更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 长春西汀 联合用药 急性脑梗死 神经功能缺损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静脉植入泵注入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混合液引起咯血的分析
12
作者 宋敏 宋桂娟 +1 位作者 孙亚芹 张迪 《辽宁药物与临床》 2001年第3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表阿霉素 5-氟脲嘧啶 咯血 门静脉植入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刘培良 陈瑶 +5 位作者 安向光 周彦 袁龙 王宁 李伟光 郭兴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5年第10期760-763,共4页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氨氯地平组(5mg,qd,22例);苯那普利组(10mg,qd,22例);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组(氨氯地平5mg,qd,苯那普利10mg,qd,22例...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单独治疗和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66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氨氯地平组(5mg,qd,22例);苯那普利组(10mg,qd,22例);氨氯地平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组(氨氯地平5mg,qd,苯那普利10mg,qd,22例)。疗程24周。治疗前、后观察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①氨氯地平、苯那普利及联合治疗组高血压病患者治疗后均能显著降低血压(P<0.01)及尿蛋白的排泄量。但联合治疗组降低尿蛋白排泄的幅度比氨氯地平组、苯那普利组明显高,而氨氯地平组和苯那普利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肾小球滤过率在联合治疗及苯那普利组明显增高,而氨氯地平组无明显变化。③三组治疗后尿白蛋白下降幅度与血压下降幅度均无显著相关。结论氨氯地平、苯那普利长期单独治疗均可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两药联合治疗对减少蛋白尿、保护肾功能有一定相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功能试验 氨氯地平 苯那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杜建军 孙雪岩 齐国先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预后因素。方法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连续入院且资料完整的NSTEMI患者118例,随访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包括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反复缺血...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预后因素。方法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连续入院且资料完整的NSTEMI患者118例,随访6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包括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反复缺血性发作性心绞痛、因冠心病再次住院)。利用Cox生存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共发生心血管事件69例(58.5%),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5例(4.2%),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64例(54.3%)。单因素分析显示,冠心病病史和糖尿病是NSTEMI患者6个月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Cox生存分析显示,NSTEMI患者6个月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危险因子与肌钙蛋白I≥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白细胞水平升高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STEMI患者6个月发生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危险因子与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出院后6个月持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Ⅰ~Ⅳ类)有关。结论NSTEMI患者预后独立危险因子包括:冠心病病史和糖尿病,肌钙蛋白I≥0.8μg/L、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白细胞水平升高;发生次要复合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子包括:入院时静息心率>100次/min和出院后6个月持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I~IV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急性冠脉综合征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GF反义寡核苷酸治疗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金哲 秦培顺 张志军 《吉林医学》 CAS 2006年第1期6-7,共2页
目的:观察CGTF反义寡核苷酸对体外培养的人肺成纤维细胞的抗增殖作用。方法:将人肺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空载体转染组、CTGF反义寡核苷酸(CTGF-ASODN)组、CTGF正义寡核苷酸(CTGF-SODN)组。CTGF错义寡核苷酸(CT-GF-SCDN)组,转染后... 目的:观察CGTF反义寡核苷酸对体外培养的人肺成纤维细胞的抗增殖作用。方法:将人肺成纤维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空载体转染组、CTGF反义寡核苷酸(CTGF-ASODN)组、CTGF正义寡核苷酸(CTGF-SODN)组。CTGF错义寡核苷酸(CT-GF-SCDN)组,转染后观察细胞的增殖程度以及CTGF mRNA的表达。结果:转染了CTGF反义寡核苷酸(CTGF-ASODN)组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其CTGF mRNA的表达明显减少。结论:应用CGTF反义寡核苷酸可以起到对人肺成纤维细胞的抗增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GF 反义寡核苷酸 转染 人肺成纤维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对鉴别头皮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帅 刘强 +2 位作者 李琦 王百军 潘诗农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1期23-30,共8页
目的分析头皮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及临床表现特点,提高头皮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近五年经病理证实、且具有影像资料的294例头皮占位性病变,观察其影像及临床表现,并利用统计学方法验证并分析头皮占位性病变... 目的分析头皮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及临床表现特点,提高头皮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材料与方法收集本院近五年经病理证实、且具有影像资料的294例头皮占位性病变,观察其影像及临床表现,并利用统计学方法验证并分析头皮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及临床特征,并分析不同影像检查方法优劣性。结果本研究共收集良性病例272例,恶性22例;平均年龄(23.8±24.8)岁(0~82岁),头皮占位性病变好发于顶枕部(62.8%),以单发为主(95.6%),病变发病性别无差异。良性头皮占位大多单发(97.1%)、形态规整(98.5%)、体积较小(<234 mm2)、较少发生邻近颅骨破坏(94.1%)及颅内侵袭(99.6%);恶性占位易多发(18.2%)、形态不整(22.7%)、体积较大(>234 mm2)、易发生邻近颅骨破坏(27.3%)及颅内侵袭(13.6%)。上述影像指标良、恶性病变的发生率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头皮占位性病变病灶内密度或信号是否均匀,是否含有分隔、坏死、钙化、脂肪成分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本组病例中超声检查84例,CT 171例,MRI 80例,确诊率分别为67.9%、85.4%、91.3%;增强扫描23例,确诊率为82.6%。结论头皮占位性病变具有较为特征性的影像及临床表现,增强MRI检查对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和极高的诊断特异度,是区分头皮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占位病变 诊断显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占位性病变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帅 于夫尧 +2 位作者 李琦 孙洪赞 潘诗农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9-44,共6页
头皮占位性病变包括头皮原发肿瘤,或继发于颅骨或颅内病变而导致的头皮损害,甚至可能是某些恶性肿瘤引发的远端转移。影像检查是头皮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术前检查手段,对制定后续治疗策略、选择外科手术方式及确定手术范围具有重要意义。... 头皮占位性病变包括头皮原发肿瘤,或继发于颅骨或颅内病变而导致的头皮损害,甚至可能是某些恶性肿瘤引发的远端转移。影像检查是头皮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术前检查手段,对制定后续治疗策略、选择外科手术方式及确定手术范围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常用CT和MRI对头皮占位性病变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综述常见的头皮病变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特征,并分析头皮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要点,为临床准确诊断病变、明确病变位置、评估侵犯程度及范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占位性病变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疼痛护理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丽敏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36期118-118,共1页
目的:探讨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疼痛护理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VAS、SDS、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 目的:探讨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疼痛护理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VAS、SDS、S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的围术期疼痛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情绪,降低术后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子宫切除术 疼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应用盐酸胺碘酮的护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秦弘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8期90-90,93,共2页
目的:对心律失常患者静脉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及护理,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方法:使用前,做相关知识宣教,正确选择血管,掌握好药物使用的浓度,严密观察注射部位,给予监测、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等... 目的:对心律失常患者静脉应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及护理,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方法:使用前,做相关知识宣教,正确选择血管,掌握好药物使用的浓度,严密观察注射部位,给予监测、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等。结果:发生静脉炎受损血管恢复正常,有4例低血压得到及时治疗,3例心动过缓得到有效控制,其他患者未出现明显异常,无死亡病例。结论: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加强护理,增强了安全性,提高了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盐酸胺碘酮 静脉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EA与PCIA应用于肾移植术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大海 王娟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08年第9期77-78,共2页
目前.术后镇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特别对手术创伤大、疼痛刺激强、有特殊术后并发症的肾移植患者尤为重要。现将我院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两种方法作为肾移植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肾移植术后 临床观察 PCIA PCEA 硬膜外自控镇痛 静脉自控镇痛 术后镇痛 肾移植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