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60年大连市日照时数变化规律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蔡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602-6604,共3页
利用大连市基准站1951~2009年日照时数统计资料,对近60年大连日照时数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大连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率为-3.31 h/a... 利用大连市基准站1951~2009年日照时数统计资料,对近60年大连日照时数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大连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气候变化率为-3.31 h/a,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78年)与谷点(2003年)相差681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气候变化率分别为-1.18、-1.15、-0.91、-0.62 h/a;除3月份外,各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10月的减少趋势较为显著,而3月份略有上升;日照百分率与总云量、相对湿度和大雾日数呈反相关;年日照时数在1983年附近急剧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突变 趋势 大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体系指标量化方法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淑一 邹善勇 王囝囝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10-516,共7页
为了提高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置信度,在大连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讨适用于该评估方法的量化模型以及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层判断矩阵,计算矩阵最大特征根,对各矩阵进... 为了提高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置信度,在大连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讨适用于该评估方法的量化模型以及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层判断矩阵,计算矩阵最大特征根,对各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和一致性检验,得出所有指标总体累积权重分布的同时确立雷电灾害风险安全度评价等级。通过典型建筑物的雷电灾害风险量化评价,验证了该量化评估体系的合理性,为有效防止或减少建筑物雷电灾害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风险评估体系 指标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太阳能资源评估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宋军 刘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666-3667,3669,共3页
利用大连市1971~2004年太阳能总辐射及日照资料对大连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太阳能资源分布在全国属于资源丰富、稳定的地区,而且34年来总辐射值无明显变化,线性趋势呈微弱上升。大连市的太阳能可作为资源利用,以... 利用大连市1971~2004年太阳能总辐射及日照资料对大连太阳能资源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太阳能资源分布在全国属于资源丰富、稳定的地区,而且34年来总辐射值无明显变化,线性趋势呈微弱上升。大连市的太阳能可作为资源利用,以缓解当今能源短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连市 太阳能 资源 评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地区酸雨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程相坤 蔡冬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654-4656,共3页
利用大连酸雨观测站2006~2009年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大连酸雨的变化特征以及酸雨的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是我国北方酸雨影响较强地区之一,发生频率达66%,降水pH值最低达3.49。秋季降水酸性最强,春季最弱;... 利用大连酸雨观测站2006~2009年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大连酸雨的变化特征以及酸雨的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是我国北方酸雨影响较强地区之一,发生频率达66%,降水pH值最低达3.49。秋季降水酸性最强,春季最弱;酸雨频率出现最多的季节是夏季,冬季最低。大连酸雨出现频率与风速和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呈反比关系;雾天由于稳定层结和充沛的水汽有利于酸雨出现;连续性降水并不意味着空气中酸性物质的减少,在连续性降水的所有个例中,第2天酸性增加的占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pH值 酸雨频率 SO2 气象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60年大连市农业界限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赵冬艳 谷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940-14941,共2页
利用大连市近6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对稳定通过≥0℃、≥10℃的积温和积温日数及其变化率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大连市农耕期各界限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大连市稳定通过≥0℃、≥10℃的积温和积温日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稳... 利用大连市近6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对稳定通过≥0℃、≥10℃的积温和积温日数及其变化率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大连市农耕期各界限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大连市稳定通过≥0℃、≥10℃的积温和积温日数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稳定通过0℃积温、积温日数比稳定通过10℃的上升趋势显著。除第1个30年稳定通过0℃积温呈非常缓慢的递减趋势外,其余各时间阶段通过0和10℃的积温呈递增趋势,且前期递增趋势较弱,后期增强,第3个30年最强。稳定通过0和10℃的积温日数各阶段均呈递增趋势,后期较前期趋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温 积温日数 变化率 大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近59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赵冬艳 谷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614-6615,6660,共3页
[目的]分析大连市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大连市1951~2009年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累积距平法,对大连市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近59年大连市年代际、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 [目的]分析大连市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大连市1951~2009年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累积距平法,对大连市日照时数的年代际、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近59年大连市年代际、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20世纪50年代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21世纪以来最少;年平均日照时数最多为1978年,最少为2003年;1989年之前为日照偏多期,之后呈快速减少趋势;四季中,秋季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春季减少最慢;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的是5月份,12月份最少;各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快的是6月,仅3月份日照时数呈现增加趋势。[结论]该研究为合理利用光能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变化特征 大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辽宁省春季低温对农业的影响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韩秀君 于晓俐 王桂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16826-16827,共2页
[目的]研究2010年辽宁省春季低温对农业的影响及成因。[方法]应用天气学分析原理,通过对大气环流形势及卫星云图的分析,探讨2010年4~5月辽宁省春季低温对农业的影响及此次低温天气产生的成因。[结果]高空形势分析表明,2010年4月欧亚大... [目的]研究2010年辽宁省春季低温对农业的影响及成因。[方法]应用天气学分析原理,通过对大气环流形势及卫星云图的分析,探讨2010年4~5月辽宁省春季低温对农业的影响及此次低温天气产生的成因。[结果]高空形势分析表明,2010年4月欧亚大陆高纬度为两槽两脊的形势,乌拉尔山高压脊加强东移,贝加尔湖冷空气沿脊前东南下,并加强成冷涡;辽宁位于冷涡的前锋,受冷涡影响,辽宁地区气温偏低;2010年5月上旬冷空气活动频繁,有2次冷涡影响,气温仍处于低位;中旬后期有暖脊挺进,气温回升。高空槽是产生降水的主要系统,低空急流是降水产生的动力条件;冷涡是此次春季持续低温产生的主要原因;降水多是低温天气产生的次要原因。[结论]该研究为辽宁省春季低温的预防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低温 农业影响 成因分析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近60年气温变化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赵冬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7790-7791,共2页
利用1951~201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了大连市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年际、各季节变化特征及年平均气温的冷暖阶段。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前气温明显偏低,从80年代开始气温明显偏高;年平均气温呈... 利用1951~201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等方法,分析了大连市平均气温的年代际、年际、各季节变化特征及年平均气温的冷暖阶段。结果表明,20世纪70年代以前气温明显偏低,从80年代开始气温明显偏高;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上升趋势比较明显,夏季和秋季升温较弱;1951~1987年为偏冷期,1988~2010年为偏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变化特征 大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农业旱涝程度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冬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516-7517,7548,共3页
[目的]研究近60年大连市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农业旱涝程度。[方法]选取大连市观象台1951~2010年4~10月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和干湿指数等方法,仅从作物生长季自然降水趋势变化与农业需水满足程度方面,... [目的]研究近60年大连市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及农业旱涝程度。[方法]选取大连市观象台1951~2010年4~10月逐月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气候倾向率和干湿指数等方法,仅从作物生长季自然降水趋势变化与农业需水满足程度方面,分析大连市近60年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和农业旱涝程度。[结果]近60年来,大连市作物生长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倾向率为-15.888mm/10a,60年来降水量减少95.3 mm;春季降水略有增加,夏季明显减少,秋季减少幅度较小;各月平均降水量分布非常不均,7、8月降水量明显较多,共占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53.8%;4、5、10月平均降水量均低于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10.0%。近60年来大连市作物生长季内干湿指数K值平均为0.90,总体属于轻旱气候类型;干湿指数呈下降趋势,气候正朝着偏旱的方向发展;干旱发生频率为59%;春、秋季属于中旱气候类型,夏季总体属于偏湿气候类型;从历年平均看,除7、8月偏湿以上外,其他各月均达到中旱程度。[结论]该研究为地方农业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和旱涝灾害防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长季 降水 农业 旱涝程度 大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闪电定位仪的大连市雷暴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淑一 邹善勇 王蕾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9期246-247,250,共3页
利用辽宁省气象局提供的闪电定位仪系统2007—2014年的闪电资料,分析了大连地区云地闪的年变化、月变化、日变化、时变化及闪电密度和闪电强度时空分布特征。
关键词 时空变化 闪电密度 闪电强度 辽宁大连 2007—2014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近6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冬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6期23-24,共2页
利用大连市1951—2010年逐月降水量观测资料,对大连市降水量的年代际、年、季、月分布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年代际、年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其余3个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尤以夏季降水量减少最... 利用大连市1951—2010年逐月降水量观测资料,对大连市降水量的年代际、年、季、月分布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年代际、年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其余3个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尤以夏季降水量减少最多;各月降水量分布非常不均,7月平均降水量最多,2月平均降水量最少;汛期集中了全年72.2%的降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变化特征 辽宁大连 195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1—2009年大连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冬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3期312-314,323,共4页
利用大连市1951—2009年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大连市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风速、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大连市1951—2009年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上升趋势明显,夏季和秋季升温较弱。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 利用大连市1951—2009年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大连市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风速、蒸发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大连市1951—2009年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春季和冬季上升趋势明显,夏季和秋季升温较弱。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比年极端最高气温上升趋势更为显著。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年蒸发量均呈下降趋势。年蒸发量与年日照时数的相关性最显著,其次为年平均风速、年降水量,与年日照时数和年平均风速呈正相关,而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特征 辽宁大连 1951—200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雷暴日时空分布非一致性特征分析
13
作者 邹善勇 王淑一 +1 位作者 王洪祥 满永恒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7期233-235,共3页
利用大连市气象局资料档案室提供的8个观测台站1971—2013年雷暴日数统计资料,对大连市境内发生雷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非一致性特征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平均雷暴日年际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全市平均雷暴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利用大连市气象局资料档案室提供的8个观测台站1971—2013年雷暴日数统计资料,对大连市境内发生雷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非一致性特征进行了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平均雷暴日年际变化趋势不尽相同,全市平均雷暴日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的速度约为每10年1.2 d。大连各地区雷暴日标准差和平均雷暴日在时间上的分布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特性。大连市所有地区雷暴日的相对偏度系数和峰度系数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呈偏态分布。雷暴日分布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连全市出现2个雷暴高发区为庄河沿河地区以及瓦房店和普兰店交界的地带,旅顺及市区相对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日 时空分布 非一致性 指标 辽宁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点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宗英飞 张国林 +1 位作者 苏常新 宋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536-7537,共2页
[目的]分析酸雨时空分布状况,为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数理统计、GIS技术和概率方法,对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辽宁省2008年酸雨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酸雨区域占全省的57.9%,大... [目的]分析酸雨时空分布状况,为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数理统计、GIS技术和概率方法,对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辽宁省2008年酸雨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酸雨区域占全省的57.9%,大连、丹东和阜新地区为主要酸雨区。酸雨集中在6~9月,重酸性雨季节分布不明显。[结论]2008年辽宁省酸雨区域分布十分明显,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雨 时空分布 概率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市雷暴气候统计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想 赵冬艳 《现代农业科技》 2012年第9期21-22,共2页
利用大连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1951—2010年的逐日雷暴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经验频率法等分析方法,揭示大连市雷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连市年雷暴日数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近60年来增加了约3 d;夏季雷暴出现最多,其次为秋季,冬季发... 利用大连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1951—2010年的逐日雷暴资料,通过气候倾向率、经验频率法等分析方法,揭示大连市雷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连市年雷暴日数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近60年来增加了约3 d;夏季雷暴出现最多,其次为秋季,冬季发生概率很小;雷暴初日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482 d/10年,60年来提前了近21 d;雷暴终日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55 d/10年,60年来推迟了近22 d。4月雷暴初日发生的保证率迅速上升,雷暴终日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上升较快,雷暴初、终日之间持续时间总体上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为7.032 d/10年,近60年来延长了约4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气候特征 趋势 辽宁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地区ECMWF细网格模式阵风预报误差检验与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蕾 杨景泰 +4 位作者 卞若玢 隋玉秀 孙悦程 周丽丽 魏瑗瑗 《干旱气象》 2024年第1期129-136,155,共9页
阵风的预报误差检验对实际工作中的精细化预报订正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精细化预报中如何消除误差日变化的影响提供了借鉴。选取2017—2019年3~72 h逐日逐3 h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 阵风的预报误差检验对实际工作中的精细化预报订正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精细化预报中如何消除误差日变化的影响提供了借鉴。选取2017—2019年3~72 h逐日逐3 h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ECMWF)细网格10 m阵风和10 m平均风预报资料,基于大连地区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实况逐3 h极大风资料进行预报误差检验分析。结果表明:按预报风级和实况风级分类的预报误差对比检验均表明ECMWF细网格预报整体偏大,平均误差为0.96 m·s-1,但具体到各风级时两种分类的预报误差统计结论并不一致,按预报风级分类的检验更符合基于模式预报开展的实际预报工作。以预报为基准统计,各风向、各风级、各站的预报误差均差异明显,风级越大预报偏大的程度越高,风向也表现出随风级增大误差增大的趋势。阵风预报的平均误差具有明显日变化,08:00(北京时,下同)前后误差最大,20:00前后误差最小,主要由10 m平均风的平均误差日变化所致。全部预报个例与实况各时效预报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具体到各风级、风向时,各风向相关性均较好,而各风级的相关系数则明显降低,8级及以上风力预报的可信度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 阵风 对比分析 模式检验 日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沙尘天气及预报模型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宋煜 曲晓波 +1 位作者 隋洪起 黄振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4-61,共8页
通过对位于东北亚沙尘暴天气下游的大连近7年的沙尘天气统计分析,以及应用天气学方法进行预报模型分析,揭示出大连地区沙尘的主要特征和预报着眼点。大连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变化趋势同全国基本一致;沙尘天气的源地有4个,有三条影... 通过对位于东北亚沙尘暴天气下游的大连近7年的沙尘天气统计分析,以及应用天气学方法进行预报模型分析,揭示出大连地区沙尘的主要特征和预报着眼点。大连沙尘天气主要出现在春季,变化趋势同全国基本一致;沙尘天气的源地有4个,有三条影响路径。沙尘影响时,平均相对湿度都较低,以西北风为主。西北路径是影响大连地区产生沙尘天气最多的路径。在北路系统影响下,有三种天气类型;西路系统和西北路系统也分别有三种和四种天气类型。大连的沙尘天气预报着眼点首先要关注其上游的起沙情况,然后结合三路影响系统的预报模型进行分析;三路影响系统有不同的起沙关注区和不同的天气系统位置和移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天气特征 影响路径 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大连沙尘天气机理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宋煜 黄艇 +1 位作者 程相坤 李丹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4-39,共6页
应用颗粒物质量浓度、降尘、卫星遥感以及激光雷达气溶胶消光系数监测等资料分析,结合沙尘天气物理量场分析,揭示出大连沙尘天气特征和动力机制。结果显示,沙尘天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显著增高,沙尘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有显著... 应用颗粒物质量浓度、降尘、卫星遥感以及激光雷达气溶胶消光系数监测等资料分析,结合沙尘天气物理量场分析,揭示出大连沙尘天气特征和动力机制。结果显示,沙尘天气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显著增高,沙尘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有显著贡献,并且增加城市的自然降尘量。经过大连上空传输的沙尘高度一般在4km以下,普遍分布在1~3km之间;沙尘气溶胶消光系数最大值超过2.0km-1;沙尘影响地面时,近地面附近气溶胶消光系数超过0.5km-1,强沙尘过程超过1.3km-1。大连的沙尘天气是在高空西风或西北风急流对沙尘的搬运前提下产生,大连附近锋面后部的下滑运动是地面沙尘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锋后下滑气流越强,地面沙尘污染越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 颗粒物 气溶胶消光系数 动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气温变化趋势分析及对农业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盖小波 蔡冬梅 +1 位作者 黄丹萍 王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772-14774,共3页
[目的]研究大连气温变化趋势,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气候依据。[方法]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及Escel程序,按阶段分析气温变化趋势及增温幅度。[结果]在近59a里,平均气温升高1.9℃,T≥10℃积温增加了400℃。1988年是增温的拐点,近20... [目的]研究大连气温变化趋势,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气候依据。[方法]应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及Escel程序,按阶段分析气温变化趋势及增温幅度。[结果]在近59a里,平均气温升高1.9℃,T≥10℃积温增加了400℃。1988年是增温的拐点,近20a年平均气温比前39年升高1.3℃。冬半年气温升高幅度大于夏半年,以1~4月增温最明显。[结论]气温升高,总热量增加,对农业利弊同在。随着气温增高,农业结构需要调整,农业气象指标需要重新研究与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趋势 影响 可持续发展 大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连地区自动站数据处理分析系统设计思路及其实现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振 王囝囝 邹善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08-1011,共4页
介绍了大连地区自动站数据处理分析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其功能特点。系统基于数据库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由独立的模块完成数据录入、质量控制及分析处理等功能,能处理当前气象部门获取的自动站数据,生成相应的业务应用产品;具有自动化程... 介绍了大连地区自动站数据处理分析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其功能特点。系统基于数据库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由独立的模块完成数据录入、质量控制及分析处理等功能,能处理当前气象部门获取的自动站数据,生成相应的业务应用产品;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成业务产品种类多和使用方便简捷等特点。系统解决了业务应用部门资料分析处理应用的相关问题,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站 处理 分析 监控 等值线填色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