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研究
1
作者 吴淑媛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8期125-126,134,共3页
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组和整体化围手术期护理组,每组50例.常规... 目的:分析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组和整体化围手术期护理组,每组50例.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组施行胸腰椎合并骨盆骨折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整体化围手术期护理组应用胸腰椎合并骨盆骨折术后整体化围手术期护理.比较2组的满意度、手术时间、胸腰椎合并骨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失血量、负面情绪、疼痛程度、生活质量、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肺部感染、脊髓损伤后遗症发生率.结果:整体化围手术期护理组满意度高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整体化围手术期护理组负面情绪、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快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化围手术期护理组手术时间、胸腰椎合并骨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组,手术失血量少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化围手术期护理组肺部感染、脊髓损伤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化围手术期护理在胸腰椎合并骨盆骨折治疗中具有良好作用,可降低肺部感染、脊髓损伤后遗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可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骨折合并骨盆骨折 围手术期护理 效果
原文传递
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护理分析
2
作者 吴淑媛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0期121-122,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9月收治的76例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手术基础流程干预组和综合化手术护理组,每组38例.手术基础流程干预组给予手术基础流程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8年9月收治的76例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手术基础流程干预组和综合化手术护理组,每组38例.手术基础流程干预组给予手术基础流程护理干预,综合化手术护理组开展综合化手术护理干预.比较2组的满意水平、负性情绪评分、脊椎功能评分、疼痛程度评分、胸腰脊椎骨折手术时间、胸腰脊椎骨折后总住院时间、胸腰脊椎骨折之后开始进行康复锻炼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综合化手术护理组的满意水平高于手术基础流程干预组,负性情绪、脊椎功能、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手术基础流程干预组,胸腰脊椎骨折手术时间、胸腰脊椎骨折后总住院时间、胸腰脊椎骨折之后开始进行康复锻炼时间均短于手术基础流程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手术基础流程干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采取综合化手术护理的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焦虑及疼痛,降低后遗症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脊椎功能,缩短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 经前路内固定 护理效果
原文传递
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的临床护理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丹 丁月蓉 +1 位作者 任晓冬 欧阳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12期40-43,共4页
了解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的临床护理.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2019年2月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病患,随机分组每组例数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健康教育实施的满意率、手术室环境满意率、服务态度满意率、手术... 了解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的临床护理.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2019年2月的80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合并胸外伤病患,随机分组每组例数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2组健康教育实施的满意率、手术室环境满意率、服务态度满意率、手术护理技术满意率、人文关怀满意率;胸腰脊柱骨折伴胸外伤截瘫知识的认知程度、手术治疗配合度、胸腰脊柱骨折伴胸外伤截瘫后疼痛持续的天数、胸腰脊柱骨折伴胸外伤截瘫后使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护理前后心理应激以及生活质量;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实施的满意率、手术室环境满意率、服务态度满意率、手术护理技术满意率、人文关怀满意率、心理应激以及生活质量、胸腰脊柱骨折伴胸外伤截瘫知识的认知程度、手术治疗配合度、胸腰脊柱骨折伴胸外伤截瘫后疼痛持续的天数、胸腰脊柱骨折伴胸外伤截瘫后使用抗生素时间、住院时间、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胸腰脊柱骨折伴胸外伤截瘫病患实施综合护理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胸腰段骨折截瘫 胸外伤 临床护理
原文传递
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丹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3期13-16,共4页
目的:深入分析脊柱手术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脊柱手术患者中任意选择100例患者参与本次的并发症影响研究,根据脊柱手术进行的先后顺序,将10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深入分析脊柱手术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4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脊柱手术患者中任意选择100例患者参与本次的并发症影响研究,根据脊柱手术进行的先后顺序,将100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重点比较2组脊柱手术患者经过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自理能力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脊柱手术患者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手术后的并发症,帮助手术创口快速愈合,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并发症 综合护理干预
原文传递
脊柱骨折伴骨髓损伤中应用康复护理效果研究
5
作者 刘丹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第17期16-19,共4页
了解脊柱骨折伴骨髓损伤中应用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9年11月脊柱骨折伴骨髓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对脊柱骨折伴骨髓损伤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对脊柱骨折伴骨髓损伤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比较2组脊柱... 了解脊柱骨折伴骨髓损伤中应用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9年11月脊柱骨折伴骨髓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对脊柱骨折伴骨髓损伤患者采取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对脊柱骨折伴骨髓损伤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比较2组脊柱骨折伴骨髓损伤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持续的天数、术后给予镇痛药物的天数、术后开始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睡眠质量匹兹堡评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脊髓损伤后遗症例数。结果:观察组脊柱骨折伴骨髓损伤护理满意度、术后疼痛持续的天数、术后给予镇痛药物的天数、术后开始进行康复锻炼的时间、术后住院的时间、睡眠质量匹兹堡评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肢体功能FMA评分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脊髓损伤后遗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于脊柱骨折伴骨髓损伤患者的临床价值高,可有效减少脊髓损伤后遗症的发生率,并改善术后睡眠质量和减轻术后疼痛,提高脊柱骨折伴骨髓损伤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减少止痛药物使用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伴骨髓损伤 康复护理 效果
原文传递
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内固术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淑媛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13期66-67,共2页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内固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0月90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脊柱骨折内固定术优质手术护理。比较2组脊柱功能恢复效果;脊柱骨折手...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在脊柱骨折内固术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0月90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脊柱骨折内固定术优质手术护理。比较2组脊柱功能恢复效果;脊柱骨折手术平均时间、脊柱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持续卧床的总天数和住院总天数;护理前后负面情绪情况和生存质量、J0A评分值、VAS评分值;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脊柱功能恢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脊柱骨折手术平均时间、脊柱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持续卧床的总天数和住院总天数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负面情绪情况和生存质量、J0A评分值、VAS评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手术护理在脊柱骨折护理中有良好作用,可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可减轻患者不良心理,改善生存质量,加速患者脊柱骨折愈合,改善脊柱功能,减少脊柱骨折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护理 脊柱骨折内固术 护理效果
原文传递
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方案对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2
7
作者 陈爽 苏毅 刘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方案治疗胸腰椎后路手术后早期疼痛的效果。方法:2011年5月-2012年4月将拟接受手术治疗且无消化性溃疡、冠心病病史的138例胸腰椎患者(胸腰椎骨折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9例,腰椎管狭窄症21例及...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方案治疗胸腰椎后路手术后早期疼痛的效果。方法:2011年5月-2012年4月将拟接受手术治疗且无消化性溃疡、冠心病病史的138例胸腰椎患者(胸腰椎骨折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49例,腰椎管狭窄症21例及退变性腰椎滑脱11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6例,A组为术后塞来昔布镇痛方案组,B组为术后帕瑞昔布钠镇痛方案组,C组为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的围手术期超前镇痛方案组。3组患者病种分布情况、性别、年龄、体重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接受全麻下胸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或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并分别按照各自组内用药方案予以镇痛。记录每例患者术后6、12、24、48、72h的疼痛评分、术后追加盐酸曲马多及盐酸哌替啶用量和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组术后各时间点镇痛效果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术后追加镇痛药物用量C组显著小于A组和B组(P<0.05);发生不良反应例数C组显著少于A组(P<0.05),C组发生不良反应例数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塞来昔布联合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方案对胸腰椎后路手术术后早期疼痛效果良好,其镇痛作用强于单纯应用塞来昔布或帕瑞昔布钠,并可显著减少追加镇痛药物的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后路手术 超前镇痛 帕瑞昔布钠 塞来昔布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乌骨通胶囊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洪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第1期268-270,共3页
目的探讨金乌骨通胶囊结合塞来西布保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性。方法 10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金乌骨痛胶囊及塞来西布胶囊,对照组口服塞来西布胶囊。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 目的探讨金乌骨通胶囊结合塞来西布保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性。方法 10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金乌骨痛胶囊及塞来西布胶囊,对照组口服塞来西布胶囊。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金乌骨痛胶囊结合塞来西布是药物保守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方法 ,临床可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金乌骨通胶囊 塞来西布胶囊 药物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骶2髂骨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骨骨折病例分析
9
作者 王洪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第19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经骶2髂骨(S2AI)螺钉内固定在临床治疗骶骨骨折病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S2AI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5例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影像学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30 min;... 目的探讨经骶2髂骨(S2AI)螺钉内固定在临床治疗骶骨骨折病例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S2AI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5例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影像学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平均时间13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0 ml,术后无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病例。通过术后X线片和CT观察S2AI螺钉内固定位置良好,随访12~24个月,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无内固定断裂以及失散病例,复查骨折愈合良好。结论S2AI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骨骨折具有手术损伤小,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可早期离床活动防止长期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骨折 骶2髂骨 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爽 黄载国 刘沂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2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以单侧PKP对43例(49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单侧行PKP治疗,随访期间进行模拟视觉评分(VAS)及日本...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以单侧PKP对43例(49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患者单侧行PKP治疗,随访期间进行模拟视觉评分(VAS)及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对其近期疗效和脊柱后凸角度的改善进行评估。结果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7.51±1.65vs1.93±1.55,P<0.01);手术24h后可离床活动,功能改善明显,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14.42±3.49vs22.58±3.46,P<0.01);X光片确认术后脊柱后凸成角显著减小(18.88°±8.36°vs6.58°±4.12°,P<0.01),提示后凸畸形得到有效纠正。在随访期内,除1例患者出现临近椎体压缩骨折,其余患者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症状缓解理想,脊柱后凸成角改善满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性 单侧椎弓根
原文传递
颈后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伤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爽 刘沂 于一民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606-608,共3页
目的观察采用"锚定法"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伤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施行"锚定法"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分别记... 目的观察采用"锚定法"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伤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施行"锚定法"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分别记录患者手术前、出院前及最终随访时的美国脊柱损伤协会(ASIA)残损分级和神经功能评分,计算神经功能改善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患者最终随访脊髓损伤分级平均较术前升高1级,神经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亦有显著提高(P<0.05)。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颈椎轴性疼痛(8例),颈椎僵硬及颈椎曲度变化(3例),C5神经根麻痹(1例),无术后再关门情况发生。结论采用"锚定法"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颈椎过伸伤,充分解除脊髓和神经根压迫、改善神经功能,最大限度兼顾颈椎稳定性和颈椎活动度的保留,有效防止术后再关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过伸伤 颈椎管狭窄 单开门 椎管扩大成形术 锚定法
原文传递
外固定器在临床骨科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建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第3期115-116,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骨科疾病治疗中采取外固定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固定方法,观察组则选择外固定器固定,分析对...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骨科疾病治疗中采取外固定器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本院骨科收治的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内固定方法,观察组则选择外固定器固定,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1.3%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存在差异性和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1.9±1.2)周,而对照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为(1.1±0.5)周,对比存在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骨折的患者采取外固定器治疗,能够迅速有效地固定骨折肢体,改善患者疼痛情况以及肢体肿胀情况,另外还可降低感染率,使患者尽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固定器 骨科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建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第13期88-89,共2页
目的:对经皮椎间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经过对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回顾分析,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 目的:对经皮椎间孔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研究。方法:经过对本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开展回顾分析,随机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种手术都很好的解决了患者腰痛及神经根压迫症状,远期疗效无差异。但在手术切口大小、出血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等方面,观察组的患者比对照组要有优势。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出现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开放性手术相比较,对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相同的远期效果,然而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有创伤小、恢复快等好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微创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